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者与改造者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经济活动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生态环境严重受到污染。一直以来,企业都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地球环境带来大大小小的破坏。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观念的不断更新,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着,日渐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践行者。
特别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企业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许多企业都在纷纷投身于环保事业,助力各种各样的环保公益活动,不断地在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自觉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减少对地球的环境破坏,还必须成为地球环境保护的主力军。那么作为地球环境的保护者,企业需要做些什么呢?无论是从地球环境对企业的要求而言,还是从企业本身的实践而言,企业所做的主要集中在企业设计、生产过程中的环保;企业销售、回收过程中的环保;企业的节能减排;企业的环保产品以及企业助力公益活动等方面。
1.企业的环保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贫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而被广泛提出。20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1996年6月,欧美的商业组织及相关组织召开了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的初次会议。2000年7月《全球契约》论坛第一次高级别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50多个著名跨国公司的代表承诺,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要以《全球契约》为框架,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高环保水平。2002年联合国正式推出《联合国全球协约》,协约共有9条原则,包括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联合国恳请公司对待其员工和供货商都要遵守其规定的9条原则。现在西方社会在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估时已经将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企业的社会责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环境保护,它涉及企业与公众的矛盾、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就当前而言,企业除了要承担进行商品生产,发展生产力的基本社会责任外,环保也是企业应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环保不应该是一个企业在经济发展之后的补偿,而是在建立之初就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企业所承担环保责任,同样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具体说来企业需要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主要分为2个方面:
(1)企业需要承担可持续发展与节约资源的责任。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特别紧缺的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节约资源相适应。作为企业家,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场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节约资源,并要下决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2)企业需要承担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一定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
企业环保社会责任的实践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也就说随着企业环保意识的加强,企业将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并循序渐进地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从对环境不负责任到对环境负责,企业环保实践分为几个阶段。
根据企业对环保和社会问题的反应,可以将企业环保实践分为3个阶段:①社会义务阶段,也就是企业按照法规进行经营。在这个阶段,企业对利润的追逐受到法律的限制。②社会响应阶段,也就是企业按照社会上认同的环保价值观和环保期望进行经营。这个阶段企业对利润的追逐受到社会舆论和期望的制约。③社会责任阶段,也就是企业将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纳入企业内在价值观体系,在经营中主动地避免对社会和环境的破坏。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许多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内外一批优秀企业,已经把提高环保意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企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现代企业神圣的社会责任与崇高的价值观,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当前,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业见利忘义,置环保法律于不顾,逃避环境监管,靠违法排污降低成本,致使企业赚钱、群众受害、社会买单。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应该主动学习并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要把遵纪守法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道德底线。
积极做好污染减排工作,是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企业是污染减排的主体,要以对地球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努力削减污染负荷,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
建设环境文化,是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仅仅熟知环保法律法规,掌握环保科普知识,如果缺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环境道德观,就难以形成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只有在企业职工中经常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道德意识,才能形成自觉自愿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是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有利鞭策。环境问题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环境保护事业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保障公众的环保知情权、参与权,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义务。加强与公众的交流,接受公众监督,可以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在环保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企业践行环保社会责任实例
化工行业推行“责任关怀”
“责任关怀”是全球化工行业的自发行动,参与企业通过各国的化工行业协会,与各利益攸关方沟通协调,协力提高其在产品和生产工艺环节中的健康、安全和环保表现,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在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责任关怀”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可持续发展重要贡献奖。
“责任关怀”有六大核心准则:①在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各生命周期,持续提高在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理解和表现,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损害;②更有效利用资源并最大程度减少浪费;③公开行业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④接触利益攸关方,听取意见并着力解决其关注的问题和期望;⑤与政府和相关组织合作,切实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并力争超标准完成;⑥为产品链上各管理和使用环节的用户提供帮助和咨询,培养其对化学品的有效管理。
2002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与AICM签署推广“责任关怀”合作意向书。“责任关怀”这一理念逐渐为国内化工企业所接受,目前已有40多家国内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承诺履行“责任关怀”的要求。2005年6月14~16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主办的“共享全球经验——2005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首次举办的责任关怀大会。2007年4月6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责任关怀试点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推进责任关怀工作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
2008年5月29日,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主办的“携手发展、共担责任:中国化工行业新形象-社会责任媒体圆桌会”在北京召开。会上,24家在中国有重大化工投资的AICM跨国会员企业共同签署了《“责任关怀”北京宣言》,承诺携手共担化工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AICM承诺在未来三四年内,与每个《“责任关怀”北京宣言》签字会员企业至少举行一次公众开放日,并将邀请媒体、当地政府和责任关怀合作伙伴共同合作。
“责任关怀”理念的推行,对促进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推行“责任关怀”,既可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可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责任关怀”的推行体现了化工行业对企业环保责任及社会责任的承担。
2.企业绿色生产
企业要肩负起改善地球环境的重担,只是拥有环保观念和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确立环保意识和观念后努力去践行这些观念和承诺。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进行环保。以下具体分析一下企业在生产设计方面的环保做法。
当今,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并列入世界议事日程,将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发展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和绿色设计数据库、知识库等基础技术,生产出保护环境、提高资源效率的绿色产品,如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并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那些不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和不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使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绿色生产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个“大生产”的概念。传统的制造模式即“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二次原料资源”,从设计、制造、使用一直到产品报废回收,整个寿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也就是说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以系统集成的观点考虑产品环境属性,改变了原来末端处理的环境保护办法,对环境保护从源头抓起,并考虑产品的基本属性,使产品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绿色设计
传统的产品设计,通常主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如功能、质量、寿命、成本等,很少考虑环境属性。按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其使用寿命结束后,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毒性物质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形成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
用竹材制作笔记本外壳的绿色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从这一点来说,绿色设计是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强调在产品开发阶段按照全生命周期的观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评价,消除潜在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力求形成“从摇篮到再现”的过程。
简单地说,绿色设计就是是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
绿色设计指的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将可拆除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要素融入到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同时,兼顾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实现绿色设计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1)二次利用
要求产品及其零部件和附件外包装能够被反复使用。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产品进行设计建模的过程中,零部件结构要尽可能地简单化和标准化,这样,其用料不但少,节约了资源,而且由于是标准件,还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2)循环回收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再循环有2种情况,①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②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为其他产品的原料。从对这两种循环的定义来看,原级再循环能够更好地节省自然资源,也是绿色设计中提倡的方式。
(3)节约资源
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进而从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以上三种原则都着重注意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那么该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实施运用在绿色设计呢?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的方法,重要的有:绿色材料设计、产品绿色结构设计、绿色能耗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制造过程设计等。
绿色材料选择
绿色产品首先要求构成产品的材料具有绿色特性,即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这类材料应有利于降低能耗,环境负荷最小。
具体地说,在绿色设计时,材料选择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减少所用材料种类使用较少的材料种类,不仅可以简化产品结构,便于零件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的标识、分类,而且在相同的产品数量下,可以得到更多的某种回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