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是一种资本日常礼仪的300个细节
47166400000048

第48章 礼仪是走向国际的资本(4)

朋友们都如约而来,大家兴致高昂地为林凯点上了生日蜡烛,一阵折腾之后,大家开始进入正餐,林凯为了让朋友们能吃好,特意点了一桌西式餐。大家看到一桌子的美味也禁不住流口水了。于是,边谈笑风生边“狼吞虎咽”。大家都很忙,每年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次林凯借着生日之际,也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聚的机会,好久未见,都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再加上桌上的美味秀色可餐,看着心情也舒爽了很多。大家吃着说着笑着,其乐融融的气氛是多少人很久以来都没有享受到的。于是大家也很是珍惜这一种气氛,小心言行,深怕某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是言语就把它打碎了。

但是,越是担心的事情,越是会发生。这时林凯旁边的一位同学,不经意地从桌上拿起一根牙签,当众剔起了牙。边剔牙还边说笑,不时地把口中的“不良之物”随口吐在地面上。大家一看这种情景,顿时没有了再尽兴的心情。最后生日会也只好草草收场。本来兴致高昂的聚会最后变得平淡而无味,这多少有些让人失望。

就因为一支小小的牙签,毁灭了大家燃起来的热情之火。剔牙之人不知有没有想到,在他实施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破坏了别人食欲,更破坏了自己形象。

吃完自助餐,别忘送回自己的餐盘

人的自觉意识是体现其个人修养的重要依据。

吃自助餐是现时代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因为是自助,所以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吃的一些食物,但同时也需要人们具有很高的自觉性意识。比如,在吃完自助餐时主动把餐盘送回;在挑选择食物时,不能无限量地夹到自己的盘中等,这些细节性的行为举止,都能反映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

自助餐一般分为正式自助餐和非正式自助餐,正式自助餐就是我们平日看到的一些自助餐饮店,非正式自助餐就是由个人爱好而自行组织的一种半娱乐方式。

在一般情况下,自助餐大都要求就餐者在用餐完毕之后、离开用餐现场之前,自行将餐具整理到一起,然后一并将其送回指定的位置。如果非正式自助餐,如在庭院、花园里享用时,尤其应当这么作。

不允许将餐具随手乱丢,甚至任意毁损餐具。

在餐厅里就座用餐,有时可以在离去时将餐具留在餐桌之上,而由侍者负责收拾。虽则如此,亦应在离去前对其稍加整理为好。不要弄得自己的餐桌上杯盘狼藉,不堪入目。

自己取用的食物,以吃完为宜,万一有少许食物剩了下来,也不要私下里乱丢、乱倒、乱藏,而应将其放在适当之处。

在自助餐上,既然强调的用餐者以自助为主,那么用餐者在就餐的整个过程之中,就必有较高的自觉意识,并且认真地付诸行动。在自助餐上强调自助,不但要求就餐者取用菜肴时以自助为主,而且还要求其善始善终,在用餐结束之后,自觉地将餐具等送至指定之处。

涉外往来,保住面子

活在“地球村”,当个国际人

礼仪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水平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风度等行为规则和形式。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

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

在国际交际中,礼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许多外事活动,往往是通过各种交际礼宾活动进行的。一般来说,各种交际活动,国际上都有一定惯例,但各国往往又根据本国的特点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我们在对外交往中除应发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注意礼貌、礼节之外,还应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它们不同的礼节、礼貌的作法,从而使得我们在对外活动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每一个国人都应该争取活在“地球村”,当个国际人,以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2008奥运会的到来。

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称呼不对,会换来怒目相视

任何两个人,如果一开始就无法解决相互间适当的称呼问题,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建立和维持;如果两个人之间的称呼只能是一种,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能由相互之间的这种称呼关系所确定。

随着对外交往越来越多,跟外国人打招呼的频率也增多,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要按照他们本国的称呼习惯,这样才比较妥当。因为欧洲、亚洲、非洲的文化习俗不一样,对尊称、昵称的理解也不一样。适用于欧洲的,在阿拉伯不一定合适,在阿拉伯合适的,未必在拉美合适。所以当我们要和外国人接触的时候,最妥当的方法是要事先有所准备,如果是正式交往,就要搞清楚来的是谁,应该如何称呼。

