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47097300000004

第4章 人类文明未解之谜(4)

千百年来,学者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金字塔是史前文明的建筑物,古埃及国王们只不过是利用了这种奇特的建筑作陵墓而已;有人说金字塔是外太空来客的慷慨馈赠,其用意现代人无法明晓;甚或是他们飞碟降落场的航标,理由是在外星球(如火星、月球等星)也发现过类似金字塔的建筑物;有人说凭借金字塔可以找到一种已失落的神秘能源;金字塔的形状能使有机物质产生神奇的变化;还有人说金字塔是古代的天文台,原因是它的建筑尺寸和某些天文数据神秘巧合。1798年,随拿破仑远征军到埃及的数学家若玛德对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产生了兴趣。经仔细研究之后,他推断金字塔是古代度量法的记录。

1859年,英国人约翰·泰勒断定,胡夫金字塔是建筑师采用的度量单位,它与建造诺亚方舟时所用的神圣腕尺相同。他由此推断诺亚方舟比胡夫金字塔早300年建成,那时每一神圣腕尺约长83米,是依据地轴长度制定的。

1865年,醉心于度量金字塔的苏格兰天文学家查理·皮亚吉·史密斯发现,金字塔的基座除以一块外壁岩石的宽度,商数是365,恰好是一年的天数。他后来又计算出,每一“金字塔寸冶,即一块建造金字塔岩石的1/25长度,等于地球半径的1000万分之一。史密斯在用“金字塔寸冶度量胡夫金字塔后,作了一个惊人的假设,即若把每一寸当做一年的时间,便可推算出地球上过去及未来大事的年代。

史密斯巧妙地利用数学方法,把金字塔的建筑数据与天文知识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这无疑是项重大的成就,但由此也给金字塔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金字塔有关数据的奇妙,还表现在:塔底的周长,正好是1年的天数;塔底的周长乘以2,正好是赤道的时分度;塔坡面的高,正好是纬度的6%;塔高乘以109,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塔底周长除以塔高的2倍,正好是3.1416;塔的自重乘以1015,正好是地球的重量;塔中停放棺材的屋宇的长、宽、高的尺寸之比,正好是3颐4颐5。塔心处正好被地球子午线通过。

按照历史记载,古代埃及人的天文学确实十分发达。据此,有很多人都认定胡夫金字塔是个天文观测台。这个说法的重要依据就是,金字塔内上下通道的倾斜角度,全部对准重要的星座。不过,那些认为金字塔是观测台的学者始终无法说明的是:金字塔的通道只在建筑塔的过程中非常短暂的时间内是露天的,而当塔顶建好封闭之后,人们又怎能以地下的通道来观测天文现象呢?

巨大的金字塔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初期,柔弱的人类在没有任何机械辅助的情况下,如何建造起这样庞大而又神秘的金字塔呢?不管是不是外星人建造的,金字塔内在的某些神奇的能量都令现代科学家们感到吃惊。譬如你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金字塔,不久,就会变得金光灿灿;把一杯鲜奶放进金字塔,24小时后取出,仍然鲜美如初;如果你头痛、牙痛,就到金字塔去吧,1小时后,就会消肿止痛。埃及科学家海利做了个实验,把菜子放进金字塔后,同一般菜子相比,出苗要长4倍,叶绿素多4倍。

有的科学家认为:金字塔的结构是一个较好的微波振谐腔体,微波能量的加热效应可以杀菌,并且使尸体脱水,而在这个腔体中,可以充分发挥微波的作用。可奇怪的是,4000年前的法老,怎么知道利用微波呢?

20世纪初,英国发明家亚历山大·西门子在向导的陪同下,登上了有名的胡夫金字塔的顶端。向导告诉他,只要他伸出双手,十指伸直,耳朵便会嗡嗡作响。西门子这样做了,可是他的耳朵并没有作响,但全身却有被针刺的感觉。

西门子精通电学,他立刻意识到,这是电磁场在作怪。于是,他取出一张报纸,把它弄湿,然后用这张湿报纸包一个空瓶子,这样就做成了一个能聚集电能的瓶子。

西门子把瓶子高举头顶,顷刻间电流越积越强,以至于瓶子四周竟火花四射。向导见状吓得昏倒在地,醒来后大骂西门子搬弄巫术吓人。而西门子自己除了知道金字塔会放射出强大的电磁波外,但为何会发出火花,却也不能解释。难道金字塔真的是外星人设置在地球上的能以放电磁波引导外星飞行器飞行的吗?

