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博弈
47454200000054

第54章 威胁与许诺的可信度确立

建立策略意义上的可信度意味着你必须让别人相信你确实会实践你的无条件行动,你会信守许诺,也会实践你的威胁。

无论是威胁还是承诺,在所有策略的行动中,可信度都是一个在问题。假如你的无条件行动、威胁或许诺只停留在口头上,而采取行动加以实践其实并不符合你的利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不过话说回来,别人可以向前展望、倒后推理,预测到你根本没有动机加以实践,那么你的策略行动就不会取得理想效果。

所有策略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对手对你就他的行动可能作出什么回应的预计。假如他相信你不会实践你作出的威胁或许诺,这一目的就会落空。你不能影响他的预期,你就不能影响他的行动。

一项可能改变的行动在一个懂得策略思维的对手面前根本起不了任何策略作用。他知道你的言行未必一致,因而会特别警惕战术诈骗。

罗思柴尔德家族是19世纪欧洲一个很有势力的家族,在滑铁卢战役之后。据说罗思柴尔德家族懂得用信鸽报信,因此可以首先得知战役胜负的结果。当他们发现英国取胜,就马上公开抛售英国债券,好让其他人以为英国输了,纷纷仿效,抛售英国债券。结果导致英国政府债券价格直线下跌。不过,在大众得知真相之前,他们却悄悄地用跌到最低的价格购入了远比抛售数目更大的英国债券。

假如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其他投资者早已认识到罗思柴尔德家族可能这样全盘扭转自己的行动,他们一定会料到这是战术诈骗,这一招也就不会奏效。一个保持清醒的策略头脑的对手应该预计你可能有意误导他,因此,对那些他认为专门做出来显得对他有利的行动也就不会为之所动。

建立策略意义上的可信度意味着你必须让别人相信你确实会实践你的无条件行动,你会信守许诺,也会实践你的威胁。

要让你的策略行动显得很可信,其实并不容易,你必须同时采取一个附加或从属的行动。在不同情况下,这些手段中会有一种或多种能够证明对你是有帮助的。这些方法无外乎是从三个着眼点加以确立的。

第一,改变博弈的结果。

务必使遵守你的承诺成为符合你自身利益的选择:把威胁变成警告,把许诺变成保证。比如,建立和利用一种信誉或写下合同。这两种手段都能使破坏承诺的代价高于遵守承诺的代价。

第二,要着眼于改变博弈本身,使你背弃承诺的能力大受限制。

最极端的做法就是“破釜沉舟”法——剥夺自己反悔的机会,或断绝一切反悔的后路。甚至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离开决策位置,听天由命。还有切断沟通、让后果超出你的控制等方法

将上述两方面合并起来就是:可能的行动及其结果都有可能改变。

对一个大的承诺被分割为许多小的承诺,那么,违背其中一个小的承诺的得益很可能并不足以抵消失去余下承诺的损失。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第三,要充分利用别人,帮助自己遵守承诺。要知道,一个团队也许会比单独一个人更容易建立可信度。

针对这三点,我们看一些具体的方法。

例如,以色列的一贯原则:坚决不跟恐怖分子谈判。这是一个威胁,意在阻吓恐怖分子,打消他们企图劫持人质,以此索取赎金或者要求释放犯人的念头。假如这个决不谈判的威胁是可信的,那么,恐怖分子就会意识到他们的行动注定徒劳无功。与此同时,以色列的决心也会经受考验。每一次,一旦这个威胁必须实践,以色列总会吃苦头;拒绝妥协可能使以色列人质命丧黄泉。每一次只要遭遇恐怖分子,以色列的信誉和可信度就会面临考验。屈服一次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满足眼下这批恐怖分子的要求那么简单,还会给以后的恐怖行动增添诱人的魅力。

可信度要求找到一个办法,有效阻止你反悔。假如没有明天,今天的承诺就不能反悔。临终证词之所以会被法庭高度重视,就是因为这样的证词没有反悔推翻的机会。更常见的情况却是,明天(以及后天)仍会来临,因此,我们必须彻底考察长期而言怎样才能使承诺可信的问题。

博弈的参与者是怀着非常直接而有意识的目标来培植信誉的,他一心想为自己日后的无条件行动、威胁和许诺创造可信度。不过,信誉也有可能出自非策略的理由,却同样有助于树立可信度。从不食言的自豪感就是一个例子。

