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故事
47677500000004

第4章 刻苦学习终有成(4)

矿主不认识他,转身问几个机械师,那几个人都用轻蔑的口气说着:“这是烧火的小火工”。

出于无奈,矿主面对目光越来越坚定的斯蒂芬孙说:“你试试吧,可别把机器搞坏了!”只见这年轻人胸有成竹地拿起各种工具修起机器来。没过多久,他把拆下的零件擦拭干净,熟练地安装好,排除了故障,机器轰隆隆地正常运转了!

矿主连声称赞斯蒂芬孙。不久,他被破格提拔为机械工程师。

汉斯的非赢不可

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内斯·汉斯,曾与人共同提出新的核壳层模型理论,并与美国物理学家合写了《核壳层结构基本理论》一书,这大大推动了原子核壳层模型理论的发展。

汉斯的爸爸是植物园的园艺师。汉斯从小跟爸爸在园里进进出出。植物园很大,花、草、树、木,应有尽有,小汉斯开心极了。他最喜欢躺在软软的绿草上看书。他涉猎广泛:童话、民间故事、连环画、名人趣事……他几乎对这一切都感兴趣,特别是牛顿的故事,大家称他是“小书迷”。

一天,小书迷和爸爸聊天。“爸爸,你去过英国吗?”汉斯问。

“当然,那是年轻的时候。你怎么对英国感兴趣?”

“嗯,妈妈说过牛顿住在那儿。爸爸,你见过牛顿吗?”

“哦……很遗憾,没有来得及去拜访。”

“你为什么没有去?”汉斯紧接着追问。

“是为了你呀,我不回来能有你吗?”爸爸逗他说。

实际上,牛顿比爸爸早出生200多年,爸爸说没有来得及去拜访,汉斯太小没有明白。汉斯对于爸爸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接着说:“我不是一直在妈妈的肚子里吗?”在他看来,爸爸应去拜访牛顿,不应为自己而失去那么好的机会。

爸爸和叔叔、阿姨听了汉斯的话,都禁不住大笑起来,搞得汉斯莫名其妙,但他却从大人眼神中感到是在笑他。

从此,他便暗下决心,遇事要好好想想,多动脑筋,三思而后行。

小学毕业前夕,他憧憬着去有名的奥伯尔中学上学。为此,他把每一道题都当成一只足球,非把它踢进球门不可。这天,太阳已西下,教室里安静极了,黯淡的光线中,只有小汉斯一动不动地在座位上思考着。原来,有一道题他还没有解出来。其他学生都早已回家写作业去了,他却是在教室里完成作业,回家还要看其他书或另有别的活动安排。

汉斯的老师威尔先生非常喜欢这个好学上进又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他悄悄迈进教室,这是他第三次来催汉斯回家了。

“老师,让我再想想,我非赢不可!”汉斯自信而又固执地说。

天色更晚了。只见汉斯猛地跺了一下脚,喜出望外地喊着:“噢,我想出来了!”不一会儿,他自豪地抬起头,看着一直守在身边的老师,歉意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哟,我得马上赶到动物园去,爸爸答应放学后帮我给小海龟治病呢!”

说完,他把作业本递给老师,向老师道别后,一溜烟似的冲出了教室。

汉斯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奥伯尔中学。那年他12岁,像着了魔似的迷上了物理课。他并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成绩单上的优秀分数。他决心进行一项伟大的发明。他默不作声地利用5天的课余时间,做了一只水陆两栖船,并以自己的姓氏将其命名为“延森1号”。

手工课上,只见汉斯信心十足地在介绍自己的“发明创造”——“延森1号”是一只能进能退、无人驾驶的水陆两栖船。船长20厘米、宽5厘米,全身用薄铁制成。船头像飞艇,尾部如卧蝉。船的四周涂的是浮力较大的胶,“两腿”用铁片做成风车轮形状,船前部右侧是个小摇把。这只船在水里、陆上行驶进退自如……

突然一个声音打断了汉斯滔滔不绝的介绍:“能当面试试吗?说不定一下水就沉了呢!”

汉斯没吱声,看了一眼同学们那怀疑的目光,低头用手按住船,把船右侧摇把转了几转,一松手,小船在讲桌上哒哒哒地跑了起来。先向前,再向后,大家欢呼了!接着,他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小水池边。汉斯又扭动摇把几下,船平稳地在水上咚咚咚地威武前进了,先向前5米,又后退,跑得欢极了。这下同学们服气了,都争相传看着这只小船,对汉斯灵活运用物理知识中的浮力定律和平衡原理,佩服得五体投地。

走上化学之路

凯库勒是德国化学家。他原先学建筑,后因崇拜化学大师李比希而改攻化学,并在李比希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他有活跃的创造力,在化学结构理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德国有座著名的文化小城——达姆斯塔特。这里环境优雅,传统文化氛围浓厚。1829年,凯库勒就出生在这座小城。也许是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凯库勒从小就喜欢文科。

