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人生感悟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4708200000020

第20章 保持一颗善良感恩的心(4)

“唐纳不得不待在家里照看孩子们,“他说,“但我俩想帮你们做点什么。记得我父亲去世时,我花了几个小时来刷洗、晾晒孩子们要穿去参加葬礼的鞋。正因为如此,我来帮你们刷鞋子。把鞋子都拿给我,不光是比较好的,而是你们所有的鞋子。”在这之前,我根本没想到过鞋子。如今我记起了,爱瑞克上星期天做礼拜回来时,就是穿着他那双新鞋从人行道上跳到泥水里淌着走的。麦汉也不比他差,她一脚踢到了石头上,拖曳着把脚伸到鞋子外面。回到家时,我把鞋子都扔到了洗衣间,准备有空再处理。

这时,爱默生把报纸铺在厨房的地板上,我归拢拉里的皮鞋和便鞋,我的高跟鞋、平跟鞋,孩子们的脏皮鞋和他们那些溅有油滴的软底鞋。爱默生找出一个盆子,往里倒进肥皂水,又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旧刀子,然后把一块海绵浸到盆里。拉里翻了好几个纸盒,终于找到了鞋油。

爱默生跪到地板上,开始干起来。看到他如此专心地致力于工作,我的头脑也恢复了正常。”先洗衣服。”我对自己说。洗衣机扑嗤扑嗤响时,我和拉里给孩子们洗了澡,安顿他们上了床。我们洗着餐具,爱默生仍在刷鞋子,没说过一句话。这时我忽然想起圣经里讲的耶稣给他的门徒洗脚的故事。我们的救世主跪着为他的朋友们服务,正如这位男子现在跪在地上为我们服务一样。那种崇高行为所表现的友爱使我禁不住热泪盈眶,驱散了心中的愁云。我能行动自如了,能精力集中地思考了,我能承担起生活的重任。活一件件地干完了,我走进洗衣间,把湿衣服放进干燥箱里,回到厨房时发现爱默生已经走了。墙边整齐地排放着刷过的鞋子,它们亮铮铮的,一尘不染。后来,我捆扎鞋子时才发现爱默生甚至把鞋带都洗净了,使我可以直接放进纸箱里。

那晚上我们很晚才休息,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出发到机场前,一切都收拾好了。虽然等待着我们的是悲伤的日子,但一想到一位沉默的人跪在我家厨房的地板上,身边放着一个盆子,这好似基督再现的情景,顿时感到莫大的安慰,使我有了精神支柱。

如今,无论什么时候得知他人失去了亲人,我再也不只是打个电话,含糊不清地说:“如果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话……“而是尽力去做点真正能对他人有用的事——冲洗家里的小汽车,把他们的狗带到寄宿处去,或是在葬礼期间帮着照看房子。如果别人问我:“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那样的帮助?”我就回答:“因为有位朋友帮我刷洗了鞋。”怎样平息突然而来的打击和不幸引起的风暴?请用无声的善良行动。

生命的召唤

记得小时候,我住在加拿大挪瓦斯科塔乡下时,发生过一件事。邻居一位太太去世,鳏夫整日酗酒,根本不管孩子。村中有位寡妇把那家的一个男孩带回自己家。她很贫穷,又没上过学,但却竭尽全力照顾这浑身发抖、性情孤僻的孩子。他好像转眼间变了,个子长高了,性格也开朗了。但是我们和他不熟,谁也不跟他讲话,这使他很自卑。

有一天,他的养母看见我们在玩耍,而那孩子却躲在一边抽泣,没人理睬。她把他带回屋里,然后对我们大动肝火:“我不准你们这样待他!这孩子也是人。现在的生活会影响他的一生。每次我使他稍微抬起头来,你们又把他压下去。你们不想让他活吗?”许多年过去,我总也忘不了这件事。它使我第一次领悟到深刻而严肃的人生哲理——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毁弃他人;互相帮助能使人奋发向上,互相抱怨会使人退缩不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影响,就像阳光与寒霜对田野的影响一样。每个人都随时发出一种呼唤,促使别人荣辱毁誉,生死成败。

一位作家曾把人生比做蛛网。他说:“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对他人的热爱、憎恨或冷漠,就像抖动一个大蜘蛛网。我影响他人,他人又影响他人。巨网振动,辗转波及,不知何处止,何时休。”有些人专会鼓吹人生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他们的言行使人放弃、退缩或屈服。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自己受了委屈或遇到不幸;但不论原因如何,他们孤僻冷淡,使梦想幻灭、希望成灰、欢乐失色。他们尖酸刻薄,使礼物失值、成绩无光、信心瓦解,留下来的只是恐惧。