如果仅仅以为金字塔是生命和能量的源泉,那就错了,金字塔还以它神秘的恐怖手段,阻止人们进一步探索:对于巍峨高耸的金字塔,谁不想攀上高高的塔顶,一显自己英俊潇洒的雄姿呢?然而,据统计,从1940年到现在,因为爬上金字塔而神秘摔死的人,已经达到200名以上。

几千年来,埃及的大金字塔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一直高高矗立在沙漠之中。这种雄伟的建筑之所以能在沙漠中长期得以保存下来,除了规模大之外,它们的外形还起了自我保护作用。

沙漠里的侵蚀首先来自微风刮起的沙粒。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地质学家埃尔·巴斯和他的合作者在沙漠中观察到了金字塔周围的旋风。他们认为吹到金字塔底部的风,被引向斜面和拐角处,在金字塔周围形成旋风盘旋而上,到塔顶时风速最大,然而,这时风的破坏率却在空中消失了。埃尔说,沙漠里有许多圆锥形和角锥形的小丘,古埃及人是敏锐的观察者,他们从这里得到启示,这种形状的建筑在沙漠中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说到金字塔内在的能量,在20世纪40年代,捷克无线电工程师德鲍对金字塔的形状能引起某种神奇的力量的说法也极感兴趣。一次他读到法国人博维斯的实验,博维斯制作了一个胡夫金字塔的模型,在它下面放置食物和动物尸骸,竟有防腐和加速干枯的作用。读过这个实验之后,德鲍坚信金字塔体内具有能量,认为这种能量完全可能把一片旧刀片翻新,刀片恢复锋利。

他着手进行这项实验,实验竟然成功了,德鲍因此还以一种纸板制的磨刀器申请了专利。

法国人波维斯参观金字塔时,正值天气酷热,他便到胡夫金字塔内的石室中去“避暑冶。无意中,他发现在通道的角落有一只死猫。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通道很潮湿,那只死猫不但没有腐烂,反而完全脱了水,变成了自然的木乃伊。

波维斯回到法国后,按照胡夫金字塔的比例制作了一个模型,并将几只死动物按当时的方位置于其中,结果这些死动物也都慢慢地干枯,变成了木乃伊。之后,他又将其他有机物这样来做试验,结果都一样。例如把脑组织置于其他地方会腐烂,而置于金字塔模型内却可保存两个月,失水75%后干枯。

华盛顿人类研究所的卡尔·施莱歇尔博士曾断言金字塔能促进蔬菜生长。

他把豇豆和利马豆种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即一个在金字塔模型下,一个在立方体下,另一个放在户外。最后的结果表明了这两种豆的生长速率:金字塔下的为立方体下的1.129倍,为户外的1.5倍。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促进豆种的生长呢?若真是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那么,他们又怎么会知道把金字塔建成能收集宇宙能力的神秘之塔呢?他们是受到了比当时人类更高级的生命体的指引才这样做的吗?那么,高级的生命体为什么要给当时的人类以这样的启示呢?

金字塔是外太空文明的产物吗?是外星人设在地球上的生活基地或航标吗?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各种度量、勘查,并用X线来探测,试图发现金字塔建成的真正用途,但几千年来一直毫无收获。

1954年,科学家们在一直找不到法老胡夫尸骸及宝藏的情况下,竟发现了新的迹象:在胡夫金字塔外围的沙地上,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埋在沙下的雪松木船,船身长142英尺(约43米),船舱等地方都饰以黄金,专家推断它是为载送法老王远赴来世的“太阳船冶。

到现在为止,关于胡夫王的尸骨和宝藏方面所能努力找到的东西,在大金字塔深处空荡荡的墓室里,恐怕只有这艘豪华的木船了。胡夫王到底安葬在哪里?为什么不安葬在堂皇的建筑物内?

总之,金字塔留下的谜团是多方面的,它涉及了天文、地理、运输、建筑、医药、保健、物理、化学,乃至于宗教、神学等众多领域。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谜团还在扩大,目前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金字塔并非单纯的人工制品,当时的人力、物力、技术、思维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它极可能是“外星来客冶在地球上留下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迹。

当然,这仅仅是推测,人们需要的是实证。然而,证据又在哪里呢?

