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心!别让拖延害了你
47721400000034

第34章 走出拖延症患者的梦魇(1)

——扭转心灵恐惧感,终结拖延恶习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害怕。人们害怕如果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自己陷入麻烦。因此他们不愿意冒被人评判自己失败的风险,有时候他们相信成功是危险的,会通过拖延降低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概率。这时候,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一、想法+感觉=行动

很多人都在苦苦寻找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秘诀,而关于秘诀的答案却各不相同,有的人说是财富,有的人说是地位。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秘诀就是不拖延,将你的想法和感觉都转化成行动,这就是获得快乐和成功的秘诀。唯有不拖延,敢行动,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才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冲破世俗对你的层层约束,冲破内心的矛盾,真实地相信自己的想法。有勇气和魄力、有意志和毅力的人,才能真正地战胜内心的拖延。只有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感觉,将其转化成行动,你才不会被拖延阻拦,才能够成功。去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真实地面对自己,尊重自己的想法,人生就会快乐起来。

一位工作多年的政府高级公务员,虽然工作不累,薪水也不低,但他总感觉工作得不舒服,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他在家里要赡养老人,还要负担孩子的学费,肩上的负担并不轻松,好多人都劝他慎重选择,他的父母更是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莽撞行事。但他说人生苦短,做了十多年的政府公务员,他觉得所做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的人生所追求的。

现在他已在北京开了自己的公司,身价更是达到了数千万。谈起辞职时的选择,他平静地说:“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人这一生终归太过短暂,所以不要拖延,不要用各种借口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都听过放羊孩子的故事:一名记者在草原上采访放羊的孩子,问孩子为什么放羊。孩子说,我爸爸让我出来放羊,等羊长大了就卖钱,卖了钱盖房子,娶老婆,生孩子。但是让我们感到悲哀的是,他的孩子还要继续放羊,卖钱,盖房子,娶老婆,生孩子,生活不会有任何改变。于是人们就开始自以为是地同情起这些放羊的孩子来,觉得他们好可怜啊,都没有书读。可是读书要干什么呢?还不是读书,工作,赚钱,买房子,娶老婆,生了孩子继续读书?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又好到哪里去?正是因为不愿意过这种平凡的生活,敢于追寻自己的想法,所以有许多人抛弃了舒适、安逸、平庸的工作,而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台湾苗栗山中有一位很出名的画家,他的画比照片还要精细,光是一片叶子就要染色好几次,他每一次作画简直是呕心沥血。十年前,他在台北搞广告设计,是不可一世的才子,随便画一个插图都要很高的价钱,订单都接不完,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快乐。

有一天他开车外出散心,车开得很快,突然一个急转弯,车子险些就要翻了。他把车停下来,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在悬崖边上了,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到山谷下。他猛然间醒悟,觉得人生无常,不该违背自己的想法;如果只知道赚钱,只会虚耗生命。于是他回到家,收拾好画笔,搬进了山里,一无所求地作画。当然,他积存了一些钱,不至于挨饿,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画画不再是为了赚钱,而是在做自己喜欢和追求的事情。久而久之,他的画技更加高超了。

正是这样,只有根据自己的想法行动,才能够找到乐趣,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才会开心;只有不去拖延,根据自己的想法行动,才能全力以赴,并取得最大的成功;只有不去拖延,根据自己的想法行动,才能始终充满希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扇大门,得到真正的幸福。

《生命咖啡馆》的作者约翰原来是一个在企业中担任主管的高薪人士。从2001年起,他开始觉得工作乏味,痛苦难熬,就和妻子背起背包,开始了自助环球旅行。他们花了九个月时间,横跨五大洲的五十几个国家。旅行中,他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找到了通往幸福的诀窍。回到美国后,他决定用故事形式把他对生命的认识写下来。他只花了20天就写完了一本书。开始时他只是想让更多的朋友知道自己的想法,于是自费出版,没想到短短一年就成了畅销书。这本书的主旨就是:人生应该跟随着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不是应付别人让你做的事。

其实幸福真正的定义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不快乐往往是因为没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我们想每天多阅读一些书籍,想每天都写一篇日记,想每天都做一点运动,但是总会有一些事情给我们理由,让我们将自己想做的事情拖延下去。所以每天当自己躺到床上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都还没有做,就会觉得这一天并不圆满,自然就不会快乐了。正是因为拖延,我们才会不快乐,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时,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将这些想法变成行动,这样才会觉得圆满、幸福。

当然,不管精力有多充沛,能力有多强,如果什么都想做,又想着做好每一件事,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懂得应该集中精力先做好该做的事情,再去做想要做的事,那么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的。什么事都想去做,意味着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做不精,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不光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要能够脚踏实地地做事。

很多人都习惯于把某个阶段应该放在主要位置的事情抛在脑后,随心所欲,最终结果只能是留下一生的遗憾。恰恰相反,成大事的人懂得按照事情的主次缓急来安排,他们知道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来做应该做的事情。在应该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控制自己的欲望,去做成大事前应该做的一些准备,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功不在于做得多,而在于做事的方法、策略,只有管好自己,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选择按怎样的想法来行动,都不要压抑和忍耐地拖延,因为拖延代表着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想说的话不肯去说,想做的事情不肯去做,最终只会完全失去自我,无限度地忍耐与压抑,这样的人生是很辛苦的,同样也是最容易留下遗憾的。

