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051

第51章 动物的奇异妙用(5)

因此,邓子龙决定把敌人诱入预先选好的战场。

这时,敌方派来间细向邓子龙诈降。邓子龙识破了敌人的伎俩,将计就计,对敌方间细殷勤接待,装出十分信任的样子,任其在营中到处走动。间细看到,明军不足万人,而且军纪涣散,士兵怯战,武器不精,不觉心中暗喜。

夜间,邓营中竖起两个纸扎的庞然大物,里面点着油灯。间细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邓子龙说:“这是怯象神灯,敌人的象队见此物必然后退。”间细自以为探得邓军机密,急着回去报功。

邓子龙暗中通知卫士佯装瞌睡,不加拦阻。

敌军头领听了间细的报告,决定对邓军发起进攻。前边是象队,后边是马队和步军,气势汹汹,直扑邓营。邓子龙在山道口、栅栏旁,早布下火弩、利箭,严阵以待。等象队走近,只听一声令下,火弩齐发,雨点般落在象背的战楼上。

顿时,烈焰升腾,象队大乱。埋伏在壕沟里的邓军士卒一跃而起,手持利剑,专砍象鼻。缺了鼻子的大象,疼痛不已,折身回窜,与马队相撞,战楼坠地,人死马翻。巨大的象掌,在敌阵中乱踩,敌军死伤无数。邓子龙乘机挥军掩杀,十万敌军败如枯朽。

战后,邓子龙命人烹杀大象,犒劳三军。

猴——勇敢的“猴兵”

猕猴的生理特点接近于人类。猕猴的大脑发达,行为复杂,记忆力和模仿性都很强。猕猴行动敏捷,善攀援跳跃,会泅水。猕猴是世界上重要的高等实验动物,对于医学、心理学和航天飞行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都是理想的实验材料。猴子还曾在战争中一展风采。

猴子趣闻

疟疾自疗生长在热带森林里的猴子,比人类更早发现了金鸡纳树对疟疾的疗效,当它们患上疟疾时,就会啃嚼金鸡纳树的树皮,达到治疗的目的。

非洲尼日利亚的喀萨、祖鲁等地,人们将母猴和小猴拆散,使它们分居两地。再把装有信件的竹筒绑在小猴身上,然后放掉小猴,任其按原路去寻找“母亲”。从而实现信件的传递,小猴能百找百中。

科学家研究证明,经过训练的猴子能够用“钱币”来交换实物。一只吃饱喝足的猴子身旁放了大量香蕉,隔着笼子的另一只饥饿的猴子则拥有一些玩具。这时,猴子就会拿出三角牌来向毗邻的猴子购买香蕉,而吃饱喝足的猴子在给了香蕉后,也会挑出圆形牌向另一只猴子买玩具。

美国动物学家李杰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地将4只性格温顺的金毛猴训练成为出色的“守林者”。这些守林猴在守林高塔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警惕着林中升起的每一缕可疑烟雾。如遇火灾,它们会马上按动设在塔上的无线电报警器报警。不过守林猴工作起来耐心不够,每隔2~3小时就得换班。

在泰国设有猴子学校,训练猴子采摘椰子。一只训练有素的猪尾蛮猴一天之内可以摘到1400个椰子。前不久,猴子学校的毕业生们举行了比赛,获胜者在半分钟里摘下了9个椰子。

动物学家发现,猴子会使用不同的声音来报告不同敌人的来临。如遇见豹子,它们会发出狗吠似的“汪汪”声;看见秃鹰,就发出一声低沉的喉音;见到逼近的毒蛇,则发出急促的“嘶嘶”声。

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生长在南美洲亚马孙河上游森林中的侏儒猴,身高10~12厘米,重80~100克,只有人的中指大小。通常一胎产两仔。刚出生3天的小猴仅3厘米高。猴毛呈黑色,密而长,外形像哈巴狗。它们喜捉虱子吃。最大的敌人是鸟,瑞典斯德歌尔摩的乔纳斯。瓦尔斯特龙家里养了两只猴,每只不超过四五厘米,小到可以爬在你的食指上。

千猱破寨

宋徽宗政和年间,晏州地方民族首领卜漏反叛宋朝,他们占据的轮囤山山高林密,卜漏在山上用石头砌成城堡,城堡的外面围上木栅栏,所有上山的道路都挖下了陷阱,狭窄的关隘有士卒严密把守。

