书城成功励志虚拟财富
46897700000031

第31章 为“财富”画像(3)

公司还没赚到什么钱,为什么就把钱花在不赚钱的个人主页上?丁磊的回答质朴得听起来都有些不合逻辑:“如果我当初就考虑到做站点如何赚钱,我可能就把路走错了。我受Linux影响很深,我觉得服务就应该是免费的,因此没想到网站今后有收益,我只是想硬盘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拿出来给大家用,我的目的大约就是想让网易出名一些吧,但没想到后来会这么出名,更没想到靠名还能吸引广告赚钱。”

网易今天成为第一门户,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往昔免费的回报。网易2万多个人主页的用户首先都是网易最铁杆的支持者。

不要小看这2万人的能量,他们是中国Intemet最活跃的分子,他们是中国人口意见领袖,当网上新兵向这些网上老手询问“哪个站点最好”时,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地对他们讲:“上网易看一看吧。我在那里还做了一个个人主页呢!”

丁磊在发现Hotmail的时候,眼睛豁地亮了起来。“Hotrmil守着不动,一个希望加速发展的企业,也不会只在一个档次里转圈子。

信誉是资产,人才是资本,规范化是产生信誉的重要支柱。

万科上市后,万科公司利用所筹资金做出了成效,也赢得了信誉。这种信誉是做大生意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支柱。

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疲软,大量家电卖不出去,积压情况相当严重。王石得知这一情况,与几位老总一商量说:“不是说市场疲软吗?那我们就去启动市场吧。”

万科总部发出了指令,万科驻京、驻穗及深圳总公司贸易部、连锁店等部门,立即调查国产家用电器产品的销售情况,现约有多少积压?有多大潜力可挖?等等。

情况反馈很快就回来了。

王石看过后,立即又发出了第二道指令:收购!

产品大量积压着,有人来收购,当然得按低价出售。于是,万科用较低的价钱收购了大量的国产家用电器,用这些电器作什么?——出口!

王石的万科在国外有相当好的信誉。这次一大批家用电器在其他公司手里也许就难弄出手。但万科与日本的几家跨国公司早就建立起良好的贸易往来关系,万科的电器,日本跨国大公司愿意帮着推销。于是,这批电器在日本几家跨国公司的合作下,都销售到东欧和苏联市场去。王石这一着叫“借花献佛”,自己不行,借人家之手把牌打出去。这样,既启动了国内电器生产市场,赚了钱,又把中国制造的电器推向东欧等地,扩大了中国电器的影响。

从王石经营“万科”公司的成功经验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知识是可以创造的,并应面向市场创造知识,所创造的知识还应以较快的速度转变为生产力或直接转变为商品,这样才能赢得财富。如果所创造的知识符合市场需要则能找到买主,创造的知识可以实现其价值。这样不仅创造知识成本费用可以得到补偿,而且可以额外取得创造的利润。相反,如果创造的知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则这种知识难以实现其价值。因此,我们看到创造知识作为人类的劳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一样存在风险,而缩小和避免风险的有效手段就是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归宿。

三、“虚”的状态财富更多

《信息崇拜》的作者西奥多·罗斯托做过一个有趣的比喻々“信息被认为与传说中用来纺织皇帝轻薄飘逸袍的绸缎具有同样的性质:看不见,摸不着,却倍受推崇。”然而更多的人像等待戈多那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充满期待。

在美国,泡沫突出表现在股市上,而以互联网为标志的高科技股,又是带动股市泡沫的先锋。于是有人怀疑是高科技股,进而是信息技术,带起了全球范围的泡沫经济。更有人干脆认为,信息经济就是泡沫经济——因为它是“虚”的。

对信息价值的期待,究竟是一个终会破灭的泡沫,还是一个一朝会实现的美梦。

丁磊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现年不到28岁的丁磊:1997年5月创办的网易两年间就成了中国最著名的门户网站之一。尽管网易到现在还只有12名,但目前中国409,万网民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每天在使用网易开发的Intemet产品i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全世界都认为Intemet目前尚处在投入期,今天,网易1998年的利润达到的400多万元。

1997年,丁磊选择Intemet作为自己的方向。

1997年5月4日,网易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网易BBS就正式开机运行了。由于,丁磊是Chinanet:上第一个安装“火鸟”BBS的人,又经常泡BBS,他个人的影响,加上无为而治以及宽容,使网易BBS上的人数3个月就超过了资深的“一网情深”BIIS。

网易架在广州电信局的服务器是丁磊花2万元自己动手装的一台奔腾PRO,硬盘18G。这样大的硬盘仅用来放网易、用来宣传公司的一个主页和BBS未免太浪费了,于是网易决定免费向网友提供每人20兆的个人主页空间。

为此,网易还在北京在线、中网、瀛海威等5个当时国内主力站点上做了3个月广告,花了好几万元,才使到网易申请个人主页的人潮汹涌起来。

公司还没赚到什么钱,为什么就把钱花在不赚钱的个人主页上?丁磊的回答质朴得听起来都有些不合逻辑:“如果我当初就考虑到做站点如何赚钱,我可能就把路走错了。我受IAnux影响很深,我觉得服务就应该是免费的,因此没想到网站今后有收益,我只是想硬盘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拿出来给大家用,我的目的大约就是想让网易出名一些吧,但没想到后来会这么出名,更没想到靠名还能吸引广告赚钱。”

网易今天成为第一门户,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往昔免费的回报。网易2万多个人主页的用户首先都是网易最铁杆的支持者。

不要小看这2万人的能量,他们是中国Intemet最活跃的分子,他们是中国人口意见领袖,当网上新兵向这些网上老手询问“哪个站点最好”时,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地对他们讲:“上网易看一看吧。我在那里还做了一个个人主页呢!”

