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齐民要术
47337200000043

第43章 齐民要术卷第四(6)

《吴氏本草》曰:金创,乳妇,不可食梨。梨多食则损人,非补益之物。产妇蓐中,及疾病未愈,食梨多者,无不致病。欬逆气上者,尤宜慎之。凡远道取梨枝者,下根即烧三四寸,亦可行数百里犹生。

藏梨法:初霜后即收。霜多即不得经夏也。于屋下掘作深廕坑,底无令润湿。收梨置中,不须覆盖,便得经夏。摘时必令好接,勿令损伤。

凡醋梨,易水熟煮,则甜美而不损人也。

【注释】①把整个梨果埋在地里,使种子在地里顺利地通过后熟和春化过程,以提高发芽力。方法简便,没有种子的分离、浸洗、干燥和贮藏保管等一系列的繁细手续,而且果肉腐烂后留着水分和养料。前文种桃也采用整个全埋法,今关中有些地方种桃仍有采用全果埋种者。据果农经验,发芽早,生长快,结果大而多。②附地刈杀之:意谓贴近地面割去苗秆,现在叫平茬,有促使根系发育和提早萌生新枝的作用。再用炭火烧灼伤口,有使新条萌发较早、生长较快的作用,同时抑制伤流外溢,防止伤口腐变。下文对远地梨枝的烧灼处理,也是防止伤口腐变。③稽,各本均作橹,元刻《辑要》同,误;吾点最早校改为稽,殿本《辑要》同,据改。④余皆生杜:其余都长成杜梨。由于异花受粉而形成种子的杂种性,多数栽培果树的种子变异性很大,而栽培梨的种子尤其不易保纯,种下去只有十分之二长成梨,其余都变成杜梨,所以贾氏强调嫁接繁殖。现在也是这样。⑤插者弥疾:用嫁接法繁殖,结果更快。这涉及到植物的阶段发育问题。多年生果树的发育有它本身的阶段性,只能完成了阶段发育,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花结实。假如梨的实生苗是五年结果,现在进行嫁接繁殖,如果接穗是满足了二年的发育年龄的,那只要三年便结果实,因为它的发育年龄带过来保留着有效,因而使新个体缩短了相应的结果年限。⑥古人多以为棠就是杜,《要术·种棠》指出二者不同。梨属的杜梨(Pyrusbetulaefolia)、豆梨(P.calleryana)和褐梨(P.phaeocarpa),都有棠梨的异名,而褐梨又别名棠杜梨。⑦梨和枣、石榴不同科,亲缘很远,但仍有一二成的成活率,而且品质上等,说明古人善于探索试验,嫁接技术也高。梨和桑也不同科,上文桑砧的梨很坏很坏,但后代文献有相反记载,说是很好,而且结果早(见南宋温革《分门琐碎录》及《本草纲目》卷三○)。⑧木边向木,皮还近皮:木质部对准木质部,韧皮部对准韧皮部。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问题。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伤口密接,尤其是二者的形成层必须密接,否则必然失败。二者的形成层互相密接后,产生愈合组织,并分化产生新的输导组织,使接穗和砧木的营养物质得以互相传导,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成为新个体。这共同体保持着二者的优点,因而形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果品。同理,刮黑皮时不能伤及含形成层的绿色皮层,否则,嫁接必然失败而死亡。⑨启愉按:接穗的着生部位(旁生枝或中心枝)和接活后树型的高矮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虽然枝条的顶端优势因着生部位而有不同),贾氏所见,也许是偶然的巧合。但在1400多年前能提出这样的枝变问题来,值得注意。⑩根蒂小枝:近根部的小枝条。由于它还处在幼龄阶段,拿它作接穗,结果较迟,但树形保持着正常生长形态,舒畅好看。鸠脚老枝:斑鸠脚爪样的结果枝。实际是指短果枝群,长一次结一个疙瘩的,本身已经难看,但由于结果枝是二年生枝,缩短它相应的幼龄期,所以可以提早二年结果,但树形畸形难看。《吴氏本草》此条不见类书及本草书引录。《名医别录》有金疮,乳妇,尤不可食,可能采自《吴氏本草》。便得经夏:便可以过夏。启愉按:《要术》的栽培梨是北方白梨(Pyrusbretschneideri)系统的品种,一般耐贮藏,秋收后可以贮藏至来年四至六月。当然有机械损伤和病虫伤害的果实都不好贮藏。今华北、西北栽培梨的重要品种,绝大部分属于白梨系统。《要术》引《永嘉记》的青田梨应是南方沙梨(Pyruspyrifolia)系统的品种。