从知识上来讲,跟外国人正式交往,一般应该冠以姓名、职称,比如说市长先生、博士先生,对于部长以上的,可以称“阁下”,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国外还有国王、皇亲国戚,这些应该称陛下,对王子、公主、亲王称殿下。如果一个人有多种头衔,比如既是部长,又是博士,还是教授,那么这三个比较起来,学术头衔在前,而政治头衔则在后。比如我们称基辛格为博士,不是国务卿,因为学术这个头衔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读出来的,是终身享受的,而政府职务不如学术头衔地位高。

此外,对于女士一般称“小姐”、“女士”,在韩国等亚洲国家,对女士的尊称也可称“先生”。而对于一般的成年男子,则通常称为“先生”;对已婚女子或有地位的女士称为“夫人”;对未婚或不明婚姻情况的女子,称“小姐”。这些称呼亦可冠以姓名或职衔,如“XX先生”、“XX小姐”等。

在国外,一般对神职人员称职衔,也可同时冠以“先生”,如“牧师先生”。对主教可以称“阁下”。

小小的称谓却是我们在涉外时不可忽略的。不管是与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人,交往的最先就是要明确对方的身体及称谓,这样才是有礼貌的行为,否则会换来怒目相视。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和年龄的差别,由此决定了人们之间的称呼。如果两个人在交往时不用官称不行的话,那么他们之间就难以形成密切的关系。

拥抱礼并不是一统天下

讲礼仪也要分对象,如果发生张冠李戴的事情,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有句古话叫“看菜下碟”,大概意思就是需要什么样的碟子,要看装的是什么菜。行拥抱礼的时候也是如此的道理。

拥抱礼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礼节,通常与接吻礼同时进行。要做到使整个身体保持端庄、优雅,拥抱礼行礼方法: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挟对方左后肩,左手挟对方右后腰。握各自方位,双方头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再向右拥抱,最后再次向左拥抱,礼毕。有的还要脸与头左右各贴近一次,有的还要轻轻拍拍对方的肩膀,表示更亲切。

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抱礼近几年逐渐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一些隆重高层的场合,人们更习惯于行拥抱礼,但拥抱礼虽广泛应用,却不是“一统天下”。有些地方有些场合,并不适合行拥抱礼,比如在一些思想比较固守的地方,行拥抱礼反而会遭到别人的笑话。

因此,行拥抱礼的时候,一定要在在很多国家的上层社会,拥抱礼很受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与场合都适用这种拥抱礼。尤其是在国内,拥抱礼还没有真正广泛运用,所以在行拥抱礼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等,以免闹出笑话或让自己难堪。

送礼给外国人的“六大禁忌”

遵守国际惯例的送礼规则,会让你在涉外的一些交际场所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送礼是一门研究不透的学问。送礼要送得对方高兴,不管礼品是否贵重,这就需要平时要细心观察送礼对象的一切喜好等生活习惯。如果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为对方寻觅的一份礼物,却因为触犯了对方国家的一些禁忌,而惹得对方不悦甚至生气,那岂不是冤枉至极了吗?

因此,在给外国人送礼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各国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送礼禁忌:

·给信仰伊斯兰教的教徒送礼禁忌:不能送人形礼物,也不能送酒、雕塑和女人的画片,因为他们认为酒是一切万恶之源。

·给英国人送礼禁忌:一般送价钱不贵但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切记不要送百合花,因为这意味着死亡,收到礼物的人要当众打开礼物。

·给美国人送礼禁忌:送礼物要送单数,且讲究包装,认为蜗牛和马蹄铁是吉祥物。

·给法国人送礼禁忌:送花不要送菊花,杜鹃花以及黄色的花,不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物,不要送核桃,因为他们认为仙鹤是愚蠢的标志,而核桃是不吉利的。

