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47654900000026

第26章 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创新(1)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保障世界各国能源安全、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经世界各国普遍认同。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危机后带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低碳经济以能源变革为核心,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其发展将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行动,颁布政策,实施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欧盟将低碳经济视为“新的工业革命”;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一节布什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美国在低碳经济领域的政策创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美国民主党克林顿政策;第二个时期是共和党布什政府时代的政策形成;第三个时期是民主党奥巴马政府的政策。本节重点针对布什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进行详细阐述。

克林顿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在国内,克林顿总统每年都通过“行政命令”拨款10亿美元,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减排温室气体。1997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了《京都协议书》,承诺美国1908~2010年期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削减7%。推动了温室气体国际减排政策的制定。

布什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新方案战略基点

布什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新方案战略是以维护美国利益并满足其政策和外交需要为出发点。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方面,布什政府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把政策重点放在确保美国能源安全上,与其说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不如说是为了美国的能源安全。削减温室气体只是次要性的内容。二是极力推崇所谓的“市场指向政策”,而排斥欧盟所推崇并且实施的“指令性的管制政策”。

战略制定的基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京都协议书》对美国不公,因协议并没有要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减排二氧化碳;履行《京都协议书》将对美国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对于全球变暖的科学认识目前尚不充分,有必要从各方面重新审议气候变化政策;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行之有效的途径。

美国商务部长唐纳德·埃文斯说:“布什总统的气候变化新战略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现实的寻找解决方案的途径。它不像《京都协议书》那样会让经济和环境对立起来,并造成美国人民大量失业,而是调动最新技术力量和合理的科学,从而带来真正的发展。美国新战略测重于客观的、有充分记载的科学探索;能够提供必须的,全面的全球信息;开发能为作决定提供依据,包括探索各种可能结果的能力。”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因此,拒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负责任的态度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严厉批评。近年来的国际气候变化会议多次敦促美国政府履行自己的减排责任,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

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协议书》

以退出《京都协议书》为标志,美国开始了为保护国内经济发展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演变。虽然布什仍然承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原则,但对《京都协议书》大加责难。

2001年3月28日,布什政府明确表示反对《京都议定书》,宣布退出《京都协议书》。布什政府退出《京都协议书》的理由,一是美国实现《京都协议书》减排目标成本大,会给美国造成4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减少490万个就业岗位。二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没有以某种有效方式参与减排,对美国来说不公平。三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尚存在科学不确定性。

美国替代《京都协议书》的新方案目标是将每百万美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2年至2012年削减18%,从2002年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183吨碳下降到2010年的151吨。根据美国自己的估算,实现美国新方案的目标,2002至2012年期间从总共削减5亿吨碳,其中最后一年2012年削减1亿吨。布什政府认为,这一目标是与《京都协议书》对其他国家减排数量要求是吻合的。

2001年6月11日,布什表示,仍然不能确定“全球变暖到底有多大部分是由人类造成的”。

2002年2月14日,布什提出《京都协议书》的替代方案《晴空与气候变化行动》。

2002年2月15日,布什政府提出了美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计划,宣布对那些自愿减排的商业企业予以税收激励。

布什政府颁布重要能源法案

在宣布脱离“京都协议”之后的第二年,也即2002年,布什总统提出到2012年要使美国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原单位量(每GDP单位的排放量)削减18%的目标。为此,布什总统签署过两个重要的能源法案:一个是《2005年能源政策法》;另一个是《2007年能源独立安全保障法》。

在《2007年能源独立安全保障法》中,布什政府明确地提示了所谓的“20in10(TwentyinTen)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随着燃料效率的提高和可替代燃料生产的增加,在今后10年要使美国的汽油消费量削减20%,进而由此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便实现到2012年使美国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原单位量削减18%的目标。

2004年10月8日,在谋求连任的竞选活动中,布什重申他对于《京都议定书》的看法,认为“美国加入的话,代价就是会使美国人丢掉许多工作岗位”。

2005年7月6日,布什赴欧洲参加八国集团峰会时首次对外承认,“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起全球变暖”。

2007年1月23日,布什首次在国情咨文中提及全球变暖问题,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依赖于技术进步及使用乙醇等可再生能源。

布什提议“长期战略”应对气候变化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7年5月31日在华盛顿发表讲话,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美国“长期战略”,称将邀请全球15个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减排问题上设立长期目标。但批评者表示,布什是在“拖时间”。

