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英文图书美国学生科学读本(英汉双语版)(套装上下册)
47278100000055

第55章 地球的大气层(19)

风会很自然地卷裹着空气从高压地区吹向低压地区,或者说它会沿着气压梯度,从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因此,之前提到的陆地和海洋的气压变化,自 然就会对风向产生影响。有一个规律就是,冬天风会从内陆吹向海洋,夏天则 会从海洋吹向内陆。我们其实还能看出来,等温线和等压线在地图上的分布与 走向都很类似,风其实就是大气总体状况的一个综合表征。

70.风

实验77:当某一天室内温度明显高于室外温度的时候,打开房间顶部和 底部的窗户,然后拿一张小薄纸条靠近窗户。会感觉到气流吗?如果会的 话,它在顶部和底部的窗户之间会朝什么方向运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房间内 的气流?

实验78:找两个类似的锡罐,15cm高,直径差不多5?6cm,在靠近顶部和底部各有一个直径1cm的开口管,用两根橡胶管把两个罐子的上下两个开口 管各自对应紧紧地连接,并在每根橡胶管上安一个螺旋开关夹,先将开关夹紧 紧关闭,让液体不能从橡胶管中流向另一个罐子。在一个罐子里加入足量的有 颜色的水,另一个则放入足量煤油或者轻质油品。

尽管罐子中两个液柱在形态上很类似,但装水的罐子底部的压力会比油罐 底部压力更大,因为水比油更重一些。这就和地球上两个地方一个气压高一个 气压低的情形有点类似。这时先后将上下两个开关夹打开,注意观察下面的开 关夹被打开之后,发生了什么现象。水和油混合到了一起,液体在传输的过程 中,是通过上下哪个管道传输的?(如果橡胶管中能有部分玻璃管,实验效果 观察起来会更清楚明白。)实验79:给一个对流装置装满水,再放进少许木屑,让其与水均匀混合。 给管子的一端加热,注意观察管中的对流现象。

在实验78中,我们看到了两种液体交互流动的现象,这是由于水比油更 重,进而挤压了底部的油向上面溢流,又通过上端的开口管流到了另一个罐子 里,并占据着流到油罐里的水的空间。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大气层中,当一 个地方上空的空气比另一个地方上空的空气更重的话,空气对流就会发生了。 这时便会有一股空气沿着地表,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这样的空 气运动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风。

在地球上,靠近地表的风,一般不像它们在高空那样有固定的方向。风力 的大小也决定于空气压力的具体状况。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进行测量,因此我 们也常说风是由于气压计压力差,或者说是由气压梯度引起的。人们以风吹来 的方向来给风命名,如西风就是从西边吹来的风。

如果除了气压高低之外,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空气的流动的话,那风便会从 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沿直线运动,并且人们还可以通过高气压区的所在地, 知道风的确切方向。但实际并不如此,山脉与丘陵就是干扰风向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风向,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地球的自转。

71.风速及其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差别巨大,轻柔拂面的微风连树叶 都吹不动,狂暴的龙卷风则所向披靡,可以席卷沿路一切物体,其风速可达到 每小时上百英里。平常用来测风速的仪器叫做风速计,其通常结构为四个铝制 圆杯,通过四个水平支撑臂连接在一个垂直的转轴上,转轴旋转的圈数通过转 轴上一系列齿轮传动,在一个刻度盘上得到记录,进而得出风速。

当风速特别巨大的时候,风速计就不管用了,这时只能通过它向外施加的压 力来进行估算。海森教授发明了一种不需要仪器设备就可以给风速定级的办法②:

0. 无风--风平浪静。

1. 轻风--只能吹动树叶。

2. 和风--可以吹动树的枝干。

3. 凛风--可以让树枝猛烈摇摆,能扬起灰尘。

4. 疾风--能从地面吹起树枝,可以撼动整棵大树。

5. 狂风--吹断小树枝,让烟囱的砖块出现松动。

6. 飓风--摧毁沿途一切。

尽管风有时会突发性地上演几次极具毁灭性的狂暴,但就其平常面目总 体而言,它依然不失温柔。它是地球的循环系统,就像血液之于动物,以及汁 液之于植物。没有风的话,地球上的许多活动都会陷于停滞。所谓风行天下, 它的足迹不仅遍布于陆地的每一个角落,还经行过海洋的每一处洋面,并将水 从江河湖海蒸发到空中。它夹带着清爽的呼吸,从葱茏伟岸高山与广阔温和的 大海吹来,让炎热的地带变成清凉世界;它也从温暖的海洋与炙热的大地上带 来热量,让严寒地区可以沐浴到融融暖意。它还支撑着人类横跨海洋的商业贸 易,并通过水的运载能力促进了人类的制造业发展。它将植物的种子散播到四 方的旷野,并将人类城市的浊气驱散,让我们可以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

