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4
47771500000035

第35章 拍马有术(1)

老板的大腿

最令老板倾心的下属是死心塌地跟公司同舟共济,跟老板同舟共济的人。

李老板已拥有上亿元的资产,不顾多人反对,还是把小刘提升做副总,因为他知道,这个有着与公司共存亡的历史的人一定不会损害公司利益。在今天的五洲集团里,小刘的才干并不突出。可是就在五年前,公司陷入困境,职员一位又一位离开时,他坚持下来,与李总并肩奋斗,因为他相信李总的事业,结果公司终于重新壮大。

挫折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对待它们的正确态度应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老板当然不喜欢一遇挫折和困难便掉头就跑的下属。

这里还有一个实例,可以证明老板对锲而不舍的下属的欣赏,他把它称为“令人热泪盈眶的一件事”。

松下幸之助回忆道:

“那是我们的电池终于能够售给N汽车公司的事,这件事前后花了五年的时间才成功。

“当我获悉担任那次业务的是一位锲而不舍的年轻人时,不禁热泪盈眶。

“整整五年的时间他历尽千辛万苦,不断热心走访那家客户,一再拜托对方‘请采用国际牌电池’。

“我想,有人一定认为是他分内的事,但以他的年纪,竟然有这种耐心,真叫人佩服。

一般人总是一次闭门羹就放弃了。

“今天的N公司除了电池以外,还采用了本公司其它各种产品。这都是本公司员工锲而不舍的结果。”

所以,老板们对于那些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下属,从内心里欣赏。因为企业的环境总是处于困难竞争中的,锲而不舍成为公司进步的支柱。

作为一个上班族,如果你想一步上一个台阶的话,那么就请首先选择好一个老板,然后坚定不移地跟他坐到同一条“贼船”上。

当他意识到你是真正同老板同舟共济时,自然就会重用你。你这样做比频频跳槽要实惠、有效得多。

抱住老板的大腿不放,这是“职场厚黑学”的一大秘招。

跟对人,跟到底

作为一个下属,你上面有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上面有上司,因此就存在一个跟人的问题。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是一个事实。而跟人,自古以来有五种境界。

跟人的最低境界是只顾个人眼前利益,谁能让眼前利益满足就跟谁,“有奶便是娘”。这种人眼界狭小,容易在主子失势时卖主求荣。这种以眼前利益跟人的人,是不讲是非、禽兽不如、境界最低、情操最差的人。

第二种境界是势利眼。这些人往往为了保住个人的身家性命迫于形势不得不屈服于强权势力的压力,见风使舵,谁势力大跟谁。这类人人数较多,也是靠不住的。

第三种境界稍高。他们不以个人利益为尺度而以民众的利益为标准跟人。但他们有时会迷惑于某些政治家或领袖人物的政治口号,或者一开始就跟了个政治骗子或者所跟的好人中途变坏。于是,他们在失望之余不得不改弦易辙,弃暗投明。虽然他们最终跟了英明君主,但他们毕竟走了弯路,落了个背叛前主的罪名与大节有亏的缺陷。

第四种境界是忠诚到底,杀身成仁,如伯夷、叔齐等。这些人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无怨无悔,矢志不渝,表现坚定的信心和执著的精神,是许多人敬仰的楷模。对那些上级领导来说,选择这样的下属是人生一大幸事。

第五种境界是跟人的最高境界,如诸葛亮式的人物。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诸葛亮生于乱世,不肯轻易出山辅佐诸侯,而是静观其变,看谁是匡扶天下的明主,看谁能诚心待他。而刘备作为汉朝皇室之君,仁义布于四海,以诚心待人,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诸葛亮。隆中对策,便确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后辅佐刘备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打退了曹兵多次进攻,智取荆州和四川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宏伟预言。刘备不听劝告造成大败,白帝托孤,诸葛亮宣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刘禅昏庸无能,但诸葛亮还是为刘备的蜀汉天下战斗到最后一息。所以诸葛亮成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典范。

故看准人,跟对人,跟到底,是跟人的最高境界。至于你想做哪种人,全看你的本事和追求了。对白领来说,目光长远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学会奉迎

叔孙通以制定了朝见帝王的礼仪而大受汉高祖刘邦的赏识,成为西汉开国初期一位引人注目的角色,《汉书》还专门给他立了一篇传记。

其实,他的崭露头角开始于秦朝。早在秦始皇时期,他便以博士的头衔为秦王朝效力了。秦始皇搞焚书坑儒,坑的就是这些有博士头衔的人,当时坑的人数多达四百六十余人,而叔孙通居然能幸免于难,真不知他用的什么手段讨好了秦始皇。

到了秦二世时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世皇帝召来了一帮博士儒生询问对策:

“南方有一些兵卒攻城夺地,你们看该怎么办呀?”

有三十余名博士纷纷进言道:“臣民不允许聚众闹事,聚众闹事就是造反,就是不可饶恕的死罪,请陛下立即发兵击讨!”

