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
47686600000024

第24章 建筑艺术欣赏(4)

比萨大教堂和比萨斜塔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比如,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与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更重要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是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建筑。

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阴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

冬宫

俄国巴洛克建筑的范例,1754—1762年建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涅瓦河畔,建筑师是意大利人B·拉斯特雷利,原为沙皇宫殿,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辟为艾尔米塔日博物馆。

冬宫规模宏大,有上千间房屋,平面为长方形,中心内有庭院,建筑物外立面的处理与城市整体相适应。临涅瓦河一面两翼体形略向前突出,中间部分适当强调入口,因此由河上看去,有横向延伸的效果。建筑物的另一面中间体形突出较多,使建筑物在周围环境中处于主导地位。入口前面是过街楼,而建物的入口正在庭院深处面向海军部广场的一面,中间部分退收较深,这样处理能显示前后两立面的重要性,这为前后两个立面的过渡部分。

建筑物外立面划分为上下两部分,采用混合式、部柱式两层通高,内部为大厅,细部处理采用巴洛克壁柱、窗柜和各式山花、雕像、花瓶等装饰,节奏复杂,效果丰富而强烈。

国立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冬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该馆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日(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

博物馆现包括5座建筑物,冬宫、艾尔米塔什、旧艾尔米塔什、艾尔米塔什剧院、新艾尔米塔什。目前,博物馆共分8个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古钱币部、西欧艺术部、从事导游工作的科学教育部和作品修复部。8个部共有藏品270余万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艺术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俄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油画及雕刻。其中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作品,100万块硬币和证章,22.4万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银制品、宝石与象牙工艺品等。这些工艺品分别陈列在350多个展厅中,如毕加索立体画展厅,意、法画家展厅,俄国历代服装展厅等。所有展厅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厅,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许多是他亲手制造的。展厅中的一个玻璃柜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蜡坐像,头发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发。肖像旁立有一木杆,木杆上端2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线,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过2米。同中国故宫一样,该馆藏品异常丰富,因此参观者如果想要走遍全部展厅,恐怕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够。

金字塔

方锥形或台阶形的纪念性建筑,因其轮廊近似于汉字金,故中文名之为金字塔。古代埃及、西亚、墨西哥等地方都建有金字塔,而以埃及的最为著名。

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保住尸体能复活,因此统治者都重视陵墓建设。早期墓葬的墓室在地下,地上有模仿宫室形式的祭祀厅堂,外形似向上收拢的长方形高台,后来为了追求纪念性,把厅堂架在层层台基之上,逐渐形成金字塔。第一座石金字塔为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约建于公元前27世纪,塔身为台阶形,6层,以后出现过3层式的金字塔,还出现过棱边为折线、上下两段倾斜度不同的金字塔,还出现过别的样式。埃及建造金字塔的王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托勒密王朝(前305—前30年)末期。第三至第六王朝(前27—前23世纪)最盛,几乎全为金字塔。

目前已发现的古埃及金字塔约80座。约4000—5000年前建于开罗近郊的吉萨金字塔群。它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和大斯芬克斯像(狮身人面像),以及西、南两百长方台式墓与多座小型金字塔。3座大金字塔都用淡黄色石灰石砌筑,外贴一层磨光的白色石灰石。塔身是精确的立方锥形,高大、厚重、简洁,气势宏伟。彼此的平面洞对角线相接,群体轮廊参差变化,狮身人像高20米,长约73.2米,其雕刻造型与金字塔的方锥形对比强烈。胡夫金字塔入口经长通道可达上、中、下3个墓室。上为主墓室,即法老墓室,其顶部由几块几十吨重的大石构成;中间为王后墓室;下层可能为放置殉葬品之处。

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3座金字塔。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几十吨。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装运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车皮。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据说,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世人赞叹。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现高为133.5米,但此金字塔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佛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4000多年的岁月,整个雕像风化严重。另外雕像面部严重破损,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当作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

