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名人名画
47108700000010

第10章 秋郊饮马图

我是导游

该图绢本,重着色,纵:23.6cm,横:59cm。

这是赵孟頫的作品《秋郊饮马图》,这是他的鞍马人物画的代表作。幅首赵氏小楷书“秋郊饮马图”五字,幅末署“皇庆元年十一月子昂”款,为赵孟頫五十九岁时所画。

画面是江南初秋时节,放牧人赶着一群马到岸边饮水的情景。放牧人身穿红色长袍,手持马鞭,转身看着正在嬉戏的两匹马。在牧人的前方有五匹马步入到河中饮水,在河岸上还有两匹马在互相追逐。整个画面树木清秀,河水平缓无波,马的姿态各异,造型生动,表现了自然景致的优美。虽然此画张幅不大,马匹也较小,但意趣却极为真实生动。整幅画面布局疏朗、空旷,不作繁饰,大概是沾染了元代草原民族粗放、率真的实在之美。粗放归粗放,画面中依然灌注着空灵、闲适的文人精神。

此图在布局上恰当地利用有限的绢幅,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右开式构图,把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造景方式有机地加以结合,灵活地处理画面景物,而且适当地注意了人马、树木、坡石的远近、大小的比例和层次关系。整个画面布局,统一中饶有变化,变化中又不失规矩。同时又极为恰当地处理了画面的藏与露的关系,把主要林木、坡石、人马画在右部起手处,人马全由右向左走向,把来处藏于画外,左上方只露稀疏的树干,把树梢及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左下方是一潭清溪,隔溪的堤岸依溪水向左延伸又嘎然而止,通过对岸二马的奔驰追逐,点出幅末境外尚有无限景,画似尽而意犹未竟。如此处理画面,既突出了主题,又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此图在笔墨、设色上也具有深厚的传统工力和自己的特色。他纯熟地将书法运用到绘画中,笔墨变化中有统一,人马用较为工细的笔法,犹如篆籀,古朴谨严而不刻板,劲健中蕴秀逸;树石、坡陀、砂碛用行草笔法,钩、皴、擦、破、染并用,苍劲中含清润,给人以音乐般的韵律感。在设色上,布景用传统的青绿画法,根据物体的不同而审施丹青,或朱填枫叶点点如丹,烘托出浓郁的秋天气氛;或绿染坡堤片片尤青,意味着尚未进入深秋,严霜还未夺去小草的生命;或以花青烘水,表现出秋溪的无波如镜;或以黑、白、橙、黄诸色画马,表现了骏马的毛色各异。……设色丰富浓郁又清丽明快,而色不掩笔,整个画面景色显得十分清旷静谧。可以说,《秋郊饮马图》已经明显地形成作者自己的面貌,代表了他晚年鞍马的典型风格,称得上是一幅形神兼备、妙逸并具、风格高雅的艺术珍品。曹、韩即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大画家曹霸和韩幹,他们都是中国画史上的画马名家。曹霸画马被称为唐代画坛之最,杜甫曾有《丹青引》一诗对他倍加赞誉。韩幹是曹霸弟子,后以皇家内厩之马为师,独自成家而与曹霸齐名。赵孟頫继承了他们以及北宋李公麟的鞍马艺术传统,在表现马的特性、情趣、形态、神采以及笔墨设色韵味诸方面都有所突破,元、明、清三代很少有人能超过他。

我是擂主

如何理解中国画中的“藏”与“露”的关系?

在传统中国画的构图中,藏与露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掌握运用得如何,是分辨名家与庸才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判别一件绘画作品的艺术标准之一。明唐志契曾云:“若主于露而不藏,便浅薄,即藏而不善藏众易尽矣。然愈藏而愈大,愈露而愈小。”又云:“更能藏处多于露处,而趣味愈无尽矣。”(《绘事微言》)以唐氏之论看《秋郊饮马图》含蓄的意境,使人对赵氏此图在藏与露的处理上由衷地感到折服。

挑战擂主

后世是怎样评价《秋郊饮马图》的?

赵孟頫所画鞍马在元代就得到很高的评价,如当时著名书画鉴赏家柯九思在此图后幅的题跋中写道:“右赵文敏公《秋郊饮马图》真迹。予尝见韦偃《暮江五马图》、裴宽《小马图》与此气韵相望,岂公心慕手追有不期而得者邪。至其林木活动,笔意飞舞,设色无一点尘俗气,高风雅韵沾被后人多矣。”元代的危素也曾写诗赞道:“魏公画马得马趣,落笔宛有曹、韩风。腯肥不见筋骨露,腾骧始知气力雄。”

幸运擂台

赵孟頫(1254—1322)元代初年最有影响的大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在家道人等。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南宋末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后历官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汾州知州等。封魏国公。卒后谥文敏。博学多才,知识渊博,诗、词、书、画、音乐都深有造诣。尤其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成就更为突出。行、楷书法被称为“赵体”,影响所及,由元而明、清,直至现代。在绘画上是一位全能的画家,他的绘画承袭了晋、唐、五代的画法,而独有创新。赵孟頫在众多的绘画题材中,画鞍马是其一大擅长。现存于世的主要作品有《人马图》、《人骑图》、《浴马图》和《秋郊饮马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