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也罢,做好事做到底,给他穿上。”张良单跪着地,给老者小心翼翼地把鞋穿上。谁知老者一声谢也未说,仰天大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复返道“孺子可教也”,与张良约定五天后清晨重见。
张良感到很惊异,五天后,第一遍鸡叫时,他便起身来到桥边。不料老者已先到,他斥责张良:“你与老人约会,还来晚了,五天后再来吧。”如此这般竟连续三次,张良一无所获。
这天,又到了与老人约定的时间,张良一夜未睡,半夜里就来到桥边。他站了一会儿,见老人跚跚而来,张良的坚忍与真诚受到老人的赞扬。老人拿出了一本书,对张良说:“读此书可成大事;用此书可兴邦定国,成就大业。”说完,飘然而去。
张良惊奇异常,天亮后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后来,辅佐刘邦夺秦天下,争楚霸位,遂成一代名士。
《三十六计·假痴不癫》中曰:“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不可为,或将有所为。”意思是假装不知而实际非常清楚;假装不愿做,实际却是不能做,或是等待时机到了再去做。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乌江亭》:“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中,杜牧感慨项羽逞一时之英雄,惜一时之名,不能忍辱负重,包羞忍辱,而自刎乌江,失去了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早年还是一名布衣百姓,衣食常常没有着落,贫困潦倒,常为人讥笑。
一天,当他在街上走时,迎面过来几个少年无赖。韩信见了,急忙撤身而走,不愿与之正面冲突。
这时,几个无赖也发现了韩信,见他要走,其中一个一把抓住韩信的衣领:“你这个胆小鬼,见了我想跑,想往哪儿跑?”
他一眼又看见韩信腰下的佩剑:“哦,你小子还佩剑,你配佩剑吗?”说着动手要解韩信的剑。韩信往后一跳,挣脱了无赖的纠缠,想照旧走自己的路。
不料,被无赖一把抓住,“我说,你虽说人高马大,却是一个草包。咦,生气了吗?你的嘴角抖什么?如果你是条汉子,就拔剑来刺我,咱们比划比划。如果你没有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听了,血一下涌上了头,他盯着那张无赖之极的脸想了很久,很想拔剑出来,与他决斗,凭自己的武功,是不怕他们的,但韩信的心里又在琢磨:“这几个家伙虽不怀好意,与之决斗却无太大意义。唉,也罢,我就是从他胯下爬过去,他就能比我高明了吗?”
想到此,韩信慢慢俯下身,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这时,街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韩信不逞一时之勇,而是忍辱负重,不把自己的生命浪费于不足轻重的决斗上,虽然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仍能自强自新,终于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大显身手。他先是投靠项羽,后来又投刘邦,被刘邦拜为大将,强兵百万,指挥若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刘汉政权四百余年的基业立了汗马功劳,终于成就大业,名垂千古。而那位无赖却连姓名都未留下,相比之下,孰胜孰败,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包羞忍辱是一种特殊情形下的应变术,在这种情况,可能要遭到巨大的人格、精神的污辱,但如果是已经有救济天下的雄心壮志,便不能斤斤计较、目光短浅,而应该着眼未来,不做无谓的牺牲。不逞一时之勇而毁掉自己的美好未来,小不忍则乱大谋。珍惜生命,珍视自己才是上策。
三、把握时机巧进退
春秋时的范蠡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人,他辅佐越王勾践二十年,使越国强大,最后灭掉了吴国。越王勾践因为他功勋卓著,要拜他为上将军。范蠡知道越王心胸狭窄,可以共度患难但不能同享富贵,便坚持不受,并悄然离开越国,更名经商,富甲一方。
范蠡离开越国时,曾遗书一封给共过事的大夫文种,劝他尽早离开越王,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子何不去!”但文种并没有听从劝告离开越国,而只是称病不朝,以为我不管事便可无事。果然,没过多久,越王便听信谗言,找借口逼文种自杀了。
越王可与人共患难,患难之时做其臣下便可身安,但他不能与人共享乐,因此患难之时一过,他的赐官加爵,便是加灾施祸。范蠡审时度势,及时身退,不求一时富贵,也远避了杀身之祸;文种不知,最终虽事业有成却性命不保,到死也只能留下说不出的遗憾。