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被腐蚀。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倒塌。3座金字塔石块,可在法国国境四周建造一道高3米、厚30厘米围墙。金字塔的斜度都是52度,每一石块密密相连,休想找到缝隙,连刀尖也都插不进,不得不佩服古埃及的度量及工程等一些技术。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被尊称为“法老”。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倍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以法老或贵族而论,他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建造坟墓,还命令匠人以坟墓壁画和木制模型来描绘他死后要继续从事的驾船、狩猎、欢宴活动,以及仆人们应做的活计等等,使他能在死后同生前一样生活得舒适如意。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在古埃及叫“庇里穆斯”,有“高”的含意。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

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6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位于萨卡拉的佐塞尔金字塔是这类金字塔较为典型的代表。它建于公元前2750年,是埃及历史上第一座完全用石头造的巨大的建筑物。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可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古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像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泰姬陵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北部的古都阿格拉市,距首都新德里约200千米。这个古陵墓融合了古印度、阿拉伯和古波斯的建筑风格,是印度伊斯兰教文化的象征。

泰姬陵

据记载,泰姬陵建于莫卧儿帝国的颠峰时期。1631年,土耳其建筑师乌斯塔德·拉荷里绘制了该陵墓的全部设计草图。施工期间,每天动用2万名工匠,共耗费4000多万卢比。为了建造这个陵墓,帝国动用当时最好的搬运工——1000多头大象,翻越草原丛林,成群结队地从遥远的东方和西方运送各种石料到印度。这里有来自中国的玉和水晶石,有来自古印度旁遮普的彩色玉石,有来自斯里兰卡的黑色玉石,有来自阿拉伯的煤石,还有印度特有的大理石,共用了28种石料,历时22年才完工。泰姬陵是各种奇观玉石的整合,各种玉石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更显得宏伟壮观、结构严谨、工整对称。

整个陵园呈长方形,东西长576米,南北宽293米,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四周是红砂石围墙。陵墓的主要建筑是基座、寝宫和4座尖塔。基座是每边长95米的正方形,高约7米。寝宫居中,总高度为74米,上部为一高耸饱满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寝宫四壁各有一座拱门,4扇高大的拱门门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着古兰经的经文,还点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宝石。寝宫内共分5间墓室,墙壁上都是珠宝镶成的繁花佳卉,构思精细,巧夺天工。中间的墓室里有一道雕花大理石围栏,里面安放着泰姬和沙贾汗的大理石石棺,两具石棺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彩色宝石和浮雕。泰姬陵基座的4个角上各有一座40米高的3层尖塔,为防止倾倒后压坏陵体,塔身均稍外倾。陵墓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形式完全相同的清真寺翼殿,都用红砂石砌成,以白色大理石碎块点缀。

泰姬陵是一个因爱情而建造的奇迹。1631年夏天,沙贾汗的皇妃泰姬为他生第14个王子时,不幸难产身亡。泰姬是沙贾汗最宠爱的皇妃,无论其气质、教养和品位都具有“国母”的风范,皇妃的早逝使得沙贾汗悲痛欲绝,于是他下令建造一座宏伟的陵墓安葬和纪念爱妻。其实,沙贾汗原本想在泰姬陵的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黑色陵墓,以便死后可与泰姬陵里的爱妃相伴。可是当泰姬陵刚刚完工,他的儿子奥朗则布叛逆造反,弑兄杀弟并篡夺皇位,还把他囚禁在阿格拉堡里。在随后的8年里,沙贾汗每天只能在古堡的八角楼里,透过一小片窗孔,遥望远处河中浮动的泰姬陵倒影,最终忧郁悲愤而死,并同葬于皇妃身旁。

就在泰姬陵建成约一个世纪之后,南亚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殖民者将泰姬陵开辟为野餐场所,还将铁锤、凿子带了进去,敲凿陵墓上的宝石和珍珠,泰姬陵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流水别墅里美国建筑师F·L·赖特的代表作,也是现代建筑中杰出作品之一。它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建于1936—1939年。赖特在一块背崖临溪,最宽处不足12米的地方苦心经营了这个依山就势、凌空飞跃、参差俯仰其间的建筑。赖特说流水别墅是由环境激起的灵感所成,借助于钢材的力量,得其所而遂其形。它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

流水别墅本身约380平方米,室外平台、阳台也近300平方米,内外交融,沉浸在绿树玄岩、清泉湍流中,凹凸起心的墙垛用当地的片石砌筑,与山岩纹理相通,颇饶天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