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快餐.十一世纪:世界都市
47179600000013

第13章 平民社会(5)

英军不知中计,仍欢呼胜利

又一轮战斗开始了。诺曼人的弓弩手和步兵接到命令后,立即停止进攻,向后撤退,骑兵则按部署佯攻。英军看到诺曼骑兵又来攻击,便立即反击。诺曼骑兵战不多时,就假装战败而逃。屡次胜利的英军没有想到这是对手的阴谋,他们完全相信自己已经胜利了,士兵们一个个欢呼着、辱骂着迅速追击。尽管诺曼人用以诱敌的是骑兵,而不是步兵,英军步兵是不可能轻易赶上的,但英军仍然不顾一切地紧追不舍。在前面佯退的诺曼骑兵下坡时速度很快,到了谷地上山时,他们的行动就慢了。英军士兵见此更加兴奋起来,几千人毫无秩序地跟在后面,眼看距离越来越近,就在此时,诺曼人的骑兵突然掉转马头,向正在追赶他们的英军猛烈地冲杀过来,早已做好准备的弓弩手也迅速投入战斗。他们用大角度射击的方法,避开自己的骑兵,把箭射向天空,垂直落在骑兵后面的敌人头上。步兵也采取同样方法投掷标枪、石头。箭石从天而降,英军不得不举起防盾,防止来自空中的袭击,诺曼人的部队趁机突击,导致英军伤亡惨重,而左翼的损失尤为重大。

这时,天色已晚,形势对英军十分不利,英军的矢石已经用尽。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哈罗德的眼睛受到箭伤,接着被乱军砍杀。他的两个兄弟也都战死沙场。此时,威廉下令进行最后突击。已经减弱的英军左翼,受到冲击后首先溃退,接着中央方阵也开始溃败。于是,溃退一发而不可收拾,骑兵与步兵夹杂着混乱地向西北逃去。诺曼的右翼士兵在后面紧紧追赶。面对死亡的恐惧,只有哈罗德的亲兵仍临危不乱,有秩序地退到高地上坚持防守,这时威廉率全部兵力赶来。他们左右突击,很快冲散了这股亲兵。暮色中,诺曼士兵继续追击,直至把英军赶到森林附近。天色已黑,威廉下令停止追击,退回原来的阵地。

第二天,威廉发现了哈罗德的尸体,样子惨不忍睹。威廉把哈罗德的尸体搬到自己的营帐后掩埋。两天后,威廉回到黑斯廷斯。五天后,威廉继续前进,首先占领南海岸上的多佛尔和坎特伯里城,保障了海上安全。在这里他得到了舰队的援助,接着他率军向北,在伦敦周围扫清郊外的障碍,迫使伦敦城里主动派代表献城投降,并邀请威廉为英格兰国王。12月25日,即圣诞节那一天,威廉正式加冕,他终于坐上了英格兰国王的宝座,号称“征服者威廉一世”。

1087年,由于与法王腓力一世的领土纠纷,威廉加入到与法国的战斗之中,并攻占了巴黎附近的要塞芒特。眼看胜利在即,威廉却意外地堕马而死。

诺曼征服战争以威廉的胜利而告终,从此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的诺曼王朝。在对己不利的地形上连续两次发动进攻,导致惨重伤亡,这表明威廉并非指挥天才。值得庆幸的是,威廉有明确的大战略,即以外交孤立哈罗德,有周密的战争计划,并能在危难中临危不乱,在己方部队败退、局势危殆之际沉着指挥,重整旗鼓适时调整战术,出奇制胜。历史学家潘提尔威廉曾评述说:“他支配了这个会战,制止他自己的人员逃走,鼓励他们的精神,与他们共历艰险。”

威廉的征服是先进社会集团对落后社会集团的战争。威廉的胜利使英国同西欧大陆更紧密地融为一体。

这次征服改变了英格兰的历史进程,甚至连英语都发生了改变,大量新的词汇加入到英语中。威廉将许多新事物带入了这个孤岛,如陪审制度,后来英国法律自成体系,就是以此发端的。

而影响最深远的是威廉一世将诺曼传统的集权统治和军事立国带入了英国,成为英国历史上一大转折。英格兰原来是一个缺乏强有力的中央统一政权,贵族内部纷争不断,王权衰弱的国家,在威廉统治下,变成了一个统一强大的王国。他推进中央集权化的封建国家在英国的组成,促进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加速完成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就已经开始的封建化过程。威廉之前,英国在对外关系中一直是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而从威廉开始,英国转守为攻,以后的战争就很少在英国本土进行了。