2008年4月,布什总统又设定了新的目标,就是到2025年使美国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的增加为零,此后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第二节奥巴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立场

根据权威的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从历史上,还是未来10年按人均衡量,美国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研究报告指出,从1990年至1999年,美国排放的碳氧化物占全球总量的30%,今后10年内,美国仍然是全球二氧化碳的主要制造国,每年将排放3亿吨碳氧化物。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作为最大的经济体和源消费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美国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应对气候变化,向绿色经济转型,开发清洁能源,成为其内政外交的重大议程之一。在国内积极推动国会立法的同时,在国际上努力改变以往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负面形象,通过多边合作和对话。重新塑造美国在该领域的形象,但从美国的国内立法进程和在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的表现来看,美国仍然表现为言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奥巴马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努力

在奥巴马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利用民主党控制国会两院的机会,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美国2020年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仍在辩论中的参议院法案将上述两个目标分别设定为20%和80%,至今还没有正式通过,两院法案还需要通过协商形成一个法案,通过后再由总统签字后生效。

奥巴马政府强调,美国的气候法案将通过减少对国外石油依存度来提升美国的国家安全,通过创造数百万的新就业机会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上任不到一年的奥巴马政府能做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在奥巴马政府的外交议程中,不管是双边谈判还是国际会议,应对气候变化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比如奥巴马总统的亚洲之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应对气候变化都是主要话题之一。

政策措施跟不上口头承诺

哥本哈根会议旨在针对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等问题做出新安排,根据《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率先实现总量减排,而发展中国家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取决于发达国家对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的有效履行,且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采取的自主行动无需接受国际监督。

根据国会的法案,美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与发达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相距甚远,形成对照的是,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10天公布了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减少40%至45%的目标,印度也提出了同期20%至25%的减排目标,美国的减排目标却大大低于中国、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美国的减排承诺遭到会议的普遍非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指出,在会议期间,美国务卿希拉里提出发达国家至2012年每年提供300亿美元,至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条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要向国际社会保证其减排执行的透明,把透明和援助挂钩。但在这个方案中,希拉里只是开出空头支票,没有承诺美国会出资多少,究竟怎样筹集1000亿美元等细节,人们把此视为转移视线的伎俩,并将矛头指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用“监控报告和核查”为条件的“透明度”争取主动。

中美对话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大国有责任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方面谋求合作、加强对话、共同应对。

当哥本哈根会议面临失败之际,基础四国开会共商对策,奥巴马总统随后加入,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这不仅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美国和主要新兴国家对话和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对话,推动美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在出席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温总理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也是中美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中方对美国作出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融资支持的承诺表示欢迎,中方愿与美方加强沟通与协商、增进互信,推动会议取得合理、公平、可实现的成果,向世界传递希望和信心。奥巴马也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美方对中方愿增加自主减排信息的透明度表示赞赏,愿同中方共同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并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长期合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表示,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历经挫折,最终将由基础四国和美国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该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但是,该协议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双轨制谈判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美国拟立法巨资投入低碳经济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表示,中美两国将联手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蕴涵巨大的发展机会。

斯特恩表示,美国国会目前正在考虑“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议案。如果这个法案得到通过,美国政府政府会加大美国国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和投资,并将每年出资数百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能源和适应气候变化。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说:“瓦克斯曼——马凯法案将允许向发展中国家购买10亿吨温室气体,如果你按每一吨二氧化碳15~20美元一吨的话,你可以算算美国将会在这方面花多少钱,当然这并不是美国惟一的应对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资助方案,但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

斯特恩表示,美国应该能在未来几年内建立碳排放与交易市场。一旦交易市场建立,碳排放将不再免费,额度不够的的企业可以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低碳经济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说:“我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商机十分巨大,比如说,在建筑行业,更加节能的房屋,发展太阳能和风能方面以及碳捕捉技术等各个行业的发展潜力都是非常大的。”

第三节奥巴马政府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之初就明确表示,将在美国实行温室气体减排、促进清洁能源及能效领域发展、并且重返国际气候谈判舞台。经过近三个月持续性磋商,6月26日,民主党主导的美国众议院终于表决通过了《2009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这是美国在这个方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巨额资金将投向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