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绿色制造技术和为生产生态纺织品引导,从助剂、工艺、设备等多渠道着手,抓住源头,重视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生态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化学药剂、水、能源的消耗,优化纺织工艺,从而达到高速、高效、环保的目的。
国外已经投入很大力量,来开发环保型染料助剂、节能、节水、减排新工艺和新设备,在少水和无水印染技术,涂料印染技术以及纺织节水、节能实用新型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纺织行业在总量上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了关于节能减排和降耗的四项约束性指标。其中能耗、水耗下降幅度都高于全国“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纺织规模以上企业总能耗为7803万吨标准煤,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4.4%;年废水排放量是26.1162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0%,居全国第六;新鲜水取用量为95.48亿立方米,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用水量的8.5%,居全国第二。
“十一五”节能降耗总体目标预计可完成
2009年5月9日,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按照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总结了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前3年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行业节能潜力诊断、企业项目申报、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展开。会议认为,纺织行业“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可顺利完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在总结近年来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时指出,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引导节能减排,制定政策措施;制定系列规范、标准,为节能减排提供依据和基础;重点设备技术改造取得明显效果;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现源头控制;开发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中水回用技术和废水余热回收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逐步完善。此外,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积极在产业集群地区和企业开展树立节能减排示范工作,并与全国总工会一起对节能减排优秀个人和企业进行表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总结说,从“十一五”前3年节能减排任务执行情况看,纺织行业“十一五”总体降耗和环保指标预计可顺利完成。在降耗方面,纺织行业纤维消耗随着单位产品的原料消耗不断减少,随着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单位产值的纤维消耗明显下降。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纺织全行业万元产值纤维消耗约664万吨,比2005年减少了约150吨,单位产值纤维消耗3年来平均累计下降了18.5%,年均下降6.6%。
新鲜水取用比例大幅下降,2006年纺织印染行业普遍采取冷轧堆工艺,使单位产值新鲜水取用量平均下降了10%,有的企业下降更多,中水回用率最高达到了90%。
在环保方面,2006年纺织行业单位产值污水排放同比下降9%。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把COD等环保指标作为约束性刚性指标,纺织业总体污水排放有望达标。
实现纺织产业转移
2010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工作。对于十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纺织工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进一步落实调整振兴规划的六点措施,并特别强调纺织产业要进一步加快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会议精神在本次“两会”上必将得以体现。
知识链接1现代工业的分类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和体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对传统工业进行改进,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中心环节,必须选择符合现代工业基础的工业现代化途径与目标,选择科学的跳跃追赶战略,才能保证工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注意工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做到可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是工业部门组成的基本单元,具有相同或者相近性质的工业企业的总和就形成了一个工业部门。工业部门的划分通常是通过一个指标体系为依据的,其中最为重用就是企业产品的经济用途。
常用的分类依据指标
产品的经济用途相同或使用的原材料相同或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的性质相同。其中产品的经济用途分类,是工业部门中最为常用,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分类方法。同类企业的总和能够形成独立的工业部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产品从分散在许多部门、企业生产,集中到具有高度专业化的技术设备和专业职工的企业生产,即生产的专业化和集中化;同类型企业具有相当的数量,并达到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即在生产和经济的规模化;产品产量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即支柱产业化。
主要的工业部门
石油化工工业,又称石油化学工业,指化学工业中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品的领域,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成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钢铁工业,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焦炭为主要燃料的黑色冶金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建材工业,生产建筑材料的工业部门的总称,其产品包括水泥、钢材、石材等;化学工业,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成分、结构、形态等生产化学产品的部门,如无机酸、碱、盐、稀有元素、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合成橡胶、涂料、化肥、农药等。其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药剂、橡胶、石油、染料工业等。除此之外,还有能源工业等。
知识链接2现代工业的特点
因为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在产业划分上也采用了这种分法。现实中没有直接的工业概念,通常情况下说的工业就是指第二产业。现代化工业是指经过现代化生产技术改进的工业生产,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化学化等。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根据格林·克拉克的“三分法”定义,将所有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的社会生产归为一个部门,包括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和采掘业等,称为第一产业;将对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深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所有的加工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称为第二产业;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非物质生产的劳务部门,包括运输业、商业、金融、餐饮等,称为第三产业。
