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281

第281章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①,被翻红浪②,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③!者回去也④,千万遍阳关⑤,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⑥,烟锁秦楼⑦。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① 金猊:狮形的铜香炉。② 红浪:锦被上的绣纹。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③ 休休:罢了罢了。④ 者:这。⑤ 阳关:指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时盛唱,后借以指惜别曲。⑥ 武陵人:用陶潜《桃花源记》事,借指所思之人。⑦ 秦楼:是古诗《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之楼,借指自己的居处。或从词调名着眼,以为用秦穆公之女弄玉事,亦可通。

“语译”

金狮香炉已灰冷烟灭,红纹锦被胡乱地翻开在床上,我起来后,懒洋洋地也不梳头。任凭贵重的梳妆盒上积满灰尘,太阳已升得比帘钩还高。我真怕难忍离别的痛苦,有多少事,想要说出来,结果还是作罢。近来人变得十分消瘦了,并不是因为喝酒而得病,也不是因为感秋而兴悲。

算了吧,算了吧!这次他回家是去定了的,就算你唱一千遍一万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歌,也依然是挽留不住他的。我心想,他就像当年离别桃花源再难返回的武陵打鱼人一样,已走远了,而我只好如古代的秦罗敷独自留居在暮霭中的空楼里。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它该可怜我老是整天站在楼上凝神远望了。这凝神远望处,从今以后,又该增添一段新的愁绪了。

“赏析”

李清照婚后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只因丈夫仕途奔波及其他原因,夫妻曾多次离别。这样,抒写离愁别恨,便成了李清照前期词的重要主题,这首词便是如此。

上阕分三层写离愁:(一)自发端至“日上帘钩”五句,先从行动举止、精神状态的慵懒恹倦来表现。炉中香冷,床上被乱,迟于起身,懒于梳头,任凭尘满妆盒,不管日上帘钩。真像《诗·卫风·伯兮》中所说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金猊”“红浪”“宝奁”“帘钩”,闺阁身份可知,居处环境可想;“冷”“翻”“慵”“任”,又能准确表现人物情态。(二)“生怕”二句,已由表及里,揭出人物内心,点明“离怀别苦”主题。只用“多少事”三字一露,便又以“欲说还休”缩回,半吞半吐,欲言又止。似怕触及敏感话题,也表现其无精打采的心态,又留给人以不少想像余地。(三)“新来瘦”三句,转回来,又由里到外,从自己体态容颜的变化来说,人之消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是用排除方法来突出离愁是唯一折磨自己的原因。陈廷焯颇称赏此三句,云:“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白雨斋词话》)

换头“休休”二字,无可奈何的叹声,仿佛能听到。“者回去也”三句,可见出前此已曾有过多次离别,或者也偶有一二次因挽留劝说而未成行的也难说,此次则去意已决,知不可为矣。《阳关三叠》本送别之曲,因其词能以一片挚情打动行客,遂于此转而为挽留之辞。“念武陵”二句,说其人已去。用武陵人入桃源而又离去事,一是怕其一去不归,亦如捕鱼人;二是将前此的共同生活视作仙境;三是藉此表达自己内心想说而未说出来的话:你如此急于离去,将来不后悔轻别吗?至于用“秦楼”指代自己的居处,在所用何事上有二说:有的主张是用弄玉事,有的则认为是用罗敷事。以俞平伯之说最为公允,他说:“这里秦楼,如用弄玉事,与篇题本意合;如用罗敷事,以作者身份来看,似较合适。词意总不过想念远人,两说似可并存。”(《唐宋词选释》)“唯有”二句,张祖望称:“痴语也。”(《古今词论》录《掞天词序》)多情之人欲诉心中之怨而无地,不得已,唯诉诸楼前之流水,转思无情流水若有情,也必怜念我之多情,如此委婉叙来,所以动人。末以“又添一段新愁”回应前之“新来瘦”,再次突出了词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