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47096900000009

第9章 黑色硝烟:是正义还是邪恶?(8)

所谓"基因武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学的方法,人为地改变致病微生物的遗传基因,培养出新的、危害性更大的生物战剂。例如,如果把生物战剂中致病力强的基因转移,可以制造出致病力更强的战剂;或把耐药力强的基因转移,也可以制造出更耐药的战剂。如果把几种致病力和耐药力强的基因一起转移,无疑就能创制出危害性更大的生物战剂来。国外有专家认为,发展基因武器,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可制服"的致病微生物,从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性的后果。

现在,许多发达国家正秘密或公开地加紧对基因武器的研究和试验。将其用于战争实践的时候,可能不久就要到来。基因武器一旦研制成功,其作用与生物武器相似,仅对人的肉体产生威胁。而另一种武器,却能对人的思想意识与精神状态进行干扰及破坏。

这便是"思想控制武器"。

思想控制武器,应该说是大脑激励控制技术发展的成果。大脑激励控制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现代科学技术:当运用到军事领域以后,它便产生了。

思想控制武器由能够产生光线和一连串语言的计算机组成。它的用途,是根据脑电波分析人的个性,并发出一些潜意识的信息来影响单个的人或一批人。也就是说,通过它来控制作用对象即大脑的反应,使其思维按照施加作用者的意愿去活动。勿庸置疑,思想控制武器在军事家眼中的价值难以估量。1991年在莫斯科这种武器首次亮相。据认为,前苏军入侵阿富汗时使用了它。现在,美国也正加紧进行思想控制武器的研究和试验工作。

要解释思想控制武器的作用机制,应该从大脑激励控制技术说起。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脑电图,就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状态下,大脑辐射不同的低频电磁波。人在深睡时所发出的称为△波,频率在0.5~4赫兹之间;做梦时则为4~7赫兹,称64为6波;空闲时为a波,频率为7~13赫兹;最后是p波,那是人在集中精力工作时发出的,频率为17~30赫兹。大脑激励控制技术的任务,是给大脑以电磁激励,使它有更大的输出,从而达到控制人意念的目的。譬如说,当将赫兹的光脉冲施加在被作用者周围时,其大脑受光脉冲的激励,导致昏昏欲睡。美国的一家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大脑激励控制技术的先驱。它设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空军基地,为的是借用那里的琶行模拟器。因为这项技术是高度计算机化和自动化的,而模拟器便正好派上用场。尽管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还相当有限,但并不妨碍这门技术的发展。这家实验室目前已接受了60多名志愿者。他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每个人产生a波的位置和频率都相仿。,这为思想控制武器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证明。

"气象武器"与"人造地震"

越南战争期间,"胡志明小道"的上空每隔一段时间便掠过多架银白色的飞机。这些美军飞机既不投掷炸弹,也不旋放宣传品.丽是游戏一番,便悠然离去。奇怪的是,每当这些飞机走后仅半小时,该地区便会大雨骤降。

开始,越南军民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暴雨盲然无知。后来他们才弄清,那是美军用碘化银制成的一种能"播种"雨云、制造暴洪的"气象武器"。

其实,早在40年代,就曾有人通过试验发现,在云层中播洒碘化银可以引起降雨。这项重大的科学突破,无疑使人工降雨的愿望成了现实。遗憾的是,这项科学一旦传到好战者手中,就成了制造灾害性洪水或干旱的气象武器。

人工影响天气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大气层中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只要人们掌握了其变化规律,就可以用较少的能量恰到好处地去"引发"它,产生较大的能量转换。硒大气层中能量变化的结果,又将导致该地区天气和气温的变化.,根据这一原理,如果人们带着一定的目的给大气施加某种能量,则天气就可能向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