南极古地图之谜

遥远的南极洲,终年风雪咆哮、天寒地冻,是地球上大洲中唯一无人定居的地方。可是,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绘出了与现代地图相差无几的极其精确的南极洲地图。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18世纪初叶说起。一天,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家博物馆的马里尔·埃德亨先生正在清理一大堆先人留下的文物,赫然发现几张彩绘鹿皮地图。埃德亨先生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奇特的地图。他再仔细定睛一看,地图的绘制者是200年前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司令——比瑞·雷斯,并标明绘于1513年,在地图一角的附记里,比瑞·雷斯这样写道:“为绘制这幅地图,我参照了20幅古地图,其中的8幅绘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冶亚历山大大帝时期距比瑞·雷斯的时代有1800多年,距今有2000多年。

在2000多年前绘制这样复杂的地图是什么目的呢?这些地图描绘的方位在哪里呢?懵懵懂懂的比瑞·雷斯不禁喃喃自问。

一晃200多年过去了。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几幅地图被辗转到美国地图学家、联邦海军水道测量局局长俄林敦.H.麦勒瑞手里。独具慧眼的麦勒瑞很快便被古地图所描绘的大体轮廓吸引住了。他马上找人来绘了一幅南极洲地图。两相比较之后,不禁瞠目结舌:这些地图中的一幅所描绘的不正是南极洲吗?可是,16世纪的人们并不知道南极洲呀——更不用说2200多年前的马其顿人了……麦勒瑞先生深深懂得,位于地球最南端、被太平洋和大西洋包围的南极洲,终年冰天雪地,狂风肆虐。18世纪以前,人们从未到过南极洲,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738~1739年,法国航海家布韦才发现了南极圈东边的一个岛,即今天的布韦岛。到了1820~1821年,美国的帕尔默、沙俄的别林斯高和高扎列夫、英国的布兰斯菲尔德等一举登上南极大陆,人类才真正发现了南极洲。

麦瑞勒先生于是带上地图,与美国海军水文局制图员俄勒特尔斯共同研究。结果发现:古地图居然精确地描绘出从威德尔海到毛德皇后地的南极大陆海岸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麦勒瑞与俄勒特尔斯惊疑不定。

后来,古地图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尽漂泊。1957年,终于落在权威的美国海军制图专家、休斯敦天文台主任马拉里手里。在海军水图学院的同僚们的大力协助下,马拉里发现了古地图上更令人吃惊的地方。

首先,南极冰的平均厚度达1880米,最厚处达4500多米。直到1952年,人们用地震波才探测出冰层下面埋藏着高大的山脉。可是,古地图却精确地描绘出只有现代人才能够描绘出的南极洲山脉,并准确地标出它们的高度——与现代地图上的南极洲山脉高度完全相同。

其次,有一幅被命名为《译诺地图》的古地图,上面明明标着“1380年冶的字样。但是,地图上的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轮廓及它们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却与现代科学条件下绘制的地图不差分毫!除此之外,这幅古图上还绘制着现在并不存在的岛屿。例如将格陵兰岛绘成两个岛屿——这虽然不符合现代地图的描绘,但据1947~1949年的科学考察,却正好反映了古代格陵兰岛的布局。

最后,有两块鹿皮地图的残片上分别写着:“回历919年冶“回历934年冶的字样。它们上面的残图与其他几幅古图上显示的世界各地轮廓、陆地和海岸线都呈歪斜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采用正距方位作图法绘制的军用地图相似。难道这是从天空中往下航拍出来后绘制而成?但是,在古代,甚至在1513年比瑞·雷斯所处的时代,航拍地球纯属无稽之谈。

根据现代地球物理学的研究,6000多年前,今天的“冰雪大陆冶——南极洲正值温带气候。许多连绵起伏的山脉并没有被冰雪封盖。于是,人们确信,古地图不容置疑是在6000多年前绘制的。不然为什么描绘出了6000多年前的南极洲面貌呢?

可是,6000多年前,地球人又是凭借什么先进工具绘制成如此精致的地图呢?带着一个个疑问,人们将视线转移到地球以外的茫茫宇宙,向遥远的星空发出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