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猫
豹猫又叫山狸、野猫、狸子(商品名)、狸猫、麻狸、铜钱猫、石虎。在动物分类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猫是亚洲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小型猫科动物,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地。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北部、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我国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四川、甘肃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海南岛等地。
豹猫
豹猫是小型猫科动物,体重3~7千克,体长40~107厘米,尾长15~44厘米。头形圆。两眼内侧至额后各有一条白色纹,从头顶至肩部有四条黑褐色点斑,耳背具有淡黄色斑,体背基色为棕黄色或淡棕黄色。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尾背有褐斑点半环,尾端黑色或暗棕色。
豹猫在平原山区均有分布。包括海拔3,000米的高山。由于分布区跨纬度较大,区内气候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炎热湿润的东南亚还是寒冷的西伯利亚,对豹猫来说都不在话下。豹猫主要栖息于原始林、次生林、灌木丛、半沙漠地带。由于它们并不太害怕人类,在一些地区的农田村庄附近也能看到它们出没。豹猫的巢域大约15~75平方米,核心区为07~20平方米。
豹猫主要为树栖,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与它的同类——猫类动物一样,它善于奔跑,会偷袭,以伏击的方式猎捕其他动物,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叶、嫩草,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
豹猫以独居为主。但在婚配季节,雌性可能会遇到好几个追求者。南北方的豹猫在繁殖季节方面也有不同,北方的豹猫一般在春季进入婚配状态,5、6月份生产。而南方豹猫在婚配时分对季节并没有要求。婚配过后的母猫在经过大约65~70天的孕期后,将生下1~4个孩子(2~3个为多)。孩子们一般在5~15天睁眼,在23天左右就可以进食肉类了。值得一提的是,豹猫爸爸在哺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参与较多,这在猫科动物里并不太常见。孩子们长到18个月左右即可达到性成熟。它们的寿命约有15年。
豹猫在我国分布广,资源数量大,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裘皮之一。60~70年代,我国豹猫毛皮年收购量约20~25万张,估计全国的豹猫资源量不少于100万只;70年代以后,豹猫在多数省区数量下降,有些省区(如北方和华东地区)豹猫几乎成为濒危物种;80年以后,年收购量约为60年代的1/3~1/2。有人曾统计过我国南方六省区(云南、贵州、广两、湖南、湖北、江西)1955~1981年的收购数,60年代中期的1964、1965年六省区的年收购量分别为222万和172万张;1978、1979年分别为126万、141万张。在80年代中期,我国的豹猫皮每年收购数仍保持在15~20万张左右。据资料,我国1989~1990年的豹猫皮库存量有80余万张。根据最近的调查,1991~1992年我国豹猫皮的年收购数约在10万张左右,其资源约为60年代的一半。
与其他猫类动物一样,豹猫经过培育驯化后,也是一种皮用、药物、观赏类经济动物。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地方人工养殖成功。有人认为,人工养殖豹猫的意义是:国际上已把豹猫列入世界珍稀动物之一,有利于出口创汇和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豹猫的骨与肉均可入药,能治痔及鼠瘘;豹猫皮为裘的原料。
银狐
生活在北美寒冷地区的银狐,美丽、遍体白毛、灿如银雪。它与皑皑雪地共色,无声无息,无影无迹。