有人设想,在云中播撒某种化学药剂,可以使雨滴呈酸性。如果这种酸性化学物质长期大量地悬浮在大气中,那么雨滴溶解了化学物质以后,将使坦克、大炮、雷达等军事设备遭到腐蚀,影响武器正常功能的发挥。也有人设想,用火箭在敌军上空的高层大气里播撒一些能够吸收部分太阳光的吸热性物质,形成气溶胶微粒云层,削弱日照,降低气温,使这个地区变成一片不毛之地;或播撒一些能够阻止地面热量散逸到大气中去的化学物质,从而把它变成一片酷热和干燥的沙漠。

这些设想,并不是虚妄之谈。从本世纪的4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就进行了人工降雨、人工降雹、人工造雾等科学实验,并逐步由试验阶段转入了实用阶段。1943年,在意大利伏尔河岸,美军为掩护自己部队过河,曾制造了长5公里、高l.6公里的人工雾障。"二战"期间,德国为使其重要的工业基地与军事基地免遭英美盟军的轰炸,也曾在这些地区播洒了大量的造雾剂,人为地制造了满天浓雾将其覆盖。美军在越战中使用的气象武器,本节开头已经提到。除了人工造雨,美军还曾利用人工雾障。掩护南越情报分队向北越渗透。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成功可能性越来越大,其在军事上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目前,俄、美军正在研究和已经提出设想的,主要有以下这些:

在敌国上空播洒吸收光的物质,使其气候发生急剧变化,有如"核冬天";或者播洒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物质,使敌国境内产生酷热;或者播洒催化剂,增加敌对国的降雨量,制造人为的暴洪;还可以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消耗某个地区大气层中的臭氧分子,形成"紫外窗口",让太阳光线直接杀伤敌对国人员和生物。这就是所谓的"核气象"他们另外还提出,用人l二方法影响台风转向,将其引入敌国,以毁伤其人员和军事设施。这些方法都能给敌方的国防、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以毁灭性打击,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既然人类已有能力影响头上的天气,那么脚下的地层必然是下一个目标了。果然,已有一些丧心病狂的"战争狂人"开始了制造"人工地震"的研究。

这些冒险的"军事战略家",已经把地震作为未来的致命武器,使对方的首都、各种枢纽和指挥中心完全瘫痪后,再发动地面进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可是,关键的问题在于:使地震发生时间完全受人为的控制;或者说,是由战争的一方来制造一场地震。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说,只有使用地下核爆炸。

人们观察到,在任何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两个月以内,爆炸中心周围20~30公里范围中,通常都要发生多次地面颤动。这是因为,核试验瞬间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引起了地壳的连锁反应。地下核爆炸实际上就是一种主要的"人工地震"。其爆炸强度,甚至与地震震级存在近似的对应关系。当量为10万吨TNT的核爆炸,相当于里氏6.1级地震。

这还与爆炸地点的地壳构造有关。石板块边界地带和地壳活跃区域,爆炸引起的地震在强度及频率上均有加强。1995年夏天,法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在南太平洋上恢复了核试验。其爆炸地点莫鲁亚环礁连续发生了多起地震。这表明人造地震已经不再是幻想。

在战略家们看来,核爆炸引起的地震,比核武器的直接杀伤更有威胁性。核爆炸使一一切都化为焦土;核辐射则使广大领土再也不能生长生命。征服这样的地区又有什么意义呢?相反,受到严格控制的地下核爆炸所引发的地震,目的只在于造成对方的社会混乱、指挥失灵、群众陷入恐慌。这将为地面占领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作为武器的地震。还难以达到实用的程度。其技术难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核武器的布设,很难深入敌国领土进行活动;二是人造地震效果的滞后。也就是说地震并不一定在核爆炸后立即发生,从而使核打击失去突然性。若干年以前,人类还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乞求天帝显灵,祈祷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不要让洪涝、干旱、地震等降临到自己的头顶。而今天,人类却已经在为自己挖掘坟坑了。

下一次战争,也许不再仅仅是硝烟和炮火,而是整个地球的撕裂、全人类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