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赵一曼
47708600000020

第20章 血战左撇子沟

战友朱新阳曾问赵一曼:“你为什么叫赵一曼呢?”赵一曼说:“我喜欢‘一’字,所以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决不改变。曼,有长的意思,美的意思。因为有的老百姓说我是赵尚志的妹妹,那我就姓一回赵吧,再说,它还在百家姓里排第一呢。”

的确,很多老百姓当时都以为赵尚志和赵一曼是兄妹俩。他们说,赵尚志是哥哥,带着妹妹出来打日本人。说赵尚志个子小,身材单薄,一只眼睛看不清东西,还有人背后叫他“赵瞎子”。赵尚志个子的确不高,那只左眼是在巴彦游击队战斗时受伤所致,几近失明。赵尚志经常不洗脸,不刮胡子,不找媳妇,不上炕睡觉,经常睡在马棚的谷草里。那是游击队遵守纪律,不和老百姓抢热炕头。游击区还时不时进来日本人的奸细,打过赵尚志的黑枪,所以他就睡在谷草里。冬天的时候冷,他就睡在锅台旁,既能取暖,又能防备敌人的袭击。有人说赵尚志机警得很,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一有动静马上就能醒,抄起枪就能打。

赵一曼心想,她和赵尚志虽不是亲兄妹,可比亲兄妹还要亲呢,他们本来就是革命的亲兄妹啊!

1935年七八月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上,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作了《关于法西斯的进攻以及共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报告提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首要任务,在于建立广泛的反帝民族统一战线,为驱逐帝国主义和争取国家独立而斗争。大会根据这个报告通过了《论共产国际在帝国主义者准备新的世界大战的情况下的任务》的决议。季米特洛夫的报告和大会的决议都强调,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应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的人民战线,并明确表示:“我们赞同英勇的兄弟的中国共产党这一倡议:同中国一切决心真正救国救民的有组织的力量结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

会议期间,王明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作了关于建立反帝统一战线问题的发言。这次大会把建立最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为各国共产党的基本策略。1935年8月1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发表后,东北各级党组织和人民革命军立即响应,并积极筹组东北抗日联军。但由于各军被敌人分割各地,联络不便,一直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指挥机构,各军仍然分散独立作战。

东北的抗日烽火连天,形势发展很快。抗日队伍的壮大,令日伪当局惶恐不安,他们纠集了大量兵力“讨伐”游击区,推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主力部队远征后,敌人更加穷凶极恶,除了大批兵力进行军事“大讨伐”外,还成立伪滨江省“治安指挥班”,并在珠河、苇河两个县成立“治安工作队”。警务厅长涩谷三郎亲赴珠河、苇河视察“治安工作”,想趁机把新编的二、三团和地方党组织彻底消灭。东北抗日的斗争十分艰巨,抗日联军不得不转入深山老林。北国的十月,已是天寒地冻。霜降刚过,乌吉密河两岸就飘下了大雪,山野被大雪覆盖了,森林里平时到处乱窜的野猪、狍子、黑熊也躲进了树洞。莽莽苍苍的森林中仍在活动的,只有抗日联军的战士们。因日寇加紧进行封锁,抗日联军与群众的联系被切断,得不到粮食,严寒的冬天大家也穿不上棉衣。战士们有的围一件熊皮,有的披着兔皮和猫皮连缀成的大衣。裤脚破了,就裹上树皮,再缠几道草绳。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就四处挖草根、树皮,冬天连野菜都没有,偶尔打到狍子、野兔之类,就架在火上烧烤。打不到野兽就把皮带和靴子煮了吃。除了指挥部以外再没有几顶帐篷了,行军到哪里,都是篝火露营,或者白天休息,夜晚活动。

团长王惠同和政委赵一曼率领的第二团,依然活动在珠河黑龙宫、秋安屯、帽儿山、关门嘴子一带。那时候抗日根据地没有向普通老百姓征粮征税。队伍需要钱粮,完全靠“打土豪”与“吃大户”来获得。

为了迷惑敌人,二团在密林里经常转移营地。凛冽的寒风扑打着,许多人的脸和手脚都冻得红肿开裂了,一条条口子里,凝结着紫痕,但人们一看到赵一曼手握盒子枪走在前面,心里就像燃起一团团烈火,精神马上抖擞了起来。政委那么瘦弱的身体,都那么刚强坚定,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呢?

1935年11月14日,部队来到一个叫左撇子沟的地方。这里本来也是抗日根据地,但在日伪军的“讨伐”下,哈东地区沟沟起火,村村遭劫。当赵一曼带领部队到来时,这里只剩下一片瓦砾,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混在老百姓里的一个汉奸,叫朱景才,一见“发财”的机会来了,就悄悄溜出村子,连夜向敌军告了密。

第二天清晨,日军横山炮兵一部、岗田正木部队预备队一部、吉田部队一部及伪警察部队第三中队共500余人,分别从乌吉密、一面坡、梨树镇及珠河县城向二团驻守的左撇子沟围进。而赵一曼和王惠同只带了150多名战士,双方力量悬殊。

