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糊涂学(历代经典文丛)
47675900000064

第64章 糊涂为人篇(4)

实施这种“拒绝三部曲”,丈夫在片刻情绪低落之后,马上又会有更明确地期待,因而打消挫折感,消除伤害感。

旧的观念认为,性爱是男人的事,女人只要“配合”就行,事实上这是完全错误的。在女性解放的现代,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这样的认知:性爱是夫妻共同的拥有,不但要共同去追寻,在默契沟通上更要积极去开发,而且在拒绝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有丈夫的体谅、妻子的大方。大男子主义往往使丈夫放不下自尊,性爱要求一旦被拒绝,便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心态,不改变是不对;而妻子往往也不讲究技巧,以生硬的拒绝来对付,结果将一团糟。

拒绝丈夫,一定会造成短暂的伤害,危害夫妻性爱文明,然而事先以“感激”来温暖对方,事后再以“另一个选择”来补偿对方,这个拒绝的伤害就几近于零了,这也是面子学的一种高境界的艺术。所以,如果你“今晚真的不想”,先应想好怎样说话,好好地拒绝对方,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夫妻间的不愉快发生,而且也会为以后更有品味的性爱生活开创出一条康庄大道。

夫妻之间,在性爱问题上如此,其他生活琐事上也应当如此。“打一巴掌揉三揉”是面子学中的一剂灵丹妙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对方的面子。平息对方的怨忿,消除感情隔阂,换来一张笑脸。此方百试百灵。

四、为人要以和为贵

人际之间有时难免会产生一种隔阂或交际阻碍,这时就需要故意地设置一个“第三者”——即消除阻碍的中介。

比如说,你与一个朋友之间生了一定的隔阂,但又不想与之断交,这就不妨请个第三者从中说和。第三者的任务是将双方的的歉意及欲保持交往的愿望准确真实地进行传递。小孩子们中常常出现这种事情:“小红,珍珍愿意和你好了,你呢?”“我也愿意。”“珍珍,小红愿意和你好,大家拉拉手吧!”这是最简单的第三者消除隔阂的办法。成年人的世界里,这方法运用得很娴熟,也复杂得多。

面子学大师说,人间需要“和事佬”。有机会充当这样的角色,是顶有面子的事。有时候,双方陷入僵局,相持之下,顾及脸面,谁也不愿作个姿态,给对方一个台阶。这时“和事佬”就大有用武之地了。“和事佬”最高超的功夫,就是“打圆场”。

所谓“打圆场”,是指交际人双方争吵或处于尴尬境地时,由和事佬出面站在第三者角度进行调解。打圆场近似于捧场,同是圆滑乖巧之为,但它没有捧场那般肉麻,而且在了结现实矛盾、平息事端的功效上,都比捧场高上一筹。“打圆场”运用好,可以融洽气氛,联络感情,消除误会,缓和矛盾,平息事端,还有利于应付尴尬,打破僵局,解决问题。

凡事都有诀窍,打圆场也有打圆场的学问。归纳起来,面子学大师指出,打圆场的学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说明真情,引导自省

当双方为某小事争论不休,各说一套,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时,“和事佬”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过分的表态,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和事佬”此时只能比较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说明清楚,而不加任何评论,让双方消除误会,从事实中反省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引导他们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达到团结的目的。

(二)岔开话题,转移注意

如果属非原则性的争论,双方各执己见,而这场争论又没有必要继续下去。那么作为“和事佬”又如何“打圆场”呢?如果力陈己见,理论一番,恐怕不会有效。这时,不妨岔开话题,转移争沦双方的注意。

南齐太祖萧道成提出要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然后齐太祖做然地问僧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不愿贬低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于是答道:“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齐太祖听后,只好一笑了之。王僧虔这种分而论之的回答是相当巧妙的,表面上是顾及了皇帝的尊严,君臣不能互相比较,实际上是回避了不愿贬抑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的难题。

