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父母的7堂课
47666100000026

第26章 好父母要胜过好老师(2)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真正的天才教育法,不管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是斯特朗,所有这些人所提倡的都是让孩子把正事变成游戏。童年的时候,你和他做游戏,他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要是知道识字能把这个字写得漂亮,他就会觉得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澳大利亚的一个儿童中心有这样一句标语:“孩子的天职是玩耍。”只要把一切学习都变成游戏,就容易让孩子们接受。

如果父母能把学习变成一种游戏的话,那教育简直太轻松了。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财主家的孩子已经6岁了,父母请了好几个私塾老师教孩子识字,可是孩子连一个字都认不下来,这个孩子就是喜欢玩,连换了好几个老师都是一样的情况,无法让孩子认识一个字,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财主家开高价悬赏,寻找天下有本事的老师。

有一位很有观察力的老师最后揭了悬赏榜,成为了这个孩子的老师。老师发现这个孩子非常喜欢捏泥人,捏好后就把泥人放到太阳底下晒。老师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好主意,他给泥人戴上各种不同的帽子,帽上刻有“赵钱孙李”等一些名字,因为过去的启蒙教育常常是从百家姓开始。

地主家的孩子很喜欢这个老师,便很听这个老师的话。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后,老师让他把室外的泥人取回室内上彩:“把帽子上写了‘孙’的泥人搬回来!”上完彩以后又说:“把姓‘孙’的泥人搬出去!”

就这样,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识字。父母对这位老师是啧啧称赞。

学习是一个人天生就具有的本能,很多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父母把学习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经常玩耍会变得讨厌学习、任性和倔强。动物行为研究专家发现,一只狗如果经常被关在家里或者狗笼里,没有机会去自由运动,和同类嬉戏,它的脾性就会变得越来越暴躁,甚至有可能会伤人。同样,孩子如果没有足够的玩耍机会,他反而抓住一切玩的机会,没机会也寻找机会去玩,这样一来就不可能专心听课或做作业。相反,一些有足够时间玩耍的孩子,反而更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玩得高兴,学得有效率。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玩的内容和意义也不一样。这一点,父母应该抽空多看一点儿童心理学的书,知道孩子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就可以知道怎样适时引导。

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是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和保护的,属于孩子的一份最珍贵的财富,这份财富所能给予他的快乐,会让他终生受益。

点石成金: 六步骤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

⑴疏导。当孩子陷入心理问题或挫折之中时,父母应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避免孩子情绪的严重受挫。

⑵影响。父母要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孩子,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⑶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的鼓励能激起孩子的勇气,努力向前。在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父母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快乐,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⑷启发。父母应启发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有启发性地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办呢?”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且启发孩子反思错误,从错误中收获经验,然后改正错误。

⑸借力。即借助优势激励孩子改变弱势的信心。当孩子面临挫折时,及时地提醒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各方面优点,从而树立起迎接挑战的自信心,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⑹环境。一次战胜挫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长久战胜挫折,并具备“百折不挠”的能力。父母的耐心,家庭中的民主氛围,都有利于孩子活泼、开朗、好学、诚实的性格的养成,从而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及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51.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爱因斯坦曾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改变着世界的一切。”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在谈到日本起飞的秘密时说:“主要是靠开发国民的创造力。”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受益于创造力,我们穿的衣服、用的电器、看的小说……都是源自创造力。从小培养孩子较强的创造力,也就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教育专家认为,创造力包括了五个重要的能力:

⑴敏觉力。敏觉什么地方做了改变,分毫不差,这就表示孩子有非常高的敏觉力。

⑵流畅力。当老师问:“筷子有什么用途?”在限定时间内,能够说出最多用途的孩子就有着较佳的流畅力。

⑶变通力。是指孩子能以不同观点看问题,如有人问:“如果你在沙漠里口渴了,应该喝什么?”如果A小朋友回答“矿泉水”、“可乐”、“茶水”,而B小朋友回答“仙人掌汁”,那么B小朋友要比A小朋友更具有变通力。

