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法庆,1967年出生,原籍是浙江浦江县。2005年10月8日,他成为“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名候选人之一。2005年12月,他被民政部主管的《公益时报》评为“2005十大公益人物”之一。2006年1月16日,他应邀成为中国区火炬手,代表中国参加第20届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季奥运会火炬传递。2006年4月,他荣获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奖“阿拉善SEE生态奖特别奖”。
陈法庆
陈法庆是一位普通农民,因环保问题屡次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他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费在电视和报纸上做环保公益广告,并首次以一个农民的名义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环保公益诉讼立法建议书》。他自费开通了个人环保网站“农民陈法庆网”,网站本着“接受全国各地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投诉并在网上公布,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予以查处、视情媒体曝光”的宗旨,监督民间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
陈法庆的举动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东方今报》、《乡镇论坛》杂志、《贵州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均免费刊登署名为“农民陈法庆”的环保公益广告。
1967年,陈法庆出生在浙江省浦江县程家村一个农民家庭,他14岁辍学后,就做起家禽养殖和船舶运输生意,后来又生产矿山机械配件,日子过得还算富裕。可陈法庆在当地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只要他认为不对的,都要管,而且还一管到底。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2.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大小石矿11家,矿点密集度和年开采量居浙江省第一。但石矿开采生产方式很原始,由于各矿生产车间或露天,或半敞开式,开山炸石所产生的噪音震耳欲聋,排放和工程车运输产生的粉尘遮天蔽日。如果遇上有风的日子,矿区的道路上3米内难见人影和物体。仁和一带的人们在这噪声不断的恶劣环境中生活了二十余年,镇上有一百多名工人得了硒肺病。
从1999年开始,陈法庆就向余杭区当地环保部门反映,但效果甚微,污染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环保部门认为当地经济要发展,没办法治理。在多次反映没有结果的情况下,陈法庆决定打官司。为搜集证据,他花8,000元钱买了部摄像机,在石矿企业周围连续拍了5天,拍摄了仁和镇7家石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制造粉尘、噪音的现场情况,镜头的画面中,漫天飞扬的石矿粉尘污染触目惊心!2002年6月,陈法庆将余杭区环保局告上法庭。最终陈法庆输了这桩公益官司,但这个官司经媒体广泛报道后轰动一时,引起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的高度关注。再后来,余杭区环保局和仁和镇政府联合成立粉尘、噪声综合整治工作组,一举减少了80%的粉尘和噪声,使矿区附近近两万人呼吸上清洁空气。并且余杭区政府最终关停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石矿企业。政府部门也决定仁和镇的矿山到2013年全面停止开采。
粉尘污染刚去不远,陈法庆又发现流经村边的东苕溪,因船舶运输建筑石料而造成溪水严重污染。
东苕溪是杭州市区和余杭区主要生活水源地,建有两个水厂取水口,流过余杭的东苕溪是跨杭州、湖州两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杭州市的饮用水源,承担着130万居民的生活饮用水。由于溪边采矿企业的污染、东苕溪航道里运输船舶的污染、溪边农民生活生产污水的污染等,使这个一级水源保护区的生活饮用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十分严重。于是,陈法庆向有关部门递交《一级水源如此保护》的情况反映书并请求整治,但没有一个部门明确答复。2003年12月12日,由于东苕溪污染问题,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浙江省环保局被陈法庆推上被告席。他希望和上次一样,达到引起各方重视、改善污染的目的。这次诉讼请求四天后就被法院驳回,法院裁定:由于污染和原告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所以陈法庆不具备原告资格,不予受理。这让陈法庆很沮丧,从此他认真学习环保方面的相关法律,他发现,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甚至相互矛盾。而在发达国家,法院对公民个人提起的环保类公益诉讼是立案审理的,于是他就动了向国家立法机关提出环保立法建议的念头。很快,陈法庆写了份《环境污染法律无奈——关于请求对公益诉讼等立法立案审理的建议》的报告材料,建议国家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对公益诉讼进行立案审理。他还建议修改环保法规,他认为:“现行的环境法律对污染者惩罚太轻,治理污染的投入比行政罚款高数倍甚至几十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污染制造者宁愿认罚也不守法。一些污染企业在当地是英雄,是政府的红人,在发展经济的口号声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再保护’的弯路。如果长期这样发展,环境污染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现象了。”他把材料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家环保总局。这个建议,后来被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收去了。陈法庆和他的建议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的关注。在2005年“两会”的时候,梁从诫提交了一份《尽快建立健全环保公益诉讼制度》的提案。梁从诫称,这份提案是受到浙江农民陈法庆的启发。
打官司赢不了,陈法庆就想着,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是最重要的。2004年5月6日,陈法庆在家里看电视时,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广告激起了他的灵感:何不尝试做一下环保公益广告?第二天,他带上2万元到了杭州电视台,电视台表示可免费播公益广告,但他认为如果免费有人会认为他在出风头,对社会震撼力不大,一定要掏钱!广告的画面非常形象:鸟语花香的青山绿水在一场大火中灰飞烟灭,最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画面定格为一行大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落款是“农民陈法庆公益传播”。陈法庆的环保公益广告片播出后,在杭州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支持他的行动。为扩大广告受众范围与影响,陈法庆决定把广告做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前后播出。
2004年5月23日,陈法庆带了5万元坐火车到北京,找到了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广告部说做广告最少20万,央视的一个编导对陈法庆的这种想法肯定一番后,最终委婉地拒绝了他。回到旅馆,陈法庆异常失落。他下定决心,既然到了北京,做不成广告绝不回杭州!他又找到《人民日报》广告部主任办公室,他自我介绍表明目的后,《人民日报》决定接下这个单子,广告部负责设计的美编问他有什么具体要求,陈法庆说只有一个,广告画面要体现环保意识,旨在督促政府部门重视环保。原来开价7万元的广告最后打了六折成交。《人民日报》创刊五十多年来,公民个人去做环保公益广告的,陈法庆是第一个。
2004年5月28日,“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公益广告在《人民日报》第11版刊出。陈法庆又先后出资13万元,分别于2005年1月11日、2005年6月5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和“积极为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区提供援助,伸援助之手,献关爱之心”的公益广告,并向海啸灾区捐款5,000元。
200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陈法庆又拿出5万多元,开通个人环保网站“农民陈法庆环保网”,网站的宗旨是“接受全国各地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投诉并在网上公布,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予以查处、视情媒体曝光”。
2005年10月1日,陈法庆再次出资4万元在《人民日报》买下四分之一版面,刊登主题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善待环境、倡导节约——农民陈法庆”的公益广告。与此同时,陈法庆委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从当年6月起,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设置内容同样为“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农民陈法庆”的环保公益灯箱广告,所有环保灯箱广告在2006年年底全部制作完毕。
2006年1月16日,陈法庆应邀成为中国区火炬手,代表中国参加第20届2006意大利都灵冬奥会火炬传递。
陈法庆正在进行奥运火炬传递
2006年1月22日,陈法庆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广告协会、《现代·广告》杂志社评为“2005年度中国广告业影响人物”。
2006年4月,陈法庆获得国内首个民间环保奖——阿拉善SEE生态奖特别奖。
“一个人的捐款数有限,登广告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感召。另外,在全世界人眼中,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民很穷很落后,我这样做,是展现有公德、有爱心的中国新农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