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画壶工艺有两大流派,河北衡水的内画壶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冀派”,所用壶有玻璃、水晶、玛瑙三大类。工艺美术家王习三的“清代帝后肖像”系列内画壶是其佳作,题材是自顺治至光绪的清代皇帝、皇后的肖像。采用单线墨彩技法,立体感强,生动形象。1981年,美国一位收藏家重金购买后在纽约展出,引起轰动。尔后,王习三又创制了“历届美国总统肖像”系列内画壶,正面为总统肖像,背面为其生平文字,更是杰作。
“冀派”内画壶,集内画、外画两种技法之长,还创制了内、外画鼻烟壶,更受到海内外人士的热烈欢迎。
北京内画壶被称为“京派”,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期在光滑透明的水晶、玻璃上作画,艺术上受到一定限制,画面都比较简单。后来,发明了用金刚砂等在壶的内壁磨砂,色白而不滑,如同在宣纸上作画,从而使中国国画技法在内画壶上得以充分发挥,内画艺术大大前进了一步。
北京内画壶富有晚清文人绘画的风格,题材广泛,绘画精细,字画结合,别具韵味,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山东博山的内画技艺是清代光绪年间由北京传去的。后来,他们研究出用铁砂摇磨法,使瓶的内壁产生毛面,以便敷彩作画,技艺更上一层。他们还发明了将陶瓷釉彩用于内画艺术,画面永不褪色,艺术效果更佳。他们创作的“水浒一百零八将”、“红楼梦”、“百美图”、“清明上河图”等,在海内外均获得很高的评价。
脸谱
脸谱,是一些剧种的面部化妆艺术,它是由历代戏曲中逐渐演变出来的化妆程式。京剧脸谱最为丰富而完备,其中以净角和丑角为主,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面部化妆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同时把脸谱制作成型也成了工艺美术的一种,可以供人欣赏。
脸谱来源于唐代的乐舞面具。唐教坊记里有“大面”之说。“大面”出自北齐,是说北齐兰陵王高长荣,貌如美女,勇武过人,但他担心自己的容貌不足以慑敌,于是刻木作狰狞面具,每出阵时戴上,勇冠三军。有人把这个故事编为乐舞《兰陵王入阵曲》,谓之“大面”。这种面具,乃是后世脸谱的滥觞,后来发展为直接在脸上构图。
京剧脸谱工艺美术中的脸谱是一种新的面具形式的欣赏品。我国工艺脸谱以北京最为出色。北京脸谱厂主要是塑造京剧脸谱。北京名艺人“花面桂干”以设计名净脸谱出名,他的作品清新秀雅,色调优美。老艺人王稔田擅长设计精、灵、鬼、神脸谱,精于用红、白、绿等色,施色怪异,对比强烈,诱人。双启祥艺人画的脸谱,油、粉间施,韵味无穷,尤以绘制昆曲名净侯玉山的脸谱为妙。北京脸谱是极受欢迎的旅游工艺纪念品,外宾和华侨尤为喜爱,争相购买。
工艺脸谱类别繁多,有三块瓦、老脸、碎脸、白脸沫、十字脸、和尚脸、太监脸、火判脸、家形脸、神妖脸、歪斜脸等等,每一类又可分多种色彩和式样。脸谱的构图原则一般都不太细、太实,讲究会意、夸张;往往通过色彩搭配、调和、衬托、对比以及线条、图案的对称、呼应等艺术手法,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这乃是脸谱的艺术魅力。
贵州布依族在脸谱艺术中独树一帜。在演出“地戏”时,头上戴“脸子”(即面具)。这种“脸子”,是用整块木料挖雕而成,然后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各种脸谱的彩绘,其用色和汉族戏曲脸谱用色程式大致相同,如红脸象征忠勇,黑脸象征刚直,白脸象征奸诈等等。其雕工、彩绘都十分精致而优美,性格特征往往更为强烈。如武将眉弓突出,鼻翼怒张,眼球大而圆鼓,显得十分傈悍勇猛。
装裱
一幅古旧字画,虽已支离破碎,一经装裱,完好如初,这已不能不令人惊奇。而苏州著名装裱名师谢根宝,竟将明代仇十洲的一幅人物画“洛神”上面的黄斑、霉点、污迹等全部清理干净。所用技法,看起来也不复杂,不过是水洗、涂酸、配纸等等,真个让人惊叹叫绝。
装裱是我国独特的手工艺,尤以苏州装裱为最著名,清代就有“关裱最善,他处无及”的赞誉。本来杭州装裱为上,自明代宣德年间,苏州就逐渐取代杭州,成为全国装裱工业的中心。前面提到的整理古画的技艺,就是苏州工艺家的杰作。在清代,苏州装裱艺人还曾奉旨进京,在内府装裱“历代帝后像”。
苏州装裱的种类大致有绫裱、绢裱、纸裱等。格式务求美观大方,上下镶嵌的尺度和左右边缘的宽窄,都要与书画或悬挂的地位相称。或长或宽,不强求划一。