这种人为数不多,但类似的冷言冷语我们都遇到过。例如,妻子因丈夫身体虚弱,收入微薄,便讥笑他:“你也配做男人?”又如,妻子努力学习烹调,而丈夫的酬答却是”我看你根本不是那块料。”再如,学生写了一篇有才华有创见的论文,而老师却嫌他书法拙劣,有错别字。

这种人使人觉得没有办法应付人生,从而灰心丧气,自惭形秽,惊慌失措。而我们可能又会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别人。因为我们受了委屈,一定要向人诉苦。

但是那些生性爽朗,鼓励别人奋发,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又怎样呢?和这些人在一起,会感到朝气蓬勃,充满信心。他们使我们表现才能,发挥潜力,有所作为。

我上小学时,遇到过这样一位好老师。她讲课生动,充满激情。她在课上念我们幼稚的作文时,我们看到她脸上惊喜的表情,听到她愉快的赞叹、会心的微笑或同情的低泣。每当我们的文笔有清新之处,她一定倍加鼓励。她的批评恳切而委婉:“这里还可以加加工,“那里还可以更深刻些。”英国大诗人白朗宁也是这样的人。他使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巴莱特重获新生。伊丽莎白母亲去世很早,留下11个子女。伊丽莎白从小体弱多病,全家都对她特殊照顾,医生也怀疑她身患肺病,使伊丽莎白自己深信不移,整日闷闷不乐,生活毫无乐趣。

她40岁时,遇到白朗宁。他对她一见倾心。见面一两天后,就给她写来热情洋溢的信。他否认她有任何疾病,消除了她的恐惧。他把她带出病室,和她结了婚。她41岁时周游了世界,43岁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她的才华得到了充分施展。她后来写的诗充满了激情。不热爱生活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我们谁不愿像他们,使别人的生命之火燃烧?最重要的是先要弄清自己是否热爱生命,是否具有活力。热爱生命的人才能分享于他人。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

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也应该同样尊重别人的意志。我们应当了解别人的生活和理想与我们不同,应当倾听别人的诉说,找出他们的长处,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任何生物都要生长。生长是生命的过程——生命是棵生长着的树,不是毫无生机的雕像。

是的,人的一生非常曲折,甚至艰辛。但前途无穷,富有生机,充满机会。那些有希望的人都不是怨天尤人的人。

珍惜自己生命活力,便也使他人分享了你的活力。有给予,必有报答。人生和爱情一样,不会自己滋长,必须先给予而后才有发展。给予越多,生命便越丰富。

给予越多,生命便越丰富。

人生的算式

当你读错一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是读错了一本书,因为同时你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和机会!”这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夏丐尊告诫青年的。

我们不妨将这个道理推而广之:你错了一次,也就同时失去了一次对的时间和机会;你失败了一次,也就同时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时间和机会;你虚度一天,不仅仅是浪费一天,而是两天……这是一种特殊的运算,永远没有1—1的算式,而永远是(—1)—1=—2。人生的成与败、功与过、理想、目标、品德、事业等等都是用这个算式计算出来的。

只要稍用点心观察,就会发现上述算式的普遍性:两个同学的智力相差无几,成绩也相当,但在关键时刻一个考上了大学,另一个名落孙山,原来这后一个同学在高考前几个月处了对像耽误了学习,他是浪费了一点时间,可这损失却是双倍的,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要想再把失去的补回来,得需要两倍以至于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两个同时起步的小贩,一个每天多干1小时多赚一点钱;另一个则是挣点够花就收摊。10年后前者已拥有了一家上千万元资产的大公司;而另一个还在街头摆摊。前者是1+1=2,后者是(—1)—1=—2,他们的差距是每天2—(—2)=4,而且这+4成为前者的积累,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的—4也以几何级数后退,10年后他们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很正常的事。

人生的算式使我们明白:付出一份辛苦得到双倍成果,少出一份力气遭受双倍损失。

付出一份辛苦得到双倍成果,少出一份力气遭受双倍损失。

慈悲与智慧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位生活纯净的修行者,因此受到乡里居民的称颂,都认为他是个可敬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在他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

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好端端的黄花闺女,竟做出见不得人的事。在父母的逼问下,她起初不肯招认那个人是谁,但经过一再苦逼之后,她终于吞吞吐吐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没有表示,也没有乘机教训他们。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白隐超乎”忍辱“的德行,赢得了更多、更久的称颂。

