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跟毛泽东学口才
47763000000005

第5章 说话要看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经历

话因人异、区别对待,首先要区别听话人的文化知识水平。知识水平与人的经历、职业、文化教养等等是紧密相关的。毛泽东说话时很注意对方这些方面的情况。

在现当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许多民主人士都是德高望重,在各界有较高声誉的人,在与他们的相交中,毛泽东不仅坦诚以对,而且十分讲究说话的艺术,用谦虚的话语与他们交朋友,共同为解放和建设新中国服务。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后,李宗仁任“代总统”,被迫接受中共的和平谈判。3月末,南京政府派出的和平谈判代表到达北平,章士钊称赞毛泽东雄才大略,但是,毛泽东却把自己的思想经历和章士钊作了一番对比。他说他自己过去也全读的是孔孟的书,还信过迷信,受过梁启超的影响,觉得改良派不错。十月革命后才接受马列主义。最后,他笑着对章士钊说:“哪里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啊!谁都是逐步认识社会哩。”(11)

在这里,毛泽东对自己思想经历的先后对比,既表现了他的坦诚、客观的人生态度,也说明十月革命前自己与章士钊是相同层次,只是后来才逐渐走向马列主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这番话语中,毛泽东从侧面委婉地说,接受马列主义,是可以一步一步进行的,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这是毛泽东对自己的客观分析,也是他的讲话艺术之所在。

在这次和平谈判中,毛泽东与南京政府派出的代表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刘斐等都一一相见。毛泽东渊博精深的学识和惊人的记忆力,使各位代表心悦诚服,钦佩之至。但是,在见面中,毛泽东谦虚地说:“我跟诸位相比,只不过是个学生。我的最高学历是师范毕业,不过是小学教员嘛,有什么了不起!”

毛泽东身为全国劳苦大众爱戴的领袖,在革命胜利指日可待,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局已定的前提下,对于国民党的元老依然以学生自谓,他的谦虚、坦诚、虚怀若谷。他不因自己的地位而矫饰,更不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来讽刺、挖苦政敌,反以谦谦君子之貌表现其阔大胸怀。一句“跟诸位相比,只不过是个学生”,韵味无穷,寓意深远。

这正是毛泽东的说话艺术之所在。

全国即将解放,新中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无论是章士钊、邵力子还是张治中等,都有各自的专长与声望,假如他们能转而拥护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设出把力岂不更有意义?毛泽东向章士钊恳谈自己的思想经历,认为谁都是逐渐认识社会的,而不存在“生而知之”的圣人,到他自甘为学生,却透出深沉的意蕴。

这些话出自一位即将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中国建设的领袖之口,不仅仅反映出他的谦虚、坦诚、平易近人的风度,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一位领导人的心胸之宽广,气魄之雄伟,眼光之远大。

话因人异,区别对待,其次是要区别听话人的思想状况和情感需要。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延安一些军民情绪冲动,纷纷要求把蒋介石杀掉。一天,毛泽东到了宝塔山下,面对一群愤怒异常,言词激烈的军民,他迅速地掌握了他们的思想感情状况,劈头反问一句:“杀他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

这话尖锐泼辣,立即引起了对方的深入思考,使愤激的人们在思考中趋于平静。但是他们思想上一时还理不清头绪,需要点拨。接着毛泽东又循循善诱地引导:“杀了他以后又怎么办呢?局势会怎样呢?日本人会怎样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会怎样呢?各位想过吗?”

接连的五个问题,都是这些人们应该思考而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因而造成了步步紧逼的势态,把他们的思考引向了深处。然后,毛泽东又透骨敏锐、入情入理地剖析着:

“这次抓了蒋介石不同于十月革命逮住了克伦斯基,不同于滑铁卢擒获了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的结果,后者是拿破仑军事失败的悲剧。现在呢,虽然捉了蒋介石,可并没有消灭他的实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加上英美也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以迫蒋抗日是可能的。我们要爱国,就要从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不计较个人的私仇。”

这番话终于击中了人们思想这个“的”,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结”。(12)

细心探究人们内心的实际想法和真实感情,话因人异,区别对待。这一点在政治思想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也是做得最好。对先进人物,毛泽东常常教育他们谦虚谨慎;对中间人物,毛泽东常常教育他们有理想,“推”他们前进;对后进人物要鼓励为主,不嫌不弃,耐心引导;对好显示易骄傲的人,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对好动摇、易泄气的人,帮助分析各种条件,引导他看成绩,提高信心;对好动感情、容易冲动的人,及时把握动态,加强涵养教育;对好反复,破罐子破摔的人,为他指明出路,抓紧时机,因势利导。对个性强的人,毛泽东心平气和,以柔克刚;对感情脆弱的人又轻言细语,耐心开导。如此等等,毛泽东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表现出了高超的口才技巧。

注释:

(1)王伯福著:《毛泽东轶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107~108页。

(2)王永盛、张伟主编:《毛泽东的艺术世界》,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189页。

(3)谭逻松、张其俊编著:《毛泽东的幽默故事》,同心出版社1993年版,第61~62页。

(4)刘光荣主编:《毛泽东的人际艺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75~77页。

(5)《毛泽东的幽默故事》,第169页。

(6)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毛泽东的生活档案》上卷,中央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475页。

(7)钟辰、夏鹭、叶兰主编:《毛泽东》,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471~472页。

(8)《毛泽东的幽默故事》,第36~37页。

(9)《毛泽东》,第386页。

(10)《毛泽东》,第351~352页。

(11)《毛泽东》,第231页。

(12)柏华编著:《毛泽东口才》,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69~272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用自己的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之灵魂,使听者闻其言,知其声,见其心,这才能产生最佳的说话效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说话中,唯有真诚的情感,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才能唤起对方的热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说话如果感情不真切,是无法引起他人的共鸣的。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无以得到别人赞同。

感情是人际交往的中介,只有心灵上架起沟通情感的桥梁,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这是说话言谈的基础。毛泽东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的伟人,他与人交往,在言语中,常常能做到或者似团烈火,或者似一阵春风,或者似涓涓细流,使人感到温暖,亲切,真诚。

人们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必须能够平等待人、虚怀若谷,他的话语才能如滋润万物的甘露,点点滴入听众的心田。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眼睛向上、把自己打扮成上帝,以教育者姿态自居的人,是无法和听众交心,也无法打动听众的。

用自己的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之灵魂,使听者闻其言,知其声,见其心,这才能产生最佳的说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