72.地球自转对风的影响

实验80:让一个地球仪从左向右旋转起来,在其旋转的过程中,拿一支粉 笔轻轻地从北极点向赤道画一条线,然后让地球仪静止下来,观察这条线的形 状,它像一根经线吗?在地球仪的低纬度区域,这条线的大致走向是怎样的? 地球的自转,会影响到地球表面上所有自由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如果一股气流从北极点开始向南移动,它会在运动过程中向右偏移,当其到达中纬度 地区的时候,便不再是向南运动而是向西南方向运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当 我们仔细考虑过风的运动状况之后,便很容易理解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了。

由于地球周长大致为25000英里,完成一圈自转需要24小时,因此赤道表 面的物体便以差不多每小时1000英里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运动,而位 于南北极点的物体则几乎是在原地转圈而已。因此,如果我们从极点向赤道运 动,沿途的每一点都会逐渐增加一个自西向东的速度。

空气由于没有附着在地球表面,因而其自西向东的速度增加会显得慢一 些,但依然还是根源于摩擦力。于是乎,当风从高纬度地区吹向低纬度地区的 时候,它自西向东的速度就会慢于地球表面上的物体,这样看起来就好像风在 自东向西运动一样。这就好比一个坐在火车上的人,在火车开动的时候他会感 觉车窗外的物体在朝相反方向运动一样。气流的南北向与表面上东西向运动的 组合,就让其自身有了一个向东北或者向西南的运动方向。

我们可以对这个现象做一个正式归纳:在地球表面自由运动的物体,当其 位于北半球时会向右偏移,当其位于南半球时会向左偏移。这个结论也被叫做 费雷尔定律。

73.行星风带--由于赤道上的空气所接受到的热量很大,因此它们的温 度也会比较高,从而变得很轻,而极地附近的空气则相对寒冷而滞重。因此地 球上空气的流动就必然出现这么一个趋势:极地表面的空气会始终向赤道运 动,而赤道上层的空气则又会向极地运动,就像前面实验中分别装着水和油的 两个罐子里的液体交互对流一样。但这一运动趋势又会受到地球自转以及某 些大气状况的影响,因此在赤道两边25°到35°的范围内,会存在一些高气压 区,它们在一月和七月的等压线地图上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出来。

从这些高气压区出发,风会向赤道和极地两个方向运动。但由于地球自 转,风的运动方向就不是纯粹的南北向,而是在北半球呈现东北向和西南向。 这种风向会出现在所有拥有大气层的行星表面上,因此这种类型的风又被叫做 行星风。

由于地球的自转以及赤道空气的受热状况均无法改变,我们这颗行星上就 随之出现了同样永久不变的风带。热赤道带,也即是温度最高的风带,会受到 太阳南北位移的影响而发生位置改变,进而也会让整个地球的风带都联动性地 发生改变。因此受到这类影响的行星风有时也被叫做地面风。

74.地球风带--在炙热的赤道附近,空气总是受热而向上飘升,于是这里的风一般都很平缓,人们便也将这一区域称之为赤道无风带。同时也由于这 里的空气始终处于上升和冷却的过程,其自身便有了较强的水分保持能力,因 此让这一地区变得多云多雨而且高温,地面大部分地区都是沼泽与湿地,草木 极其茂盛,农耕也自然变得困难。

从赤道向南北延伸大约28°纬度的区域内,风总是恒定不变地吹向赤道, 以填补那里因气流上升而空出来的空间。在北半球,它们从东北吹向西南;在 南半球,它们从东南吹向西北。它们是地球上无论强度还是方向都非常恒定的 风,因而被叫做信风。又由于它们是从较冷的地方吹向较暖的地方,因此其保 持水分的能力也不断增强,让沿途的天气变得很不稳定,且十分干燥。全球的 许多大沙漠就位于这一地带。

紧挨信风带并靠近极地的一侧,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高气压区,它们被 叫做马纬度区,或者叫做热带无风带,定义有点不那么准确。这一区域的空气 处于下降趋势,在靠近地表的地方变得很轻且没有规律性,于是便跟赤道无风 带一样,空气运动显得很平静。但它与赤道无风带不同的是,这一地带极为干 燥,因为我们在59节中讲了绝热增温的效应,不断下降的空气的温度会逐渐升 高,因此其保持水分的能力也会显著增强。于是乎,这一带的空气往往趋向于 保持水分而不是释放出来。