托马斯·霍布斯写道,对言语的约束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到强化:一是对食言后果的恐惧,二是不食言的荣耀或自豪。

这样的自豪感通常借助教育或者一般社会影响灌输到一个人的价值观中。其中甚至包含改善我们多方面日常人际关系可信度的愿望。不过,没有人告诉过我们,之所以要为自己拥有正直荣耀而感到自豪,原因在于这将带来策略上的好处,使我们的威胁或许诺变得可信;人们只是告诉我们,荣耀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一个有着举止疯狂名声的人可以成功地发出威胁,但若是换了一个头脑正常、沉着冷静的人,当他作出同样的威胁时,人们就会觉得难以置信。从这个意义上讲,明显的不合理性可以变成良好的策略上的合理性。你甚至可以有意培育这么一种名声。由此说来,一个看起来疯狂的人也有可能是一个超级策略家,因为他的威胁总是更容易就使别人信以为真。

“木已成舟”是一种可以成为管用的确保承诺可信的工具,原因在于它可使一个行动真正变得不可逆转。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一份遗嘱。一旦这一方死亡,再也没有进行再谈判的机会。一般而言,只要有心,总有办法使你的策略变得可信。

我们没有必要通过死亡的方法使自己的承诺显得可信。不可逆转性其实就像一个邮箱。谁没有寄过一封信,然后又觉得后悔,想把它拿回来?反过来也一样:谁没有接过一封信,然后又觉得后悔,但愿自己从来没有接到过?不过,一旦你打开这封信,你就不能把信寄回去,假装自己从来没有读过。

将已成定局用做一个确保承诺遵守的工具,其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假如你被单独囚禁,与外界隔绝,那么,你要想确定对手是不是真的按照你的愿望行事,就算还不至于完全没可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你必须雇用其他人,确保合同得到遵守。比如,遗嘱就是由受托人而不是死者本人负责执行的。

破釜沉舟也是一种策略。股市的所谓行家们总是告诫股民:不要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但信奉这样的原则,虽然减少了风险,但也同样减少了赢利的指数。尽管我们不鼓励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时人们就得需要那么一点“赌”的勇气。

马克·吐温在小说《傻瓜威尔逊》有这样一段对话:

听好了,傻瓜会说:“不要把你的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是,智者会说“把你的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切记看好那个篮子。”

在军事上,孤注一掷有时并不是一个愚蠢的策略。军队通常借助断绝自己后路的做法而达成遵守承诺的目标。

当年项羽率领大军渡河。然后“破釜沉舟”,命令士兵只携带三日粮,以此表示有进无退。于是历史上闻名的巨鹿之战上演了:当时,诸侯军救巨鹿的十多支队伍,却没有人敢向围城的秦军挑战。而只有项羽的军队勇猛、视死如归,以一当十。这一战不但打垮了秦军主力,也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击破,更一举奠定了“楚兵冠诸侯”的英名。

无独有偶,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在征服墨西哥的时候沿用了同一策略。他刚刚抵达墨西哥就下令烧毁和捣毁自己的全部船只,只留下一条船。虽然他的士兵面对着数目大大超过自己的敌人,但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只有战而胜之。“假如(科尔特斯)输了,那么他的做法很可能被视为疯狂……不过,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在他的心里除了取胜就是灭亡,再也没有其他选择。”

破坏自己的船只使项羽和科尔特斯得到两个有利之处:首先,他自己的士兵团结起来了,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全体都会战斗到底,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可能中途放弃(甚至逃跑);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一承诺对敌人产生了影响。他们知道科尔特斯要么取胜,要么灭亡,而他们自己则有撤退到后方的选择。他们选择了撤退,而不是跟这么一个已经横下一条心的敌人较量。

要使这类承诺产生预期效果,光有作战室里的策略家们达成一致还不够,你必须让(你的以及敌人的)士兵们都有透彻的了解。

在电影《特洛伊》中我们看到,希腊人乘船前往特洛伊抢夺海伦的时候已经通过倒推法了解了这一策略。当时的情况是,希腊人企图征服特洛伊,而特洛伊人打算烧毁希腊人的船只。不过,假如特洛伊人当真成功地烧毁了希腊人的船只,他们大约只会使希腊人变成更加坚定不移的敌人。实际上,特洛伊人没能烧毁希腊船只,而是眼看着希腊人败退回家。当然了,希腊人留下了一匹木马作为礼物,这一次轮到特洛伊人在接受这份礼物的时候显得匆忙草率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