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妙的大千世界:令人惊叹的奇迹
47697100000030

第30章 形与山齐——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雕琢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13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斯和尼罗河的帝王谷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