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流行顾客向服务人员付小费的习俗。在这里,小费含有一定的礼节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顾客对服务人员的爱护与尊重。相传,“付小费”之风源于18世纪的伦敦,当时,有些酒店的餐桌上摆着写有“保证服务迅速”的碗,当顾客将零钱投入碗中后,必定会得到服务员迅速而周到的服务,久而久之,遂形成“小费”之风。不过各国各地均有自己的“小费”标准:
·在日本,当顾客进人饭店的大门时,顾客可以向女招待员付一些小费,而对于其他人员可以不必付。
·在泰国,顾客所付的小费,无论多少,都是需要的。
·瑞士的饭店餐馆,不公开收取小费,而司机则可按明文规定收取车费10%小费。
·在法国,付小费是公开的,服务性的行业可收不低于价款10%的小费,财政税收也将小费计入。
·在意大利,收小费属于“犹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开现象。当遇到“拒收”的“示意”时,顾客一般都会乘送账单的时候递上小费。
·在北非及中东地区,收取小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许多从事服务性活动的老人与孩子小费是其全部收入。如果遇到顾客忘记却付小费,他们会追上去索取。
·在美国,小费现象是极普通而自然的礼节性行为。
·墨西哥人将付小费与收小费视为一种感谢与感激的行为。
由于各国各地各行业小费的数额没有统一规定,所以顾客宜入境随俗,酌情而付。
小费之风,日趋流行于越来越多的国家,但有些国家禁行小费,许多官方服务人员遂在私下进行收费或收礼,以免有损于“文明”,这种私下收费或收礼,其价值往往高于公开的小费。
在异国他乡是否讲文明,不仅是个人文明素质高下的反映,更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
不要拿数码相机到处“偷拍”
自律是一种文明,自律会让别人更尊重你。
出国旅游或出差等,很多人都会随身携带一个数码相机,以便有机会能够拍到一些体现异国风情与风俗文化的景色,以便为将来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刘明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主管,他们公司的业务主要都在国外,因此,他出国办事的机会就很多,每次出差,刘明有一样东西必带,那就是相机。这部相机,记录了他几年来的全部足迹,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生意上的事情有多忙,他都会拍一些当地最著名的风景等,或是拍一些当地有特色的景物,留作纪念。最近公司又派他去洽谈业务,这次去的是他梦寐以求的浪漫之都巴黎。
接到这个任务以后,他非常兴奋,因为他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并且还能亲身去感受一下它的浪漫气息。于是,他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沿路他都处在一种兴奋的心情中,拿着相机“啪,啪,啪”地拍个不停。见到什么都觉得有种特别的感觉,就连路边溜狗的老太太,他都拍。一次,他看见路边有对情侣正在亲亲我我,于是也打算拍进去,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浪漫。可是就在他按下快门的那一刻,那对情人被惊醒了。他们非常恼怒地看了林凯一眼,然后便走开了。林凯被那一眼看得也没有再拍下去的心情了。他觉得自己是有点过了,是应该控制一下自己那狂热的情绪了。
拍照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是如果什么都拍,什么都想拍,不顾忌他人的一些忌讳及不便,这样就会给别人带去不便,会让人有种隐私权被侵犯的感觉。这样的拍照就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了。同时还会让人误解你是一个没有礼训之人。
吃好西餐,不出洋相
再不喜欢,也要吃得像模像样
世界上没有完全符合某个人胃口的食物,难道都要排斥吗?
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中国人吃西餐的也越来越多。比如,在组织的一些涉外活动中,为适合国外客人的饮食习惯,有时要用西餐来招待客人。西餐厅一般比较宽敞,环境幽雅,吃西餐又便于交谈,因此,在公共关系宴请中,是一种比较受欢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讲,西餐却并非是最合适的,比如烤得半生半熟的年牛肉,这样的牛肉多半是外熟内生,带有血丝,一看就没有胃口,哪里还能吃得下去?还有那些各色各味的调味酱更是让国人难以接受。
把不愿意吃的食物咽到肚子里,确实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情,可是西餐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又十分注重礼仪,讲究规矩,所以,你别无选择,即使是再不喜欢吃,也要吃得像模像样,不让他人觉察出异样。在餐桌上,如果说某种食物不好吃,或干脆吐出来是十分失礼的一种做法,俗称“出洋相”。西餐宴会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活动形式,岂能允许有这么粗俗的礼仪上桌?因此,在一些有外宾的宴会上,而又不得不吃西餐时,切记吃要有吃相、喝要有喝相。因为,吃得文明,喝得礼貌,不仅是对主人以及其他用餐者的一种尊重,更是赴宴人员自身教养的一种展示。
学会吃洋餐,是国人的骄傲,是单位的风采,是个人的荣誉。
不认识的菜名不要乱点
不懂装懂比真正的不懂更令人耻笑,而不知道却装作知道,结果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点菜是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件事情,但是其中的学问恐怕很少有人去探究。一般我们常去的一些场所,无非都是一些家常便菜,都是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可是在国外就不同了,身处异乡,不同的民俗习惯,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就是最基本的一日三餐也成了问题。尤其是一些初次到国外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该吃些什么。如果在当地能找到一家家乡风味的餐馆,那是万幸,可是价格却贵得令人乍舌。因此只能就此作罢,可饭总得吃吧。于是寻找一家看上去适合平民百姓的餐馆,可是当坐下点菜时又遇到难题了,菜单上都是一些自己听都没听说过的菜名,具体是什么样的,根本无从知道,也不知道该怎么点?
