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说:“正红旗。”
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
上司勃然大怒,反问道:“贵县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
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
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告辞。第二天,上司将他降职,任书院教职。
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个下级在跟上级谈话时缺乏关怀之心,处处让人难堪,又怎么能得到上级的赏识呢;从大的方面来说,不知道通过察言观色和变通让上级满意的下级,你又如何能放心他对自己领导的一方百姓尽其所能呢。上面故事中的这个县令同上司谈话时没有察言观色,站在下级的立场上关心自己的上级,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被降职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6.与陌生人讲话的分寸
想和陌生人套近乎并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善于寒暄的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与陌生人搭起友谊的桥梁。而不善于表达的人却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聪明人的做法
李毅走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上,感受着乡间的气息。走着走着,见到一位老者正在河边垂钓,安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李毅忽然来了兴致,想与老伯聊聊天,于是他轻轻感叹道:“这儿的水好清啊,不知道是否有鱼?”
老者回头看了看李毅说:“我想应该有吧,不过我在这等了半天还是没见到一条呢!”
“其实钓鱼并非在有没有钓到鱼,而是在水是否清澈。”李毅朝河边踱了两步,接着说,“要是黄埔江的水也如这般清澈,那该是何等的赏心悦目啊!”
“是啊,这么干净的小河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老者表示赞同。
“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减少环境污染。”
“说的在理啊。幸亏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都增强了,如果环境污染再继续严重下去,估计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不知道什么叫‘清澈见底’了。”
这时候,李毅立刻转换了话题:“哟,还不知您贵姓呢!”
“免贵姓陈,请问您贵姓?”
“免贵姓李,您叫我小李就成!”
专家点评
李毅采用了一种步步为营的套近乎方式,先结合现实找共同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很自然低就与老者攀谈上了,最后再循序渐进地聊到个人情况。这比起突如其来的“您好,请问您贵姓?”,要叫人容易接受得多了。
笨人的做法
李红高考失利,她母亲为她找了一所新学校,然他继续复读。刚进新学校的李红想和新同学搞好关系,总是很“多嘴”。
第一天上课,李红对一位新生说:“我是回读重考的的,所以我肯定比你大。”
第二天课间,李红看到一个女生穿着一条漂亮的碎花裙子,就问人家:“喂,你的这裙子是在哪儿买的?我看你皮肤挺好,你都用哪个牌子的护肤品?”
第三天放学的时候,李红看到一个男声带着一款看上去价格不菲的“劳力士”手表,张口便说到:“哎!你这个手表是仿冒的!”
李红从此很少交到朋友。
专家点评
与陌生人套近乎,首先应该从谈话当中找到共同的兴趣,再根据共同兴趣使对话加以扩展填充,而不是像李红这样锋芒毕露,不懂礼貌。可想而知,她周围的同学都对她产生了反感。
行动指南
与初次见面的人交往,由于彼此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因此更需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有些人就是由于在面对陌生人时,交友心切,没有把握说话的分寸,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结果让场面很尴尬,也让彼此心里都很不舒服。等到过后,回忆起当时的说话,有时又会突然醒悟:“啊,那天我竟然能说出那样的话来!”或者是:“哎呀,我当时怎么说了那么破坏气氛的话!”想起来的时候,真是恨不抽自己几个耳光。
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我们只好懊恼地提醒自己,下次不可以再犯。可是这样的话,又经常弄得自己很紧张,甚至惧怕与陌生人接触。
与陌生人见面,既不要太紧张,也不要信口胡说。那么,与陌生人第一次交谈,该如何把握分寸呢?又有哪些话不能说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不说粗话。很多人认为,在遇到令自己不顺心的事时,说一句“他妈的”、“狗屎”并无伤大雅。其实不然,说粗话不仅是一种站污自己个人形象的行为,更是一种听觉上的污染,会让与你初次见面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2)不要问及健康状况。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否则最好不要问及健康状况。尤其是那些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如癌症、心脏病、动脉硬化、关节炎等,一般不希望自己成为谈话的焦点对象。如果遇到病人,也不要表现厌恶的神情来,应该像对待平常人那样去对待他,而不要提起他所经历的病痛。
