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人生感悟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4708200000025

第25章 保持一颗善良感恩的心(9)

不过这”庸俗“的同学在班上人缘极好,在竞争意识很浓,谁对谁都不服气,彼此讲究”封锁“的氛围里,这位同学似乎是个例外,他如鱼得水,能够和大多数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入学时的垫底位子一路飚升。到了毕业时,他已是年级的前几名了。即使这样,同学们还是能听到他对别人的赞扬。

后来他们又分到了同一个单位,别看这位同学其貌不扬,但特会”来事“、卖乖:见谁都打招呼,好像早就是老熟人似的,而且总听他赞扬人,一副谦虚的样子。同事屁大一点事,他都爱帮忙。

他来了不到一年,不但得到领导的首肯,许多同事,尤其是年长的同事也都很喜欢他,许多诸如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美差“都落到他的头上。年底,他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而杰克他们这些平时工作勤勤恳恳、自恃”清高“的人却什么也没得到,他们都说这不公平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欣赏的人!

大方的领情吧

我们都乐意给予,但为何总是那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好意?

朋友邀请我参加他的银婚纪念庆祝会,我因为自己行动不便推辞了,可是,住在楼上的黛娜和塞勒斯坚持送我去。几天后,伴我度过寒冬长夜的。”随身听“坏了,他们的儿子费利又替我把它修好。

我十分感激,于是送他们一盒巧克力,附带一张谢卡。黛娜随即一脸不愉快地捧羞那盒巧克力来到我门前。”求求你,“她声音发抖地说,“你不能这样。请拿回去。”我解释说我只是想送他们一点东西,聊表谢意而已。

“但是你根本就用不着谢我们,“她说,“我们是朋友啊!”虽然我终于说服了她把巧克力收下,但她显然不大高兴。我有点不明白,也有点伤心。为什么他们不大方地接受我的礼物呢后来我才渐渐明白:黛娜以为我送礼物是为了还人情债,把她一家人义助朋友的行为贬低了。但我呢?我倒还不至于蠢得以为自己可以偿还他们对我的关怀,我只是想回赠一些东西而已。我这才恍然,不能大方地领情的原来是我自己。

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不愿意领别人的情呢?我有个朋友永远在恋爱,永远在追求。但是,他所追求的女子一开始还他以情,他就会马上打退堂鼓。”我在示爱时,一切由我控制。”他说,“但如果反过来,那就变成她控制我了。”正因为怕失去控制权,所以我们许多人不敢领情。我们在给予的时候,会感到安全和优越。但接受却会使情形倒转,令我们感到自己受惠于人。

母亲的一位朋友每次上我们家,总是给我们带来一些糖果、进口干酪或亲手刺绣的靠垫套子。可是,要是我们给她一个蛋糕,她就会说:“我从来不吃甜的东西。”如果我们给她自制的泡菜,她会说:“我受不了泡菜,太酸了。”她总是拒绝我们的礼物。为了保持自信,她只做施与者,从不做接受的一方。

也许,我们不肯领情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怕不能做等量齐观的回报。一位家境不大好的老邻居常来我们家看电视连续剧,但总是在节目播映完之前便离去,一面走一面说:“简直一塌湖涂,幸好我家没有电视机。”可是到了下个星期,他又来看同一个连续剧。他抵受不住电视的乐趣,却又不敢大大方方地享受这乐趣,因为如果她那样做,就等于承认自己欠了别人的人情,而这是他无力回报的。

其实,接受也是一种美德。这表示我们有能够相信别人真的关怀我们、希望我们快乐的自尊;这表示我们抛弃了假面具,不再硬充自己可以无求于人,承认别人有能力丰富我们,给予我们所需要的;这表示我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露出最脆弱的自我,并在接受别人的爱时毫不恐惧。

“上帝喜欢乐意奉献的人。”圣经新约说。但是如果送出的礼物不获赏识,无论施赠的人多么乐意,他仍是不会快乐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上帝也爱一个愉快地接受的人。

接受,也是一种美德。

长成心中一棵树

智者收了众多门生,毕业前夕,想挽留一位跟在身边传承自己衣钵,便召开了一个大会,会上智者宣布,他将一视同仁让所有门徒参加这次考核。考核的题目很简单,让他们每人花一年的时间做一次长途旅行,想传承他衣钵的人,一年后,再回到他身边汇报这次旅行的心得,接受他的考核。

从学多年,能承传智者的衣钵,当时来说是每位学徒的理想。听后,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让智者甚感欣慰。

门徒一一离开,智者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他们陆续归来。一年很快过去,结果却让智者大失所望,众多门徒竟没有一位回归门下。一气之下,智者决定关门闭学,打算后半生不再开堂授徒,并跑到好友白隐禅师那儿大吐苦水。

白隐禅师闻听,微微一笑,把智者带到一棵树下,问:“你还记得这棵树吗?”智者双手合十,毕恭毕敬向树深深来了个三鞠躬,然后回答说:“怎么能忘记,我落难之时,全靠它替我遮阳蔽日,挡风拒雨,它已经长在我心底了。对啊,在每位门徒心目中,你就是这样一棵树,他们都是在你身边栖息过的鸟。他们虽然没飞回来,但你已长到他们心里了。”智者闻听,大悟。不久,重新开堂没馆,广收天下门徒。

给予者永远是埋在收受者心底的一粒种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不会被掩埋,而是日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给予者永远是埋在收受者心底的一粒种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不会被掩埋,而是日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受宠若惊

