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
47689900000027

第27章 海底矿山(3)

目前,在我国海域记录到的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

海洋植物由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组成。

若将所有的海洋生物全部介绍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此仅向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海洋生物,以对精彩纷呈的海洋生物有个大概的印象。

美丽的蝴蝶鱼是热带鱼的一种,最大的蝴蝶鱼身长可超过30厘米,如细纹蝴蝶鱼。蝴蝶鱼身体侧扁,适宜在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它们能迅速而敏捷地消失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蝴蝶鱼得天独厚的体形,令它们可以自如地潜入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

虎鲸身体强壮,凶狠残暴,它是海中的“暴徒”、“杀手”。虎鲸行动敏捷,游泳迅速,时速可达55.6千米,远比世界奥运会游泳冠军游得快。海洋生物无论大小,一旦遇到虎鲸便难以脱生。雄虎鲸游泳时,高达1.8米的背鳍突出于水面上,就像古代武器——戟在海面上倒竖着,因此虎鲸有“逆戟鲸”的别名。

海豚是最聪明的动物。如果用动物的脑占其身体重量的百分比来权衡动物的聪明程度,那么海豚仅次于人,名列猴子之前。有些技艺,猴子要经过几百次训练才能学会,而海豚只需学二十几次就行了,聪明的海豚在许多著名的海洋馆中的表演,常常令人们惊叹不已。

海豹体长约1.5~2米,最大的雄海豹体重达150千克,雌海豹略小些,体重约120千克。我国辽宁省盘山河口及山东庙岛群岛等地,都屡有大群海豹出没。海豹的潜水本领很高,一般可潜到100米左右,在水深的海域,还可以潜到300米,在水下可持续23分钟。海豹游泳的速度也很快,时速可达27千米。海豹主要捕食各种鱼类和头足类,有时也吃甲壳类。它的食量很大,一头体重60千克左右的海豹,一天要吃7~8千克的鱼。

你看,海洋中的腔肠动物,它们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刺细胞,且触手特别多,遍布于体表。触手是海洋腔肠动物最敏感的部位。

弹涂鱼也很有趣,它的左右两个腹鳍合并成吸盘状,能吸附于其他物体上,发达的胸鳍呈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附肢。遇到敌害时,弹涂鱼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在低潮时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滩上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去捕捉昆虫吃。因此,人们称弹涂鱼为“会爬树的鱼”。

有的海洋生物小得惊人,如浮游藻类,身体直径一般只有千分之几毫米,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模样,但形状各异,有纺锤形、扇形、星形的,有椭圆形、卵形和圆柱形的,另外还有树枝状的。

红藻的藻体呈紫色或紫红色,大多数为多细胞,由丝状、片状和分枝状组成。它们也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带形。红藻多数喜居深海,少数种类可在200米的海底生长,红藻的种类约有2,500多种。

无数的海洋生物使海洋成了一个巨大的“蛋白质宝库”。目前世界上各大海域的捕鱼量数以千万吨计,只要保护得当,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的蛋白质相当于全球耕地生产能力的千倍。海洋有能力每年向人类提供30亿吨高蛋白的水产品,至少可供300亿人食用。我国近海共有渔业水域280多万平方千米,有许多重要渔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捕捞量约2.8吨。中国有悠久的海洋渔业发展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主要渔业资源有带鱼、黄花鱼、对虾、鲆鱼等。中国的渔业发展坚持以养为主,捕、养、加工并举的方针,而且特别重视发展海水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1997年,全国海洋水产品总产量2,176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385万吨,养殖产量791万吨,总产值1,568亿元,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目前,我国年人均水产品消费约26千克,其中16千克来自海洋。

让海洋宝库永远聚宝

水俣病提醒人类

海洋的确是一座宝库。海洋宝库里的宝物中,有些是可以再生的,永远不会枯竭,如海洋能源。有些宝物的存量非常大,人类消耗的微乎其微,丝毫不致影响存量,如食盐。可是有些宝物就不能毫无计划地开发了。如石油、天然气,按目前开采的速度;一二百年内就会用完了。还有些宝物虽然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已经过度开发,资源一旦被破坏就难以再生,如水产资源。而清洁、健康的海洋环境更是宝中之宝,是比一切别的资源更为重要的资源,环境若是被污染了,海洋这个宝库就永远不能再聚宝。

海洋水体庞大。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海洋水体的容量可以看做是无限的,有非常大的自净能力,能够把排到海水里的一切物质稀释,使它们分解成无害的物质,或者沉到海底。海底的海流速度很小,把废物抛到海底就不会被冲出来,扩散到别处。于是,人们把海洋当做废物垃圾场。

人们生活产生的污水由各家各户的下水管汇入下水道,流进河流,或者直接排进海中。这些污水中有大量腐烂了的有机物,还有洗涤剂。有机物和洗涤剂中所含的磷酸盐都是营养物质,它们会使海水过营养。洗涤剂中还有些对海洋生物有害的其他盐类。每家排出的废水虽然不多,可是千家万户排出的废水就很可怕了。

