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博弈
47454200000029

第29章 胆小鬼的博弈

“胆小鬼博弈”是一种极具风险的竞争博弈,应极力避免的。但是一旦卷入其中,惟一的指望就是按规则博弈。

“胆小鬼博弈”是博弈论中的一个著名案例。

设想在一段笔直道路的两端各有一个司机驾驶着自己的汽车开足马力向对方冲去。在这一过程中,谁胆怯退避让路谁就被称为“胆小鬼”;谁毫不避让最终停在道路中央,谁就被视为英雄。显然,如果双方都停在道路中央,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但是,如果双方都退避让路,他们虽然都安然无恙但却都成了“胆小鬼”。如果一个勇往直前而另一个退避让路,则前者就会非常荣耀并享有较高的满足感。

司机A如果认为对方会勇往直前,那么他就会选择退避让路,如果他判断对方会退避让路,那么他更愿意勇往直前。司机B的想法也同样如此。因此该博弈有两个满意的解:

司机A勇往直前,司机B退避让路;

司机B勇往直前,司机A退避让路。

这是两种可能的结果,博弈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究竟哪个司机选择哪个策略,这要由别的因素来确定。但是对两个司机来说,他们都要极力声称勇往直前来威胁对方,而希望对方受到恐吓后退避让路。

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自己则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都前进,那么则两败俱伤。

在这个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前进,另一方后退。但关键是谁进,谁退?一个博弈,如果有惟一的纳什均衡点,那么这个博弈是可预测的,即这个纳什均衡点就是事先知道的惟一的博弈结果。但是如果博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什均衡点,则无法预测出一个结果来。

用这个博弈来解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面对美国的反应,前苏联面临着是将导弹撤回国还是坚持部署在古巴的选择?而对于美国,则面临着是挑起战争还是容忍前苏联的挑衅行为的选择?也就是说,双方均在考虑采取进的策略还是退的策略?

战争的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而任何一方退下来(而对方不退)则是不光彩的事。结果是前苏联将导弹从古巴撤了下来,做了丢面子的“撤退的鸡”。美国坚持了自己的策略,做了“不退的鸡”。当然,为了给前苏联一点面子,同时也担心前苏联坚持不退而发生美苏战争——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美国象征性地从土耳其撤离了一些导弹。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霸之间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这就是美国与前苏联在古巴导弹上的博弈结果。对于前苏联来说,退下来的结果是丢了面子,但总比战争要好;对美国而言,既保全了面子,又没有发生战争。

在“胆小鬼博弈”中尽管两败俱伤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达成。如果前进的一方给后退的一方一定的补偿,只要这种补偿可以与损失相当,就会有愿意退让者。因此双方就可以对补偿进行谈判,最后造成以“补偿换通过”的协议,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要达成协议,双方必须换位思考。考虑自己得到多少补偿才愿意退,并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对方。博弈中经常有妥协,双方能换位思考就可以较容易地达成协议。只从自己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不愿退,又不想给对方一定的补偿,僵局就难以打破。

“胆小鬼博弈”同样可以用来分析价格战。

发生在美国繁忙路段的汽油价格战就是一例。同一路段加油站的汽油定价通常基本相同,如若调整价格也会在同一天一起行动。尽管某一个加油站可以通过降价获得暂时的利益但考虑到肯定很快就会遭到竞争对手的报复,最后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时,他们会放弃降价这种做法。但这种不成文的默契是不稳定的,总是被一次次地打破,因此汽油价格战就会不时地爆发,但通常极为短暂。

在商场上,如果商家之间的竞争关系类似于“胆小鬼博弈”,那么公商家可以选择的策略如下:

策略一:威胁

用行动证明如果竞争对于背叛已形成默契的价格约定,那么公司会采取严厉的报复行动,快速而坚决地对任何降低价格的行为作出积极反应。

策略二:惩罚

严正表明降低价格的行动会导致灾难性的甚至是自杀性的后果。虽然不要简单地跟随竞争对手的价格,但对降价行为要采取惩罚性的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公司产品的价格,直到不能承受为止。

以上策略意在向竞争对手表明,来自市场某一方的降价行为将很可能会招致竞争对手明确的、相互毁灭性的反应行动。

“胆小鬼博弈”表明了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竞争对手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如果竞争对手认为公司会像“胆小鬼博弈”中的某个司机一样疯狂到最终要停在道路的中央——在价格战上与它们决战到底,那么竞争对手对自己的降价行动就会三思而后行。

假设有两家企业打算进入本地市场,但那里的空间只够让一家企业赚钱。在这个例子中,两家企业都想要让对方相信,自己有十足的决心留在市场上,但双方也都希望提出一套计划,以便在竞争对手活下来的时候退出市场。有趣的是,两家企业可能都很欢迎对方来试探他们。

假如对手摸清了你的底细,他就赢定了,但在胆小鬼博弈中,假如对手知道你的策略,而且这项策略和强硬有关,那么你就会成为赢家。因此,假如你觉得自己能表现出一夫当关的气概,你就应该对对手来试探你的举动表示欢迎。

