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赵一曼
47708600000001

第1章 谁是赵一曼

赵一曼,其实不是她的真名。在她牺牲了差不多20年后,人们才知道她的真名叫李坤泰。

这还得从一部电影说起。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共产党在东北的武装部队接收了日本人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1946年10月1日正式把它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基地(1955年才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有一次,东北抗联著名将领、担任当时的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冯仲云向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袁牧之等人建议,应该拍拍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事迹。他说:“冰天雪地里的英雄,是值得用电影来表现的啊!”并介绍了赵一曼的故事。不久,剧作家于敏被委派写《赵一曼》的剧本。

大家知道,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1931年9月18号,日本侵略者无耻地侵占了中国东北,部分原东北军(张学良将军的部下)、农民起义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76万日军,消灭日本侵略者18万人,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的“讨伐”,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给东北同胞的电文中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著名将领有杨靖宇、赵尚志等数十人。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赵一曼》,正是表现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扮演赵一曼的演员叫石联星,凭借这部电影,她获得了第五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奖的女演员。她创造的赵一曼形象,轰动了全国,给亿万人民群众以巨大的鼓舞。赵一曼那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让观众肃然起敬。

电影公映后,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真实的赵一曼究竟是谁,纷纷找到当年的抗联战士打听。但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为了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保护自己和远在异地的家人,当时很多人用的是化名。赵一曼是真名还是化名呢?当时她用过的名字还有李淑宁、李一超等等。所以就是当年的抗联战士、将领和地下党领导人也不一定知道赵一曼的真实身世,只知道她说话带四川口音。1952年三、四月间,曾在1931年任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省委代理书记的何成湘,还专门到四川调查赵一曼的身世,也没有结果。

同时,在经历连绵不断的战乱,终于迎来了和平安宁的日子后,许多活着的人都在寻找战争中离散的亲人。这其中就包括在四川省泸州市工作的李坤杰。李坤杰兄弟姐妹共有八人,她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950年任川南行署监察委员、川南区妇女干部。她深深地思念早年外出参加革命、离家多年的最小的妹妹李坤泰。她向党组织汇报:小妹李坤泰,在宜宾县城读书时叫李淑宁,在报刊发表文章时用笔名李一超。1926年冬,她经宜宾党组织推荐报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春天被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录取。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不久,党中央派她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与同学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天,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等处做地下工作。就在她到达上海后不久,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就在李坤杰寻找小妹的同时,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了。李坤杰看了好几遍,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她并没有想到银幕上这个性格坚毅、威武不屈的女英雄赵一曼和她那瘦削而柔弱的妹妹李坤泰有什么联系。

1952年,川南行署撤销,李坤杰从泸州回到宜宾工作。一天,当年与李坤泰十分要好的女中同学郑双碧找上门来,将一张泛黄的两寸照片交给李坤杰,说:“二姐,这是淑宁在上海时寄给我妹妹郑易楠的照片,要我设法转交给你。”照片上,李坤泰端坐在照相馆的高靠背藤椅上,宁静美丽,气定神闲,怀中抱着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看着照片,泪水顿时模糊了李坤杰的双眼。她想起自己在重庆做党的地下工作时,外地党组织派来四川工作的罗特生、苟永芳曾经跟她说:“你妹妹从莫斯科回国后,到了我国某一地方,为躲过敌人的搜查,不敢乘车,曾步行30多里的雪地。她找了些假发来挽髻,衣服也改了装,成了一个阔女子。她怀有身孕,走路有困难,由同志们搀扶,终于到了目的地。如果她将来回四川工作,你们姐妹有见面的机会呢!”

