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巧言能善辩游刃皆有余
47128500000016

第16章 在社交中汲取营养(1)

若是一个人对于某一种技艺没有知识,他对于那种技艺的语言和作为,就不能做正确的判断了。

柏拉图多观察才有话说

说话是一门艺术,所能表达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果只在技巧上下工夫,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说话知识的积累,只能是舍本逐末,徒有一副空架子。

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以为口才只是口上之才,以为口才好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很会说话,而自己是因为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才不会说话的。他们看见许多口才好的人什么都可以说,谈什么都很动听,就觉得他们的口齿伶俐。这种看法是很片面,也很肤浅。

诚然,口才的能力有赖于相当的训练,但口才的实际基础是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常识丰富,以及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追本穷源,一个口才好的人,必须经常在观察和思考上下工夫。他们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兴趣,积累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他们谈话的题材源泉是非常充实的,而那些认为自己口才不好的人呢?是不是每天看报纸?是不是同时也很注意重要的国际及本地的新闻呢?是不是很留心地去选择节目?是不是随便听听就算了呢?是不是选择有意义的、精彩的电影和戏剧?是不是看戏时集中精神地去欣赏它们。而不是坐在戏院里打瞌睡?

有一位作家说,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人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多读、多看报。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报纸、杂志和书籍。在读书看报时,备一支笔、一些卡片纸和一把剪刀,把所见到的好文章或让自己心动的话语画出来,或者剪下来,或摘抄在卡片纸上。每天坚持做,哪怕一天只记一两句,也是很有意义的。日积月累,在谈话的时候。你也许就会不经意地用上它们,从而使自己的讲话内容丰富起来。

其次要善于学习。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认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面要好好地去运用。懂得如何运用,可以使一句普通的话发挥出惊人的效果。学习吸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不能应用的吸收毫无意义。

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则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亦可随手拈来。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了。

另外要注意搜集警句、谚语。在听别人的演讲或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谚语。把这些话在心中重复一遍,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你谈话的题材、资料就越来越多,说起话来也就越来越条理清楚,出口成章。

最后还要提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的敏锐性,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并增强想像力与敏感性。随着表达能力的提高,你的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整个人的个性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提高,从而成为一个说话高手。

懂得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在西方商人中,几千年来流传着一条“黄金法则”。这条法则威力无比,遵循它就可以登上成功的顶峰,违背它却会陷入失败的低谷,因此被称为“人类行为的伟大法则”。法则的内容就是中国先哲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位美国学者还为之加了注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个“人类行为的伟大法则”,其实就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此外。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互相尊重

人与人之间应当保持平等的关系。无论对别人说话还是听别人说话,都要注意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2.言而有信

内心真诚,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从“信”这个汉字的造法来看,也就是用的“人言可信”。与人交往,守时也是守信的一种表现。

3.同气相求

与人相处,尤其是与不相识、刚相识的人相处,要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相似点,找到能沟通话语的桥梁。有格言认为:“爱读同样书籍的人,结交最快,友谊也最巩固。”结交最快、友谊也最巩固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有较多的相似点。

4.取长补短

取长补短,即互补。互补,是协同的前提,事物之间只有通过互补、协同,才能求得系统整体的同一,才能有结构的稳定性、进程的有序性和功能的最优化。人与人相处,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双方的需要以及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萧伯纳说得好:

“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5.坦诚相待

人与人相处,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坦诚的精神。心理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人们更喜欢性格坦诚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个人应当有自己的隐私权,但另一方面又需要彼此间的坦诚相待。这是人际沟通的需要,也是对他人表示信任的一种信号。

6.相互宽容

宽容,是个人或某个群体对自己力量充满自信心的一种体现,是人与人交往中能化解矛盾、隔膜、怨恨,甚至仇视的溶解剂。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松下电器企业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在社会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疑是一颗体谅的心。即使是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彼此有一颗相互体谅的心,就是荒漠里的甘泉。”

节奏——说话的第一要素

20世纪的口才大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自己的第一篇口才学论文中曾认真地分析和论证了口才的语言技能问题。他得出结论:口头表达艺术主要有四大要素,而其中占第一位的就是口语的节奏。丘吉尔深谙口才之道,他将“节奏”列在四大要素之首,就是因为他切实体会和懂得口语节奏具有十分强烈、深刻和丰富的表现力。

节奏,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运动形式的一种表现。日出日落,潮涨潮消,花开花谢,冬去春来;人的起居作息,社会的兴衰更替,都无不体现出事物运动形式的变化,一种有规律、有秩序的变更。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呈现的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就是节奏。

一次谈话,一回座谈,一场论辩,一台演讲,一堂教学,从头到尾声调高亢不行,从头到尾轻声细语也不好;从头到尾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不妥,从头到尾光怪陆离、危言耸听也不佳。要使听众自始至终都能精神饱满和有效地接受信息,使讲话、座谈、教学和演说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在声音形式上。语音就应有高有低,语调就应有抑有扬,语速就应有快有慢,吐字停顿就应有长有短。