【译文】梨的繁殖如果采用种法,可以在梨子成熟时把它整个地埋在地里。经过一年后到春天土地解冻时,分出种苗来移栽,多用些熟粪作基肥,多浇些水。到冬天落叶之后,贴近地面割去苗秆,用炭火烧灼茬口。这样,再过两年,就结果实了。如果是野生苗,以及不移栽的实生苗,结实都迟。每个梨有十来颗种子,但只有两颗种子长成梨,其余都长成杜梨。

用嫁接法繁殖,结果更快。嫁接的方法:用棠梨或杜梨作砧木。用棠梨作砧木的,梨子大,果肉细嫩;杜梨作砧木的次之。桑树砧木的梨子很坏很坏。枣树和石榴树上接得的是上等好梨,不过嫁接十株,只能成活一两株。杜梨有臂膀以上粗的,都可以接。应该先种杜梨,经过一年到第三年再接。杜梨砧木带着接好的梨穗同时移栽定植也可以;但同时移栽定植就怕杜梨栽不活,那梨也就跟着死了。杜砧粗大的,可以接上五枝;小的接上三枝或两枝。

嫁接的时间,叶芽开始萌动是最好的时令,快要展开长叶是最晚的时限。

预先作好麻绳,在树桩上缠扎十来道,用锯子在缠扎的上缘锯断,让杜砧离地五六寸高。不缠扎的话,怕插接穗时树皮被插破。杜砧留得高的,梨的枝叶茂盛,但遇上大风接合处会被披裂。杜砧留得高的,梨树长得比较快;但接时该用蒿草围裹在杜砧外围,围内用土填满筑实,把砧面盖没掉;刮风时,再用竹笼围护梨穗,可以避免披裂。拿竹片斜削成一条尖形竹签,刺入砧木上的皮层和木质部之间,刺进一寸左右深,〔就这样插着,给接穗开好这个插口〕。切取好梨树上向阳面的枝条作为接穗,背阴面的枝条结实少。五六寸长,也斜削成一面倾斜的尖条,要通过木质部的中心削出头,〔使形成层以斜面露出〕,尖条的大小长短都和竹签相等;再在尖条开始斜削的那个地位上,环绕着轻轻地切割一圈,把圈以下的表层黑皮剔去。可不能剔伤〔含形成层的〕绿色皮层,绿色皮层受伤便接不活了。这时拔去插着的竹签,就插进梨穗,插到切割一圈那儿为止,要让砧木和接穗二者的木质部对准木质部,韧皮部对准韧皮部,〔使形成层密接〕。插好后,用丝绵蒙住砧面接口,再拿熟泥封在上面,又用泥土培覆着,让梨穗仅仅露出个头。然后再在杜砧四周用土培壅起来。对着梨穗浇上水,水吸尽了,再盖上细土,不让泥土干涸坚硬。这样的接法,接一百株活一百株。梨树很脆,培土时要小心,不要碰动它,碰动了就会夭折。

如果采用横竖两刀把砧木劈成十字形的接法,接十株也活不了一株。所以会这样,因为砧木开裂,树皮也会开破,里面空虚干燥的缘故。

梨树既已接活,杜砧边上有叶长出,就该去掉。不去掉,养分被分耗,梨树必然长得慢。

凡嫁接梨树,砧木在园圃中的,要用旁生枝作接穗;在院子里的,要用中心枝作接穗。用旁生枝,树型低矮,容易采收果实;用中心枝,树型向上高耸,长在院子里不占低空,不碍事。用近根部的小枝条作接穗,树形好看,但要五年才结果实;用斑鸠脚爪样的结果枝作接穗,三年便结果实,但树形难看。

《吴氏本草》说:刀箭所伤的疮,哺乳的妇人,都不可吃梨。梨吃多了对人有损害,不是补益的东西。产后坐月子的妇女,病没有好的人,多吃梨没有不发病的。咳嗽喘急冲气的人,尤其要谨慎。

凡从远地取梨枝作接穗的,剪下后随即在剪口一端三四寸的地方烧一下,也可以走几百里路还能成活。

藏鲜梨的方法:经过初霜后随即收摘。受霜次数多了,就不能过夏。在屋子地下掘个深深的阴坑,坑底要干燥。就把梨放进坑里,不必覆盖,便可以过夏。摘时一定要好好接着,不能让它受损伤。