小凯库勒思维敏捷、思想新颖,能十分流利地讲4种外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尤其他的写作,独出心裁,常常令人耳目一新,多次受到教师们的表扬。

有一次上文学课,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要求同学们当堂写作,下课交卷。课堂中,别的学生们都在苦思冥想,埋头写作,听不到一点儿声音。可凯库勒却呆呆地坐在课桌后,望着墙壁,偶尔在白纸上画点什么。文学老师在教室里走了几次,看见凯库勒的纸上连一个字母都没有,心中不悦。

下课时间就要到了,老师把凯库勒叫到黑板前,让他朗读自己的作文,同学们都在心里担心他出丑。只见凯库勒稳步走到讲台前,不慌不忙地把手中的纸举到面前,然后竟出口成章地读起“作文”来了。听着他那美妙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利落的行文,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件事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出乎意料,从此,凯库勒的文学天赋在学校出了名。

凯库勒虽然文才出众,但他服从父亲意愿到德国西部的吉森大学去学建筑。在这里,凯库勒第一次听到李比希的名字,高年级学生言谈中对这位化学家的钦佩和尊敬,引起了凯库勒的好奇心。一次又一次地听李比希的课后,他迷上了化学,并产生了改学化学的念头。

真正使他坚定献身化学决心的,是一桩戒指失窃案。达姆施特市的赫尔利茨伯爵夫人的宝石戒指失窃了。这枚戒指上有两条蛇缠在一起,一条是用黄金做的,另一条是用白金做的。后来,在伯爵夫人的仆人那里搜到一枚相同的戒指,那人声称早在1805年这宝贝就由祖上传到他手中了。

法院开始审理这个轰动一时的戒指失窃案了。凯库勒因住在伯爵邸宅的对面,而被传到法庭作证。他清楚地记得伯爵夫人家发生火灾那天的情景,正是那天,伯爵夫人的宝石戒指丢失了。没想到在法庭上凯库勒也看到了化学大师李比希,法庭请他对戒指金属成分做了测定,将以他的结论判决。化学家宣布:“白戒指是用白金制成的,毫无疑问。而白金用于首饰业是从1819年才开始的。伯爵的仆人说这枚戒指早在1805年就到了他手中,这是无稽之谈。因此,伯爵家的仆人的罪行是明显的。”

听了李比希的一席话,凯库勒更加敬重这位教授了。虽然作为学生,他曾多次听过教授讲课,但李比希却不认识这个崇拜他的学生。这次戒指失窃案,使他们在一个不寻常的场合互相认识了,同时也加速了凯库勒弃建筑学化学的行动。

偷偷学习的天才

布莱士·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从小智力过人。17岁提出帕斯卡定理,20岁设计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22岁时,致力于真空与流体力学的研究。虽然他没有活到40岁,但对人类的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帕斯卡的父亲艾特先生是位数学爱好者,他深知研究数学的艰难。小时候的帕斯卡体弱多病,为了阻止儿子迷上数学,艾特先生把家中所有的数学书籍都藏了起来。

可帕斯卡偏偏酷爱数学。在他眼里,几何图形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房屋、树林、花草、桌椅,甚至炊具,一到他视线中,全变成了美妙绝伦的几何图形。有的时候,他与伙伴们玩着玩着就没影了,如果一找,保证在角落里画突然想起的几何图形。

父亲知道儿子在偷偷学数学,但对于别人告诉他帕斯卡是个天才的说法并不相信,于是决心找个机会核实一下。

一天,帕斯卡又偷偷溜进父亲的房间,玩起他的“几何游戏”,艾特先生悄悄地跟在后面,站在他身后观察了好半天。起初,帕斯卡玩得十分投入,过了一会儿,一抬头,发现父亲在身后,立刻慌了手脚,赶紧把一个本子藏到身后。父亲没有斥责他,拿起儿子的笔记本一看,大吃一惊:才12岁的儿子竟用自造的数学名词,证明了30多条几何定理,并且所运用的方法几乎与数学大师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书里的一样!

此时,艾特先生已对儿子刮目相看,再也不想阻止儿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了。他不仅自己辅导儿子,还把帕斯卡带到“莫光尼学会”,与笛卡尔、费尔马等大数学家交往。一个小数学天才就这样冲进了数学领域,并在短短的人生中取得了巨大成绩。

用小海象换书读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科学家。他在科学上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1748年,他创办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所,1755年创建莫斯科大学。在历史和语言方面,他也都有杰出贡献。

罗蒙诺索夫出身于渔民家庭,父母都没有文化,村里也没有学校。小罗蒙诺索夫8岁时,母亲见他喜欢读书,便把他送到退职在家的教堂执事尼基蒂奇老头那儿去学习。后来小罗蒙诺索夫又主动到村里另一名有文化的人——舒伯纳处拜师学习。由于小罗蒙诺索夫求知欲强,学习刻苦,因此一年中学完了别的孩子需要几年才能学完的识字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