在开车前往海滨小舍度假途中,我在心里发了个誓,要在未来的两个星期里努力做一个爱妻子的丈夫和爱孩子的父亲,彻底地体贴他们,无条件地爱。

这个念头是我在车上听一位评论员的录音时想到的。他先引述了《圣经》上一段关于丈夫体贴妻子的话,然后说道:“爱是一种意志的行为。一个人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去爱。”我必须承认我是个自私的丈夫——承认我们的爱已经因为我对妻子不够体贴而褪了色。在许多小地方我的确是这样:责骂艾芙琳做事慢;坚持看我要看的电视节目;把明知道艾芙琳还想看的旧报纸丢了出去。好了,在这两星期里,这一切都要改变。当真改变了。从我在门口吻了艾芙琳一下,并且说:“你穿这件黄色新毛衣可真漂亮“起便改变了。

“啊,汤姆,你居然注意到了。”她说,神情既惊讶又愉快,也许还有一点迷惑。

长途驾车之后身感疲倦,我想坐下来看书,但艾芙琳建议到海滩上去散步。我本想反对,但随即想到,艾芙琳已单独在这里陪了孩子一个星期,而现在她想和我单独在一起。于是,我们便到海滩上去散步,让孩子们自己放风筝。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一连两个星期,我没打过电话到华尔街我任董事长的投资公司:我们到贝壳博物馆去参观了一次,虽然我一向最怕去博物馆,但这回却很感兴趣;有一次我们要赴宴,但因为艾芙琳化妆而迟到了,我却一句话也没说。整个假期轻松而愉快地一晃就过去了。我又发了一个新誓,要继续记住体贴她。

但我的这次试验出了一个纰漏,艾芙琳和我至今一提起这件事便不禁失笑。在海滨小舍的最后一个夜晚,当我们正要上床就寝时,艾芙琳突然神情哀伤地望着我。

“你怎么啦?”我问。

“汤姆,“她说,声调凄惨,“你是否知道了一件我不知道的事?这话怎讲?嗯……几星期前我做过身体检查……医生……他对你说过什么关于我的话没有?汤姆,你待我太好了……我是不是快要死了?”我一下子就全明白了,随即大笑起来。

“不,亲爱的。”我说着把她抱在怀里,“你并不是快要死了……是我才刚开始活呢!”爱是一种意志的行为。一个人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去爱。

可悲的误会

在美国阿拉斯加生活着一对年青夫妇,不久,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由于他忙于生活,无暇照看孩子,因而他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孩子,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赶回家,狗立刻应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四下搜寻,他从床下拽出了吓傻的孩子,于是抱起孩子。他仔细检查了一下,虽然孩子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上,腿上的肉没有了。这时他又发现旁边躺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

这真是可悲的误会。

误会往往是害人害己。生活中,对他人应多些信任,多一些宽容。

门外装盏灯

我一回到家,刚出差的母亲就从很远的地方打来长途电话,叫我修修坏了的那盏灯。说完,便把电话挂了。等我拿出电笔和螺丝刀,却不知哪盏灯坏了。按亮屋里所有的灯,没发现一盏坏的。于是,又向母亲打电话询问,母亲告诉我,屋外走廊上那盏灯坏了。我很不以为然,埋怨起母亲,说:“那盏灯本来就不该装,我们家又不在走廊上经过,一年到头点着它,不知道浪费多少冤枉钱。”母亲听完严厉地训斥起我:“你怎么能这样说呢,我们住一楼用不着,可楼上的邻居们要用啊。”听后我更生气了,说:“他们用,你让他们来修好了。”母亲在那头还想说什么,我”啪“地一声把电话挂了。当时,那盏灯我还真没去修。

半夜,我被轰隆隆的雷声惊醒,突然想起白天晾晒在楼顶平台的被单,便趿拉着鞋准备上楼去收。一开门,发现走廊上黑咕隆咚,伸手不见五指。我回屋找应急灯,应急灯没充电,找手电筒,手电筒没电池。最后只好盲人摸象般摸着扶梯上楼。好不容易到楼顶,摸索良久才发现通往楼顶的门锁了。我又不得不下楼拿钥匙。再次上楼,麻烦来了,因为楼顶没亮灯,我捏着钥匙根本找不到锁孔的位置。瞎捅一阵之后,手也捅酸了,一气之下,我把门踢得咚咚直响。就在这时,走廊上的灯亮了,从七楼上来一位老大爷,他见到我,语重心长地问:“小伙子,很少上楼吧?我门边就有一个电灯开关,上来按一下开关灯就亮了。不过,下楼记得把它关掉。”一席话说得我耳热心跳。我不停向老大爷道谢。有了灯,很快把门打开,把被单收了回来。下楼的时候,我发现每层楼都有一盏灯,每盏灯的开关都装在它主人门旁边。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搬出梯子,把走廊上那盏灯修好了。一下梯子就给母亲挂了个长途,告诉她我已把灯修好了。母亲听完,长长地舒了口气,心里那块石头落地了。

在门外装盏灯,尽管没照着自己,却照亮了装灯人一颗无私的心!人活在世,就多装几盏灯吧,在门外,为别人驱逐黑暗;在心里,亮敞自己。

在门外装盏灯,尽管没照着自己,却照亮了装灯人一颗无私的心!

不要对他人说三道四

在16世纪的罗马,有一位深受大家爱戴的牧师——圣菲利普。不仅富人和穷人追随着他,贵族和平民也都喜欢他,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善解人意。

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圣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点,其实她心地倒不坏,只是她常常说三道四,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就会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