她立即给在西安工作的郑易楠写信,打听小妹的消息。

郑易楠的回信是这样的:

“在上海的时候,我和淑宁经常见面,帮助她解决过不少生活上的困难。她从宜昌回到上海住在离我住地不远处,那段时间几乎天天上午她都要抱着她的孩子,提着菜篮子,借买菜的机会到我们屋里打个转身。我们一边抱着孩子玩儿,一边和她摆龙门阵。她经常提到周恩来的名字,总是‘恩来’长、‘恩来’短,说个不停。我们怕别人听见就用手捂住她的嘴巴,请她小声点。有一次,有半个多月不见她来了,我们正担心她出了什么事,她突然抱着孩子闯进屋来了。只见她满头大汗,神色慌张,把孩子往我怀里一塞说:‘我患虎烈拉了(暗语,暴露了身份,被敌人追捕),要马上住医院。’说完她转身就走了。”

“孩子才半岁多,我和秀石姐姐都不会带孩子,孩子要妈妈、要吃奶,哭个不停,我们就喂稀饭、炼乳和糖开水,他越来越乖,越来越逗人喜爱了。一个多月后,淑宁回来把孩子抱走了。党中央又派她去南昌江西省委机关工作,以后就失去了联系。”

后来,李坤杰又知道小妹李坤泰在离开上海前,将孩子托付给了丈夫陈达邦的堂兄陈岳云、周菊芳夫妇。陈岳云夫妇收养了这个孩子,他们后来去了南京,再后来又去了重庆。他们也不知道孩子母亲的下落,只听说她已改姓赵,很早就在东北牺牲了。即使这样,李坤杰也没有把小妹和赵一曼联系起来。为了赶跑日本侵略者,牺牲了多少仁人志士啊。

两三年过去了,事情仍没有很大的进展。期间李坤杰还直接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打听,周总理将原信转给了全国妇联主任蔡畅,请她帮助查询。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坤杰访问到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当初,李坤泰正是和陈琮英的哥哥陈达邦结的婚,也就是说,陈琮英是李坤泰的小姑子。当时,陈琮英也正在找李坤泰。李坤杰终于知道了小妹李坤泰的爱人陈达邦在中南海工作,他们的儿子陈掖贤(即照片上的那个小男孩)已经20多岁了,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

一天,李坤杰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件,她打开一看,正是外甥陈掖贤写来的——

姨妈:

我在13岁时就知道妈妈名叫李一超。当时还在养父家里,和家里其他人合不来,曾隐隐约约地听人说我是野孩子。后来他们才不得不把真实情况告诉我,说我是八叔(陈掖贤一直称陈达邦八叔——编者注)的孩子过继给他们的,我妈妈早就死了。后来,又听说妈妈是共产党。1947年,四姐陈志贤从北方到南京(我当时在南京)告诉我说,我妈妈叫赵大姐,是做过许多革命工作的(这是她在一个地下党员卢大姐处听来的)……

八叔和妈妈分手后就到法国去了,慈姑(指陈琮英——编者注)后来和妈妈失去了联系(我到养父家还是慈姑跟妈妈一起送去的)。他们也知道李一超同志曾用姓赵的化名,在东北牺牲。虽然也想到李一超同志可能就是赵一曼同志,但是找不到证据。1951年碰到文士祯同志(同八叔一起在法国工作,回来后又在东北工作过),他说:“李一超的事迹与电影上赵一曼的事迹有相似处,可能《赵一曼》这个电影写的就是赵大姐(李一超)。但文士祯也仅仅是认识我妈妈,并没有同她一块工作过。他说李即赵不过是出于揣测……”

侄:陈掖贤上

李坤杰读后,悲喜交集。她看到了希望。

李坤杰和外甥陈掖贤联系上了,才得知妹夫陈达邦直到1942年才回国。原来,莫斯科中山大学在1929年解散后,陈达邦仍留在那里,任莫斯科外国出版社中国印刷部主任,专门负责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印刷业务。后来又调到巴黎去主持印刷业务,任《救国时报》印刷部主任,兼印刷厂厂长。陈达邦熟悉印刷业务,又懂法语,很快结识了不少巴黎印刷界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救国时报》的印刷质量,为抗战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陈达邦回国后,辗转来到重庆,在堂兄陈岳云家中见到儿子(小名宁儿)。父子团聚后,曾四处打听李坤泰的下落,但是没有任何消息。他们一起去看电影《赵一曼》,当时也根本没想到赵一曼就是李坤泰。

