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元曲名篇的人生哲理
47631300000051

第51章 给英雄一方用武之地

——刘时中〔双调〕新水令·代马诉冤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感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良马,止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得以千里称也。”在韩愈看来,世上不缺千里马,缺少的是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所以,千里马常常没有用武之地,只能空怀壮志,落得个任人作践的命运。这是韩愈针对当时社会上埋没人才的现象有感而发的。这种现象到了元代,更为普遍,于是,刘时中通过一首散曲,书写了这种人间不平:

〔双调〕 新水令

代马诉冤

世无伯乐怨他谁?干送了挽盐车骐骥。空怀伏枥心,徒负化龙威。索甚伤悲,用之行舍之弃。

〔驻马听〕 玉鬣银蹄,再谁想三月襄阳绿草齐。雕鞍金辔,再谁收一鞭行色夕阳低。花间不听紫骝嘶,帐前空叹乌骓逝。命乖我自知,眼见的千金骏骨无人贵。

〔雁儿落〕 谁知我汗血功?谁想我垂缰义?谁怜我千里才?谁识我千钧力?

〔得胜令〕 谁念我当日跳檀溪,救先主出重围?谁念我单刀会随着关羽?谁念我美良川扶持敬德?若论着今日,索输与这驴群队!果必有征敌,这驴每怎用的?

〔甜水令〕 为这等乍富儿曹,无知小辈,一概地把人欺。一地里快蹿轻踮,乱走胡奔,紧先行不识尊卑。

〔折桂令〕 致令得官府闻知,验数目存留,分官品高低。准备着竹杖芒鞋,免不得奔走驱驰。再不敢鞭骏骑向街头闹起,则索扭蛮腰将足下殃及。为此辈无知,将我连累,把我埋没在蓬蒿,失陷在污泥。

〔尾〕 有一等逞雄心屠户贪微利,咽馋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亏图,百般地将刑法凌迟。唱道任意欺公,全无道理。从今去谁买谁骑?眼见得无客贩无人喂。便休说站驿难为,则怕你东讨西征那时节悔!

这首套曲借马托喻,控诉了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曲子以“世无伯乐”开端,说那些本该驰骋疆场的骏马,如今却不得不去“挽盐车”,空怀壮志,却不得其用。面对这种境遇,马也只能自我宽慰道:“这又何必伤悲呢?‘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吧!”

可是,世道的不公实在令人难以平静。接着,马诉说了自己昔日的荣光和今天的遭遇:昔日,我“玉鬣银蹄”、“雕鞍金辔”,映着夕阳、踏着青草,精神抖擞;可是今天,人们再也听不到我在花间嘶鸣,再也不需要我在帐前守候,再也没有人以我为贵,谁还会像当年的燕昭王那样,以千金买骏骨来求千里马呀?今非昔比,我已深深感觉到境遇之悲凉。

马是良才,可还有谁记得骏马的功劳呢?前秦苻坚被敌人所追,掉入水中,是他的汗血马跪在水边,垂下缰绳,让他抓住,骑上逃跑;刘备在刘表的宴会上发觉有人要暗害他,是的卢马驮着他一跃三丈,跳过檀溪,得以脱险;鲁肃设宴邀请关羽,是赤兔马随关羽单刀赴会,脱离虎口;尉迟恭在美良川与秦琼交锋,也是骏马协主人立下战功。可是今天,良马竟然输给了群驴!要征讨敌人,驴能派上用场吗?如今的官府不论是非、不辨贤愚,他们贵驴贱马,给一群驴封官授爵,留任官府重用。而对马,却肆意践踏,将其卖到乡村,使其“埋没在蓬蒿,失陷在污泥”。真是小人得志,英雄沉沦啊!

这样的世道,英雄不仅没有用武之地,甚至连性命都难保。最后一支曲子,作者进一步写了马的悲惨境遇。因为“屠户贪微利”、“豪客思佳味”,马终究难逃被宰杀的命运。真是“任意欺公,全无道理”!这样下去,这马还有谁买?有谁卖?有谁骑?有谁喂?长此以往,别说将来驿站缺马,一旦掀起战争,那才叫个后悔!

作者借马之口进行的血泪控诉,震撼人心。的确,元蒙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使汉族百姓深陷社会底层。作为北方游牧民族,蒙古人起初并不重视儒家文化。一开始,他们把抓来的儒生作为奴隶使用,或者干脆杀掉。而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在元代更是被废除了近80年之久。文人仕进无门,在社会上的地位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虽然后来恢复了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不公平的制度,汉族文人即使走上仕途,也只能沉抑下僚。昔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任人摆布、任人践踏的对象,这不就是曲中良马的悲惨处境吗?作者身处元代,为广大被埋没、被摧残的汉族文人鸣不平!

其实,埋没人才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宋代词人辛弃疾痛惜:“汉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清代诗人龚自珍更是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腔热血却壮志难酬,这不仅是英雄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大到国家,小到企业,无不把人才看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过,这首散曲在今天依然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那就是,为了让各路英雄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社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学历、职称不能成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良马众多,各有千秋,只要是英雄,是人才,社会就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用武之地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只有给龙以深水,给虎以深山,各尽其材,各尽其用,社会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