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了解人。尊重人。尊重为本。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最重要的是永远不失敬人之意。但是我们必须强调,尊重的前提是了解交往对象。你不了解他,你怎么尊重他?尊重的前提在于了解,了解人才有尊重可言。比如举个例子,你要请我吃饭,你认为你要请我吃饭的话哪一个问题是最重要的呢?我见到没有经验的人他这么跟你说:“您爱吃点什么?您想吃点什么?你吃川菜还是吃粤菜?”其实这是不在行的做法。有社交经验的人第一次请外人吃饭时,最礼貌、最得体的做法是要问他:“您不能吃什么?”了解人!因为,有民族禁忌,有宗教禁忌,有职业禁忌,还有纯粹个人禁忌,你不问行吗?比如穆斯林不吃动物的血液,西方人不吃动物的头和脚,满族不吃狗肉。
一位满族同志到南方某市去,临近中越边境,那个地方流行吃狗肉,主人跟他讲:“咱们那个小城市,请到您也很不容易。没别的吃了,您见多识广,不能给您吃别的,就吃狗吧。”他认真地向对方推荐:“黄狗比白狗好吃,白狗比黑狗好吃,为了让您长长见识,三种狗各弄一只吧。”
人家能吃吗?他好心好意不得好报啊!所以了解人是尊重人的前提。我讲了两点,人际交往要重视互动,要强调沟通,沟通是互动之桥,没有沟通就没有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
下面谈一谈,现代人在人际交往中学习白金法则什么问题最重要?在我看来,以下两个问题最重要:第一个问题,摆正位置。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是有不同的位置的。比如我现在跟各位讲课,我为大家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教育以学生为本,实质就是为学生服务。什么是服务,服务就是为别人工作。我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当你为别人服务时,应该有求必应,不厌其烦。有同志说,你这个意思不就是说我们服务不平等了吗?谁说不平等了?我们所谓的服务在这个意义上是平等的?什么意义?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相互服务。比如你在酒店工作,现在我给你讲课,我为你服务。那么,我要换一个角度,我到你酒店去了,你就是为我服务。我们看电视节目,电视台的从业人员为大家服务。那么电视台的同志到你这儿来美发、买衣服,你又为他服务。整个社会是相互服务的,但是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服务是相对的,服务就是为别人工作。我打一个比方:
今年夏天我到上海去。住在一家五星酒店。我那天上午肠胃不太好,没有吃午餐,早餐也没有吃。东道主一方的上海人很细心。发现我没吃饭,中午给我送餐,送了碗面过来。
五星酒店的一碗面比较贵。这个面拿过来之后,我问服务生,我说:“这碗面多少钱?”
他说:“加上服务费90元。”
我说:“既然这么贵的话,我要验收一下,我尝一尝。”
我尝了尝,其实那碗面就是阳春面,就是光板面加点葱花、浇点酱汁之类的。我吃了之后感到比较咸,我跟他说:“不行,这个面太咸,拿回去重做。”
服务生马上就拿走了。
当时我们一方的工作人员有人在现场,就悄悄问我:“金教授,您是不是肠胃非常难受?”
我说:“什么意思?”