曼奇科尔特之战在军事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曼奇科尔特之战敲响了拜占庭帝国的丧钟,此战最终导致了西方世界政治轴心的变化。

曼奇科尔特会战爆发前的半个世纪,拜占庭帝国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巴西尔二世统治时期,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而且富有才干的统帅,他大大扩张了帝国的疆域。由于他曾重创保加利亚王国,因此得到一个贴切而不文雅的绰号:“屠杀保加利亚人的刽子手”。但当巴西尔二世于1025年去世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已雄风不再。不久,拜占庭军队士气低落和战斗力下降给他的邻居可乘之机,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便趁次机会大肆对其进行侵扰。但是,拜占庭帝国更为关注的是,来自东面的塞尔柱突厥人这个更迫切需要解决的威胁。这个民族勇猛善战且富有侵略性。

早在11世纪初叶塞尔柱突厥人就曾多次拜访拜占庭的领土,但那时,他们的目标仅仅是抢劫而已。但是到了11世纪中叶,由于发现对手的抵抗并不强烈,而且每次袭击都收获颇丰,塞尔柱人的入侵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深入了。形势最为严重的是亚美尼亚地区,这个国家对塞尔柱人的侵略本来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拜占庭帝国经过长期不断的军事征讨和艰难的谈判,1045年将它吞并。但是在1064年,塞尔柱人攻陷了亚美尼亚的首府和最后的要塞阿尼,完全占领了这个国家。亚美尼亚的陷落影响重大,拜占庭帝国的军队不得不在敌方的领土上作战,这无疑是拜占庭帝国在曼奇科尔特会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阿尔普·阿尔斯兰

曼奇科尔特会战的胜利者阿尔普·阿尔斯兰·伊本·查基尔别克(意思是“查基尔之子,勇猛的狮子”),是塞尔柱王朝的创建者塞尔柱的重孙。他生于1029年,1063年成为苏丹,他有三次败在拜占庭人手下,其中两次是败给罗马努斯,对拜占庭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敬服。在尼札姆·穆勒克(后死于阿萨辛派刺客之手)的用心辅佐下,他统治着一个从河间地带直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庞大帝国。人们对他的性格所知不多,但有关他的记载至少清楚地表明,他是一位伟大的勇士和卓越的统帅。

11世纪上半叶,塞尔柱军队主要组成部分是土库曼人。随着帝国的不断地对外扩张,这支军队也渐趋职业化,成员越来越复杂,成了多民族的军队。由于突厥人不停地在被征服的领土上扩充军队,他们的军队中奴隶成分的士兵(即古拉姆兵和后来的马穆鲁克兵)渐渐超过了土库曼人。这些奴隶兵同样可以升官发财,他们虽然可以被买卖,但能够得到报酬,有权力分享战利品,而且还可以凭借卓著的战功晋升为埃米尔(行省总督)。塞尔柱人都是出色的骑手,每个人都擅长骑射,他们要比拜占庭帝国的军队机动灵活得多,而且还擅长埋伏和诱骗,然而在发生曼奇科尔特会战的那个时代里,塞尔柱人在开阔地进行的直接对阵中很少能够战胜拜占庭军队。

他们尽量避免将战场选在开阔地,尽量争取在崎岖不平的山地进行机动战。他们的骑兵没有护身盔甲,仅随身携带一把短剑,有时候携带标枪。他们作战主要依靠弓箭。每人携带一个装有30—50支箭的箭袋。在战役中,每名骑兵都会至少配备一匹备用马。他们战斗中运用的战术是,骑兵弓箭手决不与敌人胶着在一起,但始终要在其周围盘旋,寻找和制造有利战机,伺机放箭;有时假装败退逃跑,在逃跑过程中向后用弓箭射击追击者,射死或射伤人员和马匹。

塞尔柱骑兵

为了对付突厥人这种战术,拜占庭作战条令中规定,“在骑兵附近始终要配有徒步弓箭手,绝不在翼侧或后方没有掩护的情况作战,绝不允许分散部队。”——只要指挥得当,拜占庭军队战斗力仍是不可忽视。