偏偏秦二世采取鸵鸟政策,不肯承认老百姓会起兵反对他,一听这话脸色都变了,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叔孙通明白了秦二世的心思,立刻上前说道:“他们说的都不对。

现在天下一家,郡县的城墙、关卡早已摧毁,兵器也早已收缴销熔,向天下百姓表示永远不再值守,四方百姓心向朝廷,怎么会有造反的人?南方那些兵卒不过是些鼠窃狗盗的小偷小摸,何足挂齿?当地的官员早已将他们拘捕杀戮,根本不必大惊小怪!”

他这番话果然讨得秦二世的欢心,结果,那些说是造反的博士们都被送交司法部门斥责,而叔孙通却得到了二十匹布帛,一身衣服的赏赐,并官升一级。

等到叔孙通返回住所,那些博士们责问他道:“你怎么那么会巴结讨好?”

叔孙通说:“你们太不聪明了,我也险些不免于虎口!”

其实,他已清楚地看出了秦国即将灭亡的形势,当夜便逃出秦都咸阳,投奔陈胜、吴广的队伍去了。陈胜、吴广失败以后,他先后又归顺过项梁、义帝、项羽,最后项羽失败,他投降了刘邦。

刘邦这个人不喜欢读书人,叔孙通为了迎合刘邦,脱掉了自己儒生的服装,特意换上一身刘邦故乡通行的短衣短衫,果然赢得了刘邦的好感。

当他投降刘邦时,有一百多名学生随他而来,可他并不向刘邦推荐,而他所推荐的,全是一些不怕死、敢拼命的壮士。学生们不免有了怨言:“我们追随先生多年,又同先生一起降汉,先生不推荐我们,专推荐一些善于拿刀动剑的人物,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叔孙通说:“刘邦现在正是打江山的时候,自然需要一些能够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能打仗吗?你们别着急,且耐心等待,我不会忘了你们!”

当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那些故旧下属全不懂得一点君臣大礼,有时在朝堂上也争功斗能,饮酒狂呼,甚至拔剑相向,刘邦显得很不耐烦。这一点让叔孙通看出来了,他便趁机建议制定一套大臣朝见皇帝的礼仪。刘邦自然同意。

由于他的那一套礼仪极大地提高了皇帝的尊严,使得刘邦十分开心,高兴地说:“我今日才体验到当皇帝的尊贵了!”

于是叔孙通加官晋级,一次便得到五百金的赐赏,成为朝廷近臣,一直到汉惠帝时期还恩宠不衰。

叔孙通一介儒生,能适应秦始皇之暴、秦二世之昏,陈胜之陋、项羽之威、刘邦之薄、惠帝之懦,在那样一个天下大乱、文人遭劫的年代,不只苟全性命,而且处处得意,荣通富贵,亦已难矣!探索一下他保身取宠的诀窍,可以发现,全在于“变与不变”之间。

所谓“变”,是要在摸清君主的脾气、秉性、喜怒、好恶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言行、对策。叔孙通对秦始皇采取的是“默”,对秦二世采取的是“骗”,对刘邦采取的是恭维,对惠帝采取的是“吓”,这些手段果然都能奏效。

所谓“不变”,是奉迎的媚态要始终如一。白领们身在职场,在奉上御下的时候,必须熟练运用这些诀窍,才能左右逢源,达成预期目标,建功立业。

琢磨上司的心思

与上司的关系对你事业的成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这也是关键之一。有时候你在上司身上花的时间要比你愿意的多得多,但在处理这层关系时,你仍应当注意自己的方式。如果幸运的话,能够事事顺意。以下是应付上司的建议。

(1)分清上司提供的哪些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

没有十全十美的上司,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你最好是重视上司的长处,忽略其短处。分清你的上司在哪种情况下会给你提供帮助,并在有必要的时候去接受他(她)。

(2)提出可能得到上司积极反应的需求

如果你了解你的上司对什么比较看重,那你可以以较易得到其积极反应的方式提出要求。这样你就不必浪费时间去说服——或是更糟,设法改变他(她)的想法。了解什么对他(她)起作用,什么不起作用,然后运用较易成功的策略。

(3)清楚上司想从你这里得到些什么

了解上司对你的期望,以及认为你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是什么,那你就赢了一半了。如果你知道什么是需要的,那就别浪费时间去考虑别的事了,这样既能节省你的时间,也能节省上司的时间。

(4)给上司所要的东西

违背上司的希望,可能会让你白搭进好多时间。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上司的工作要求,上司期望你做些什么,你就应该如期如数完成,即使有些东西你认为没有必要去做,这样你才能节省好多时间,你也会因此保住自己的工作。那些认为他们的工作只取决于他们工作努力程度的人往往忽视了这种节省时间的技巧,况且,你还要与上司搞好关系呢!

