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百科
47297400000107

第107章 文学与艺术(5)

古代希腊与罗马的雕塑

古希腊的雕刻和建筑是互为一体的。此外,独立性雕像的成就也很可观,其创作源泉来自对“人体美”的认识。这是历史上裸体雕刻的创始时期。古罗马的雕塑艺术深受古希腊的影响,在写实的方式、情绪的表现,以及对细节表现的夸张与强调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出现了现实性很强的肖像雕刻和叙事性雕刻。

《掷铁饼者》

《掷铁饼者》是现存古希腊雕刻中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作者米隆。雕像表现的是投掷铁饼者运动过程的一个瞬间。掷铁饼者的强烈动势与雕像的稳定性配合得很好,体现了动与静的巧妙结合。这件雕像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是表现体育运动雕塑的典范。

《卡拉卡拉像》

这是皇帝卡拉卡拉的胸像,是罗马肖像雕刻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卡拉卡拉是罗马历史上嗜血成性的暴君之一,雕像着重人物眼部的刻画——那对紧蹙的横眉之下的多疑而凶残的眼睛,鬈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更进一步深化了凶残的性格。雕像在头部与衣纹的处理上,有意形成繁简的强烈对比,是罗马肖像雕刻中高度个性化了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文艺复兴时期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现健美人体的,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这时期的雕刻家们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

《大卫》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全身赤裸,毫不掩饰地展示着自己的男性魅力。作品表现了一个运动的瞬间,大卫充满自信地站立着,一手拿着投石器,一手自然下垂,正向远处搜索敌人。从人体功能上,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并未严格按精确的比例标准而做,但展示了无与伦比的美,是西方美术最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它的伟大将永垂不朽。

《哀悼基督》

这是米开朗琪罗晚年的作品。在后面抱着基督的是先知圣约翰,旁边的年轻女子是圣母玛丽亚。作品手法粗犷,朴实无华。作者的激情全部放在悲剧效果的追求上,以至忽略了诸多刻画,使整个作品笼罩在一种极度悲伤、肃穆的气氛之中。

17~18世纪的雕塑

经过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恢宏之后,这一时期的雕塑风格趋向沉静自然,风格受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影响最多。这方面重要的雕刻家有贝尔尼尼、法尔康涅等等。后期出现了新古典主义雕刻,成就最为卓著的是卡诺瓦。另一个对雕塑艺术发展有着推动作用的雕刻家是乌东,他创作的众多的肖像雕塑丰富了这一领域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开拓意义。

《浴女》

《浴女》是法国雕塑家法尔康涅的代表作。作者表现了浴女脱下衣裙,双足即将踏入水中的瞬间动态,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塑造了一个美丽、典雅、纯洁的女子形象。人物体形丰满迷人,线条柔和流畅,造型简洁朴素,动态和谐自然。优美舒展的体态特征与现实主义的塑造风格,明显地继承了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同时神合了古典主义的简洁风范。

19~20世纪的雕塑

19世纪初期,欧洲雕塑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者热情地肯定生活和自然,并以此为表现的核心,强调个性,把感情和想像看作是创作上的重要因素。现实主义雕刻出现在19世纪中叶,主张艺术要表现生活,使作品生动有力并能揭示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要运用雕塑的特殊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真实。象征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张以象征的方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潜在奥秘,强调启示性的美感和体现寓意性世界。

《思想者》

《思想者》是使法国雕塑家罗丹享誉世界的代表作。雕像表现一个强壮的巨人弓背坐在石头上,沉浸在全神贯注的冥想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右肘支撑在左腿上托着下巴,而且左臂也轻搭膝盖。这个造型看起来简单合理,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如果摆出这样的姿势是极其不舒服的,但正是这点不舒服悄然体现了罗丹强调的主题。

《女人体》

《女人体》是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用新材料创作的尝试之作。自然木纹的表现反映了现代主义的一贯追求,简练粗略的造型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作品注重描绘女人的特点,特别是大腿,几乎占去整件雕塑的三分之二,给人的感觉是稳定结实、不可动摇。作品光滑细腻,天然的木纹、追求朴实的效果被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雕塑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石器和陶器制作。战国至泰汉时期出现的大量用于陪葬的陶质和木质的人物及动物俑像,展现了强烈的本民族雕塑艺术的特色。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佛像作品在中国占据重要位置。唐代是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唐代佛像雕塑在吸取了印度古典艺术精华的同时,结合本民族深厚的艺术传统和人文思想,形成了雍容壮阔、庄严深沉的艺术风格。宋代的造像以彩塑和木雕为主,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神态尤为细腻真实。元、明、清时期的佛教雕塑伴随着技术上的高度成熟也带来了造型上的陈陈相因,缺乏生气;与此同时,中国的工艺雕塑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它因为拥有一支2000多年前秦帝国的雄兵,一个由7000多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而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兵马俑通体风格浑厚健美,陶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有差异,似乎能令人感受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经历……所有这些都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现保存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洞窟492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其中,壁画构图宏伟多变,用色浓艳繁复,线条细密流畅,具有惊人的艺术感染力。窟最大者高40余米,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为泥质彩塑,神态各异。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