⑷独创力。是指能提出别出心裁的看法,而且有实际效果,可以说,所有的“发明家”都具有很高独创力。

⑸精进力。是指能从更细致、更精确的角度思考,如想到在纸船上涂罩一层蜡,防止被水渗透,这层“蜡”的思考就是精进力。

可惜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抑制或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世界21个国家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但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到了倒数第五。

留美博士黄全愈曾用中国和美国对孩子的美术教育巨大差异来说明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被扼杀的缘由。他说,中国的美术老师总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范本让他们照着画,并详细讲解每一笔的先后、长短、粗细,而美国老师教绘画,通常不设样本,不立模式,让孩子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所以中国孩子画完画后都会问“像不像”,就是说像不像老师的示范画,而美国学生完成画作后是互相问“好不好”。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位美国老师来中国进行教学交流,出了一个的命题给孩子画,叫做“快乐的节日”,结果发现孩子们画的都是几乎一样的圣诞树。后来她才知道教室的角落里放着圣诞树,这就是原因,所以她便用布把圣诞树遮起来,要求孩子自己创作一幅画来体现“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最后发现那群画技超群的孩子根本无从下笔、抓耳挠腮,只好又把布揭开……

并不是只有天才儿童才具有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拥有他的潜能。而家长往往低估了孩子的这一能力,或因为过度保护和太多的介入,没有激发起孩子的创造潜能。

教育专家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的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掘,是发展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这时所奠定的基础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所以,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是家庭中早期教育的重点。

每个孩子都是小天才,家长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这一能力,更不要因为过度保护和太多的介入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而应通过正确的启发、引导,给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⑴让孩子更多的自己玩。

家长的责任更多的是观察和协助,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发展能力,而不要总想着去灌输知识。例如,给孩子提供拼图自己玩,不管他用哪种方式玩都行,而不要去试图示范或指点孩子把图拼好。

⑵多向孩子发问,并让孩子多问。

多问孩子可帮助孩子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提问时不要问那些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而要问那些开放式问题。所谓开放式问题是让孩子列举多种答案的问题,例如,洗澡时让孩子想象出浴室里各种物品的创造性用途。有个外国人说,他的父母有时问他,餐叉有何用途,他的回答是可以作为玩具,可以园丁的耙子,也可以作为铁艺雕塑的树,还可以当痒痒挠使。像这些回答就很有创造性。

⑶支持自由想象。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创造力,因为想象是从无中想出有来,而创造也是从无中创造出有来。不要对孩子所谓的“胡思乱想”皱起眉头。

⑷鼓励孩子利用废物自做玩具。

少给孩子提供现成玩具,用家里的瓶瓶罐罐、牛奶盒、纸箱、报纸、碎布头、旧牙刷等,启发孩子动手制作玩具。

⑸保护“破坏行为”和求异思维。

孩子拆装玩具、钟表、父母的手机,甚至揭开电视机后盖,都不要斥责。孩子针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只要言之成理都要鼓励。

⑹让孩子多玩创造性游戏。

如看图说故事、玩积木、故事接龙、自唱自演、随心情自由创作的动作等。

点石成金: 父母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⑴肯定孩子的任何胡思乱想。

⑵鼓励孩子的“破坏”,如拆钟表等行为。

⑶肯定并支持孩子的任何问题,包括那些大人认为不着边际、异想天开的发问,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⑷容忍并支持鼓励孩子的“怪异”行动,如不吃饭观察蚂蚁的生活,像爱迪生那样去孵小鸡等。

⑸鼓励孩子的探险观念。

52. 惜时如金才能进取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最能出成绩的人,都是善于利用自己时间的人,这样的人将会获得高效率的办事结果。要想让孩子的将来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习惯。如果父母在早期教育中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就等于给了孩子知识、力量、聪明和美好的开端。

可是,由于年龄尚小,孩子的时间观念并不强,一般情况下他们无法按事情的主次和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而是凭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时间,结果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处理许多事情。很多孩子有做事磨蹭拖拉的毛病,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学习不用心、粗心大意等问题。例如,孩子做作业精力不集中,边做边玩,40分钟的作业,要做100分钟。长此以往,就会把很有趣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的严重后果。