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张良却未像萧何那样遭受锒铛入狱的凌辱,也未像韩信那样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关键是他在成功时激流勇退,在辉煌时甘于退向平淡。自从汉高祖入主关中,天下初定,张良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屏居修炼养身之术,研习黄老之学。汉高祖剖符行封,特意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张良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留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欲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他极少参与谋划,堪称“功遂身退”的典型。
战国时的范雎用“远交近攻”的谋略辅佐秦昭王,屡建奇功,拜为相国,封应地,号应侯,成为秦昭王最信任的人。
后来,他举荐的郑安平和王稽先后叛国通敌,根据秦国法令,举荐者也应治罪。虽然秦昭王考虑到范雎的功劳很大没有治他的罪,但范雎自己心里感到不自在。这时,燕国人蔡泽来到了秦国,求见范雎。
蔡泽见到范雎后,气宇轩昂,谈吐不同凡响,范雎不得不服。蔡泽对范雎说:“人们常说,太阳运行到中天便要偏西,月亮圆满便要亏缺。物盛则衰,这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你现在功劳很大,官位到了顶点,秦王对你的信任也无以复加,正是退隐的好时机。这时退下来,还能保住一生的荣耀,不然的话,必有灾祸。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想当年,商鞅为秦孝公变法,使秦国无敌于天下,结果却遭到车裂而死的下场。白起率军先攻楚国,后打赵国,长平之战杀敌四十万,最后还是被迫自杀。又如吴起,为楚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后来却被肢解丧命。文种为越王勾践深谋远虑,使越国强盛起来,报了夫差之仇,可是最终还是被越王所杀。”
范睢听后不禁悚然动容。蔡泽稍稍停了一会儿又说:这四个人都是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不知道退隐而遭受的祸患。这就是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啊!倒是范蠡明白这个道理,能够超脱避世,做了被人称道的陶朱公。我听说,以水为镜,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祸福。《逸书》说:“‘成功之下,不可久处。’你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让位给贤能的人,自己隐居山林,永保廉洁的名声,应侯的地位,世世代代享受荣耀呢?”
蔡泽的话终于说服了范雎。于是,他待蔡泽为上客。过了几天,范雎向秦昭王介绍了蔡泽,说服昭王拜蔡泽为相国,自己托病归还了相印。就这样,范雎急流勇退,离开了相位。
楚国派柱国将军昭阳领兵攻打魏国。昭阳在襄陵击败魏军,连克八城,随后又移兵进攻齐国。
齐王对此很忧虑。恰好秦国的使者陈轸来到齐国,齐王就问他怎么办。陈轸说:“大王不必担心,让我去劝楚军退兵好了。”
陈轸去到楚军军营,对昭阳说:“我很想知道楚国的法律对于破敌杀将者如何封赏?”
昭阳说:“如果官位已经是上柱国了,就封为上爵执。”陈轸问:“还有比这更尊贵的吗?”昭阳答:“只有令伊了。”
陈轸说:“如今您已经是令伊,属于一国之中的最高官位了。我打个比方:有个人给门客们送了一壶酒,门客们说:‘几个人喝一壶酒,不够喝,不如大家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就一个人喝酒。’过了一会儿,有个门客说:‘我先画好蛇了。’他拿起酒,又说:‘我可以给蛇画些足。’等他加画好蛇足之后,另一个人已经将酒夺过来喝掉了,并且对他说:‘蛇本来就没有足,你给它添上足,就不是蛇了。’”
“如今您已官至令伊,辅佐楚王,进攻魏国,破敌杀将,论功劳谁也比不上您,您的官位高得不可能再提拔了。您竟然又移军进攻齐国,打胜了不可能再升官,打败了却会身败名裂,对楚国也没有好处。这就等于画蛇添足一样。不如早点儿撤军而去,给齐以德惠,这才是保全名利的‘持满之术’啊。”
昭阳认为有道理,就领兵撤退了。
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做出适当的选择,把握“进”与“退”的辩证关系,正是做人和当领导的必备心术。
四、读史说做官
在封建时代,多少士人想通过科举这条小道,一生孜孜以求,朝思暮想入仕为官,但不是谁都能入仕为官的。翻阅史书,做官必备以下“素质”:
一有邓通之勇。西汉时的邓通,平时在汉文帝身边总是装作痴傻的样子,后来官至上大夫,还是一副奴仆相。文帝生了恶疮,脓水臭气熏人,太子厌恶不前,邓通反以为快,有了效犬马之劳的机会,每日吮数次,令文帝感动不已,加官晋爵外,又把蜀郡赏赐与他,并恩准他可以铸币。从此,邓氏币满天下,邓通成了“财过王者”的暴富。“千里来做官,只为钱与财,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没有邓通之勇,能做官又发财吗?