·给俄罗斯人送礼禁忌:送鲜花要送单数,用面包与盐招待贵客,表示友好和尊敬,最忌讳送钱给别人,这意味着施舍与侮辱。

·经日本人送礼禁忌:盛行送礼,探亲访友,参加宴请都会带礼物,接送礼物要双手,不当面打开礼物,当接受礼物后,再一次见到送礼的人一定会提及礼物的事并表示感谢,送的礼物忌送梳子,要不要送有狐狸,獾的图案的礼物,因为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一般人不要送菊花,以为菊花一般是王室专用花卉。

送礼并不是想送什么就送什么,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带来不同的思维模式及风俗习惯,在礼仪文化方面也会形成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送礼时必须和具体国家、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因文化冲突而造成“以礼失礼”的结果。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风度等行为规则和形式,遵守礼仪的规则,即是为自己做免费的广告宣传。

送礼给外国人不在价贵,贵在有中国特色

送给对方的礼物不在多,只要心诚对方就能感应到你的热情;送给对方的礼物不在贵重,只要有特色便能显出你对其的敬重。

在涉外各种友好的交际中,有时候为了向别人表示慰问、祝贺或感谢,往往需要赠送一些物美价廉的小礼物。在选择礼品时,应考虑到受礼人的爱好、习惯和忌讳,还要考虑到礼品的意义、特色和价值。

一般而言,如果应邀出席私人家宴时,可以向女主人赠送些小件土特产、小艺术品、小纪念品、小食品、干鲜果品或花束,也可向主人的小孩赠以糖果或玩具等;如果应邀参加别人的婚礼时,可以赠送些小型艺术品、鲜花或其他日用实物;如果是要去探视病人,可以赠以营养食品、果品或鲜花等;如果是在元旦、圣诞节时,可以送日历、烟酒、名茶或糖果;如果是出席各种宴会,可酌情赠送花束或花篮等。

古人云:“礼轻情意重”,“礼轻”“礼重”无所谓,重要的是能体现一份送者的浓浓情意便可,因此,在选择送给外国友人的礼物时,也得下一番工夫:

一要突出礼品的纪念性。在涉外交往中,一定要挑选一些具有纪念价值的一些礼品,因为在很多国家里,都不时兴赠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反之,则很可能会让受礼者产生受贿之感。

二要体现礼品的民族性。如,中国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书画、茶叶等,这些东西一旦到了外国人手里,往往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

三要明确礼品的针对性。选择礼品时,务必要充分了解受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与品位,尽量使礼品受到受礼人的欢迎。

外国友人也许并不了解这份礼物的价格,他们看重的是它的纪念价值,也就是说,他们更注重礼物所表现出的与友谊相关的一些内容,因而细心的包装正好可以体现出馈赠人的情感。所以说,在送给外国友人礼物时,“金玉其外”也是不可忽视的。

有特色的物品往往更能吸引他人的目光,成为一种永久性的纪念。

接收外国人的礼物要当场打开,否则有怠慢之嫌

把接收到礼物的喜悦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是对他人的尊重。

在中国传统的礼仪中,当事人收到礼物后,不能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只能含蓄地道谢以后,等送礼人走了以后,再自行拆开,褒贬一番。然而,外国人却的收礼习俗正好和中国的相反,他们不管收到什么样的礼物,也不管是收到谁的礼物,都会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然后赞赏有加。

小韦是一家跨国公司当业务总监。由于他的性格随和,所以结识了很多朋友,尤其是一些外国朋友,都非常喜欢他这个中国来的小伙子。因此,每当有什么聚会时,一些朋友都会热情地邀请他去参加,而他也时不是请一帮朋友来家中聚聚。一次,他过生日,于是请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出去庆祝。其中有一位叫杰克的小伙子,他特意为小韦准备了一份礼物,这让小韦十分感动,但是他接过礼物时并没有及时拆开看,而是去和其他人喝酒去了。这时送礼物的杰克站在那里,并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着小韦,坐在小韦旁边的张明看见了,他告诉小韦,小韦急忙回头找到杰克,并拿着他送的礼物,大加赞赏一番,还邀请杰克喝了一杯红酒,这样杰克才面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