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经前快乐6要素
47538100000003

第3章 月经周期有何表现

正常卵巢激素影响和控制子宫内膜的变化,例如,为适应接收受精卵的植入和生长,血管增生,内膜增厚;如没有接受到受精卵,增厚的子宫内膜就会脱落,同时伴随出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也就是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前次月经第1天到这次月经第1天之间的间隔时间。但是每一个人,或同一个人的每1次月经间隔时间并不完全一样。月经周期的长短,也因人而异,一般为28~30天,但提前或错后7天仍属正常范围;每次月经一般3~7天,经血量基本恒定(30~80毫升),多数人为60毫升。

一般月经开始第1天经量较稀少,颜色鲜红;第2天、3天经量较多,经质变稠浓,月经的颜色呈暗红色;第4天以后颜色逐渐变淡,经量也逐渐减少,直到经净。也有的人来月经3~4天就没有了,过1~2天又来了一点,也是正常现象。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的长短,只要规律,一般属于正常月经。

下丘脑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受到兴奋即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通过丘脑下部与垂体之间的门脉系统进入腺垂体,使之分泌尿促卵泡素和少量黄体生成素。这些垂体激素使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长,并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

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将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使尿促卵泡素的分泌减少,并促进黄体生成素分泌。排卵前黄体生成素分泌明显增多,卵泡生长迅速,终至破裂而释放出成熟的卵子,即排卵。排卵后黄体生成素急剧下降,并在黄体生成素和尿促卵泡素协同作用下,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其中粒层黄素细胞及卵泡细胞将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随着黄体发育产生愈来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入到分泌期或月经前期。黄体期孕激素与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协同对下丘脑及垂体起负反馈作用。排出的卵子如未受精,黄体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随之渐减少,导致子宫内膜的退化剥落,月经来潮。下丘脑、垂体因卵巢激素浓度的下降而不再受抑制,于是一个新的性周期又从此开始。

1.初潮 月经首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气候及健康状况等,一般在13~15岁之间,也有早到10~12岁或迟到17~18岁的。

2.周期 自月经来潮的第1天算起,一般25~35天,平均28天。

3.持续时间和经血量 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从1~2天到7~8天不等,多数在3~6天之间。经血量通常以用多少纸垫及浸透程度来作粗略的估计,有人用放射性59铁或51碳核素标记红细胞来测定人的经血量,前者为10~55毫升,后者为35~58毫升,并认为总失血量超过80毫升者为病理状态。

4.经血特点 为暗红色,血量过多时为鲜红。血内含有退变的内膜碎片、宫颈黏液、阴道上皮细胞、细菌及白细胞等。经血一般不凝固,但偶尔亦有小凝血块者。如有较大血块出现,说明经血量超过正常。经血不凝的主要原因为破坏后的内膜释放出多量活化物质,将经血内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裂解成流动的分解产物,内膜内还含有破坏其他凝血因子的活化酶,使凝血受到影响。

5.经期症状 一般无特殊症状,有时可有全身不适、困乏、乳房胀痛、手足发胀、下腹及背部酸胀下坠等,还可有便秘、腹泻(前列腺素作用)、尿频及食少。个别的有头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等,多在月经后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