凡是酸梨,换过水煮熟,味道就甜美,而且吃了不会伤人。

种栗第三十八

《广志》曰:栗,关中大栗,如鸡子大①。

蔡伯喈曰②:有胡栗③。

《魏志》云:有东夷韩国出大栗④,状如梨⑤。

《三秦记》曰⑥:汉武帝果园有大栗⑦,十五颗一升。

王逸曰:朔滨之栗⑧。

《西京杂记》曰:榛栗;瑰栗;峄(yì)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其大如拳⑨。

【注释】①与《类聚》卷八七、《御览》卷九六四栗引《广志》有异文。②蔡伯喈:即蔡岜(132~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③此条不见今十卷本《蔡邕集》中。《类聚》卷八七、《御览》卷九六四均引有蔡邕《伤故栗赋》,是为有人伤折蔡氏祠前栗树而作,《赋》中并无胡栗,可《初学记》卷二八却引作《伤胡栗赋》,该是错字。不过《要术》引作有胡栗,当出蔡氏别的文章,不能说是故字之误。栗产于我国辽宁以西各地,王逸《荔枝赋》有北燕……之巨栗,如果胡作胡地讲(不作大字讲),其产地正属胡地。④韩国,今本《三国志·魏志》和《后汉书》均作马韩。马韩为古代三韩之一,在今朝鲜半岛南部。⑤《三国志·魏志》卷三○记载马韩出大栗,大如梨。《后汉书·东夷传》亦载马韩……出大栗如梨。出,金抄作生,他本只剩半字作山,据《魏志》、《后汉书》及类书引改正。⑥《类聚》卷八七、《初学记》卷二八、《御览》卷九六四均引到《三秦记》此条。文字基本相同,惟一升《类聚》引作一斗,《初学记》凡二引亦作一斗。启愉按:汉1升约合今2合,只有200毫升,15颗栗只装满200毫升,这是小栗,而《广志》等所载有如梨如拳的大栗,此既云大,似应作一斗。⑦果园,仅金抄如文,他本均作栗园,似是实误。《类聚》等三书均引作果园,《插梨》引《三秦记》亦作汉武果园。⑧据《类聚》卷八六、《初学记》卷二八、《御览》卷九六四所引,这是出自王逸《荔枝赋》,文作:北燕荐朔滨之巨栗。(《初学记》误作果)朔滨:朔方边境,据王逸《荔枝赋》所指北燕,是今河北北部等地。⑨《西京杂记》记载栗四,《要术》少一种侯栗。峄阳都尉,《御览》卷九六四引作峄阳太守,都有问题。启愉按:峄阳,山名,又名葛峄山(见《汉书·地理志》东海郡下邳县),在今江苏邳县西南。汉制,都尉是郡的佐贰官,掌武职,东海郡都尉治所在费县(今山东费县),而峄阳非郡名,不得称峄阳都尉或太守。何况《种梅杏》引《西京杂记》已有东海都尉于台,这里又有峄阳都尉曹龙,而峄阳山非东海都尉驻地,汉武帝初修上林苑时,各地官员都赶在那时献名果,则东海郡有于台和曹龙两个都尉,尤为可疑。

【译文】《广志》说:关中的大栗,像鸡蛋那么大。

蔡伯喈说:有胡栗。

《魏志》说:东夷韩国出大栗,形状像梨。

《三秦记》说:汉武帝果园中有大栗,十五颗装满一〔斗〕。

王逸说:朔滨的巨栗。

《西京杂记》说:〔上林苑中〕有榛栗;瑰栗;峄(yì)阳栗,是峄阳都尉(?)曹龙所贡献,结的栗子有拳头大。

栗,种而不栽。栽者虽生,寻死矣。

栗初熟出壳①,即于屋里埋着湿土中②。埋必须深,勿令冻彻。若路远者,以韦囊盛之。停二日以上,及见风日者,则不复生矣。芏春二月,悉芽生,出而种之。

既生,数年不用掌(chāng)近。凡新栽之树,皆不用掌近,栗性尤甚也。三年内,每到十月,常须草裹,至二月乃解。不裹则冻死。

《大戴礼·夏小正》曰③:八月,栗零而后取之,故不言剥之④。

《食经》藏干栗法:取穰灰,淋取汁渍栗。出,日中晒,令栗肉焦燥。可不畏虫,得至后年春夏。

藏生栗法⑤:着器中;晒细沙可燥⑥,以盆覆之。至后年二月⑦,皆生芽而不虫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