在中纬度地带,那里的风没什么规律性,只是大多都从西边吹向东边或者 东北边,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被一些旋转气流所阻碍,这些旋转气流的运动直 径很大,可以达到500至1000英里,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旋或反气旋。由于 这一地带的空气总是趋向于向高纬度地区运动,因此它们所形成的西风便也富 含大量水分,显得很潮湿。

在反气旋中,空气会从中心慢慢向下向外移动;而在气旋中,则是会向里向 上运动。因此反气旋中心是一个晴朗并具有高气压的所在,而气旋中心则乌云密 布,但气压会相对较低。故而在反气旋的覆盖地,或者说高压带,风一般干燥、 寒冷、轻柔;而在气旋的覆盖地,或者说低压带,风的特点则是强烈而湿润。

75.大陆与海洋风--由于陆地在太阳光热照射下的受热速度远远快于海 洋,因此在白天,陆地的温度会高于周围的水域温度。这样,水面的冷空气便 会向陆地流动,以取代其受热上升的空气。因此在大的水域周围的陆地上,白 天总会吹着从水上而来的风。到了晚上,同样因为陆地散热也更快,所以风 便会吹向相反的方向。这类海洋风在很大程度上调节了热带海洋沿岸地区的气 候,也让那里成为了令人陶醉的休闲度假胜地。

76.季风--在亚洲大陆的内陆地区,空气在夏天温度很高,于是不断膨 胀,重量也随之减轻,这就让海面的冷空气不断吹向内陆。同时,那里的高温 还让热赤道远远向北偏离于地球赤道,也让西南季风不断吹向地球赤道。这些 不断向右、往赤道北边偏离的气流便形成了西南风,它们无形中极大地加强了 内陆地区的受热效应。

从热带海洋吹来、附带着大量水汽的风,在它们登上印度洋沿岸的高地之 后,开始向高空飘移,然后开始冷却并形成大量雨水,让亚洲南部地区成为了 地球上雨量最大的地方。

在冬季,地球的热赤道逐渐南移,内陆地区也变得寒冷,便导致了空气从 陆地向温暖海洋的强烈运动。这样的气流运动,加强了印度洋上东北信风的力 量。如此一来,在亚洲南部的海岸地区,便出现了很强的季节风,它们夏天吹 向东北,冬天吹向西南,因此被叫做季风。在早期的航海历史中,季风非常重 要,夏天人们可以利用季风的力量向印度扬帆,冬天则可以利用季风之便从印 度出海航行。也正是托季风的福,欧洲诸国才在印度捞到了不少好处。

77.降雨量及其测量

实验81:在空旷的地方放置一个平底盘子,保持边缘水平,大致离地一英 尺距离。将盘子固定,让其不会被风吹翻。待一次降雨完毕,测量一下盘子里 的积水深度,精确到英寸的最小单位刻度。这便是这次降雨的降雨量大小。

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每年的降雨量大不相同。一些地方降雨量极其稀少, 比如在秘鲁一些地区,平均五年才有一次降雨。但在印度的卡西山,其年降雨 量可以达到600英寸;而其24小时的持续的降雨量也可以高达40英寸,这差不多 和美国东部地区的年降雨量不相上下了,且这一般都出现在西南季风的季节。

人们仔细测量了全球不同区域的降雨量,并以此绘制了显示各地区平均降雨 量的地图。由于农业生产对降雨量以及其各季节雨量分布的依赖很大,因此这类地 图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区农业出产能力的高低。要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话, 则该地区的年降雨量不能低于18英寸,且还必须在各个季节有恰当的雨量分布。

通过对降雨量地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大量的地区如果没有人为灌 溉的话,便很不适合农业生产。这些区域一般位于干燥风带,以及远离海洋的 内陆地区。湿润的海风在内陆不断向上飘升,进而不断降温,这让它们还没到 内陆便凝结成了水滴,降落到地面了。

一个地方的降雨量大小会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1)海拔高度,因为大 部分带雨云都处在低海拔地区;(2)地区的风向及风的类型;(3)周围地区的海拔高度。一些大山的向风面往往都雨量充沛,而背风面则大多干燥荒芜。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在上一页的地图中找到全球五大沙漠的形成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