银狐的经济价值很高,上等的毛皮十分珍贵,可做大衣、衣领、皮帽和围巾等,其中银狐皮是狐皮中的珍品,毛绒细柔丰厚,色泽艳丽,皮板轻薄,御寒性强,是传统的高级裘皮,在我国古代即有“一品玄狐,二品貂,三品穿狐貉”之说,在现今的国际裘皮市场上更有“软黄金”之称。
银狐不但毛皮珍贵,它的肉也是营养丰富的野味佳肴,还可入药治病。我国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曾有狐肉、内脏煮觅食,可补虚损、治恶疮等的记载。它的心也有镇静、安神之功,可治精神失常、癫狂等症。此外,胆、肺、鞭也均可入药。脂肪是优质化工原料,可作化妆品等。在动物园中,是可供观赏的珍奇动物。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毛皮兽饲养场都饲养银狐,具有容易饲养,容易繁殖,成长迅速,毛皮珍贵,销路广,利润大等各项优点,种畜都来源于美国和加拿大。银狐又因银毛有多有少,在毛皮市场上被分成全银,四分之三银,半银和四分之一银等四种类型。另外还有完全无银的黑狐皮,也有完全纯白的白狐皮,这不是北极产的白狐,而是赤狐的白化型,为数更少。在饲养场中,经过人工选种,又培育出所谓白金型、珍珠白金型、冰川蓝型等更多的不同色型,所以比赤狐皮更为贵重。
雕鹗
雕鸮生活在山区、森林、草坡、荒漠、农田。捕食时,快速俯冲,用利爪和钩嘴捕杀鼠类、小鸟等动物。主要以老鼠、野兔、小鸟、蛙、蛇、蜥蜴、螃蟹等小动物为食。
雕鸮体型80厘米。体重1000~2200克。夜行性猛禽。中国体型最大的猫头鹰。除繁殖季节成对外,平常单独活动。听觉和视觉在夜间异常敏锐。白天隐蔽在茂密的树丛中休息。不能消化的鼠毛和动物骨头会被雕鸨吐出,丢弃在休息处周围,称为食团。雕枭在夜间常发出“狠、呼,狠、呼”叫声互相联络,感到不安时会发出响亮的“嗒、嗒”声威胁对方。以各种鼠类为主要食物。被誉为“捕鼠专家”。在石崖洞隙里产卵,每窝产3~5枚白色的卵。边产卵边孵化,孵出后的小猫头鹰大小悬殊。在食物不足的季节,体型小的猫头鹰会被体形大的小猫头鹰啄死吃掉。这种看似残酷的习性能保证只有最强壮的个体能够存活。分布在我国云南省各地,中国各地区均有分布。
美洲獾
美洲獾只有一种,产在北美,是仅有的一种产在西半球的獾。分布于北美中部和西南部。体长775~845毫米,体重3600~7700克。耳壳、尾均短;足部宽,前足爪长而后足爪短;体侧毛被比背部和腹部毛被更长。背部浅灰色;吻、头及后颈呈棕褐或近黑;鼻至肩部有狭长的白色斑纹;下体淡黄或黄褐白色;四肢棕色,足部黑色。
它们一般都是独栖,栖于开阔草原、耕地和稀树草原,极少进入林区。非常善于掘洞,能迅速挖出地洞躲起来。主要吃各种啮齿动物、小动物和腐肉。有时把食物埋起来储存。如果捉到较大的动物,如兔子之类,就会挖个洞把死兔子拖进去,并在洞中停留数天不出来。
仅在交配季节组成配偶。冬眠。8~9月交尾,每产1~5仔,一般为两仔,约6周断乳。
捕食草原害鼠,对农牧业有利,但又打洞而破坏草场。量多时可有计划地适量捕捉,其肉、油脂及毛皮均可利用。
土狼
土狼是食肉目鬣狗科土狼属的单型种。外形与鬣狗颇相似,体长80厘米,连皮带骨吞食15千克的猎物。善奔跑,时速可达40~50公里,最高时速为60公里。
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较开阔地区,南至南非联邦、除热带雨林地区,是鬣狗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也是最著名和捕食性最强的一种,可以成群捕食较大的猎物。是非洲除了狮子以外最强大的肉食性动物。斑鬣狗是夜行性猛兽,它们白天在草丛中或洞穴中休息,夜间出来四处游荡,到处觅食。它们单独地、成队地或几只一起去猎食,有时40~60只一起有组织地对大动物斑马、野牛等进行围猎。
当斑鬣狗集体捕获猎物时,它们就会一拥而上,同时撕咬猎物的肚子、颈部、四肢及全身各处。为了防备狮子前来掠夺它们的食物,整个族群的斑鬣狗就一起狼吞虎咽地分享这份大餐。数十分钟内,猎物便被它们分食得干干净净。
斑鬣狗捕食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术。斑鬣狗往往在夜间袭击角马群,它们以40~50千米的时速追逐2~3千米后,冲散马群,迅速围上一只角马,用强大的犬齿咬住角马鼻子、腿或腰部,死死不放,直到角马窒息而死。
对付斑马,斑鬣狗也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在碰到斑马群的时候,它们往往很冷静,缓缓地保持一定距离,在斑马群中穿行,伺机而动。由于雄斑马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而且拼命地保护母斑马和小斑马,所以斑鬣狗得手的机会不是很多。然而,一旦有老弱斑马单个落入它们的包围圈,生还的机会很小。
