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弦歌盈耳
46945400000110

第110章 星雨湖畔(5)

为了以后能和书继续打交道,对书能有更深的了解,我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图书馆员。但是要当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并不容易,还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精神。王波在《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一书中将“酷得专业、美得正点、帅得到位”的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精神概括为:临书仙精神、逗腐儒精神、书骨精精神和书间道精神。在《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中提到,临书仙精神就是图书馆员应该是纯正优质的读书种子,应该是以亲近书籍为乐的一类人。只有当你能够快乐地在图书馆工作,当亲近书籍时感到有种当神仙的感觉时,这才能说明你适合在图书馆工作。然而,这只是合适,还不是合格,合格的图书馆员还得具备其他三种精神:一是逗腐儒精神,王波把它解释为图书馆员在工作和生活态度上要幽默、要乐观,要微笑着提供服务,要开心地拥抱生活。在图书馆工作是无聊的、重复性的、机械性的,这时的你只能努力学好乐观才能够继续在这个岗位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同时“服务第一,读者至上”是每个图书馆员应坚持的理念,只有具备这种理念你才能在图书馆工作中找到你的乐趣,实现你的价值。其二是书骨精精神。“书骨精”是由“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演变而来的,就是“书界骨干精英”的意思。王波又将书骨精精神分成三种小精神:第一种是书的精神,即爱书精神;第二种是骨的精神,包括学术上的“傲骨狂思”精神和业务上的“啃硬骨头”精神;第三种是“精”的精神,落实到图书馆员身上就是极聪明、极睿智、极爱书、极耐劳、极娴熟。最后一种大精神就是书间道精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图书馆员既要善于管书,又要善于读书,要学会“读书得间”,既能够从所读的书中发现人之所未见,发现矛盾并由此激发灵感,生发开来,做一套学问;二是图书馆员的一生就是在书架间行走,在书山上跋涉,图书馆员们要懂得从中发现乐趣。王波说“书间道”的实现方式说白了就是边干边学、博览群书、坐冷板凳、搞科研、写论文,在我看来这一点已经将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一生要干的事情全部概括起来了。我常常不自觉地以这些精神来规范我自己,我是多么渴望成为一名合格图书馆员。

也许我这辈子也达不到“书痴”的那种境界,但是我依然希望我这只快乐的“小书虫”能一步一步地去攀登知识的阶梯。

(王翠琪社会历史学院2008级)一纸青春似水年华

◎程煜轲

夜月悄悄,芳踪杳杳。桃李春风间,分不够那一杯情感的芬芳美酒,而江湖夜雨,却早已挑尽了十年的灯花。我们就这样长大。

——题记

雨后初晴的早晨,我穿过校园那条幽静的小径,又来到了宝琛广场,被周围一片朗朗的读书声淹没,一种说不出缘由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些无数个被时光切割的细碎,拼接成我在大学小小的幸福。

我来到大学两年了,和师大一起成长了两年。仔细回想起来,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体会到两年前那个同样清新的早晨,我亲手接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兴奋。怀揣着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那张通往象牙塔的门票,我背上行囊,踏上了这条追梦之路,踏上了福建这片热土。

我坐在宝琛先生的身边,凝望着铜像上老校长深邃的眼,看得出神,一瞬间,仿佛听见“滴答”一声,接下来就像电影里经典的桥段那样,我看到知明楼的时针开始往回拨,飞快地旋转着,周围的人物开始倒退,看着花草树木一一倒下,看着高大的建筑楼群一砖一瓦地剥落。风卷残云一阵后,“叮”的一声,一切都停止了。

不可思议,时间回到了1907年。

我逆着时针,到回忆里头参观。

追随着宝琛先生的目光,我静静地坐在他身旁,坐看105年的风起云涌。

宝琛先生像一位仁慈的父亲,像呵护着孩子成长般呵护着师大,看着他从襁褓中的小婴儿一点一点长成蹒跚学步的幼童、翩翩少年。孩子一天天地成长着,而老父亲的腰却一天天弯了下去。他看到自己的孩子,风华正茂,以己之名镌刻在仓山之巅。看着老校长眼中的欣喜,突然想起豆蔻年华的自己,站在家对面那所大学门口,躲在繁花盛开的树荫下,感一刻清凉,嗅一阵芬芳,想一段未来。或许每个少女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偌大的校园里选择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地想象着自己和眼前这些人一样,怀抱着书本,裙摆飞扬,倾一头的长发,仔细地描绘大学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这是我,关于大学,最初的悸动与憧憬。