(三)归纳精华,公正评价

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义而双方又都有偏颇,眼看观点越来越接近,但由于自尊心,双方又都不肯服输,那么“和事佬”应考虑双方的面子,将双方见解的精华归纳出来,也将双方的糟粕整理出来,作出公正评论,阐述较为全面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但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所谓“各打五十大板”是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的,那样乱批一气不利于解决问题,不可取。

(四)调虎离山,暂熄战火

有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驽张、一触即发之势,“和事佬”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他暂脱离接触,等他们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静了。

假如你想让两个过去抱有成见的人消除前嫌;假如你的亲人突然遇到过去关系很坏的人而你又在场;假如你作为随从人员参加的某处谈判暂处僵局……,作为第三者,你应首先联络双方的感情,努力寻找双方心理上的共同点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幅名画,一张照片,一盘棋,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句谚语,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乃至一杯酒、一支烟都可能成为双方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融洽气氛,打破僵局的契机。

面子学大师说,“和事佬”还有一层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在平息事端之后,不居功,不自傲,不盛气凌人。他可以把事情做得浑然无迹,并且是“人情做到底,送佛到西天”。把面子还给别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一、事事拿得起放得下

常人都乐意听好话、听表扬、听奉承话、听恭维的话、听鼓吹的话、听抬举的话。听到这些话,不论是当面听到还是背后听到,也不论这些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善意的还是虚情假意的或恶意的,都喜欢听。也不论他是这话的直接发出者还是转述者,你都喜欢他。总觉得耳顺,心中舒服,脸上有光。

与此相反,常人总是讨厌听批评指责的话,讨厌听不满自己的话,讨厌听指出自己失误的话。不论这些话是当面听到还是背后听到,也不论这些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善意的还是有意中伤的都讨厌,都不愿意听到。他们如果是这些话的直接发出者你会讨厌他,恨他,甚至可能恨他一辈子。他如果是这些话的转述者,你也可能讨厌他、恨他,认为他是赞同这些话的。听到这些话总觉得逆耳,心中不愉快,脸上挂不住。

殊不知这正是常人常犯的一种错误,一种由心理脆弱或无自知之明,或追求虚荣所导致的一种错误。

面对批评和赞扬,人们近乎本能地拒绝前者而喜欢后者。这除了可能是批评者缺乏批评艺术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批评和赞扬的本身会使人产生两种相反的心理反应。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往往会觉得丢脸、难堪、悲伤、恼火而生气,而在得到赞扬时,会有振作、兴奋、自豪、惬意、快乐的感受。因此,人们一般不会认为挨批评是件舒服的事。

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或担心缺点和错误被人看穿会影响自己的成功和发展,常常就会有意无意地以种种方式来拒绝,逃避批评,很少有人会真正地把批评看作是针对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人格。即使是“忠言”,听起来也“逆耳”。

从理智上说,没有多少人不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也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对待批评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平时,我们不难听到或看到人家使用“欢迎批评”一类的词语,甚至自己也不只一次地用过。但实际上,一旦有人果真提出批评时,受批评者往往就会像遇到电击一样立即缩回,采取拒绝、逃避的形式为自己辩护。

这种经历和体验,你、我、他大概都不陌生吧!面对批评,人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多半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大家跟我差不多,你为什么单和我过不去”;“你不拿镜子照照自己,有什么权利批评我”;“我哪里得罪了你,你何必这样”;“你无情,别怪我无义”等一类的反应。因此,如果批评者是你的上司,你即使不便顶撞几句,也可能耿耿于怀,在工作中消极抵抗;如果批评者是你的同事,你即使不大发雷霆,也可能会报以讽刺挖苦,或伺机找茬;如果批评者是你的同学或朋友,你即使不和他争吵一番,也可能会责怪对方背叛了你,并把你们之间的情谊打上问号。

然而,不幸的是,拒绝批评并非意味着可以免受批评,而且还会失去许多忠言善意的劝告,以及可能断送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友谊。一个人如果老是拒绝批评,那就无异于说自己以“完人”自居。这显然害多益少。