兵部尚书赵通奉命讨伐卜漏。他围绕山的四周观察了一番,发现旁边有一悬崖绝壁,卜漏倚仗天险而没有设防,他又发现山上有许多猱(nao,一种猴子)。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破敌的奇妙办法。他派壮丁捕捉了数千只猱,用麻浸上蜡油做成火炬,绑在猱的脊背上。一切安排好了之后,赵通就率领一部分军队攻打卜漏的正前方,从早打到晚,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暗中派遣士兵从悬崖绝壁处,偷偷地登云梯把猱送上山,待靠近敌人的栅栏时,点上火炬,火炬燃烧,吓得猱群向敌人的住处狂跑起来,敌人的住房都是用茅竹盖起来的,猱窜上去后,立即点着了房屋,敌人呼号奔逃。人一乱跑,猱更加受惊四处奔跑,火燃烧得更加炽烈,这时,官兵一齐鼓噪前进,冲破栅栏。在前后夹攻之下,敌人被烧死的、跳崖摔死的不计其数。卜漏突围逃跑,被官兵追上捉获。

戚继光以猴助战

戚继光(1528~1588)是明朝抗倭名将。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从军终生。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表达了爱国宏愿。

1555年调浙江都司,次年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曾以岳家军为榜样,编练军队,人称“戚家军”,令倭寇闻风丧胆。

戚继光曾训练数百只猴子,教会他们施放火器。有一次,一队倭寇入侵,戚继光预先埋伏好伏兵,接着放出带着火器的猴群,让它们闯进倭寇的营寨。当时倭寇毫不在意,突然一声炮响,猴子纷纷放出火器,瞬时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伏兵随之冲入敌营,经过一番厮杀,全歼倭寇。

鸽——带翅膀的电报

鸽子——和平的使者,这恐怕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度里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这可爱的小家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充当这一角色的。

远在上古时期,人们把鸽子看作爱情使者,而非和平使者。比如在古代巴比伦,鸽子乃是法力无边的爱与育之女神伊斯塔身边的神鸟,而在当时,民间则把少女称为“爱情之鸽”。

大概一直到纪元初,鸽子才被当作和平的象征。《圣经》上记载,大约9000多年前,上帝耶和华为惩罚人类的罪恶,制造了一场洪水浩劫,只留下守本分的诺亚一家。诺亚按照上帝的旨意,用长方木造了一只方舟。当滂沱大雨狂泻了40个昼夜之后,世界上最高的山被淹没了,人与飞鸟、走兽等一切生灵也都被淹死了,只有诺亚的方舟载着一家老小和各种成双的动物漂浮在无垠的水面上,逃过了这场毁灭性的灾难。十余日后,他们放出一只鸽子,鸽子噙回一枚橄榄叶。据此,诺亚夫妇知道家乡的水已退,于是回到家乡去了。

16世纪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赋予鸽子新的使命,使它成了圣灵的化身。新教徒鲁卡斯在一本书中写道:“耶稣在做祷告时,忽然天门洞开,圣灵化为一只鸽子朝他飞了下来……。”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丢勒的一幅版画里,圣母玛丽亚的头顶上有一只圣灵化身的白鸽。而在宗教改革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宗教改革之父马丁·路德的头上更是经常出现象征天命的鸽子。

直到17世纪,三十年战争宣告结束时,鸽子才“官复原职”,再次充任和平使者。当时,德意志帝国各个自由城市发行了一套纪念币,图案是一只口衔橄榄枝的鸽子,底下有“圣鸽保佑和平”的铭文。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杰出的代表席勒很早就把鸽子从宗教意义上的和平象征引入到政治。在其名作《奥兰西的姑娘》的序幕中,他让法国抗英女英雄贞德庄严宣告:“奇迹将会出现白鸽将要起飞,她将以鹰的勇气,去击败那蹂躏我们祖国的秃鹫!”在此,鸽子已不再是毫无抵抗力的希望之象征了,它成了斗士!

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恐怕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一大发明。1950年11月,为纪念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特意挥毫,画了一只昂首展翅的鸽子,当时,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称为“和平鸽”,从此,作为世界和平使者的鸽子,就为各国所公认了。

无言的通信兵

鸽子有惊人的导航能力。1978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鸽子的头部有一块含有丰富磁性物质的组织磁石。它不仅能靠太阳指路,还能根据地球磁场确定飞行方向。因此,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依然能重归故土,从不迷失方向。据记载,1935年,有一只鸽子整整飞了8天,绕过半个地球,从越南西贡风尘仆仆地飞回法国,全程达11265公里。

由于鸽子有导航的特异功能,自古以来,就广泛地用于军事通信。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古罗马凯撒大帝的将军们在战争中已开始使用信鸽。相传中国远在楚汉相争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鸽子就被用来传递信息了。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古代,城市的商人也常把鸽子作为互通行情的工具。那时的航海者在远航时,也免不了要带上几只鸽子,用它们来传递家信和报告归期。即使在科学发达、交通方便的现代,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边防军,也仍然用鸽子当“义务通信兵”。