工业能成为一个具有特定领域的国民经济部门,具有自身的特征。
独立性。工业生产具有专有的技术设备、专有的工艺流程、专有的劳动者、专有的劳动对象,生产特有的工业展品。这些专有特性决定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生产部门。
后天性。工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从来就存在的,它有一个演进、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产生的。
生产性。工业是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工业活动是通过对劳动对象的物质和形状等特性的改变,增加其价值。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工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了现代工业,并产生了一些新兴的行业。与传统的工业相比,现代工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工业人员结构的现代化。对传统低素质的劳动者需求大大减少,对素质高、技术熟练的生产工人、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需求大大增加。
工业管理手段、方法、生产组织的现代化。生产实现了高度的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和联合化,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同时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现代进一步促进工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工业结构现代化。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的规模化和组成比例的合理化。
工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即劳动手段和劳动工具的机械化、电器化、强速化、精密化和高度的自动化。
知识链接3工业领域主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随着大量化石燃料被使用,化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而且增速在加快,打破了自然界原有温室气体的产生与转化清除机制原有的平衡,使得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不断增加。根据亚洲开发银行199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能源消费和工业化进程是我国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
能源工业
能源的生产与消费量及其结构与温室气体排放直接相关,影响着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资源为主,核能源所占比例较小,水电能、生物质能、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无污染的新能源占份额更少,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为0.4%。
与温室气体有关的能源领域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源的使用,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能源加工,主要包括燃料开采、加工、运输以及工业利用过程的泄漏和挥发。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包括能源工业自用、电力工业、区域供热等及其能源转换工业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此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加工、运输过程中也伴随着大量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泄漏,如煤层甲烷气直接排放、油田气的直接排放、天然气运输传送过程中的泄漏等。
电力工业
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项目主任指出,“电力工业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目前大部分电力公司依然依赖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发电,全球37%的CO2排放来自电力行业。”目前用于电力生产的常规动力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电力生产时,这些动力燃料被大量的使用,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使得电力行业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
钢铁工业
目前,钢铁工业生产主要有以下两种工艺:一是以铁矿石、煤炭等天然资源为原材料高炉-转炉流程的长流程生产工艺;二是以废钢铁、电力为源头短流程生产工艺。研究表明,高炉-转炉法生产工艺产生的CO2是短流程生产工艺各个操作流程下产生的C02的5~7倍。长流程钢铁生产工艺的生产企业,存在大量的燃烧、焙烧、熔烧和加热的过程,每个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钢铁生产过程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钢铁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如燃烧、炼焦、石灰焙烧、钢铁冶炼和钢材酸洗过程;第二类是燃料在炉、窑中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加工部门,主要的产品是水泥、平板玻璃、砖瓦、石灰等。这些产品都需要经过工业窑炉进行熔化、燃烧、熔烧等热加工过程生产出来,具有产品产量大、能耗高的特点。建材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以下两点:一是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温室气体;二是生产过程中原料进行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温室气体。建材工业生产工艺过程中都会排放出较多的温室气体,如CO2、NOX等,其中水泥生产和平板玻璃生产过程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能耗(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放出大量C02、S02、NOX;而石灰石分解产生的CO2,数量更大于燃烧生成的C02。玻璃企业除了C02排放量大外,SO2在化学反应和燃烧过程中均有较多的排出;砖瓦企业、陶瓷企业生产均是焙烧过程,其污染主要取决于燃烧反应,燃料燃烧主要是排放C02污染。
化学工业
现代化工行业的产品生产包括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蒸馏、吸收、过滤、萃取、干燥和筛选等化学工艺,不仅需要大量能源消耗,而且需要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高碳物质作为生产原料,除了会产生局部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外,还会生产和排出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很大影响的温室气体,如C02、NOX等。很多含有温室气体的化学产品都与许多行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例如,氟利昂等含氟卤代物等主要用于制冷、空调及热泵等领域。为了减少对O3的消耗,开发出的用于替代氟利昂的氟代烷烃、全氟代烷和六氟化硫,依然具有较强的温室效应。除了制冷、空调使用外,氟代烷烃的另一个主要的排放来源是在民用与商业建筑隔热、运输及管道隔热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的隔热泡沫塑料。各种工业用溶剂、医用溶胶、气溶胶灭火剂、半导体生产及非隔热泡沫,也需要使用和排放氟代烷烃及全氟代物的含氟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