走出这一陷阱的办法,单靠笼统地告诫自己下次要虚心接受批评是缺乏约束力的,而应该把问题具体化,并分三步来解决。

第一步,要耐心倾听批评。当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时,你既不要急于反驳,辩解,或阻止,或拂袖而去,也不要嬉皮笑脸,满不在乎,或漫不经心,假装糊涂。既不要轻易断言批评者怀有恶意、敌意,居心不良,或故意挑剔,对人不对事而大动肝火,也不要惊慌失措、再三道歉,或无地自容,低声下气,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而应该保持自然大方的表情和姿势,认真而耐心地听完对方的批评,然后用自己的话简明地概括出他批评的大意,并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在倾听批评的过程中,如果你感到自己快忍不住了,可立即这样提醒自己,“我非完人,别逃避,别发火,别害怕,听完再说”。当然,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也许觉得不习惯,甚至感到委屈、窝囊。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说来,批评者并不能从批评中获得什么好处。相反,可能还有所失。如果他提出的批评是诚恳、善意的,利于受批评者改正缺点或错误,相反,如果他出于恶意、敌意、动机不良,那他便暴露了自己,便于你早作准备并寻找对策。怕就怕别人对你早有意见,心怀不满,表面上又对你一副笑容,当面赞扬,却在背后搞鬼,或在关键时刻突然对你发难。

第二步,要学会接受批评。要是你无法容忍别人的批评。惯于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拒绝、逃避批评,那么,将心比心,你就明白自己没有批评人家的权利。因此,首先要有能够接受批评的胸怀。其次,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如果别人发现了你的缺点、错误,批评得有道理,你不要拒绝人家的好意,更不必担忧接受批评便矮人一等。拿出勇气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你下次也许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差错了。

第三步,要有接受批评的智慧,要是别人批评得有道理,但方式、方法不对,你可以把它改为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来理解;如果别人批评错了,你也宜先表示谢意,然后再作必要的解释。至于对那些为了发泄个人的嫉妒、怨恨,纠缠早已结束的往事,或怀有其他恶意的批评者,你当然既有权提出正告,又没有义务去接受。

面子学大师说:在一般情况下,人如果挨骂,或受到警告、指责时,大家都会感觉面子上挂不住,心里不痛快。此时,你不妨把上述道理回想一遍,你的内心就会平静许多,脸上也就坦然许多。

面子学大师还指出:如果上司批评责斥下属。情况又另当别论,绝没有窝囊、丢脸之类可言。因为“老子克儿子”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

老刘在公司算是老资格的科长了,一般大家都谦让他,即使是公司领导,也都让他三分。这次,公司统一布置的工作他没有完成,经理找到头上,他竟说“忘了”,经理耐着性子说:“老刘啊,你这一忘不要紧,整个工作可就让你给拖住了!”

按说,经理的话毫不过分,态度诚恳,也够客气的,但刘科长可不这么想,多少年来没有挨过批评,就这一句就受不了了,凭着资格老和经理较起劲来。大家过来劝解不下,把经理气得脸都白了。事后,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让刘科长写出书面检查。

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要知道,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下属被上司斥责是理所当然的事。当你被上司训斥时,别人怎么看?只不过像是在观看父亲“克”儿子罢了。老子“克”儿子,天经地义,人之常情;上司训下属,同样是理所当然,谁也不会见笑。所以当你处于下属位置时,千万不要因遭呵责而感觉面子难堪,同事也随时可能受批评,因而不会轻视你;上司们也还有他的上司,在他的上司那里,情况就像你遇到的一样,他们更觉得训人与被训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

问题的另一面,上司被下属反驳可就不是理所当然的了,这同样如同老子“克”儿子一样,如果儿子顶撞老子,那可是大逆不道,“翻了天了”。从古至今,谁要违背上级旨意,那就是“犯上作乱”,是“反了!”

所以,既然上司已经斥责了,还是干干脆脆地道歉吧!这在上级眼里,才是下属应有的可爱态度。你同时还可以想,别人指责你的缺点和错误时能够自我反省的人,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同时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所以挨骂反而能促使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