我们的成长,没有彼得潘,只有任时间一点点雕琢自己尚且稚嫩的脸庞。

回头一看,时针前进了几格。

在四十几名优秀园丁的辛勤照料下,这个孩子飞速成长起来,大声呐喊着:“我要发芽,我要开花!”宝琛先生没有想到,随着社会进步吹来的教育之风,果然将这梦想的种子吹到了远方。而师大之花,已经开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是海峡那一端的宝岛台湾。

闽水泱泱,长安葱葱,旗山莽苍苍;百年学府,弦歌传唱,难忘好时光。

沿着闽江,这新芽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盖满了旗山的山脚。经历了近百年的韬光养晦,重放的光芒闪耀了每个师大人的脸颊。一栋栋崭新的楼群就这样依山傍水地站起来了——知明楼、笃行楼,立诚楼、致广楼、又玄图书馆、人文楼、理工楼、行政楼、星雨湖,当然,还有宝琛广场。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拼凑出一个人文底蕴浓厚的家,每个远离家乡的孩子都沉醉于这样温暖的氛围中。此刻,我看到宝琛先生的眼里写满赞许,像是在说:孩子,你终于长大了!

知明笃行,立诚致广,全面求发展;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矢志成栋梁。

教学楼的一间间教室里,那颗充满激情的教育之心和那个塞满知识的智慧之脑以及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双眼绘成了这个校园里最和谐的图画。调皮捣蛋的数字、古灵精怪的英文字母、意境优美的古诗文、翩跹起舞的音符在教室里,伴随着老师手里的粉笔和鼠标控制下的多媒体课件,和所有的同学们欢快地大笑着、呐喊着、奔跑着。宛然,它们就是一名名师大求学的学子。每年毕业季时,就会有无数的数字、字母、诗文、音符为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那时,他们会骄傲地想起当年的那间教室、那个老师,想起哺育自己的母校。此刻,我看到宝琛先生的眼里噙着泪花,那是收获的喜悦,那是喜悦的感动。

海纳百川,名师璀璨,钟声响四方,钟声响四方;福建师大,八闽之光,明天更辉煌,明天更辉煌。

无需更多的话语,那些描述在洗尽铅华的朴素校园里是那么苍白、那么多余。用心静静聆听、静静感受那响彻四方的钟声,绽放着八闽的光芒。福建师范大学填满了无数人最璀璨的青春时光、承载着无数人最甜美的梦想、带领着无数人最努力的奋斗,等待他的,必定是更辉煌的辉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你在我寂静又冗长的岁月里,独自盛开了一树的芳华。

我和你共同成长了两年,在你生命里留下了我的生命。待到繁花落尽时,待到我们牙齿掉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坐在夕阳的摇椅上,翻起那本落满灰尘的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奋斗的老相册,看着上面笑靥如花的自己,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会洋溢温暖,泛起的回忆涟漪,上面都清秀地镌刻着你的名字:福建师范大学。

母校,生日快乐。

(程煜轲教育学院2009级)一座现代与传统交织的殿堂——我眼里的师大◎王烨

三三两两的同学从电梯间出来,他们热情却并不失礼貌地和来往的住户们打着招呼。这问候有英文的,有中文的,有日语的,有韩语的。这两栋公寓被学生公寓包围着,与它们亲密地组成了福建师范大学的C公寓区。这两栋公寓楼虽然是灰色的外表,却又有掩不住的异域激情与风情。它们静时不像假期学生公寓的悄然无声,不时回荡起欧美的摇滚音乐;它们闹时也没有学生公寓的人声嘈杂,不时有一句和气的提醒。

这就是师大的青年教师公寓,而我描述的这一幢则住着外语学院的各位外教。这里,总会有好奇的学生,比如我,“冲进去”,哪怕只和他们打个招呼。

这是在福建师范大学的新校区,这里充满了现代的理性气息。最北端是拥有星级的接待中心,虽高高耸立于北端,却与周围的学生教师公寓和谐地融为一体。再往前便是最热闹的生活区,以文化街和食堂为中心。

然而我最喜欢的却是校园正中的两片绿地。

第一片位于热闹的生活区和游泳池之间。每天清晨早餐过后,同学们便会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或练习英文口语,或练习普通话发音,或背诵诗文。这块并不大的绿地便像一捧松松的绿绒海绵一样,将所有同学的诵读声吸纳起来,使它们不致互相干扰。同时,这里密植了小棵的桃树,它们很好地把同学们分隔开来。想象一下,身边是青青的嫩草,头顶是亭亭的小树,打开一本泛黄的书本读起来,偶然落下一片粉色的花瓣,多么唯美的早上。每每从这里经过,我都会不由地陶醉于此,不因听清他们标准的发音或是优美的诗文,只因听得同学们温柔的咿呀,见得他们专注的表情。