想想我们所遇到的挫折或耻辱,比之白隐,又算得了什么?白隐泰然自若,淡然处世的情怀,真不愧为一代禅师。

“就是这样吗?”那么慈悲,那么轻柔。那是恒久的忍耐化为无形的坚毅,那是凡事包容化成无上悲悯。

“就是这样吗?”无数的干戈都化成了片片的玉帛。

“就是这样吗?”短短的一句话里蕴含了无限的慈悲与智慧。

“就真这样吗?”那么慈悲,那么轻柔。那是恒久的忍耐化为无形的坚毅,那是凡事包容化成无上悲悯。

做一个学会倾听的人

韦恩是罗宾见到的最受欢迎人士之一。他总受到各种各样的邀请。经常有人请他参加聚会、共进午餐、担任基瓦尼斯国际或扶轮国际的客座发言人、打高尔夫球或网球。

一天晚上,罗宾碰巧到一个朋友家参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动。他发现韦恩和一个漂亮女孩坐在一个角落里。出于好奇,罗宾远远地注意了一段时间。罗宾发现那位年轻女士一直在说,而韦恩好像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有时笑一笑,点一点头,仅此而已。几小时后,他们起身,谢过男女主人,走了。

第二天,罗宾见到韦恩时禁不住问道:“昨天晚上我在斯旺森家看见你和最迷人的女孩在一起。她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是怎么抓住她的注意力的?很简单。”韦恩说,“斯旺森太太把乔安介绍给我,我只对她说:’你的皮肤晒得真漂亮,在冬季也这么漂亮,是怎么做的?你去哪呢?阿卡普尔科还是夏威夷?‘夏威夷。”她说,“夏威夷永远都风景如画。你能把一切都告诉我吗?”我说。

“当然。”她回答。我们就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接下去的两个小时她一直在谈夏威夷。

“今天早展乔安打电话给我,说她很喜欢我陪她。她说很想再见到我,因为我是最有意思的谈伴。但说实话:我整个晚上没说几句话。”看出韦恩受欢迎的秘诀了吗?很简单,韦恩只是让乔安谈论自己。他对每个人都这样——对他人说:“请告诉我这一切。”这足以让一般人激动好几个小时。人们喜欢韦恩就因为他注意他们。

其实,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如果有机会让他谈论自己的话,他也许会滔滔不绝几个钟头呢。对于这个人性的特点,韦恩看得非常清楚。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在人际交往方面做得游刃有余。我们总是抱怨朋友太少、过于孤独,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交友方面你付出多少、花费多少心思呢?你如果过多地以自己为中心,从未考虑过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别人为什么一定要喜欢你呢?要知道,真正受欢迎的人往往并不过多地关注自己,相反,他非常体贴别人的感受。恐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真正受欢迎的人往往并不过多地关注自己,相反,他非常体贴别人的感受。

掌握聊天的艺术

在用餐时,物理学家不一定会和同事谈论刚才所做的实验,相反地,他可能会谈一些国家大事、天气状况、电视节目,甚至女同事的裙子。

任何年纪的人都需要聊天,就像他们需要吃饭一样,连清教徒也不例外。

许多人在正式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喜欢以轻松的话题作为开场白,然后再逐步导入正题。律师、作家、新闻记者及演员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都懂得如何以轻松的方式开场,然后再迅速把握住谈话的主题,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

善于聊天的人告诉我们,他们之所以能把谈话的气氛营造得很热火,并不是靠自己比别人懂得更多,或声调比别人高,或最会讲笑话,或懂得”控制“谈话的方向。聊天聊得好,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一点也不困难。首先,你的谈话态度一定要放轻松,然后再设法找出对方喜欢的话题,尽量让对方发表。至于你,“不妨装出“有兴趣的样子,仔细地倾听。

当你在寻找话题的时候,最好不要涉及政治与宗教信仰这两个主题,因为这类话题最容易引起激烈的争辩,而将原来的轻松气氛一扫而空。英文里的聊天,就是smaIltalk,告诉我们最好谈一些小的、不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以这些话题作为开场白,对方一定不会认为你是在说教、吹牛或宣扬你的主张。

我们在聊天这件事上最容易犯的错误,乃是一见面就从对方所从事的工作谈起。我们总以为,和医生谈开刀,和运动员谈打球,和商人谈生意经,和国会议员谈政治,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殊不知,他们一年到头做同样的事情,已经够烦的了,如果你再不识相地和他谈这些事情,表面上他不会发作,内心很可能把你当成是”无聊分子。美国前任总统肯尼迪最讨厌和别人谈政治,可是偏偏许多人都找他谈政治,还自以为此举可以讨好他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谈哪些事情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阅读报纸和一般性的杂志,以增加各方面的常识。不然,除了”你好吗?今天天气不错啊!”之外,接下来你就不知道要聊些什么了。

新闻人物也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诸如伊丽莎白·泰勒、贾桂琳、欧枘西斯、里根、布什、玛丹娜和西恩潘等。其他如哪里新开了一家餐厅、什么地方最适宜度假、爱滋病、恐怖主义者,都是很好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