因此,面对孩子拖拖拉拉的行为,父母千万不能不闻不问、掉以轻心,而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培养珍惜时间,做事高效率的好习惯。

⑴教育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增强时间意识。

孩子最初不知道时间是什么,没有时间观念,更没有珍惜时间的行为。所以,父母有必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父母可以讲一些名人珍惜时间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比如爱迪生为人类研究出了一万多项发明,他甚至为了做实验,在新婚之夜忘记了新娘和前来祝贺的客人;居里夫人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每天只在实验室里啃几片面包;毛泽东青年时代在长沙求学时,每逢假日就到图书馆去读书,早上最早进去,傍晚又是最晚出来,他就是这样珍惜时间来学习,从而为日后领导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积累了丰富渊博的知识。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渐渐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逐步培养起时间观念,增强节约时间的意识,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养成惜时的好习惯。

⑵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

孩子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感受不到紧张的竞争气息。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一个人做事如果不出效率就永远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因此,从小训练孩子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帮助孩子克服拖拉的习惯。

例如,父母可以有意识激发孩子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力量、比速度、比勇敢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使他能快速敏锐捕捉信息,并养成敏捷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时也可以,例如“儿子,咱俩比比谁穿衣服穿得快”;“孩子,你和爷爷来比赛,谁吃饭吃得最慢谁就洗碗,好不好?”……

通过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了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

小爱的爸爸是个慢性子,孩子从小受到影响,竟也学着拖拉起来。暑假早就该完成的作业,小爱非要拖到最后一天才急急忙忙地写完,学习根本没有效果。

后来爸爸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开始认真做调整。爸爸在小爱的房间挂上“今日事今日毕”的条幅,由妈妈来当监督员,爸爸和小爱谁做事磨蹭拖拉,谁就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权利等。这些方法很奏效,小爱在父母的提醒和诱导下做事快多了,当天能做完的事基本当天就完成。

⑶让孩子尝到不珍惜时间的后果

一些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拖拉的坏习惯,一味的批评教育不一定有效。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因孩子磨蹭造成的后果呈现给孩子,并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处罚。要让孩子明白,做事磨蹭的习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给他一定的惩罚,这种适当的处罚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

晓亮从小就有做事磨蹭的毛病,每天早上起床都是磨磨蹭蹭。后来,爸爸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天早晨,晓亮和往常一样慢吞吞地起床、穿戴,父母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他,而是任由他不急不忙地洗脸刷牙呢,整理书包,还忙里偷闲地看几眼小人书……结果当然是迟到,被老师批评一通。

放学回到家后,晓亮很难过。这时,爸爸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催促你,替你着急。现在,你已经不小了,要学会操纵自己的生活,加快做事节奏,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如果磨蹭的坏习惯不改,以后就不只是挨老师的批评了,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从那以后,无论做什么事,父母都不催促孩子了。

果然,在吃了几次苦头之后,晓亮的行动快多了。

让孩子尝几次浪费时间的后果后,他便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做事的速度。

⑷定规矩,勤督促。

孩子做事爱磨蹭,可以给他定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如份内的事情没做完就不许看电视,家庭作业没按时完成就不许玩游戏等。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频频犯规,但父母决不能迁就和屈服。小孩子也许嘴上嘟嘟囔囔不高兴,但也会逐渐改掉拖拉的坏毛病。做父母的要时刻关注孩子,督促孩子,让孩子把拖拉的习惯彻底改掉。

小明每次写作业都是磨磨蹭蹭,为了纠正他的这个习惯,爸爸便按照每天的作业量规定一个时间,要求小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规定时间到了,作业还没有写完,就不让再写了,而完不成作业就意味着第二天要被老师批评。为了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爸爸又规定第二天可以早些起来,先把作业补完之后再上学。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小明写作业的速度快多了,而且写字的时候也专心多了,如果不专心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而且孩子粗心的毛病也改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