(3)不要提及敏感话题。除非很清楚对方的立场,否则,就应该避免谈到具有争议性的敏感话题。例如宗教、政治、党派等因素,以免引起双方抬杠或者对立僵持。
(4)不要总是谈论钱。一个人的工资有多少,他的房屋或汽车值多少钱,这些属个人的隐私,与他人无关,总是问及这些,很容易令人反感。也不要太在乎物价,如果总是在谈论“这值多少钱?”,“那值多少钱?”会让人觉得这是个俗不可耐的人。
(5)不要提起他人曾受到的伤害。如离婚或者家人去世等事件,属于个人心中的疼,一般都不愿意再去提及。因此,在与陌生人见面时,最好不要谈及自己的伤心事,也不要去打探别人的伤心事。当然,如果对方主动提起,那可能是他需要找人倾诉,你最好让他尽量发泄情绪。你需要表现出同情并倾听他的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6)不要说低俗的笑话。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初次见面的人说些不雅的笑话,效果非常不好,只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没有品位的人。
7.话别说太满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下一点儿空间。例如,吃饭吃个半饱才有助于身体健康,饮酒饮到微醺才能体会到饮酒的快感。说话也同样如此,说别说得太满,留有余地,才会有事后回旋的空间。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要留一点儿缓冲的余地,才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聪明人的做法
有一次,一位外国人去旁听一位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教授的演讲。课上他提出他做的老鼠实验的结果。此时,有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提出了他的看法,并问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种方法来做,实验结果将会如何。
所有的听众全都看着这位教授,等着看他如何回答这个他根本就不可能做过的实验。结果,这位教授却不慌不忙,直截了当地说:“我没做过这个实验,我不知道。”
当教授说完“我不知道”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专家点评
很多时候,自己明明不知道的事情不必硬装懂行。如果这位教授说他知道的话,一旦学生问起具体细节,那他岂不是傻眼了?说话办事讲究“知道多少说多少。
笨人的做法
张力是一家跨国公司的新员工。一次,上司将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交给他,并问他:“有没有问题?”
张力去知道这件任务有可能完不成,但仍然拍着胸脯,高昂着头回答说:“肯定没问题,就请放心吧,三天肯定搞定!”
过了三天,上司见没有任何动静,就去问张力进度如何。这时,张力才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上司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拍胸脯的举止已有些反感。
专家点评
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不懂得给自己留点儿余地,而是把话说得很满,这很可能会给他惹来麻烦。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张力的故事就是把话说得太满而让自己变得窘迫的例子。
李刚和张涛也有问题,它们不懂得“模糊表态”的说话方法,最终留下了话柄。他们在开会时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还要在后面加上“按照这个方法来做一定能够成功”的保证。这种飘飘然的自我夸大,也注定了他们最后自讨苦吃的结果。当公司要追究责任的时候,产品部经理把李刚和张涛共同写的文书一交,自然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行动指南
如果对于有信心完成的事情,拍着胸脯应承下来,然后确实做到了,这会令人钦佩,也算得上是有胆有识。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就不要信誓旦旦了。自我夸大的承诺往往注定了他们最后自讨苦吃的结果。
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最好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而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很多时候,一个人把话说得太满就像在杯子里注满了水,如果再往里倒就肯定会溢出来;也像把气球充满了气,如果再往里充就肯定会爆炸。
每个人都难免会有判断错误的时候,因此,当事情处于发展变化初期,实质性的问题尚未显露出来,要清楚结果还得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这时切不可贸然行事地下好坏、美丑、利弊、胜负的结论,信口开河地去承诺。如果事情发展方向最终朝向了预想,倒是皆大欢喜、相安无事;假设事与愿违,让别人揪住话柄,只能是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