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47654900000019

第19章 我国重点能耗行业的节能减排展望(1)

高耗能行业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消费部门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面对全球和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我国重点能耗行业应积极行动起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扶持高科技产品研发应用,为全球环保事业作出应有贡献。在本章里,我们主要针对石油化工、钢铁、建筑、水泥、化学、煤炭、造纸、纺织等行业,详细介绍了当前行业发展的现状、国家颁布实施的政策以及各行业节能减排措施等。节能减排可以实现利国、利民、利企的统一,各行各业都应立足长远发展,调整认识,挖掘潜力,做好节能减排的“先锋军”。

第一节石油化工行业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有不同规模和所有制企业10万多家,其中20多种主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化工大国。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做好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规模已经位于世界第三位,但96%是中小企业,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传统的高污染、资源性、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品占了绝大多数,尽管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有所发展,但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行业产业结构难度非常大。再加上在生产过程排放的许多污染物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理办法,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

在环保部公布的废水、废气污染源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分别有482家和803家,占13.4%和25.8%;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重点耗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有340家,占1/3。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高污染、高耗能产品产能增长过快,抑制难度比较大;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开发力度不够和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严重滞后。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总能耗3.048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15%。石油化工行业万元GDP能耗是0.903t标准煤,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平均高15%~20%。由此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能源生产大户,石化业能耗偏高的现象不容忽视,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着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既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签署《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做出减排承诺的要求,同时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降低生产成本的有利条件。因此,应积极推广以下措施。

1.通过狠抓节能减排,促进了石油化工业的经济发展。

调整石油化工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有机硅、化工新材料、有机氟、信息化学品等。石油化工业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渐走上一条环境代价低、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促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优势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业和行政区划界限,加快了生产要素跨行业、跨区域的合理流动,形成了一批联系紧密、带动力强的化工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以中石油、中国化工、中国中化、中海油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部分跨国公司兼并重组、产业扩张的势头非常强劲,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格局,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力和综合承载力,也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

地区的率先发展。目前,以陕西、内蒙、重庆、新疆、山西、云南等地区为代表的能源、资源优势区域的石油化工业发展迅速,不仅规模大、项目多,而且后劲足、起点高,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的重点。

2.促进低碳经济济的发展

石油化工业是具有低碳经济载体优势的产业。应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作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抓重点行业和技术支撑,以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通过低碳经济来落实节能减排,引导行业迈向高产出、低消耗、低投入、少排放、能循环的发展道路。积极的涌现出一批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成效显着的示范企业和产业。

3.促进石油化工行业技术创新

石油化工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节能减排对行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

4.促进责任关怀活动

积极开展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安全健康、清洁生产为主旨的“责任关怀”活动,通过节能减排改善和树立石油化工行业的良好形象。

5.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节能减排对石油化工行业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有力地推动行业经济增长由外延到内涵,由粗放到集约,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投资拉动向主要依靠劳动者素质、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型产业的大发展。

在节能减排中,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重点耗能产品的能源消耗已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工艺技术和原料的改进,石油化工行业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第二节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钢铁行业生产消费名列世界第一,发展非常迅速。但是钢铁行业是大而不强,因为钢铁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我们应看到钢铁行业拥有着巨大的能减排潜力。

我国钢铁行业取得迅速的发展

2006年钢的消费量3.84亿吨,钢产量达到4.2亿吨,已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行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整体实力迅速提升,板带比已经达到41.8%。国内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板、集装箱板、造船板、石油管等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性。

企业联合重组取得进展,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的大型钢铁企业正在快速成长。近年来,针对低水平扩张、盲目投资的现象,钢铁领域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钢铁行业成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目标测算

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不与总产值增加值挂钩,它是要求总量下降10%。如果2010年钢产量按5亿吨测算,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见下表。

2010年钢铁企业顿钢污染排放目标测算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预计2010目标

吨钢SO2排放量55634685407332433080277426001747.62

吨钢烟尘排放量169612751173729632534518336.42

吨钢粉尘排放量50773462297123651913164716181037.61

吨钢COD排放量985645576445364249228156.87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以市场为导向,依照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调控的目的是促进钢铁行业平稳、持续、健康的发展。

2005年7月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很多的贯彻、执行,也让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更加有依据。《政策》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钢铁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而制定的,是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之后,第二个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起草、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级产业发展政策,对未来5~10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影响。《政策》分别就政策目标、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管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原材料政策钢材节约使用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加大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利于抑制钢铁生产能力盲目扩张,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使钢铁行业从资源、能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钢铁行业温室气体节能减排,全面提升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已经逐步走上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科学发展道路。在新的形势下,做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依规行事,坚持依法行政,把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坚持调整结构,控制总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转变增长方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产品结构,坚持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十一五”时期钢铁行业的目标

2010年前,炼钢能力5500万吨,淘汰落后炼铁能力1亿吨。

到2010年,钢铁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0.76吨标准煤降低到0.73吨标准煤。

到2010年,通过联合重组,形成两到三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措施

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要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提高钢铁投资建设和更新改造的技术水平,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设备高效化、大型化、自动化、环保化、连续化和生产集约化,建立循环经济型企业。建设板带项目的高炉容积,原则上要大于2000立方米。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所有钢铁企业都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水、废气、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废气回收装置,建建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立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系统。力争到2010年,实现粉尘、烟尘、废渣等废弃物“零”排放,使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依法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2005年发布的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已经明确规定,加快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以及落后轧机。

严格新上项目技术经济标准。对在建和拟建的钢铁生产能力,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要着眼于长远,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核把关,不再上那些低于1000立方米的高炉,以及120吨以下的转炉。

鼓励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国家支持大型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积极推动跨所有制、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促进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第三节建筑行业

节能减排工作开始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阶段,建筑业被列为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建筑节能减排的推行对整个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业是节能减排重点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草案中,国家鼓励并扶持在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国家积极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推进供热体制改革,鼓励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实行按照用热量收费制度。积极推广使用民用建筑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建筑的公共楼梯、走廊等,应当使用、安装节能电气和灯具控制装置。

其中《草案》中特别规定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竣工,应当对民用建筑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由于条例对建筑节能有强制规定,建筑保温材料供应商、太阳能企业和节能灯具制造等三类上市公司很可能会从中受益。

建筑节能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促使住宅与房地产业、建筑业空前繁荣,各类房屋建筑的存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建筑能耗也直线攀升。

面对与日俱增的能源需求压力,有必要在各行业推广节能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建筑行业也不能例外。建筑业是节能减排的关键领域,建筑业是一个关键领域,它事关民生,衣食住行的的住跟建筑业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建筑物是能源和资源的固化物,产生废气的50%来自于建筑物,建筑物总能耗占25%~28%的比例,而且相当大份额的交通和工业能耗,包括水泥、钢铁、玻璃等生产和运输的能耗,这部分是在工业能耗里面。二氧化碳排放中也有40%来自于建筑。

建筑运行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的26.7%,已经达到了世界建筑能耗占能源总消费30%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这个比例还将提高到35%左右。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都把建筑业列入事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绿色经济、克服金融危机的重点领域。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2008年11月9日上发表文章:提出要动员力量,改变建造的密封性能和隔热性能,指出在美国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有建筑物能耗引起的。2009年英国政府发布“解热节能战略”,将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目前全世界建筑达到3000亿平方米,随着低碳经济建筑的品质提升和节能改造。

建筑行业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