装裱古画就要靠技师的手法和经验了。无论是揭纸、用水冲洗、配纸、裁镶、浆糊、接笔等,都非一般技艺可以完成的。
武汉装裱工艺也有自己的传统,加以吸收苏裱的特点,逐渐发展,清末已颇有名声。近年来,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款式后,已初步形成武汉装裱的特色,致使武汉出口国画的声誉与日俱增。他们又解决了裱画翘曲的问题,并成功地将金丝缎、万寿缎用于装裱面料,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又试制了新的装裱面料锦绫,推广全国。
最近几年,我国和日本还在装裱工艺上进行了交流,进一步促进了这项工艺技艺的发展。
文房四宝
文房就是书房。旧时把书房中使用的笔、墨、纸、砚4种文具称为文房四宝。这4种文具最负盛名的有浙江湖州的湖笔、安徽徽州的徽墨、安徽宣州的宣纸、广东端州的端砚。
文房四宝
毛笔,为我国所特有,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商代已有原始的笔,春秋时期已能制造毛笔。河南信阳长台关、湖南长沙的春秋战国楚墓中,就有优质的兔箭毛做成的毛笔。湖笔因发源于浙江湖州善琏镇而得名。湖笔用杭嘉湖平原出产的羊毛,每只羊只选二三两,经过72道工序制成。它以选料严格、制作精良享有盛誉。毫锋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为世人所喜爱。
墨,据目前所知,最早的烟墨是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发现的。这时的墨没有制成锭,而只做成小圆块,因此不能用手直接拿着在砚台上研,必须用研石压着来研。出土的秦、西汉的砚都附有研石。东汉墨的形状从圆块改进成墨锭,可直接用手拿着研。从此,研石就渐渐绝迹了。徽墨产生于安徽徽州的歙县、休宁一带。制墨始于唐末。易州著名墨工奚超父子避乱江南时,改进易水制墨法,制成“新安香墨”,其特色是“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舐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驰名中外。徽墨被李后主称之为“天下冠”。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2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为了取得蚕丝,把煮沸过的蚕茧放在芦席上,再浸入水中,用棍棒打,分离出一丝丝的长纤维。将蚕丝晾干收贮后,芦席上还往往黏留下一层薄薄碎丝绒。人们将这层薄绒丝揭下来包东西,后来,有人将这种薄物再捣烂,把捣烂的浆捞起来铺平晒干,用它来写文字。西汉时期已制成植物纤维纸。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州府(今泾县)而得名。起于唐初,历代相沿。初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宋、元以后又用楮、桑、竹、麻,后扩大到十几种。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墨韵层次清晰,可经久不坏。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别开生面。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宣纸被喻为“莹润如玉”、“冰翼凝霜”、“滑如春冰密如茧”等,人们称赞它为“纸中之王”、“纸寿千年”。
砚,在我国的历史极为悠久。1980年我国在陕西临潼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一块石砚上面还盖有石盖,掀开石盖,砚石凹处有只石质磨棒。这一发现证明我国制作和使用石砚的历史早在古秦以前。端砚是我国著名传统实用工艺美术品之一。广东省端州(今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早在6500年前,即为端砚产地。端州之石属水成岩,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当时的端州以砚为业者占全城人数的一半。端砚为历史文人赞赏,誉为“群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