陈达邦自己也是个传奇人物。1949年后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刷局任综合科科长,具体负责人民币的印刷工作。他在制版过程中调整题写的汉字书法一直沿用到第三、四、五套人民币,至今仍清晰可见。

转眼到了1954年元月。那边,李坤杰听说同是宜宾人的四川省监察委员江子能要到北京开会,便立即前去向江说明情况,恳请对方在北京开会期间向与会者打听打听李坤泰的下落。在会议即将结束的头天晚上,当时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的何成湘来看望江子能。何成湘是江子能的老乡和入党介绍人之一。他们有20多年没见面了。

江子能向何成湘提及李坤杰寻找妹妹李坤泰的事。何成湘一听,马上说:“巧了,我也正想告诉你,电影《赵一曼》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姓李,也是四川人,但具体是哪里的就不太清楚了,我在满洲省委工作时领导过她。”“1933年4月赵一曼和一个姓曹的同志领导了哈尔滨300多名电车工人大罢工后,由于身份暴露,老曹同志被捕牺牲。组织上决定把她的关系转移到珠河游击区工作。转移时是我代表省委找赵一曼谈的话。为了能更隐蔽,我当时建议她改姓李,她说她本来就姓李。到了游击区,老百姓都叫赵一曼‘瘦李’。后来,她在游击区干得很出色,不仅建立了非常好的群众关系,而且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要不咋会有那个电影呢?”“我今天来拜访你,也是请你回去查一查,四川是否有赵一曼这个人?”

江子能很高兴,便把他所知道的李坤泰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江子能回到宜宾,立即把得到的情况告诉了李坤杰。李坤杰边听边掉眼泪:“赵一曼?我的小妹妹会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么?”她立刻把那张照片给何成湘挂号寄去。

8月末,李坤杰终于盼来了何成湘的回信。何成湘在信中说:

坤杰同志:

一超同志在哈尔滨工作时,我同她见面较多。派她去做游击工作时,还是我和她谈话后派去的。以后她在游击区的英勇斗争,引起了日寇的严密注意。她的活动曾轰动一时,“赵一曼”声名大振……

你寄来的照片很好,来信也好。但我希望你将一曼的情形再详细告诉我,以便介绍和宣传……

1956年,《工人日报》的记者受何成湘的委托,拿着这张照片,来到了赵一曼曾经战斗过的黑龙江省一些地方进行采访、核证。他们找到驾着马车送赵一曼进山的董老汉。又找到了当年赵一曼从医院里出逃时用马车送她往山上跑的那位车主魏玉恒。他们看了照片,立刻大声说:“是她,是赵一曼,没错。”当记者来到赵一曼当年领导过游击战的珠河地区,乡亲们看了照片,都惊喜地喊道:“瘦李!她就是瘦李!” 地下党领导人雷炎说:“别看她人瘦小,胆子可真大。”“瘦李”就是同事们对赵一曼的爱称。乡亲们还向记者叙述了赵一曼如何精明能干,说话时声音很大,常露出四川口音,能文能武,枪打得准……

尤为重要的是,在黑龙江省档案馆的日伪档案中,发现了一份又一份的审讯记录。它们用日、汉两种文字记载了赵一曼被捕后的全部情况。还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赵一曼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被日本人拍了下来,其面容和记者手里的照片一模一样。

由此可以断定,赵一曼,就是出生在四川宜宾的李坤泰!

李坤杰终于找到了小妹,找到了成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的小妹妹赵一曼!

陈邦达知道自己的妻子就是革命英雄赵一曼后,悲喜交加,他亲手抄写了赵一曼给宁儿的遗书。陈掖贤则来到母亲的出生地四川宜宾,抱着二姨李坤杰痛哭不已。他在自己的左手臂上刺上了“赵一曼”三个字。当组织上通知他去领母亲的抚恤金和烈士证时,他说:“我知道我的母亲是赵一曼,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我不要烈士证和抚恤金。”

至此,人们才可以把赵一曼烈士的革命之路渐渐勾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