第二片位于生活区和图书馆间。如果说前一片草坪胜于声音的话,这一片则胜于意境了。能想象吗?在这个硬化速度超级快的年代,大学校园里居然有十几只白鹭作为常客为师生们的校园生活添加色彩。这里的草甸并不加以修剪,它自由自在地生长竟能漫过人的膝盖,也从未有人忍心践踏他们。上课是必然要经过这里的。它的中间有一道弯弯曲曲的小道,却是连接宿舍和教学区的最捷径。小柳树的枝从头上轻轻掠过,因它们的可爱而心醉;小野花从视线扫过,因它们的柔美而陶醉;最美妙的是看到白鹭,但它们却也不会让我们等很久,总能见到它们的倩影。飞起的白鹭会惹得泥土芳香荡漾,而掩在草丛中的白鹭最迷人了,它们流线型的身形并不会全部展现给你,引你不由地去想去猜去望。

这里,这两片诗意的绿地会让人不由地联想到老校区。老校区那里才是真正让人明白百年历史含义的地方。教室相对于脚下的操场是“高高在上”的,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循着台阶一级级走上去,有种朝拜的神圣庄严。树是茂密浓郁的,完全不同于新区小树苗的年少茁壮之感。它们有的虬枝斜出,有的交互掩映,就连花也开得肆意,张扬着它们身后的历史渊源。

据说拾级而上,再从手腕粗的斑竹绕过,有一个学堂旧址,也正是我的大学的校徽的形象。以我的理解,它象征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哪里有什么高墙深院,哪里有什么等级森严,有的只是木制的浅浅的门栏围起的叠叠的经书和摇头沉思的学子们。也许教育在那个历史的年代,正是以我们现代最提倡的方式一步一步进行的。

师大百年的悠长历史点到这里便不必多讲了,因为历史因厚重而深沉、因深沉而感人。这里的每一级台阶,仿佛都有她的汗水,来自我们迷人的王世静校长。我嗅出了她忙于讲授知识的辛苦,看到了她忙于筹措经费的不易,听见她与学生交谈的声声话语和唤得上每一名学生姓名的温柔声音。她为了这一切,为了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而一生未婚,为了我们的师姐们终生没有接受美国大学的聘书。我抬头,我仰望……

总之,这便是我深爱的学校,融古今,兼人文精神与理性气息于一身。新校区是现代的美好与开放,由我们与年轻的校园每天热情拥抱。老校区是历史与深沉,有研究者与厚重的积淀相印证。105年,风雨沧桑成就了老校区的文化积淀,它昭示着福建师范大学的人文关怀;105年,求实创新造就了新校区的时代气息,展开了我挚爱大学的美好明天!

(王烨教育学院2010级)溪源·流年

◎黄永茂

曾几何时,我们还都是懵懂少年,对这所百年高校有着向往的憧憬;曾几何时,那一纸深红色的录取通知书,让我们在多少个凌晨还兴奋得难以入眠;又曾几何时,这里的一切由梦幻变成了现实,我们不再那么狂热,也曾大大咧咧地由爱生恨地骂过她……太多的情缘,让我们把她当做了家,也因太多的情感,让我们把她当做了牵挂。

时如画面,把记忆一帧一帧地刻画成纪录片。4年的学习生涯,一晃已经成了回忆。当我们把自己带走时候,我们又能为这里留下了些什么?

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再过3个月,我将默默地收拾行囊,作为我校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奔赴甘肃漳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离开这个又爱又恨地方。我爱的是她让我从走出农村时的羞涩到如今的蜕变,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还搁浅着我每一步走过的光景;恨的是太多的人和事还未引起我的留意,还未好好珍惜,我不得不被“撵出”她的视线,假若给我一生时光,我愿呆在这里充实流年。

暂时的离开,这里的一草一木,将会成为我在那遥远的异地他乡的留恋。

当夜深人静时,我至少会回忆着仓山大道上桃花盛开的3月,总有一些女生,边赶着去上课,还不忘叫舍友赶紧趁着早晨微醺的阳光赶紧拍张照,再火急火燎地赶往旁边的笃行楼。

当灯火阑珊时,我至少会想念着在某一间的教学楼里,疯狂地背诵英语单词,总会有那么一对情侣,坐在某个角落,窃窃私语,也总会有一个女生在那不紧不慢地看电影,也总会有一个男生不停地出去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