他说:“我跟您好几年了?从来没见您跟服务生这么厉害过,如果您不舒服咱们到医院去看。”
我说:“我跟你说实话,我没有什么不舒服,是这碗面太贵。他卖的是服务,不是面。2块钱一碗的面我是没有意见的,90元一碗的面既然卖的是服务,我就有权利提出要求,否则我吃2块钱一碗的面我吃多少碗?我吃45碗呢。我吃半个多月呢。”
那个酒店服务非常好。不到10分钟,厨师长亲自给我拿了个大提盒过来,他也很会说话。他说:“先生,不好意思,我们五星酒店一碗面都没有让您吃高兴,实在影响形象。为了表示歉意,我亲自来向你道歉。我是厨师长,另外我亲自给您煮了两碗面,您尝尝。”
第一碗面他拿给我看,是一只白色的碗。拿出来,他说:“这碗面是您刚才吃的那碗面的含盐量的一半。”
他怎么计算的,我也不知道,不可能给我做碗面放多少盐还记着吧?但是这句话让你听了好听,因为他是定量分析。说明操作是有规矩的。然后他又告诉我:“这碗面您要觉得还是咸的话,还有一碗红碗面。”
又拿出来一个碗,他说:“这碗红碗的面一点盐都没有放,但是给您准备了5种调料,有日本的大酱汤、美国的色拉酱、越南的鱼露、印度的咖喱,还有北京炸酱,您可以按照自己需要去放。如果这两碗面您都不满意。我会再给您做,直到您满意为止。”
我当然满意了,别人一点盐都不放,你满意吗?他走了以后,我就跟我们的工作人员讲,我说:“你明白吗,这个就是服务。什么是服务?有求必应,不厌其烦。”
当然倒过来说,绝对平等在这里是不存在的。我要回到家里去,如果老婆给我做的面,我就不敢提意见,因为夫妻是绝对平等的。我们的男士们有这个体会吧?你家太太给你做的面,好吃也得吃,不好吃也得吃,那是平等的。我就不敢说,我要说这碗面咸,她立刻跟我翻脸:“你爱吃不吃!”其实我在讲一个摆正位置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你和别人打交道,一定要首先摆正位置。
我曾经在一家外企实习过几天。我当时也负过一点责任。我去上班的时候,上司就告诉我,他说:“你记住,以后有事情你不要越级来反映,你记住这样几句话:你的上司永远是正确的,你的公司的决策是不能怀疑的。如果你要认为你的上司错了,或者公司的决策错了,你就应该立刻辞职。”
我当时觉得这个话好没有道理,这是什么道理?多少年之后,我才明白了,他其实讲的是现代管理中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执行力。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全国一盘棋,令行禁止,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完善管理的基本要求。
我们有些同志有一个错误,他认为谁也不对。比如在企业,他认为,董事长是个笨蛋,总经理是个饭桶,部门经理是个马屁精,办公桌对面坐的那人什么都不通,他不懂换位思考。你不当董事长你知道董事长在想什么吗?你不当总经理你知道总经理决策时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要求吗?我们要讲了解人、尊重人。你和别人打交道,如果不懂得换位思考,你怎么知道谁对谁错呢?别人考虑问题、决策的角度与你往往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还有第二个问题,端正态度。现代人的压力是比较大的,金教授喜欢讲一句话:“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要承担多大的压力。”我们有些同志压力大了不善于自己平衡和调节就有问题了。你见过这样的人吗?他心态不好,要么自我摧残,要么四面出击、处处与别人为敌。他存在的价值让你不爽。在我来看他其实有点可怜,他的心态不佳。
有一次到南方某市去,记者来采访我,他问我:“金教授,你烦吗?”
我问:“什么意思?”
他说:“我听过你的报告,你说你要做多大的事就要承担多大的压力,你这么忙,你压力一定很大,我想你会烦。”
我说:“我告诉你,我时常会有烦心的事,但是我一般不会烦。”
他说:“你为什么有烦心的事还会不烦呢?”
我说:“我善于进行心态的平衡。”
金教授有一句常讲的话叫三不烦。哪三个不烦?第一,昨天过去了没有必要再烦。李白讲:“昨日之事不可追。”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你炒股呢,看走眼了;你追女孩子,没追上,你劳而无功了;你考大学就差半分,就没有被录取:这种事它过去就过去了,聪明的人是没有必要再去烦的,人生最大的智慧在于理智地放弃。拿得起放不下,那叫压力。拿得起放得下,那叫理智。昨天的事过去了,我不烦。第二,明天没有到来,暂时烦不着。不是说不要计划,不是说不要宏伟蓝图,而是说没有必要杞人忧天,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的很多忧虑,往往是自己妄想的。你做一件事之前往往你会想,这个张三怎么说我,那个李四怎么说我,还有王五怎么说我。实践证明,你所凭空杜撰出来的别人对你的说法,百分之七十是你自己妄想的。其实明天没有来,烦不着。第三个不烦是最重要的不烦:现在正在度过,不能烦。因为现在是我惟一能够控制的时间,今天我烦了它也是这样过,我不烦它还是这样过,那我为什么要烦呢?不能烦,不必要烦。我喜欢讲一句话:“生命是宝贵的,活着是幸福的,工作是美丽的。”只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我就会开心每一天。我开心快乐地生活,会提升我生命的质量。我开心快乐地生活,我会更好地报效国家,报效社会,报效单位,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这就是要善待自己。
我刚才讲摆正位置,其实讲的是善待别人。我现在讲的调整心态,我讲的则是善待自己。一个人要不尊重自己,不善待自己,其实他是很弱智的。当然,我们要去平衡调整自己的心态,有的时候会有种种的难题。
那天一个同事跟我聊天,他说:“金教授,说句你不太爱听的话。你不太像上海男人。”
我说:“有这么回事吗?”
