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巧言能善辩游刃皆有余
47128500000014

第14章 不要掉进说话的陷井(1)

一个人要善于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妥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且回头看看,难道你不见失败在那里帮助过你吗?

——戴尔·卡内基

一味沉默不是金

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向来对“沉默”这一语言形态所能发挥的力量和意义有诸多赞誉。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

实践也证明,在人际交往当中,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因此“沉默是金”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言而喻的真理。但也正如人们所言:“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谬误。”恪守沉默或说信奉沉默的人在享受沉默的正面力量时也无形承受着沉默的反作用力。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生活已经教会我们用相对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那么面对沉默,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自身和周围的环境再进行选择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人一味沉默,别人便无法了解他,他当然也无法正常与外界接触,变成了孤家寡人,生活自然失去滋味,他的世界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小。因此,沉默不是不说话或不想说话、不屑说话。沉默是一种境界,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才会发挥其金子般的作用。

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人也一样。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面对成绩和掌声,成功者报以深深的一鞠躬。这是无声的语言,是恰到好处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需要沉默。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伤之中,此刻,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一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不是随便打断他的话,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汲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有一位朋友说:“我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张女士和杨女士都是我的同事,我发现杨女士经常在我面前说张女士的坏话,而张女士很少说过对方的不好。不管她们说什么,我从没有向任何人提到过这些琐碎的闲话,因此,我们三人至今相处很好。”可见,沉默得当可架起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

总而言之,如果说不沉默需要说话的艺术,那么沉默则更需要说话的艺术。所以,我们应慎重地对待沉默。

不要人云亦云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大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极限:欧洲人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随声附和虽在多数情况下表达着一种善意的成全。但这种没有独自思想的附和语词,并不能表现出个人的独立人格与个人意见,而且更容易让人觉得虚假。一个喜欢用极端的形容词来强调自己想法或意见的人,是绝对不会以附和的口吻来表示自己的看法的。

许多人在交谈时有“我同意……但是我认为……”的习惯用语。其实在朋友交谈中,朋友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人就必须与一般人有所区别,尽量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因此,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有个性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即使遇到让你左右为难的问题或场面,用一些模糊言语回答也比随声附和要好。

某个企业家创办实业公司时,受到各方重视,一下飞机就有记者采访。一位女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企业家随口便答:“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

含蓄回避,而又幽默俏皮,比之“支支吾吾”“哼哼哈哈”来掩饰,或“恕我直言,无可奉告”来拒绝,效果明显要强上百倍。

倾听胜于倾诉

社交中的说话,同站在教室中教课或是站在演讲台上演说有很大不同。教课和演说,只有你一个人在说话,别人不能插嘴。而社交中的说话,彼此在相等的地位,如果在这种谈话中,你一个人一直滔滔不绝,那对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这样你肯定不会受人欢迎,甚至会被别人耻笑。

世界著名记者麦开逊说:“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第一表现。”

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表现欲,如几个人聚在一起讲述故事,A一个接一个地讲着故事,B和C也想来讲述一两个。可是,A只管滔滔不绝地一个一个地讲下去,使B和C没有机会讲。我们试想一下,B和C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专门听某A的讲话,自然会没有精神听下去,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了。

一个商店的售货员,拼命地称赞他的货物怎样好,而不给顾客说话的机会。就不能做成这位顾客的生意。因为顾客顶多只把你看做一个生意经,决不会因此购:买。反过来,你只有给顾客有说话的余地,使他对货物有询问或批评的机会,双方形成讨论和商谈才有机会做成你的生意。

一位钢铁大王说:“倾听是我们对任何人的一种至高的恭维。”心理学家杰克·伍德说:“很少人能拒绝接受专心注意、倾听所包含的赞美。”所以说,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而“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赞美和恭维”。

你如果能够给别人有说话的机会,你也就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在接着交谈中你就更容易乘风远扬。顺利抵达自己说话的目的地。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道理讲得很明白。

有一个卖货的小店,生意比其他店好,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只是爱听客人说话,他们有事愿到我这儿来。”

说话简短明了

抓住要点,长话短说,是赢得听众喜欢的一件法宝,也是一种说话的谋略。

一次,马克·吐温与雄辩家琼西·M·得彪同乘一条船。

船行数日后,两人应邀参加一次晚宴。

席上演讲开始了。马克·吐温第一个滔滔不绝、充满情感地讲了20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然后,轮到得彪演讲,得彪站起来,面有难色地说:

“诸位,实在抱歉,会前马克·吐温先生约我互换演讲稿,所以诸位刚才听到的是我的演讲,衷心感谢诸位认真地倾听及,热情地捧场。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马克·吐温先生的讲稿了,因此我无法替他讲了,所以,请诸位原谅我坐下。”

马克·吐温被他一番话闹得哭笑不得,向得彪投去略带抱怨的目光,然后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

德国著名诗人和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讨厌那些冗长单调而又没有多大效果的会议。

一次,有人请他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并让他致开幕词。布莱希特公务缠身。不想参加,便委婉地拒绝了。哪知,举办人并不罢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直至布莱希特无可奈何地答应为止。

开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到会,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主办人看到后,把他请到了主席台就座。一开始,主办人讲了一通很长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贺词,向到会者表示欢迎,然后,高声激动地宣布:

“现在,有请布莱希特先生为我们这次大会致开幕词!”

布莱希特站了起来,快步走向演讲的桌子前。到会的记者们赶紧掏出笔和小本子,照相机也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不过,布莱希特却让某些人失望了,他只讲了一句话:

“我宣布,会议现在开始!”

有一位对历史十分感兴趣的女孩,曾请教当时德国著名的一位历史学家,问他能否将古今的历史缩写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

教授笑着答道:“不必。”

接着说,只需用四句谚语,就能概括古今的历史:

一、当“上帝”要某人灭亡的时候,往往先让其有炙人的权势。

二、时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

三、蜜蜂盗花,但结果反而使那些花开得更盛,妩媚迷人。

四、暗透了便望得见星光。

从上面几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长话短说,最重要的就是说出你要谈论的主题,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这样你的听众才不会感到心烦意乱。

当然,长话短说必须针对特定的对象。假如对方跟你并不是很熟悉,而你则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势必让人感觉唐突,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般说来,针对那些跟自己关系比较熟识的人,或者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商业谈判、会场、做报告演讲等。如果能够做到抓住要点,一针见血,没有那么多冗长的废话,就会很快地吸引听众,使他们迅速地进人主题,而一味长篇大论,则会始终不得要领。

切勿不懂装懂

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心里便容易产生惟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处处装腔作势不懂装懂,以此来保全自己的面子。

这样的人并非是直率,就连单纯的事他都要咬文嚼字地卖弄一番,看起来好像是很精于大道理,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说穿了只是由于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所产生的虚荣心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