二有吕不韦之识。吕不韦深谋远虑,断定在赵国做人质的秦王孙子楚日后必成大业。于是他对子楚敬而有加,又将爱妾赵姬拱手奉上。子楚果然做了秦庄襄王,身价百倍,吕氏也随之圆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美梦,当上了一国丞相。
三有易牙之狠。齐桓公一次心血来潮,说了一句玩笑话:“寡人尝鸟兽虫鱼之味几遍矣,所以不知者,人肉味何如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回家把三岁的儿子杀掉,并亲手烹得如嫩羊肉一般鲜美,送给齐桓公吃。齐桓公根本没想到易牙如此忠心。易牙说:“忠臣者不有其家。”易牙因此成为桓公之宠臣,被委以高官,大权在握。
四有赵师择之技。南宋时韩侂胄权重势大,炙手可热。一次他带着一批官员饮于南园,经过一处山庄竹篱茅舍时,韩随口说一句:“这里真是田园美景,只是缺少鸡鸣犬吠声。”刚说完不久,忽然听见不远处有狗叫声。大家循声望去,并不见狗的踪影,走近一看,原来是工部侍郎赵师择趴在花木丛中学狗叫。赵师择因学狗叫的迎逢之技,深得韩的重用。
没有上述之能,一是做不上官,二是做了官也不长久。
唐代的孟浩然,才高九斗,在鹿门山隐居到40岁,从未接到朝廷要他出来当官的诏书。他失去了耐心,不甘再与山水渔樵为伍,也不想老死于山野茅宅之中,打点行装前往京师寻找机会。一日与挚友王维家中小坐,忽报天子驾到。孟慌作一团,急忙之中躲进床下。然为时已晚,唐玄宗有所察觉,责问王维何故?当得知是孟浩然时高兴地说:“朕闻其名而未见其人,他为何害怕藏起来?”孟从床下爬出,玄宗要他即席朗诵一首诗作。孟选了《归终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玄宗听罢感到一片牢骚之声,对“不才明主弃”一句大为不满,勃然变色斥责道:“卿不求仕,朕也不厌卿,为何拿此语诬我?”巧遇不欢而散,孟遣返回乡。经此打击,孟浩然终于懂得了,文才和做官是两回事,自己不具备做官的气质和智能,连敲门的技术都不会,更遑论其他了。像孟浩然这样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心无禁忌,口无遮拦,能做上官吗?
唐代的严挺之,凭自己寒窗苦读带来功名,由县尉平步当上了中书省右拾遗。他尽责尽守,出色称职。玄宗一度迷恋灯会乐舞,他不留情面上疏批评,使天子自认不妥,改邪归正。后来他终于被皇帝贬到外地。行事迂阔,只有书生意气,难抵政客权变,纵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安邦治国之才干,也难在官场上长久。晚年的严挺之在为自己的墓志铭上发出“春秋七十,无所展用,为士人所悲”的慨叹!
说到底,在封建社会里,做官必须有城府般的深沉,含垢纳污般的容量,温良恭俭般的谦和,翻手覆云般的权变,察颜观色的机敏,老练圆滑的官场经验,深藏不露,苟含取容的官僚素质。庄子说的更明白,为官之法,“形莫好就,心莫若和。就不欲人,和不欲出,否有患。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人于无疵。”(庄子《人间世》)这句话的意思是,形体上多亲近他,内心里多顺从他,亲近不要陷进去,顺从不要太明显,要不然你那靠山倒了台,你就要跟着完蛋。他像婴儿那样无知,你也跟他为无知;他不守规矩,你也跟着他学不守规矩;他随随便便,你也跟着学他随随便便。达到这些就进入了一个挑不出毛病的境界了。你的官不但能做下去,还能做上去!
糊涂领导成功术
一、做领导要戒嗜欲
古人曰:“嗜有所专,则奸徒而入;长有所属,则感由之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有嗜好,那么小人就会借以讨好;如果长期偏听偏信,那么就会被蒙骗,做官从政之人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