(5)了解上司的生物钟

当你要向上司提出什么要求与建议时,应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场合。从这一点来看,时间的安排便是一切。让你的上司有充分的休息与恢复的时间,不要让他(她)过于劳累或是压力过大,这样你得到的反应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了。了解你上司的生物钟,哪些是好的时机,哪些是不好的时机。然后抓住好的时机,将重要的事情向他(她)提出。

(6)尽可能经常地让上司了解你的行为

这样才是安全的保证。让上司得知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比因为没有及时地与他(她)联系而费很大的劲修改要强得多。

(7)将你的上司看做是个极有价值的客户或顾客正如我们与家人的关系一样,只有我们将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时,我们才不会为自己与上司的关系感到头疼。当然为了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你应该敏感一点,细心一点。

不要做某种假设,否则你很容易会产生一种怨恨心理。

这些很简单的建议,多数看起来都很平常,使你的上司较易感到他(她)能与你相互融合、相互沟通,并得以控制你的工作,这样上司就不会经常来找你的麻烦了。

雪中送炭

老板与下属的关系,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就是讲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上司与下属、下属与上司之间,都需要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互相协作,以结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共同体。

不仅下属有困难时应该得到上司的关心和帮助,而且上司遇到困难时,也同样有理由得到下属们的关心和协助。要知道上司和下属谁都不是万能的。

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上司遇到的困难与下属遇到的困难是有差异的,上司帮助下属解决困难的方法与下属帮助上司解决困难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那么,上司需要下属协助解决的困难有哪些呢?下属到底该如何去帮助上司克服困难呢?

经验告诉我们,上司需要下属协助解决的困难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在工作上;二是在个人生活上。

上司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下列方面: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经营难以周转;购销业务陷入困境,难以拓展;技术革新、设备维修缺乏技术和人才;下属之间不够团结,企业缺乏凝聚力等方面。

对于上司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下属们应该责无旁贷地竭力相助。从某种程度上讲,上司的工作困难,也就是下属的工作困难。帮助上司克服困难,同样是在为下属自己谋利益。为此,各位下属,特别是那些有条件帮助上司克服困难的下属,应该做到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企业和上司共渡难关。

对于上司自身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下属在有意给予帮助时,则必须注意有所选择。

因为上司生活上的困难多与家庭、婚姻等诸项因素有关。而当我们打算相助于他人的个人生活困难时,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尽量不要介入其家庭、婚姻的生活圈子,这倒不是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是因为这与人和人的性格、价值取向、人生哲学和实际境遇的差异有关。

当然,对不涉及上司个人家庭、婚姻之外的私人困难,下属如有能力相帮的话,还是应该尽力而为的。

帮助上司解决工作上和生活上的难题,为上司分忧解愁,是每一个下属应有的积极态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帮助应该帮在上司需要帮助的时候。

帮助帮得不是时候,就是没有帮到点子上。这种帮助的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或适得其反,令人生厌。

因此,当下属打算以帮助上司的手法去和上司搞好人际关系时,选择当上司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相助,常常能收到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

就实际生活而论,我们帮助他人的最佳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锦上添花;另一种是雪中送炭。但是,对于上司而言,由于其身份、地位在世俗者眼里常常高于下属,因此愿为其锦上添花者是大有人在的。况且,就下属的身份、地位和实力而言,能否为上司锦上添花,在上司春风得意、工作顺利、前程似锦的时候,下属给上司送去的“花”,会不会被上司视为“花”,还是一个值得三思的问题。

雪中送炭的帮助与锦上添花不同。它是在他人面临失意、遭遇坎坷、前途暗淡等情况下,送去的一片温情、一份热心和一种支援。平心而论,锦上添花的确会使受益者感到欣喜,但雪中送炭却会令受益者感恩不尽和终生难忘。慈禧太后在位时,有多少人前往敬献珠宝表示忠心,然而能够受到这位“老佛爷”的重用和感恩者,却无几人。相反,慈禧太后还会认为这是臣民对皇上应作的奉献。

与此迥然不同的是当年的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后,却不忘要对一位山野村妇表示感恩,而原因不过是因为韩信在发迹之前,有一次面临困境,一顿饭难倒英雄汉,而这位村妇予以慷慨施舍,从而使这位勇冠三军的大将军功成名就之后难以忘怀。

由此可见,下属对于上司的帮助,如能帮在雪中送炭的时候,常常能使你获得超值的效果。但是,雪中送炭是需要以善良、智慧和勇气作为前提的。

在现实生活中,锦上添花常有势利之嫌,而雪中送炭却往往是厚道、善良和忠诚的象征。在与上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假如你想帮助上司,你是选择前者,还是选择后者呢?

给面子不动声色

当上司的,有时为了联系群众,或者休息,常常和自己的下属在一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比如打打球,下下棋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属,要不要客气一些呢?也就是说,给予一点照顾,让上司赢几回,给他一点面子呢?某公司办公室的老王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