事实上,假如你试图反击试探的举动,灾难反而会发生。假设你告诉对手说,你绝对会进入这个小市场。你希望他相信你,这样他就不会想要进来了。但我们再假设,对手派了一个间谍到你的企业来打听,你是不是真的打算进入市场。假如你把这个间谍赶走,对手的心里会怎么想?假如你知道间谍会跟对手报告说,你真的打算进入市场,你一定会张开双手欢迎他。但由于你回绝了间谍的企图,对手应该就会怀疑你有所隐瞒。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你才要隐瞒,那就是你并没有进入的决心。不欢迎间谍等于是告诉别人说,你可能是个胆小鬼。

既然在胆小鬼博弈中,看法代表了一切,所以你只要被别人视为胆小鬼,你就真的会变成胆小鬼。因此,胆小博弈中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千万不要阻止对手来打探你的行动。

只有当你采取强硬策略的决心很薄弱时,他才会想要隐瞒。所以在胆小博弈中,你不能让间谍完全掌握不到你的行动,因为掩饰的动作会让人看出你的想法。把间谍拒于门外等于是把他想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他。

当有好几家公司在从事类似的研究时,往往就会形成“寻宝”的局面。美国的专利制度规定,当某种有用的发明出现时,该发明的一切权利都属于第一家发现的公司所有。假如我早你一天提出这项发明,专利权就属于我,而你只好向你的股东解释说,为什么你会花这么多钱研究。

公司应该愿意为价值1000万美元的专利投入多少钱?它们应该都愿意出钱,但金额应该不包括1000万美元。现在假设有好几家企业同时想争取某一种专利,而且它们都已经花了将近1000万美元在上面,那么大多数的企业都会赔钱,只有当你知道自己的研究真的能取得专利时,这项专利才值得花将近1000万美元来研究。假如有好几家企业在角逐同样类型的专利,而你们公司显然无法确定所投入的研究能否获得回报,那么不要来趟浑水可能才是上策。

当然,假如你连试都不试,其他的企业一定很开心。如此一来,它们就会很希望让你知道,他们看上了某种专利。我们通常都认为公司喜欢把研究方案视为机密,这样其他的企业才不会窃取自己的点子。但如果是碰到争取专利的胆小鬼博弈,那么把你的研究目标昭示天下才是最好的策略。企业会故意说谎,并夸大自己争取专利的决心,一切就跟其他的胆小鬼博弈没什么两样。

但如果是企业准备卖股票,那么证券法可能就会禁止企业对本身的研究标的提出太离谱的说辞。

举例来说,DEMO版软件就是胆小博弈下的产物,它是指公司已经宣布但并未完成的软件。假设某种新的商业软件有1000万美元的市场,但开发这种软件要花掉公司700万美元。你想要占领这个市场,但又不想立刻开发这种新软件。假如竞争对手知道你要一年后才会开始推出这种软件,他们就会立刻着手开发,进而自行占领这个市场。但你可以先用实验性软件把市场保住,等日后再来占领。

你可以故意宣布说,你的软件会在一年内推出。假如这项消息被相信的话,有意加入的企业应该就会知难而退。

在胆小博弈中获胜的关键在于,要让对手相信你绝对不会稍有退却。对于对手试探你的举动,你应该表示欢迎。但如果你知道对手绝对会硬干到底,那最好的策略就是当个胆小鬼。

“胆小鬼博弈”是一种极具风险的竞争博弈,是许多公司极力避免的。但是一旦卷入“胆小鬼博弈”,公司惟一的指望就是按规则博弈。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竞争对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竞争对手的降价行动作出坚决而迅速的回应,可以告诫对方价格也将使它自己付出高昂代价。

还有人给这种博弈提出另一种解,即外力的干预。这里再说一个外力干预打破困境的例子。

1971年,在“禁烟运动”的声势下,美国国会通过了禁止在电视上做烟草广告的法律。令许多人奇怪的是,这一回财大气粗的烟草公司反应相当平静,并没有动用其庞大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阻止这个法律的通过。而且,后来的统计资料表明:尽管烟草广告因受到限制而减少,可是烟草公司的利润却提高了。

你是否知道烟草公司为什么不反对,甚至可能还欢迎这项法律?因为这个禁令使它们从“囚徒困境”中解放了出来。

烟草行业同样竞争激烈,为了争夺市场,各大烟草公司都必须大做广告。为此,它们每年都要花费巨额广告费用,这无疑降低了它们的利润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烟草公司都不做广告,它们的利润要更高。可是,如果其中一家公司不做广告,它的市场份额就会被其他公司抢走。这正是一个囚徒困境:你合作,对方不合作,你就吃亏了。在这种情况下,做广告就是优势策略。那么,烟草公司能否达成都不做广告的协议呢?不能,因为谁遵守协议,就很可能被对手耍弄。

现在好了,烟草公司做不到的,国家为它做了:法律起到了协议的作用,而政府承担了监督的成本,烟草公司又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