多年来,人们把斑鬣狗描述成“委琐胆小、令人讨厌的家伙”,说它是“最丑陋的、怪模怪样的、蠢笨的贪食尸骨的动物”。这些贬义之词,实际上是对斑鬣狗的误解。
其实,斑鬣狗是一种强悍的中型猛兽,它们集体猎食瞪羚、斑马、角马等大中型草食动物,甚至可以杀死半吨重的非洲野水牛,并不是靠吃狮子吃剩的残骸和尸骨果腹生活的弱者。
然而,斑鬣狗将猎物捕获之后,在进食中,由于兴奋和争食,会发出一种像人一样“吃吃”发笑的声音,这一声音往往会把狮子引来。于是,悲剧就这样发生了。狮子赶走了斑鬣狗,吃着它们辛辛苦苦捕获的食物,而斑鬣狗自己却在一旁围观、等候。清晨,人们看到这一幕,便错误地下了结论:斑鬣狗专门等着捡狮子没吃完的剩肉。由此看来,斑鬣狗真是深受狮子之害。
斑鬣狗群体生活,一个群体大到上百只,小到十几只,每群的首领是一个体格健壮的雌性斑鬣狗。斑鬣狗的社会组织等级森严,觅食时“母首领”总能得到一块最大、部位最好的肉食,而且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有人称斑鬣狗群是母系社会。
每个斑鬣狗群都有自己的巢穴。洞口野草丛生,洞内四通八达。每群斑鬣肩部高而臀部低;从头后到臀部的背中线具有长鬣毛;全身棕色,但体侧和四肢均有棕褐色条纹;尾长30厘米,尾毛长而蓬松。分布于非洲西海岸和南部。土狼门齿和犬齿与食肉兽相似,但前臼齿小而尖,只有2枚,臼齿只有1枚而又退化,显然已不适于强力咀嚼肉类。除进食柔软的腐肉、鸟卵外,主要食物是白蚁。舌较长而发达,可舔食白蚁。晚上出来寻食。冬末产仔2~5只,雌雄兽共同哺育。土狼在尾根下有1囊状腺体,其分泌物用于标记领域。性懦弱,从不攻击人。
主要居住于荒地及草原。由于只在夜间活动,所以极难见到踪影。土狼独居生活,怀孕期90~100天,一胎产2~4仔。天敌是锦蛇和豹。土狼在用餐后有一个非常良好的习惯,就是将长舌头拼命缩进伸出或卷曲,以清洁牙齿。
许多食肉动物在威胁敌人时都要张开血口展示牙齿,但土狼却闭口不露牙齿。而是将毛竖起,以增大身体。遇到敌害袭击时,由肛门放出臭液。
在非洲的大草原生长着一种非洲土狼。这种非洲土狼远没有狼那样飒爽,它个头不大,形态猥琐,面貌丑陋,体形距流线理论相去甚远;口的张开角度在猛兽中差不多要算是最小的了,这使它的咬合面积和力量都受到较大限制;爪子适宜刨土,但不大适宜格斗和攀爬。无论从哪个角度比较,土狼都远不是猎豹、狮子的对手,但在非洲草原,土狼的确能够从它们口中夺食,而且时常以猎豹天敌的身份出现。
猎豹速度远比土狼快,但土狼的耐力比猎豹强。土狼与猎豹争战,往往是由土狼挑起。土狼滋扰猎豹,猎豹奋起追讨,土狼拔腿就逃;猎豹停下歇息,土狼再行滋扰,如此你停我扰,你追我逃,个把钟头后猎豹就累得大气长喘。这时,两只前后夹击的土狼就能置猎豹于死地。这多少有点像抗日战争时我们所采取的“敌打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
自然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应该说,力量最大的属狮,速度最快的属豹。按人类直线进化的逻辑讲,力量最大,速度最快,能力最强者应占尽先机,显王者气象。但无论猎豹,还是狮子,它们都斗不过土狼,这是不是有些滑稽可笑。
斑鬣狗
斑鬣狗身长950~1600毫米,尾长250~360毫米,重40~86千克。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毛色土黄或棕黄色,带有褐色斑块。短、无鬃毛;上额犬齿不发达,但下颌强大,能将9千克重的猎物拖走100米。
见于视野开阔的生存环境,如长有仙人掌的石砾荒漠和半荒漠草原、低矮的灌丛等。成群活动,每群约80只左右,雌性个体在群体中占优势。性凶猛,可以捕食斑马、角马和斑羚等大中型草食动物。进食和消化能力极强,斑鬣狗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一般为20平方千米左右。它们严守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别的斑鬣狗群侵犯。如有越界现象发生,双方就会相互对峙,甚至发生冲突,但这种武斗并不多。
斑鬣狗在群体生活的前提下,有相当大的自由,经常独来独往,单独狩猎,自己吃食。群体的成员往往不是长时间在一起。一旦它们重逢,又理所当然地以集体一员的身份行事,以此体现它们的社会合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