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家居节能.环保常识
47675100000014

第14章 饮食篇(5)

柑橘:橙子、橘子、芦柑等水果,经常使用碳酸氢钠作为保鲜剂。碳酸氢钠本身没有直接杀菌作用,但溶于水后会使水呈碱性,从而使水果表面的pH值升高,可以抑制喜微酸环境的青霉菌和绿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同时碱液清洗了果面的残留污物和病菌,也间接降低了腐烂率。另外,柑橘类水果还经常使用涂蜡保鲜剂,这样可以隔绝氧气、微生物,具有增加光泽、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建议去除方法:无论是使用碳酸氢钠还是涂蜡保鲜,保鲜剂一般都无法穿透柑橘类水果的表皮,因此食用时无需担心,去皮即可。

草莓:一般草莓采摘后硬度下降很快,可以用植酸浸果法和几丁质保鲜法来保鲜。植酸是天然食品添加剂,可延续果实中维生素C的降解,保持果实中的含酸量。几丁质能在果实表面形成一层半透明膜,从而减少营养成分流失,达到保鲜目的。建议去除方法:在清洗草莓时,用清水冲洗并轻轻触摸草莓的表面即可除去大部分的保鲜剂。

好习惯四:水果、蔬菜存放冰箱

大量的食物,特别是水果、蔬菜,由于储存不当等原因而提前变质被当成垃圾扔掉。在生产、运输、储存这些食物时已耗费了大量能量,将其扔掉意味着这些能量被白白浪费。而且大多数食物垃圾被填埋后,会产生甲烷,这是一种温室气体。据英国WRAP项目研究表明,英国一年要扔掉670万吨食物,其中40%是水果、蔬菜。如果这些食物不被扔掉,将会减少至少1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让英国1/5的车辆停驶。

实验表明,多数水果、蔬菜在冰箱中冷藏,能够显著延长其保质期。例如,橘子和梨在冰箱中的保质期能延长达2周,辣椒、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保质期能延长至少1周。冰箱内部空气干燥,容易让水果、蔬菜丧失水分,如果把水果、蔬菜装在透气的聚乙烯塑料袋中再放进冰箱,能更显著延长其保质期,例如装在塑料袋中的辣椒、胡萝卜和柠檬的保质期能延长至少2周。但是有些水果、蔬菜如果在冰箱中保存反而更快变质,例如香蕉、菠萝,它们更适于在室温阴凉处保存。

土豆和洋葱这些体积较大的蔬菜不必在冰箱中冷藏,放在阴凉处会延长其保质期,而且应该避光保存,以免发芽。

好习惯五:正确挑选塑料包装瓶

《健康时报》一篇文章称,德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被广泛使用的塑料瓶装矿泉水其实很不安全,因为塑料瓶中含有的雌激素化学品会渗透到瓶里的水中,饮用后会给人体带来危害,而且危害还不小,包括干扰人的认知能力,损害肝脏和肾脏,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等。这项研究发现给不少人敲响警钟——我们在挑选塑料包装瓶时一定不能太随意。

选包装瓶时要选择无色的,但也不要一味地追求透明度。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称,为了增加瓶子的透明度,现在的塑料瓶子里基本都加了一种叫做BPA的原料,这种物质可能是导致雌激素渗透的“罪魁祸首”。

不过,从现有的实验数据来看,这种危害是极其微弱的,所以消费者也不必有恐慌情绪。无论是桶装水还是奶瓶,挑选这类塑料包装瓶最好选择无色的,而不要盲目追求透明度。

好习惯六:不要重复使用塑料瓶

有的塑料瓶可以很安全地重复使用,有的则不适合反复使用,这取决于塑料瓶是用什么样的材料制造的。

许多塑料瓶,特别是水壶、水杯、奶瓶,其材料是聚碳酸酯(PC)树脂,这种树脂由双酚A(BPA)聚合而成。这种塑料瓶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微量的BPA到瓶内的水或食物中。PC塑料瓶在反复使用、磨损后,会增加BPA的释放量。BPA能干扰人体激素信号系统,有研究表明BPA能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并有其他健康危害。但是小剂量的BPA是否对健康有危害,仍有争议。

瓶装水、软饮料的塑料瓶采用的材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如果只用一次是安全的。有研究表明,PET塑料瓶如果反复使用,会释放出己二酸二辛酯(DEHA)。也有研究表明PET塑料瓶会释放邻苯二甲酸盐DEHP。动物实验表明DEHP是一种致癌物质。不过,这些研究也存在争议。DEHA和DEHP通常用来作为塑料的增塑剂,但并不用于PET制品,PET塑料瓶检测到的DEHA和DEHP可能是外源污染。另有研究表明,PET塑料瓶释放的DEHA和DEHP含量很低,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的限量。

至于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塑料制品,更容易释放有毒物质,不能用来装饮用水或食品。

而用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造的塑料瓶比较安全,可以反复使用。

好习惯七:避免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产品

一次性泡沫塑料杯子、盘子、饭盒等物品由泡沫聚苯乙烯制造,其原料来自石油,而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泡沫塑料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多种污染(如低层大气的臭氧污染),生成大量固态和液态垃圾。