2.在内容、风格和表达手法方面,信息就应有强有弱,主旨就应有贴有离,文采就应有浓有淡,风貌就应有俗有雅,情与理就应有穿插交错,论述与例证就应有多种多样的逻辑格式展开。

一般来说,口语节奏有如下语言效果。

一种效果是,高亢铿锵的语调催人奋发,快急的语速使人激动、紧张,低沉的语音叫人深思和黯然神伤。或者进一步说,快的语速,重的语音,扬的语调,短的句式,小的停顿,凝练的信息内容,刚健的词语风格会表现出兴奋、爽快、高昂、激动和急切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听众不自觉地受到相应的感情冲击和影响,并产生相应的亢奋、紧张或紧迫等心理。

另一种效果是,慢的语速,轻的语音,抑的语调,长的句式,大的停顿,松散的信息内容,柔和的语词风格又可显示出安然、从容、平静、淡雅和严肃、沉重的感情色彩,从而又会使对象不由自主地受到相应的情绪感染和影响,并产生相应的闲散、悠缓、恬适、庄重、深沉和悲痛的心理。

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会说话,其心理素质一般都优于常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培养。以口才素质和需要来说,口才家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培养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择其要者介绍以下三个方面。

1.自信

我们以演讲为例,有些自信心弱的演讲者,在一次演讲中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形成自卑和压抑心理,这对演讲是很不利的。其实,对演讲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应该辩证地看待并作具体的分析。

有的演讲者常常为自己的容貌、服饰、年龄、性别而惴惴不安;有的演讲者以自己的职业“不高尚”自惭形秽;有的演讲者为自己演讲的内容过于平淡而认定难以成功:有的演讲者又以听众的文化教养、理论素质、欣赏水平不高或过高而感到忧虑、畏惧;等等。

其实,有些不利因素,只要演讲者能够正确对待,想方设法加以改进,是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大可不必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特别是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利条件。即使对演讲造成了某些干扰,听众也是可以理解的,演讲者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人到实际演讲上去,不要为一些小事影响了自己水平的发挥。

2.自控

冷静,是使人们的智慧保持高效和再生的条件。因为只有在头脑冷静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迅速认准并抑制引起消极心理的有关因素。例如,社交中演讲者在遇到听众不愿听或提出责难的情况下,要想对恐慌和不满情绪加以抑制,就只有通过冷静的分析,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在听众方还是在自己方面,具体原因是什么。脑子不冷静,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就发现不了问题,场面就会失控。所以,口语交际中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首先需要的是沉稳、冷静。

只有冷静,才会有适当的自控。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演讲时。反对者在下面鼓噪,其中一人高声大骂:“狗屎、垃圾!”面对听众可能产生的误解和骚动,威尔逊首相沉稳地报以宽厚的微笑,非常严肃地举起双手表示赞同,说:“这位先生说得好,我们一会儿就要讨论你特别感兴趣的脏乱问题了。”捣乱分子顿时哑口无言,听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3.自强

对于一个说话高手来说,其自强表现为不怕失败,不怕打击和挫折,敢于和善于从口语交际失败中一次次崛起,敢于和善于从挫折中一次次挺直腰杆走上讲台,有意识地在顺境、逆境、胜利、失败等各种情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以此来培养自己坚强的忍性。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关键是要正确地看待失败。一次失败是人生的一杯苦酒,但不代表人生的彻底失败。一个人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只要他不甘于失败,不气馁,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地讲下去,就会从失败走向成功。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最勇敢的人有时是最不幸的人。因此就有傲然抗衡胜利的意气扬扬的失败。”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要善于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妥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且回头看看,难道你不见失败在那里帮助过你吗?”他还说:“是失败使骨头紧硬;是失败化软骨为肌肉;是失败使人不可征服。”这些话对人们培养自己的自强心理,是很有启发的。

学会调节

1.自卑心理调节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卑感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在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信任、不自信、胆怯和痛苦的感觉。从普通心理学上说,自卑感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智力、记忆力、判断力、气质、性格、技能等欠佳)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力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自卑心理容易使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人的某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方式表现出来。

调节和克服自卑感首先要培养自我意识。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自歌认识,进而对自己心理和身体特征的研究而形成自我意识;或者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而形成自我意识等。其次要自我强化,即通过自己的行为结果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从小有口吃的毛病,而且讲话时姿态也不好,老是一个肩高一个肩低,还爱不停地耸动。在崇尚口才的古希腊,像他这样的自然条件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演讲家是很困难的。因而他十分苦恼,心中有很强的自卑感。不过,他并不气馁,没有被自卑所压垮。相反,他以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精神进行刻苦训练,每天清晨站在海边口含石子练习演讲。回到家中在两肩的上方悬挂两柄利剑,面对一面镜子练习演讲,以避免两肩抖动。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德摩西尼终于练就了一口滔滔不绝的好口才。名列古希腊“十大演讲者”之首。

最后要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即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行,且不比别人差。纵使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也要鼓励自己增强自己。

2.羞怯的心理调节

人都有羞怯感,在某些交际场合中,由于各种原因“羞于启齿”是很正常的。但是社交活动中,说话是人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手段,如果“羞于启齿”就会造成交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