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废水,尤其是造纸、制糖、酿酒、纺织、印染等工业排出的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特别大,这些污水有时发黑、发臭、起泡沫。冶金、电镀.等重工业的废水中的金属化合物,大多数都有毒性,尤其是汞、镉、铜、铅等的化合物对人类的危害更大。废水中还有大量石油制品,估计每年从各种渠道进入海洋的石油就达1000万吨。农田施放的化学肥料、无机和有机农药中也有相当大的部分随着灌溉用水从沟渠中排出,或者渗入地下,最后汇到河流里排入海中。工业产生的废气中的酸性物质还会溶解到大气中的水滴中,使落下的雨滴都是带有酸性的“酸雨”。发电厂排出的冷却水由于温度比周围的海水温度高,也会污染生态环境。就连海滨水产养殖业排出的水因为有机物质含量高,有时还带有病毒或细菌。

人们在海底倾废场倾倒的固体废物、疏浚港口和航道挖出的泥沙等,也会慢慢扩散,悬浮在海水中。使放置在海底的核工业废料渗露出来,带来放射性污染。

陆上百川汇大海,就这样把陆上的污染物带进海中。再加上海底油气开发飞速发展,钻探、生产时难免有一部分油气漏到海洋中。而且陆上生产的石油有60%是用油轮跨洋运输的,运输过程中也会有泄漏和洗舱残油。油轮发生事故时,大量原油溢入海洋,后果更为严重。

由此而知,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从各个途径使海洋受到污染,已经到了海洋本身难以自净的程度。

1953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海洋被污染的危险陸。当时熊本县水俣湾旁的居民得了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听觉失灵,手指颤抖,发狂、痉挛,死亡率高达37%。后来发现其起源是附近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汞的化合物,流入海中以后,有些鱼把汞富集在体内,含量比海水中高许多倍,人吃了这种鱼就中毒发病了。水俣病提醒了人类,海洋的自净能力不是无限的,不能再毫无顾忌地向海洋排放废物。

人们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海洋受到污染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有毒物质,像重金属化合物,含磷、含氯的农药不易分解,会长期存留在海水中,或沉在海底沉积物中,达到有害的浓度就会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很多生物,如藻类、贝类、鱼类有富集有毒物质的能力,它们本身不会死亡,但人吃了这些有毒的生物后就会中毒、生病甚至死亡。如今农药在海洋中已经分布得相当广了,就连生活在遥远南极的企鹅体内都能检出一种剧毒农药多氯联苯,可见污染的严重性。

石油污染也是对海洋环境的严重危害。1升石油在海中氧化降解需要消耗40万升海水中的溶解氧,这就夺去了大量海洋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使生物窒息而死。石油污染还能使鱼类丧失生殖能力;使海鸟羽毛粘连,难以飞翔;使海兽沾满油污,最终难逃厄运。石油中还有致癌物质,它富集在海洋水产体内,人吃了要患癌症。又黑又浓的原油要是沾到海滩上,那就更加不可收拾。

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营养物质和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也会变成污染,引起灾难。例如硒的化合物含量较高时,一些繁殖特别快的藻类疯长,产生“赤潮”,海面上布满藻类,颜色都改变了,发红发臭,不仅把别的生物需要的氧消耗光,还能排出毒素,使海洋水产大量死亡。电厂的温排水、悬浮在海水里的固体垃圾、泥沙颗粒,都能使海水透光性减弱、溶解氧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新陈代谢。

我们平时使用的易拉罐、塑料瓶、塑料袋等废物在海水中也不容易降解。它们能存在很长时间,被海洋生物吞食就会危及它们的生存。还有挖泥、疏浚的废土不恰当地倾倒在海流比较强的海底,也会随着海流扩散,往往淤塞航道,或者改变海岸线。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人们一时不易察觉,但等到危害严重时,治理和恢复就很难了。例如过度捕捞造成的海洋水产资源的破坏,砍伐海岸带红树林,造成红树林生物基因资源的破坏,热带海洋中珊瑚礁的破坏都是许多年后也难以恢复的。

人类已经认识到海洋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了。联合国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发展首脑会议,提出“21世纪议程”,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应该对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子孙后代负责。人类不能盲目地只顾发展,不管环境。应该在开发的时候,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把环境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统一起来来考虑,在发展各种产业、建设物质文明耐,保护好环境,创造、维护健康的环境。

海洋环境对人类至关重要。海洋大规模开发的历史比陆地的开发短得多,海洋受到的污染还比陆地轻,更需要及时注意,防止海洋环境受到进一步污染,使海洋宝库能永远聚宝,海洋开发能永远持续下去。警戒污染的卫士要控制、治理环境污染,首先要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经常地监测海洋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弄清主要的污染源,研究污染扩散的方式和途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海洋环境的本底,也就是未被污染以前的原始状况对分析污染问题是有用的。科学家不远万里到南极附近的大洋里,调查远离人类活动的海水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作为最基础的资料。在海岸带建设新的工厂时,事先要调查附近海区的水文、化学、生物、地质条件,一方面提供设计依据,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建厂后对环境的影响积累原始数据。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沿海的环境作了周密的调查,同时建立起长期监测海洋环境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