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妙的大千世界:令人惊叹的奇迹
47697100000045

第45章 教皇圣都——梵蒂冈城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却位于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内。梵蒂冈可以说是一个国中之国,全部领地都在意大利罗马市市内。它是罗马天主教教皇的住所,面积仅44万平方米,大约只有一个城市公园那么大。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冈内的最高建筑,也是罗马天主教最重要的宗教圣地。它以基督耶稣的门徒彼得的名字命名。

圣彼得大教堂彼得在跟随耶稣前是一个渔民,后来跟着耶稣一起传教。当耶稣的门徒犹大出卖耶稣,引领人来追捕耶稣的时候,彼得出于一时的胆怯,三次不认主。这种胆怯行为给他的一生蒙上了巨大阴影,他一辈子都忏悔着自己的罪行。耶稣死后,彼得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到耶稣留下的事业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他不辞辛苦,携众教徒从巴勒斯坦起程,西行万里,来到罗马传教,不幸被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尼禄所杀。临刑时,他留下遗言:“我比不上我的老师,请让我倒着死。”于是,彼得就被倒钉在十字架上悲壮地死去了。

圣彼得雕像为了纪念彼得,欧洲许多地方都为他设立了陵墓和教堂。公元4世纪,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在皈依基督教后,于公元325年在埋葬彼得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名为圣彼得的小教堂。随着基督教势力日趋昌盛,16世纪,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登基后,为了显示教廷的威势与力量,他决定拆除破旧的小教堂,在原址兴建一座宏伟壮丽、雄霸天下的新圣彼得教堂。教皇要求新教堂要摒弃已有的意大利哥特式,并要胜过所有异教徒的教堂。

教廷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选择设计方案,画家兼建筑家布拉曼特的巨型圆顶与希腊十字形叠合的设计方案以其构思的严密精巧,式样的独特壮观,获得了教廷的青睐。公元1506年大教堂开始动工,8年后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就去世了,第二年布拉曼特也去世了。他只完成了教堂中央的奠基工作以及教堂的甬道拱门等局部。新教皇利奥十世命令拉斐尔接替布拉曼特成为工程的总设计师,并要求将原来方案的希腊十字形改为拉丁长十字形。圆顶被取消,引进了一些哥特式的设计。因工程量过大、西班牙入侵、反赎罪券风潮以及拉斐尔去世,工程又放慢直至停顿了。1547年教皇保罗三世任命72岁的米开朗基罗为总工程师,米开朗基罗又恢复了原先布拉曼特设计的希腊正十字形式样,并作了一定的修正,把半球形大穹顶改为椭圆形,并精心设计了42米宽的中央大厅,四角有小穹顶衬托。但他也没有等到工程完工就去世了。之后,保罗三世将其未完成的工程委托给了卡诺·马德尔诺,他基本执行着米开朗基罗的方案,但在拱顶两边加了3个小堂,这使得整体效果大变。后来,贝尔尼尼又在马德尔诺的钟楼上添加了塔球。16世纪末,教皇保罗五世又下令在教堂正厅前边加建一个巴西利卡式的大厅。这样,整个建筑又改成了拉丁十字形。到1626年,旷日持久的重建工程终于最后完工,罗马教皇乌尔班主持了落成典礼。

从16世纪初开始动工,大教堂历时100多年,前后约有20个教皇主持,包括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在内的10多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先后参与了教堂的设计和装修工作。新建的大教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高达138米,在1990年非洲建起一座超过它的天主教堂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和世界最大的圆顶建筑物。

大教堂有5座大门,每个大门都有雕刻精致的铜像及铁锁。平常只有两侧的小门供人群进出,居中的正门只有在重大的宗教节日,才能由教皇亲自开启。其他4门是圣事门、善恶门、死门及最右的圣门,圣门每隔25年才开放一次。在圣诞之夜,教皇带领教徒由此门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圣彼得大教堂左右两侧还有两尊巨大的石雕像,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和撒勒蒙尼大帝的雕像。

当人们步入教堂,在教堂正门靠左侧是贝尔尼尼雕塑的《圣小钵》,采用云田石雕刻而成,表现的是两个顽皮可爱的小天使各捧着一个贝壳状的圣小钵的情形,活泼生动,栩栩如生。在教堂右拐角处摆放着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圣殇》,创作这座雕像的时候,他只有24岁。雕像展现的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受难后的耶稣基督的情景。玛利亚双眼低垂,左手微微摊开,右手搂着遍体鳞伤的耶稣,无限疼惜、无限悲痛地凝视着自己亲爱的儿子。作者赋予圣母以凡胎肉体的人间母亲的形象和感情,她非常年轻美丽,神态宁静安详,只是在眼角、眉心和似乎颤动的手臂中流露着隐隐的哀伤。米开朗基罗将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与无奈和对上帝虔诚的信赖与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洋溢着一种静谧而又圣洁的美,人们称其为整座教堂中最优雅的雕塑作品,是教堂的“镇堂”之宝。

