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梁春,等.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取向.气候变化展望.2008
[2]IPCC,Climate Change 2007: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科学出版社.2009
[5]潘翼翔.石油集输生产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的探讨.中国能源.2007
[6]俞伯炎.石油工业节能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7]曾慕成,徐国平,王志.中国钢铁工业污染及其防治.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
[8]张春霞.胡长庆等.温室气体和钢铁工业减排措施.中国冶金.2007
[9]江亿.我国建筑能耗状况与节能重点.建设科技.2007
[10]龙惟定.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中国能源.2005
[11]张伟,陆海梅.试论我国建筑物节能减排.建筑节能.2008
[12]杨西伟.现阶段我国主要建筑节能技术及存在问题.建设科技.2007
[13]江亿.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途径分析.新建筑.2008
[14]汪涵.论中国水泥工业CO2的减排.中国水泥.2006
[15]彭慧芳,许学工.部分国家碳减排方案及其基本依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16]王文堂.化工企业技能技术进步的障碍与对策.现代化工.2008
[17]茅阳.低碳经济.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08
[18]长谷川庆太郎.日本的节能,低碳技术世界第一.日本东洋经济出版社.2008
[19]西冈秀三.日本低碳社会的前景.日刊工业出版社.2008
[20]一方井成治.低碳经济日本的选择:经济政策与企业经营.岩波出版社.2008
[21]西尾匡宏.实现低碳经济的尖端技术与展望.岩波出版社.2009
[22]邹骥,等.气候有益技术国际合作新机制研究.见:潘家华,邹骥,姜克隽.气候变化国际制度:中国热点议题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3]邹骥,等.技术开发与转让国际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中国-联合国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框架项目子课题——2012年后气候变化制度中的热点问题研究工作报告.2008
[24]陈凯先,等.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
[25]葛全胜,张丕远,纽春燕.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地球科学进展.1989
[26]李慎明,王逸舟.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7]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8]罗志如,等.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9]刘世锦,等.传统与现代之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0]许涤新.当代中国的人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1]潘家华,等.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2]弗雷德·辛格,等.全球变暖——毫无来由的恐慌.中译本.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
[33]许卫.煤层甲烷气勘探开发工艺技术进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34]王玉庆.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5]李光强,朱诚意.钢铁冶金的环保与节能.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6]胡秀莲.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7]陈安民.石油化工过程节能方法和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5
[38]范文元.化工单元操作节能技术.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9]冯霄.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40]龚道溢,王绍武.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地学前缘.2002
[41]林而达,等.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认知.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
[42]秦大河,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
[43]曲建升,张志强,曾静静.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国际发展态势分析.科学观察.2008
[44]任健,李春阳.种子植物对中波紫外辐射胁迫的响应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2005
[45]弗雷德·辛格,丹尼斯·T.艾沃利.全球变暖——毫无来由的恐慌.林文鹏,王臣立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46]王义祥,翁伯琦,黄毅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研究对策.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
[47]姚华栋.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中国气象报.2007
[48]邓梁春.美国气候变化相关立法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环境.2008
[49]陈迎,等.对斯特恩新报告的要点评述和解读.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
[50]陈迎,等.斯特恩报告及其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
[51]邓梁春,等.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应对措施:最新进展及中国的对策.气候变化展望.2007
[52]邓梁春,等.权衡气候变化的政策目标:全球背景下的政策制定和企业行动.气候变化展望.2007
[53]邓梁春,等.破解全球气候僵局: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后京都机制.气候变化展望.2008
[54]潘家华.后京都国际气候协定的谈判趋势与对策思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
[55]托尼·布莱尔.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见:陈林,林德山.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56]邓梁春,王毅,吴昌华.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取向.气候变化.2008
[57]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在“中丹气候变化论坛”上的大会发言.2008
[58]姜克隽,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研究.见:WWF中国SNAPP项目组.气候变化国际制度:中国热点议题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59]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见: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2008
[60]路甬祥.以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见: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1]潘家华.后京都国际气候协定的谈判趋势与对策思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
[62]厄恩斯特·冯·魏茨察克,艾默里B.洛文斯.四倍跃进:一半的资源消耗创造双倍的财富.北京: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1
[63]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64]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
[65]顾朝林.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6]金石.WWF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环境保护.2008
[67]林伯强.城市化是能源可持续问题的关键.21世纪经济报道.2008
[68]潘家华.低碳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度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气候组织.2007
[69]王凤武.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谐城市交通体系.城市交通.2007
[70]王妍,李京文.我国煤炭消费现状与未来煤炭需求预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71]韦保仁,八木田浩史.和谐社会能源需求情景的构造.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72]周凤起,张建民.中国2030年的经济、能源、环境展望.见:李志东,张坤民等.中国能源环境研究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7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
[74]刘世锦.传统与现代之间——增长模式转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5]高远文,姚艳斌,郭广山.注气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研究进展.资源与产业
[76]孙茂远.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问题.中国煤炭
[77]关德师.煤层甲烷的特征与富集.新疆石油地质.1996
[78]罗晓义,贾长贵,宋新华等.煤层甲烷气藏的现代化评价技术.断块油气田.2002
[79]杨娟娟.矿井煤层气抽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陕西煤炭.2007
[80]朱成章.天然气的利用与中国的节能减排.国际石油经济.2007
[8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节能节水工作指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82]李勇武.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抓好节能减排.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
[83]李梅,文福拴.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环节的节能减排.电力技术经济.2007
[84]刘玮.电力节能减排新途径:节能发电调度.电业政策研究.2007
[85]侯建朝,谭忠富,王锦斌.我国电力产业能效指标的国际对比.中国电力.2007
[86]杜成刚,曹基华,林一等.电力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分析.中国电力.2007
[87]欧新黔.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
[88]赵希正.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对策.中国核工业.2007
[89]张华平.日本节能及环保技术考察.上海城市发展.2007
[90]郁聪,胡兆光,刘树杰等.大力推行能效电厂,支持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
[91]薛强,蒋松,王勇.清洁发展机制(CDM)在我国钢铁工业的实施现状和潜力分析.钢铁技术.2007
[92]于兴敏.加速水泥熟料烧成系统节能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节能环保.2008
[93]朱松丽.水泥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措施浅析.中国能源.2000
[94]高长明.现代水泥工业的节能与二次能源回收技术.水泥.1998
[95]高长明.可燃废料在水泥工业中的处置与循环利用.新世纪水泥导报.2001
[96]毛玉如,方梦祥,马国维.水泥工业的废弃物利用与C02排放控制探讨.再生资源研究.2004
[97]张文学.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产业经济.2007
[98]钱伯章.石化行业节能降耗的潜力与途径.资源节约.2007
[99]赵纯禹.浅谈石油化工企业电气的主要节能方法.石油和化工节能
[100]寇敏玲,杨波.干气预提升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工业应用.宁夏石油化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