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水量虽然如此丰富,但海水就占了整个储水量的96.5%,淡水量的全部总和只不过占总储水量的2.53%。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可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所以淡水储量并不等于水资源量。实际上能供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使用的淡水资源还不到淡水储量的万分之一。水资源总量的统计和计算比较复杂。水资源中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的特征的是河流的年径流量,它不仅包含降雨时产生的地表水,而且包括地下水的补给。所以,常用年径流量来比较各国的水资源。全球年径流量约为47×1012km3/y(万亿立方米每年)。
20世纪50年代后,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全球人口增长迅猛。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迅猛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大量侵蚀原本已经稀缺的可消费水资源。有报告显示,全球每日约有200吨垃圾倒入河流和湖泊。每升废水能够污染8升淡水。这些污水流经的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正面临着水资源缺失的危机:全世界有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相关的疾病。在过去的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质,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水资源危机正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
18什么是温室效应?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除二氧化碳以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汽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据分析,在过去200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估计到21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而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上升更多。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滥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订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温室效应的影响
受到温室效应和周期性潮涨的双重影响,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即将被海水淹没,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
由于温室效应会导致南北极冰雪融化,水平线上升,直接威胁图瓦卢,所以该国在国际环保会议上一向十分敢言。前总理佩鲁曾声称图瓦卢是“地球暖化的第一个受害者”。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杀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19什么是碳排放?
碳排放计算器进入百姓生活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直都在排放二氧化碳,而如何通过有节制的生活,例如少用空调和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等,以及如何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来减少工厂和企业的碳排放量,成为本世纪初最重要的环保话题之一。
20如何减少碳排放?
在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方法来减少碳排放,而对于一般个人而言,减少碳排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节能灯泡
11瓦节能灯就相当于80瓦白炽灯的照明度,使用寿命更比白炽灯长6到8倍,不仅大大减少用电量,还节约了更多资源,省钱又环保。
空调温度
空调的温度设在夏天二十六度左右,冬天十八到二十度左右对人体健康比较有利,同时还可大大节约能源。
购买节能冰箱
购买那些只含有少量或者不含氟里昂的绿色环保冰箱。丢弃旧冰箱时打电话请厂商协助清理氟里昂。选择“能效标志”的冰箱、空调和洗衣机,能效高,省电加省钱。
购买小排量汽车
购买小排量或混合动力机动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参加“少开一天车”活动。
交通出行
选择公交,减少使用小轿车和摩托车。
汽车共享,和朋友、同事、邻居同乘,既减少交通流量、又节省汽油、减少污染、减小碳足迹。
购买本地食品
如今不少食品通过航班进出口,选择本地产品,免去空运环节,更为绿色。
21什么是可持续有机污染物(pop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危害更大:在自然环境中滞留时间长,极难降解,毒性极强,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被生物体摄入后不易分解,并沿着食物链浓缩放大,对人类和动物危害巨大。很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POPs:
有意生产——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
有意生产——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
无意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生产的副产品:二恶英(多氯二苯并-p-二恶英)、呋喃(多氯二苯并呋喃)。
22如何远离可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尽量不食用近海鱼类
近海受人们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污染情况相对要严重得多。例如:施洒在田地里的有机氯农药随着雨水流入河川,汇入大海;垃圾焚烧炉放出的二恶英落入附近的土地,又随雨水流入海里;工厂排放出的含有POPs的污水也顺着相同的途径进入大海。据抽样调查,近海海水中低质的农药、多氯联苯、二恶英等POPs的含量,要远远高于远海。由于POPs在生物体(如鱼体)内易发生生物蓄积,并且会沿着食物链逐级放大。近海鱼类,特别是含脂肪高的鱼类,食用小鱼的大型鱼类,体内往往积蓄着高浓度的POPs。
提示:人在食物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因此应尽量避免摄入含POPs含量高的食物,因此要尽量不食用近海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