丁磊在发现Hotmail的时候,眼睛豁地亮了起来。“Hotmail太吸引人了!太有发展前途了!它一定可以成名!它一定可以上市”!这是丁磊看到Hotmail那一刻的感叹。网易准备借10万美元买一套Hotmail系统,在中国免费邮箱站点。Hotmail先说不卖,后来答复280万美元一套,另外加收每小时2000美元的安装费。

丁磊找来自己的伙伴陈磊华研究Hotmail的结构,两个人最后决定自己做。

7个月后,和Hotmail功能同样强大的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写好了,163的域名有了,万事俱备,但是当丁磊向电信局申请增加免费邮箱服务的时候,却碰到了困难。广州电信局不容许网易独立经营免费邮箱业务。

丁磊非常着急,他觉得国内不可能没有人懂Internet上的免费法则。于是就拿着免费邮箱的可行性分析四处寻求合作,结果就是没人懂这个免费法则。丁磊当时遇到了最多的质疑是“这个项目什么时候可以赚钱”。丁磊老实地告诉人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赚钱,但我知道这个项目很有前途。”这样的回答不能让人满意,不能立即赚钱的项目没有多少人关心。还有很多人认为丁磊纯粹是玩“虚”的,按照传统逻辑推断,“虚”的东西当然是不会产生财富的。

全国各地跑了一圈没有结果,丁磊不得不折回头再和广州电信局谈合作。此时已经心急火燎的丁磊抛出了“合作经营,不让电信局出一分钱,软硬件全由网易投入,利润6:4分成的方案(电信得6)”。这个方案提醒了电信局。“他们醒悟到投钱的网易都不担心收不回成本,不投钱的电信局反倒担心似乎没有道理”脑子很快的广州电信局立刻提出要购买网易的免费邮箱,丁磊太看好Hotmail了,想在国内独家经营,不愿出售,答复:“不卖”。

丁磊又用了两个月寻找作伙伴。这个在今天看来等于天上掉:馅饼的事,当初就是没有一家电信局看好。

网易创业的50万元已经撑了好几个月,公司再不挣钱,日子将难以为继。此时的丁磊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风险资金。而且,“我也不愿意负债经营,因为Intemet风险很大,是否能成功,我也不敢肯定。”就在丁磊四处碰壁的时候,Hotmail被微软以3.5亿美元收购。

1998年2月,丁磊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软件的价值在于应用,不用永远没有效益。”于是,网易答应将中文免费邮箱系统出售给广州电信。广州电信提出要同时附送163域名,丁磊想了想,觉得广州电信没有好的域名根本无法成功,考虑到第一个免费邮箱系统是否成功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销售,网易就送给了广州电信163.net域名。“这一送,我也知道里面的价值含量有多少。广州电信建163.net,连硬件投资只用了100多万元,其中的硬件和数据库系统占整个投入的75%,我们税后利润很少,但网易的发展需要资金注入,不得不为之”。

每次看到这个主页,不知丁磊心里是啥滋味

1998年2月16日,WWW.163.net开放使用,反应强烈,注册用户数以每天20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至今用户已经达到35万。163.net的成功后,很多公司纷纷打电话到网易要求购买该系统,这和一开始丁磊四处寻求合作伙伴,没人理睬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63、国中网、990、371、浙江金华188纷纷购买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免费邮箱一个产品就为网易挣了几百万元。有人质疑中国人开发的软件哪能一套几十万元那么贵的”,丁磊反驳:“网易做的这个系统不比美国人差”。“大家都知道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卖得很贵,但目前中国还没有看到竞争性的产品”。尽管免费邮箱为网易挣了不少钱,但丁磊还是认为如果不卖,自己独家做免费邮箱站点会更成功。

从丁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着人类历史的今天,信息生产力正作为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变革力量,改革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经济——这种“虚”的状态,会给社会和人带来更多的财富。

联想集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说,联想是以20万起家的。这种说法固然反映了股本是20万元的事实,也反映了联想依靠信息经济促成的发展速度,但是不要理解为:联想就是靠这20万元发展起家的。因为起家时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起了更大的作用。有人写书误把联想汉卡说成是1986年由公司投资才开发出来的,这样,公司成立后的1985~1986年就变成没有拳头产品了。有人说,第一年联想公司的300万营业额和70万利润,是靠做“500台电脑的验机、培;

训、维修”服务,靠“流大汗赚”来的。联想集团总工程师倪光:南说:“这样的说法,使我们在计算所的10年研究开发,使公司职工奋战出来的一型汉卡,使一型卡创造的直接和间接效益,使、它的广大用户和用它得到的对口赛两个大奖等等被统统一笔勾销了。说这种话的人可能没有看柳传志在联想集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在这个有中科院、北京开发区领导参加的大会上,柳传志总!

结说:“联想集团以开发成功联想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誊联想汉字系统自投放市场三年多以来,共销售了2万套,创产值6000万元,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倪光南提出:“联想汉卡在公司成立的头3年里,营业额占整个公司营业额的38%,利税占到了45.6%。除了这种直接的:经济效益外,正如柳传志同志所说:“联想式汉卡是参与市场竟争的拳头产品,至今已销出的一万套联想式汉卡,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其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观”!

1985年到1996年,联想汉卡八个型号,共销售出了16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