在圣母玛利亚雕像的上方立有一座十字架,天花板上铺陈着一幅壁画,这是教堂内唯一直接画在天花板上的,其他所有的绘画都是用马赛克瓷砖绘制后再镶嵌完成的。

圣彼得大教堂入口门厅横向展开,内接纵向的中厅,至此,进入到圣彼得教堂的内部,这里简直就是一座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艺术宝库。它气势恢弘,富丽堂皇,可容纳几万人。彩色的大理石墙面光滑锃亮,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和雕像。中厅高约46米,西端是一个圣坛,圣坛上方刻着两米多高金光闪烁的字母,人像更是高大至4到6米。在圣坛四角,由四个边长18米的墩座支撑起一个巨大的穹顶。抬头仰望,就仿佛立于天穹之下,高旷而肃穆。从教堂底乘电梯可升至穹顶。穹顶很大,直径有4232米,周长71米,内部顶点高1234米,可容纳10多个人站立。穹顶的十字架顶尖距地面高达1378米,是罗马城的最高点。穹顶的四周内壁上饰有色泽鲜艳精美动人的镶壁画和玻璃窗。站在穹顶里,整个罗马城尽收眼底,人仿佛与浩渺的宇宙连为一体。这个大圆顶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不朽之作。

在大穹顶下方是圣彼得大教堂的主体部分。贝尔尼尼的杰作——青铜华盖就被置于米开朗基罗宏伟的穹顶之下,这是贝尔尼尼用了9年时间建造而成的巴洛克式建筑。在金色耀眼的光芒中,显得活泼而又不失庄严,如同有人评价所说,贝尔尼尼的作品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总赋予空间以新的意义,他在创作中总是善于利用强烈的光源来帮助自己表达作品的主题,完善作品的内涵。这个巨大的青铜华盖高29米,用4根由黑色和金色装饰而成的螺旋形大铜柱支撑。柱上饰以金色的葡萄枝和桂枝,枝叶间攀附着无数小天使,许多只金色的蜜蜂点缀其间,金光闪烁。华盖四周金叶垂挂,波纹起伏,似随风飘舞。华盖之内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金鸽,光芒四射,耀人眼目。

阿诺尔福·迪·坎比奥于13世纪创作的圣彼得青铜像屹立于四大巨柱下,走过他面前的人们都会亲吻他的右足而祈求得到圣人的庇佑,所以,他的右足更换了好几次,现在又已被磨得锃亮。

华盖下方是一座祭坛,点缀着大理石雕塑和黄金饰物,只有教皇本人才可以进入这座祭坛,向朝圣者做弥撒诵读。再下面就是圣彼得的陵墓,在坟墓的上方有着彩色玻璃做的鸽子。墓前放置的是由新古典主义雕刻家卡诺巴做的教皇庆典像。在陵墓前面栏杆上点着数十盏长明灯昼夜不灭,象征着基督教的光辉永不磨灭,也同时表示对圣彼得的深深敬意。圣彼得大教堂里面有50座教宗的圣坛及册封圣者的雕像,跟许多其他的大教堂一样,雕像底下的地下室即安放着这些人物的遗体棺椁。这一带灯光摇曳,布幕低垂,更增加整个中殿的神秘而安静的宗教气氛。

在中殿的尽头,是被称为“巴洛克艺术之父”的天才雕塑家贝尔尼尼的另一杰作——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被称为彼得宝座。它充分表现了贝尔尼尼丰富的想象力和天才的艺术直觉。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雕饰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当年使用的坐椅,不过,历史学家的考证,认为是卡洛林王朝的查理二世登基受封时所使用的坐椅,9世纪由查理二世捐赠给圣彼得大教堂的。在其背后上方,是精美的“圣灵”像。

从这里转往右侧的长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罗马帝国利奥大帝的墓穴,以及贝尔尼尼的最后一件雕像亚历山大七世,当时贝尔尼尼已经80岁了,但仍然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卓越的创造力。这个长廊还摆设着许多其他的雕像,也是名作集萃。此外,长廊里还有告解室、忏悔室,可以举行小型的宗教仪式。

圣彼得广场教堂前面是一座巨大的椭圆形广场,名为圣彼得广场,它是1655~1667年,贝尔尼尼受教皇之托,在教堂前加建的。圣彼得广场长340米,宽240米,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它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用来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它与大教堂原有的梯形广场合在一起,与后面的教堂连成一片,气势宏伟,极为壮丽。广场的设计是完全按照罗马天主教廷的要求,将富丽豪华的世俗化装饰纳入到宗教艺术中来。圣彼得广场是主体建筑与广场紧密结合的典范,其精美与气势都是同时代和后代同类建筑难以企及的。

圣彼得大教堂规模宏伟巨大,装饰精美华丽,其巧妙繁复令人目不暇接。它朴实文雅的外形,与内部金碧辉煌的璀璨形成鲜明的对比,遍及堂顶、墙壁、石柱的浮雕与雕像及色彩斑斓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