但政治时局却埋葬了军队优势,尤其是统治者的昏庸。

君士坦丁八世的统治不能遏制各地豪强与中央政府的分权对抗的形势。君士坦丁八世的两个女儿,佐埃和提奥多拉分别以淫荡和虔诚闻名,在她们和她们的丈夫、奸夫一起统治的年代里,这些缺乏足够才干与魄力的统治者早将巴西尔二世的格言忘的一干二净:“绝不容许自己的臣民势力过大;不使任何一个显要的军事长官拥有巨大的财富;要随意用各种捐税来压制他们;使他们把自己全部时间都用来料理私事,无暇他顾;不相信任何人,只能使少数人知道自己的计划”。当时的政局混乱,宫廷宦官和政府文官掌握了朝政,军事贵族饱受排挤,全国的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在拜占庭最为重要的军队建设方面,情况并没有好多少,出现了退役捐,以雇佣应该是更容易控制的佣兵;军事预算开支被缩减,缺乏军械补充、兵员补充。巴西尔二世为帝国留下的大量财富,为帝国取得的有利军事形势很快不知踪影了。他们只是错误地消灭了拜占庭和阿拉伯之间的缓冲国亚美尼亚,还十分得意。亚美尼亚人就在拜占庭帝国军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帝国最精锐的骑兵是亚美尼亚人,许多将领和皇帝都有亚美尼亚血统,帝国东部边境的安危也掌握在亚美尼亚人手中。而这时候住在阿姆河与锡尔河外的古兹人已经开始他们的大迁徙了,这次迁徙的结果,将彻底改变帝国的命运。

1057年,伊萨克·科南尼成功发动了一次政变,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建立了新的科南尼王朝,又一次开始了军事贵族的专政。科南尼掌权后着手实施有利于军事派的措施:削减大官僚的数量和薪俸;撤换了总主教米哈伊尔·凯鲁拉里等。但是军事派掌握政权只有短暂的两年时间。科南尼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遭到众多的反对,无奈之下在1059年主动地把皇位让给君士坦丁·福卡斯,即君士坦丁十世。君士坦丁十世所实行的政策显然是代表官僚集团利益,反对军事贵族。这样大官僚集团又占了上风。

君士坦丁政府为了打击军事贵族,裁减了军队数量及军费,但这些措施显然不适应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东方的塞尔柱突厥人和西方的诺曼人都对帝国虎视眈眈。尤其是塞尔柱人的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他先攻克了亚美尼亚的首都,之后又时常侵扰叙利亚、西里西亚、卡帕多西亚等地,给拜占庭东方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拜占庭帝国处于历史上最为灾难深重而又变幻莫测的年代。

1067年,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执政7年后死去,他在位的7年是拜占庭帝国沉重黑暗的7年。由于他的儿子迈克尔七世年幼,君士坦丁十世的妻子奥多西娅·玛克勒姆玻利提萨皇后和他的弟弟约翰·杜卡斯暂时摄政。但到1068中1月,皇后奥多西娅嫁给了罗马努斯。罗马努斯以继父的身份成为迈克尔七世的共治者,即罗马努斯四世。

罗马努斯出身于卡帕多西亚的一个显贵的军事世家。尽管他性格上有些鲁莽,但他仍可称为一位卓越的统帅。他很清楚恢复军队士气和信心,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必要性,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差距。

一方面有些部队对罗马努斯并不信服,特别是雇佣军和瓦朗吉近卫军对他偏爱地方部队的做法心怀不满;另一方面,统治阶层的某些成员特别是杜卡斯家族也对他极为厌恶。

罗马努斯

罗马努斯显然认为有必要重占战略位置重要的亚美尼亚地区。早在1068年,他就曾计划率军出征亚美尼亚地区。但是,从叙利亚边界战报频传使他转而率军开向了东南。在1071年那次关键性的会战之前,罗马努斯在两年里接连征讨了安纳托利亚·卡帕多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等地区。在与突厥人交战的时候,他一般都可以取得比较有利的战果。不可否认,罗马努斯在这一年里收复了拜占庭帝国的部分领地,但是这些战果影响并不大。在战争中,他的将领和士兵都暴露了许多致命的不足。

为什么会爆发曼奇科尔特会战,起因是复杂的。事实上,阿尔普·阿尔斯兰一直准备向哈里发法蒂玛王朝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为了保证他的东北翼是安全的。1070年深秋,阿尔普·阿尔斯兰与拜占庭皇帝签订了停战协议,但是,当阿尔普·阿尔斯兰的姐夫,当时他正密谋反叛阿尔普·阿尔斯兰,侵入安纳托利亚境内之后,罗马努斯便认为阿尔普·阿尔斯兰破坏了协议。在此后爆发的另一场战斗中,由曼纽尔·科南尼指挥的拜占庭军队败北,更多的领土被苏丹的另一位埃米尔所侵占。同时,阿尔普·阿尔斯兰在围攻南进途中遇到的敌军要塞埃泽萨城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后方,他攻占了亚美尼亚地区,其中包括曼奇科尔特在内的某些要塞。为了维护帝国的领土完整与尊严,罗马努斯进行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