无论怎样都不能拖延,只要跟随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哪怕是别人眼中的苦事,自己做起来都会觉得快乐,也的确会带来别人难以理解的快乐。比如,当你想要登山时,那么假期就不要把自己闷在家里。去名山大川游览一番,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心愿,还可以与自然交流。当你想钓鱼时,可以在周末去水库活动一番,沉浸在那种外静内动的状态里。特别是在当今浮躁的时代,会让人的心达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还能够让人平复下来认清自己。当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就会产生一种期待,这里面也有一种幸福感,只要有这种幸福感,我们就不会拖延。

二、独自行走,摆脱对疏远的恐惧

拖延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爱拖延的人,有些时候你的一些想法刚刚提出,就会被身边那些爱拖延的人给否定。被否定的次数多了,哪怕你自己是正确的,想法也会被他们打消。

我们害怕疏远,很多时候是因为跟他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让人更有安全感,让我们更有信心。所以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喜欢拥有亲密伙伴,喜欢在做事时有人陪伴,喜欢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当我们觉得自己被疏远时,就会产生一种焦虑的内心需求,因为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也无法独自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去做好事情,最终成功。这样的心态不仅仅是出于我们内心对有人陪伴的需要,更是出于缺乏自我完整感。除非你身边一直有个人在你做事时不断地鼓励你,看着你,你才会感到心满意足。当一个人感到被别人疏远,而他们又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做事的时候,就会在需要独立运作的事情上退缩彷徨,就会用各种方法拖延着,不去做这件事。

战胜拖延,最重要的是能够进行自我鼓励。对自己的鼓励在人们的工作中常常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它可以不断地帮助人们树立信心,推动着你在日常事务中前进,让你在一次次前进的过程中充满动力,这种动力不仅仅来自对目标的向往,还有对自己不断的肯定。肯定自己,即不因一时一地的失误而怀疑自我能力的不足,进而否定自己;肯定自己,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信任。所以当我们要战胜拖延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远离拖延人群,不让他们对自身的否定情绪影响到你,即使这样会让你不得不独自去做事,也要坚持。因为只有学会独自行走,才能够不断进行自我鼓励,才不会被别人的拖延所影响,才能够战胜拖延,才能够成功。

别人对自己的疏远是最难让人接受的,但是大凡能够有所成就的人总是能够耐得住寂寞,唯有这样,才能度过那段因寂寞而想要拖延放弃的时光,才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任何方面的成功都不会是简单的,也不会是唾手可得的。成功越大,其难度和所需要的时间、精力也就越多,所遇到的阻碍也就越多,你可拖延的借口也就越多。战胜拖延就像是攀爬一座高峰,要比爬上一个小坡困难得多,能够陪你爬上小坡的人有很多,因为这并不辛苦;但最终爬上高峰的可能就只有你自己,因为很多人都会在半途退缩下去。要想战胜拖延,取得成功,就必须不停地付出,不停地努力;不要见异思迁,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世俗眼光对你的疏远。

《菜根谭》中有言:“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所以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干出一番真正的事业,才能成就大事。这世上总会有人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是错误的。我们并不需要去依附他们,而是应该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做下去,耐得住寂寞,战胜疏远,最终成功的人就是你自己。我们回看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凡是摆正心态,耐得住寂寞的人,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耐得住寂寞,战胜了疏远后的失落,才抵抗住了失聪带给他的打击。他独自一人,刻苦练习钢琴,而不是在别人对他的否定声中消沉下去,才写出了《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等杰出的作品。耳疾使他远离了世俗的声音,但也使他战胜了别人的疏远,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呼唤。

贝多芬的成功就在于他没有因为自身的寂寞,就将自己练琴的工作拖延下来,从钢琴桌后转过身来去亲近那些疏远自己的人。他选择了寂寞,战胜了拖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琴。正因为如此,拖延才没有成为他音乐道路上的阻碍,他谱出了伟大的《命运》,奏响了人间难得的绝唱。

战胜疏远的意义在于使自己躁动的心灵得以平静,使自己狂乱的灵魂得以熨帖,把自己无休止的浮躁欲望重归于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地方。可见,摆脱对疏远的恐惧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自己内心一种自信而从容的气质。只有摆脱对疏远的恐惧,才能收获冷静和智慧,才能不为浮躁的世俗所左右,不被流言蜚语埋没意志,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不找理由来开脱自己的拖延,才能成就大事。

很多人觉得周围总有声音在影响自己,所以一定要到深山荒漠去寻求安宁;其实只要内心清净,即使随意在市井小巷都可以感觉到一种悠逸的境界。但是如果内心浮躁不安,只知道争名夺利,扛不住声色犬马的诱惑,是绝对无法战胜别人对你的疏远的。

自古以来,凡是成大事者,都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耐得住寂寞的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战胜因疏远而带来的拖延,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大画家齐白石说:“画者,寂寞之道。”他曾经变法,十载关门,声称“饿死京华,公等勿怜”,终成一代书画大家。晚年他画名正盛,人们都劝他休息,他仍然把自己关起来认真作画。23岁正是在社会上呼朋引伴的年纪,黑格尔却躲在偏僻的伯尔尼当了六年的家庭教师,于缄默中摘抄了大量的卡片,写了大量的笔记,终于成为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的伟大哲学家和美学家。

能否耐得住寂寞,不怕疏远,常常是雅俗贵贱的分水岭。耐得住寂寞,就能心灵平静,宠辱不惊。不要因被疏远而害怕,而选择放弃、拖延,要知道寂寞是静与独的积淀和升华,可以让人归拢思维,进行本质上的反省和探究,以及深刻的思考,从而对事业专情凝注,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