建筑

建筑作为艺术有别于其他精神产品(如文学、音乐、绘画)之处,在于它首先是物质产品,同时具有精神产品的性质(艺术性),其艺术性即寓于本身的功能、目的和方法、手段之间的和谐、完善与统一之中。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体系产生不同的建筑文化观念,但有共同的特点,“方便(适用)、坚固(稳定)、美观”是衡量建筑优劣的普遍准则。

古代希腊、罗马建筑

古代希腊、罗马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其中包括壮丽的建筑成就。古希腊建筑以石块的完美砌合创造了建筑奇迹。古罗马建筑继承希腊建筑成就,并广泛创新,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又一个高峰。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是祀奉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地方,建于公元前5世纪,反映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卫城位于雅典中心偏南的一座小山顶的台地上,总体布局自由,顺应地势安排,山上各种建筑贴边而立,柱廊朝外。西端是雄踞于陡崖上的胜利神庙,布置得体,能满足祭祀仪典和从山下瞻仰的要求。

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建筑拥有着拜占庭帝国的独特风格。它继承了古罗马的建筑文化,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拜占庭建筑主要有四个特点:屋顶普遍使用“穹隆顶”;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高大的圆穹顶往往是整座建筑的中心;穹顶支撑在独立方柱上;色彩既有变化,又注意统一,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狄奥多西方尖碑

狄奥多西方尖碑坐落在伊斯坦布尔,继承了君士坦丁凯旋门浮雕的衣钵,是拜占庭式建筑融合东西方艺术风格的体现。基座上刻着当时代表着“文化气息”的希腊和拉丁文字,记载了帝国的盛况。其上方是社会显要们的浮雕,其中西罗马的瓦伦蒂娜二世和东罗马的狄奥多西一世正享受着荣耀的浮雕,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下方则是所谓“野蛮人”的粗糙雕像。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建筑主要采用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结构。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以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卓越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纯粹的尖拱形建筑格局已形成。建筑的整个平面呈十字架形。墙壁、屋顶、门窗都有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在教堂正立面三座大门的尖拱形墙壁上布满了神像。圣母院西边有两座高耸的巨塔,塔有三层,分别是国王画廊、玫瑰巨型花窗和可穿行的回廊。彩色玻璃大窗使建筑形成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15~17世纪流行千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扬弃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元素,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及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表体等,建筑类型、形制和形式也比以前增多了。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文艺复兴建筑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从巴洛克到洛可可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喜欢富丽的装饰和强烈的色彩,曲面和椭圆形空间为常用手法,表达了世俗情趣的要求。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在17世纪下半叶兴起,这类建筑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样式多为宫廷建筑和广场建筑群。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最大的教堂,其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主体建筑是两座双层十字形大楼,十字楼的中间拱托着一座高达111.4米的穹隆圆顶。圆顶下有一座两层圆楼。圆楼顶层有一圈石拦围拢的阳台,人们站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伦敦的市景。教堂正门前是一道由六对高大的圆形石柱组成的走廊,人字形墙上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传教的图画。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建筑注重群体组合的美,多用对称式的布局,注意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协调,这些特点与中华民族以中和含蓄为美的特点相符合。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故宫

故宫为明、清两代皇宫,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殿宇9000余间。城内宫殿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南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称“前朝”;北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称“后寝”。三大殿以太和殿最高大,重檐庑殿顶,高约33米。故宫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伊斯兰建筑

伊斯兰建筑深受拜占庭建筑的影响,样式多为封闭式的庭院,围以拱廊或柱廊,朝麦加方向的一边加宽。伊斯兰建筑的最大特点是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和在大门上做出巨大的凹陷空间。伊斯兰建筑喜欢用复杂的几何图案覆盖整座建筑的表面,马蹄形、花瓣形、火焰形等各式券拱和各色的马赛克拼图是常用的装饰手法。伊斯兰建筑以其鲜明的特色在建筑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位于西藏布达拉山南侧,从山腰处拔升而起,直达山顶。宫堡占地41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19米。宫的主体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上部为红宫,白宫位于红宫东面。此宫全为木石结构。布达拉宫与山峰巧妙结合,取得了山即是宫、宫也是山的艺术效果。

岩石圆顶清真寺

岩石圆顶清真寺被称为宗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地标,寺顶端的大圆顶分外醒目。建筑的平面布局为正八角形,由两个原始正方形的各条边等距离延伸,形成另一个八角形顶点。环绕着这两个大正方形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形,顶清寺八边形外墙尺寸也在这个圆形中得到确定。这种精确的几何施工在当时甚为罕见。

蓝色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能同时容纳1万人朝拜。清真寺的大圆顶直径27.5米,另有四个小圆顶侍立在旁。六根尖塔高43米,比般五根尖塔的清真寺多根。内墙全用蓝、白两色瓷砖装饰。260个小窗引进的和煦阳光,融入淡黄色的、圆形排列的灯光中,虚拟了一个广阔的小宇宙,将寺内装饰得十分圣洁、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