如果遇到一个人的时候还好,可是如果遇到和朋友一起,或是参加某个谈判会议等,这可就麻烦了。大家一起吃饭,看着每个人都点了自己喜欢吃的菜,唯独自己不知道该点哪个,当时的那种着急与窘迫是可想而知的。为了面子问题,自己又不好像旁边的同事或朋友们打听,于是只好硬着头皮随便点了一道,可等到上桌后才发现,那道自己点的菜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十分地不合口味……这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这些尴尬的遭遇难道就没有办法避免吗?当然有,这些涉外的生活规则,看起来很复杂,其实都很简单。只要你掌握一些点菜的知识,这些小问题肯定能搞定。
·在点菜时,不认识的菜名一定不要乱点。只点一些自己认识的,并且可以猜得出来是用什么主料做的那些菜,这样不仅不会闹笑话,还不会亏待自己的肚子。
·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主调酒师帮忙挑选。
·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点菜是一门学问,所点之菜不仅要让人吃饱、吃好,而且还要点得实惠点得有特色。如果为了讲排场、装门面,而在点菜时乱点一通,不仅对自己没好处,而且还会招人笑话。尤其是出门在外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千万不要点,免得给自己添麻烦。
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不要让成为你被人笑话的主谋。
明白上菜程序,才能吃得更好
没有规则,难以成方圆,什么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就像吃饭时必须先拿筷子一样。
怎样才能吃得好呢?明白上菜的程序才能吃得好,以下是西餐上菜的一些基本顺序,以供准备吃西餐的朋友作为点菜参考:
一、头盘也称为开胃品,一般有冷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局蜗牛等。
二、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品种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式蛤蜊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法式葱头汤。
三、副菜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均称为副菜。西餐吃鱼类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品种有鞑靼汁、荷兰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
四、主菜肉、禽类菜肴是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肉类菜肴配用的调味剂主要有西班牙汁、浓烧汁精、蘑菇汁、白尼丝汁等。禽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禽类菜肴最多的是鸡,可煮、可炸、可烤、可炯,主要的调味汁有咖喱汁、奶油汁等。
五、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与主菜同时搭配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一般不加味汁。
六、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作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七、咖啡 饮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
西餐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因此其上菜的顺序,因不同的菜系、不同的规格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顺序大体相同。
吃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吃好。
坐相不对,让人对你有反感
一个人是否有人缘,看他的坐姿就知道了。
古人常讲:“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大概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个正确的姿势,不然,别人都会对你有反感。那么在吃西餐时又有什么样的坐姿呢?
首先来说说如何入坐?当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后,可先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坐下来的时候,切忌翘起二郎腿。吃西餐时正确的坐姿要正,身体要直,脊背不可紧靠椅背,一般坐于座椅的四分之三即可;不可伸腿,也不要将胳臂肘放到桌面上。
坐好以后,开始用餐之前也有很多讲究,要记得上臂和背部要紧靠到椅子的背部,腹部和桌子保持约有一个拳头的距离,把两脚平放,另外,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
优雅的坐姿传递着自信、友好、热情的信息,同时也显示出高雅庄重的良好风范。
刀叉用错了有伤大雅
帽子是戴在头上的,如果把它套在脚上,就会遭到别人的笑话。
西餐桌上的餐具很多,吃每一样东西要用特定的餐具,中国人用西餐是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你在享受西餐雅致的就餐氛围时,不仅要举止得体,而且还要进餐有“礼”。
吃西餐时,最主要餐具有刀、叉、勺等用具,其具体用法如下:
·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切记,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
·叉:要左手拿叉,叉起食物往嘴里送时动作要轻。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牞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刀叉在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
·勺子: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
·匙的:持匙用右手,持法同持叉,但手指务必持在匙柄之端,除喝汤外,不用匙取食其他食物。
知道了刀叉勺的用途以后,其用法也得略知一二,否则会闹出笑话,有伤大雅。
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
谈话时,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
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西餐桌上的餐具很多,吃每一样东西要用特定的餐具,就拿餐刀一项来讲,吃西餐时最少也有三把刀,分别用来切肉排,蔬菜和切开小面包,弄不清每一件餐具的具体用法就容易出现尴尬局面,餐具摆放得乱七八糟,就很容易使手中餐具掉在地上了。
餐具的摆放餐具的摆放是根据上菜先后顺序从外到内摆放。有的菜用过后,会撤掉一部分刀叉。吃西餐,必须注意餐桌上餐具的排列和置放位置,不可随意乱取乱拿。
小小的刀叉勺,却有着如此多的学问,看来吃好一顿西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刀有刀的用法,叉有叉的用法,切不可两者混为一谈,贻笑大方。
餐巾的使用讲求门道
对于周恩来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虽然亲自照料每棵树,也能够看到森林。——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餐巾是西餐中最常用到的一部分,因此对于餐巾的一些相关礼仪知识,我们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