他说:“有啊,我认识很多上海男人,他们都比较温柔。我发现你是个性鲜明,脾气有点暴躁。”
我说:“我的脾气是不太好。”
他就问我:“那你爱烦吗?你生气吗?”
我说:“我跟你说实话,我不太烦,我不生气,我有两句话,两句座右铭,第一句话,我从来不拿自己折磨别人。”
我反复讲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其实我更想跟我们在场的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讲另外一句话:“有的时候,你也没有必要拿别人折磨自己。”
你要想做一点事,会有曲折,会有麻烦,会有种种的困难险阻。中国古人曾经有一句话:哪个背后无人说,谁在背后不说人!想让别人不说你可能吗?没有的事。比如,我来跟同志们讲讲礼仪,我做事有职业道德,我但求无愧我心,我是恪尽职守的,我是认真努力的,但是结果有的时候是未必尽如人意。金教授家里有一个条幅:让大家都喜欢你往往是不可能的!有的时候小有不爽就坐在下面看几眼,看几眼就会爽一点。痛苦来自欲望不能满足,为什么有人心态不好?他对自己求全责备。当然你也不能放任自流。我那个条幅其实还有下半句;我们应该争取让多数人喜欢我们。多数人不喜欢就麻烦了,比如我给你做讲座,你来了50个人,中间跑掉三个,很正常。让大家都喜欢你往往是不可能的,但是50个人要跑掉了49个,那我就跳楼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的存在没有价值。其实我讲的就是一个自我心态调整的问题。切莫忘记:我们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才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拥有健康的心态,你就会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工作态度,健康的生命质量。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呢?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四个字“接受别人”或者说是要“宽以待人”。你要明白:你不能改变天气,你只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外部环境,你只能进行自我调整。你能改变天气吗?你有这个能力吗?那是人力之所不能的。但是你的心情是可以控制的,你和别人打交道,既然交往以对方为中心,那你就应该接受对方,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没有违犯党纪国法,没有伤害你的品格人格,就应该学会容人。因为人站的位置不同,感受就不一样。
有一天,正在播放我的电视节目的电视台里面有一个同志悄悄告诉我,说:“金教授,有一个老先生对你那个节目写了封批评长信。”
我说:“那好啊,他重视我们,不管是提意见还是表扬,这是好事啊。你跟我说说是什么事。”
他说:“不敢说。措词比较苛刻。”
我说:“那是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很正常嘛。你跟我说说到底是什么?”
他说:“不敢说,我把信给你传真过去吧。”
我一看那传真也挺有意思,老先生讲的是这个意思。老先生还是认真看了,他说:“金教授这个讲礼仪,内容讲得很好,但是形式不好,不够稳重,嬉皮笑脸,谈笑风生,举例庸俗肤浅。你看我们老一辈革命家,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多好啊?你这样讲礼仪的话,太肤浅了吧?档次不够,影响电视台形象。”
我说:“这个问题其实好解决,我可以跟前辈讲,说实话,做任何事不仅要讲原则也要看对象,有内容问题也有形式问题。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形式表现内容,内容体现于形式。你要去讲古人那套礼仪,《论语》、《孟子》,我倒背如流,礼是什么,礼者正仪容,齐颜色,修辞令;礼之用,和为贯;礼者敬人也,礼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东西我很行。可是说实话,把这套古人的辞令直接照搬到电视台上跟我们电视观众去讲,有收视率吗?有人要看吗?”
中央有一位主要领导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谈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讲过: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试想,我们在具体操作时,不用人民群众喜闻乐道的方式感染人,不用轻松愉快的形式吸引人,能够达到要求吗?显然没有形式是没有内容的。所以我想讲的道理是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想让大家都容你,想让大家都接受你,标准定得太高,有时候你会痛苦。我们可以满足对方要求,努力去调整适应对方,但是你必须明白,让大家都对你说Yes,都说你好,是有难度的,这是个心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