在战争史上,所有参战的动物中,信鸽是战功显赫的,它与军犬不分高低。它历来被编成“通信兵”,担负传递信件、药品和文件的任务。

法国革命以后,拿破仑征服欧洲。但终于在1815年败于滑铁卢之役。当时,见到战况的罗斯奇尔德用信鸽将战况通知伦敦,竟使股票交易进行顺利,获利甚厚。这就是信鸽在一夜之间使他骤变为富翁的佳话。

1870年普法战争时,巴黎被德军包围,与外部的联系完全断绝。但这一期间与法国各地的通信一直保持到最后,就是由信鸽一手承担的。随后,法国人民对此很受感动,从而热衷于饲养信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信鸽曾为交战双方做出不少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德国是世界上建立军鸽最早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许多城市都有相当数量的军鸽房,每个鸽房可容纳400只军鸽。在战争中经常会发生电话线路被炮火摧毁,无线电通信也因气候恶劣、地形险阻不能畅通的情况,这时优秀的军鸽能大显神威,将重要的军事情报迅速送到目的地。

英国空军于1916年建立拥有11万只军鸽的军鸽团。

1936年成立了全国信鸽学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为英军培育了20万只优秀信鸽并为驻英美军提供了5万只信鸽。英军的军鸽被分配到各种战斗机上以及陆军情报部门。当时每名英国伞兵胸前带有一个圆筒军鸽笼,这种装备成为英国伞兵标准装备。

美国于一次大战后先后在新泽西、南卡罗来纳一些地区建立了数所军鸽学校,培养出大批驯鸽人才和军鸽。美国军鸽事业发展极为迅速,军鸽部在一位将军领导下不仅在本土建立了许多大型军鸽场,还在北非、意大利、英、法、德、缅甸、印度、冲绳岛建了军鸽场。

1942年,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法国轮船出了事,由于对外联络中断,船上数千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幸好,有一只信鸽把遇难的信息传了出去,结果船上的人被营救脱险。人们为了感谢鸽子的救命之恩,在法国首都巴黎修建了一座鸽子纪念碑。

军鸽携信的原始方法是将信函装入鹅毛管内,以蜡浸丝线系在信鸽尾部。照相术问世后,信鸽一般携带薄而轻的软片。一只军鸽一次可带18张软片。

今天,人类虽然进入了卫星通信的时代,世界各国信鸽的数量仍有增无减。据有的资料介绍,仅保持4万现役军人的瑞士,在军队中服役的鸽子多达4万余只,与其军队人数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

“美国大兵”和“爱咪”的功勋

绰号“美国大兵”、足环号USA43SC6390的雨点花雄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美国军鸽,当时在意大利英国第7兵团司令部值勤。1943年10月18日英军第52师正在进攻德军占领的柯尔维·维契亚城,英国步兵要求空军支援,轰炸该城以削弱德军防御。空军答应要求并开始做出动准备。可是这时候英国步兵进展很快,突然拿下该城,而司令部并不知道这个新战果。空军一旦起飞执行任务,炸弹必然落在自己人的头上。在千钧一发的紧急时刻,“美国大兵”的足筒内带着这个最新战报展翅疾飞,迅如闪电,仅用20分钟就飞了32公里,及时飞到司令部。这时轰炸机的马达已在隆隆作响,准备起飞。情报及时送到,挽救了1000多英国兵的性命。

“美国大兵”因此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迪金”勋章。在二次大战中,共有32只鸽子获得这种勋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军鸽部成立了中国分部。首批运往中国的军鸽从佛罗里达空军基地出发,到太平洋海岸后,装上军舰,运达印度加尔各答,然后用军用飞机转运到昆明和重庆,并在那里建立军鸽基地。为了适应战场的需要,美国军鸽房可以移动,无论这种房盖涂有特殊标记的鸽房移到何处,军鸽返巢时都能识别出来。一次,一批美军越过前线进入敌人阵地,被敌人重重包围,粮食、军火即将用完,通信联络也已中断,当时这批美军只剩下一只叫作“爱咪”的军鸽,他们将求援的一线希望寄托在这只军鸽身上,当“爱咪”携带情报起飞后,先在她所栖息的鸽房上空盘旋几周,似乎要认清自己的基地似的,然后在炮火掩护下,勇敢地向目标飞去,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然而“爱咪”的胸部和腿都受了伤。“爱咪”这次飞行立了大功,主人精心为她治疗,死后将她的“遗体”放在军鸽博物馆中。美军为数百只像“爱咪”那样立下战功的军鸽建立了详细战功档案,“遗体”都放在博物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