上午十时左右,二团在铁道北春秋岭被敌人包围。赵一曼和王惠同随即指挥部队抢占南山有利地形,与敌人血战。我军人少,弹药不足,但在王惠同、赵一曼的指挥下英勇顽强,持续六个多小时,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凶恶进攻,击毙横山部队机关枪队队长古谷清一大尉、小队长芹泽、特务曹长户一等兵等日伪军30多人。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二团损失惨重。

夜幕降临,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赵一曼和王惠同带领部队露宿在左撇子沟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他们在一个避风的地方,点起了五六堆篝火。赵一曼和王惠同商议,决定趁黑夜带余部突围。赵一曼看了看众多的伤员,心里十分难过,要带着这么多伤员一起突围实在太困难了。她考虑了一下,坚定地对团长说:“给我留下一个班的人,我负责掩护,你带领部队和伤员突围!”王惠同说:“那怎么行?!不能把你留下,你是女同志,我来掩护!”赵一曼严肃地说:“团长,我们没有时间争论了,什么男的女的,谁说女同志就不能打掩护?你的责任是把部队带出去,你们快走吧!”

王惠同清楚赵一曼的脾气,她若犟起来,是谁也不让的。他只好转身带领部队向西北方向冲去。

赵一曼把留下的十几个战士召集起来,分别布置好了掩护的任务。然后和战士们在山头上燃起一堆堆篝火,把敌人吸引到自己这边来。熊熊燃烧的篝火迷惑了敌人,他们分不清游击队的虚实。

敌人再次向山头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此起彼伏,子弹也像雨点一样呼啸着飞了过来。赵一曼带领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地还击。英勇的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了,最后只剩下了四个人。突然她感到自己的肩膀一麻,她知道这是负了伤。这时她隐蔽在很深的荒草雪坑里,敌人搜山时从她旁边经过,她屏住呼吸,握着一颗手榴弹,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作最后的战斗。但敌人并没有发现她。

敌人撤走了,她想办法包扎了伤口,忍痛从雪坑里爬出来,遇到了其他三人:一直跟随她的小战士杨桂兰和铁北区委宣传部长周伯学、交通员刘福山。深夜,伸手不见五指,他们来到了春秋屯的一户进步老百姓家里,怕敌人搜查,趁天不亮,又由刘福生带着他们悄悄转移到侯林乡西北沟老于家的小仓子(窝棚)里养伤。

——这个老于是个什么身份,没有明确的说法,有人说他是地下党,也有人说他是一个进步老百姓。

这时赵一曼才知道,团长王惠同突围时身负重伤,弹尽被捕,全团只突围出去了十几个人。1935年11月18日,日伪《大同报》以《一面坡友军大激战,讨伐共匪百五十名》为题刊登了重要消息,其他各日伪报纸也纷纷转载。几天后,日伪军把审讯时骂不绝口、怎么也不招供的王惠同押回左撇子沟,在村子前面的空地中间放一张桌子,上面摆着在左撇子沟被二团击毙的一个日本大佐的灵牌。敌人要用他的生命来祭灵。王惠同被推到刚刚挖好的土坑前,一声枪响,他壮烈牺牲了。

赵一曼和几个同志就在老于的窝棚里住了几天。日伪军还在搜山,他们猜想很可能还有被打散的游击队战士埋伏在山里。养了几天,赵一曼的伤口眼看着好转,天冷,老于想烧水化雪给她喝,没想到升起的炊烟被假装上山打柴的一个汉奸发现了,汉奸赶快报告给了正在四处巡查的特务米振文。11月22号,日军指挥官远间重太郎带着30多个日伪军悄悄包围了这个小窝棚。交通员刘福山正要出去,刚走出窝棚,一声枪响,他当场牺牲。枪声一响,赵一曼立即拔出枪,与敌人开战。周伯学也拿起了枪,与赵一曼并肩作战。杨桂兰和老于则在一旁帮忙。这一仗,打了半个多小时,敌人以为要不了多久,里面的人就会马上投降。他们想错了。打到最后,赵一曼他们的子弹打光了。老于拿把耙子冲了出去,想把敌人引开,可是没跑几步,敌人的子弹就打中了他,老于就这样牺牲了。赵一曼刚冲出来,子弹就打在她的大腿上,她一头栽倒在了雪地上。敌人狞笑着一步一步向赵一曼逼近。远间重太郎的战靴踏在赵一曼头前的雪地上,赵一曼抬起头,笑一笑,然后昏了过去。重太郎对旁边的一个汉奸说了一句话:“怎么是个女人?”

赵一曼伤势很重,敌人抓来群众用梯子把她抬到徐家大院,又换乘牛车,把赵一曼还有周伯学和杨桂兰押往珠河县城。赵一曼的右腿被子弹贯穿,露出了骨头,她的肩头和右手腕也受了伤。血水染红了衣服,被冷风一吹,冻得硬邦邦的。牛车在山路上颠簸,使赵一曼疼痛难忍。小杨紧紧搂着赵一曼,尽量减少赵一曼的痛苦。牛车进到了县城,赵一曼从小杨怀里挣扎着坐起来,轻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挺起胸脯,让老百姓看看咱们抗联战士不是孬种!”于是她一路对街上围观的群众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满洲国!”“抗日到底!”“不当亡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