废弃的泡沫塑料非常难处理,尽管有回收利用技术,但由于泡沫塑料很轻,少量泡沫塑料就要占据很大空间,回收利用的成本太高。即使在资源回收产业相当发达的地方,泡沫塑料也往往不被回收商所接受。回收利用的泡沫塑料不会再被用于制造餐具,而是用于生产填充物、包装物等。也就是说,为了生产新的一次性泡沫塑料杯子,总是需要新的资源,产生新的污染。

泡沫塑料无法生物降解,它们进入垃圾填埋场后,在地下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会消失。焚烧泡沫塑料会释放出多种有害物质,导致空气污染。在一些城市、旅游区和道路附近,大量被丢弃的泡沫塑料餐具形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既影响景观,又降低了土壤质量、危害生态环境。处在地面环境中的废弃泡沫塑料容易碎裂成微小颗粒,被动物误食会导致动物生病或死亡。

好习惯八:烹饪时尽量避开油烟

很多人都知道香烟是致癌高危因素,却少有人意识到厨房油烟具有同等甚至更大的危害,尤其是对经常忙碌在厨房的家庭主妇们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

厨房油烟是指食用油和食物高温加热后产生的油烟。油烟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具有强烈致癌性的苯并芘等许多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物质。常用的食用油加热到270℃左右所产生的油雾凝结物,可导致人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城市,在对肺癌发病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长期从事烹调的家庭主妇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对于女性来说,油烟的另一大毁灭功能就是使面部皮肤因子活性下降,皮肤灰暗而粗糙,使用再多的化妆品也挽回不了油烟对青春的损害。那么在烹饪时如何避开油烟呢?

改变“急火炒菜”的烹饪习惯。油温不要超过200℃,这样不仅能减轻“油烟综合征”,菜中的维生素也能得到有效保存。

最好不用反复烹炸的“万用油”。有的家庭主妇为了节省,油反复使用也不弃掉,殊不知这里面含有很多致癌物质。反复加热的食油,如多次用来炸食品的食用油,不仅本身含有致癌物质,而且它所产生的油烟含致癌物更多,危害更大。

一定要做好厨房的通风换气。厨房要经常保持自然通风,同时还要安装性能、效果较好的抽油烟机。在烹饪过程中,要始终打开抽油烟机,炒完菜10分钟后再关抽油烟机。

尽量用蒸、煮、炒等烹饪手段,这样既可减少食用油的用量,还可减少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破坏。

好习惯九:使用不粘锅避免干烧

不粘锅的锅底不粘食物,是因为它的表面涂敷了一层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是把聚乙烯(熔点较低的塑料,常用于食品塑料袋)的氢原子全部用氟原子取代之后制成的一种塑料。20世纪30年代,一家美国公司首先合成了这种材料,并把它的商标名定为“特氟隆”(Teflon)。聚四氟乙烯具有很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它能耐强酸强碱的腐蚀,耐高温,而且其他物质很难粘在它的表面上。

由于这些优异的特性,聚四氟乙烯被用于制造不粘锅。它本身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塑料,而且没有证据显示它对人体有毒。正常食用不粘锅炒的菜应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聚四氟乙烯在260℃以上会变得不稳定,达到350℃的时候会分解放出有害产物,因此不粘锅要避免干烧。

不过,在生产聚四氟乙烯的时候需要一种称为全氟辛酸(PFOA)的原料,有一些证据显示全氟辛酸可能致癌。美国生产全氟辛酸的杜邦公司已经同意在未来数年时间内减少生产厂家对环境排放的全氟辛酸。在聚四氟乙烯中含有非常少量的全氟辛酸,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好习惯十:做菜时尽量少放味精

很多人做菜的时候为了使菜的味道鲜美会放很多味精。虽然味精作为调味品已被使用很长时间,但是过多食用味精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味精是谷氨酸钠的俗称。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食物中。谷氨酸结合在蛋白质中时是没有味道的,但是游离的谷氨酸能刺激舌蕾上的氨基酸受体,从而让我们感到鲜味。酱油、西红柿、葡萄汁、鸡汤等食物之所以让人觉得鲜美,就是因为含有游离的谷氨酸。调味用的味精是用淀粉、蔗糖等原料发酵生产的。

1968年4月,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撰文中说在吃了放味精的中餐后一段时间内会感到颈部麻木,由此引起了人们对味精是否会有害健康的关注。198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的报告认定味精对一般公众不存在危险,但是对某些人可能会有短时间的不良反应。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将味精归为最安全的食品成分。1991年,欧洲共同体食物科学委员会也将味精归为最安全的食物成分,不限制可接受的日摄入量。

2002年,日本研究人员报告说,大鼠摄入大量的谷氨酸钠(在食物中加10%~20%的纯谷氨酸钠)会导致眼睛玻璃体中谷氨酸含量增加和视网膜细胞的病变,但是所用的谷氨酸钠量是平常人们烹饪所用的量的10倍以上。动物实验表明,摄入味精能促使实验动物摄入更多食物,间接地导致肥胖。2008年,中美研究人员发布对752名中国农民的调查结果,发现摄入味精最多的人肥胖的概率是不吃味精的人的近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