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梨园风流
47772400000070

第70章

张墨涵到了劳改农场,才知道被卷入这场政治阴谋中而罹难的,并非他一个人。劳改农场里集中了全省一些著名的、他认识或不认识的、或过去久闻大名、或经常在报纸上露面的名人,有编辑、记者、作家、教授,还有科学家和演员……如果不看环境,人们还会以为这是一座名牌大学的学府,或是一次知识界精英的大聚会。于是,张墨涵的心情不仅不再像挨批判时那般沉重,似乎还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自豪感——能与各路英雄为伍,亦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与价值,不枉此生了。

张墨涵被分配在养猪班,与省京剧院的编剧老罗共同负责喂养几十头猪。二人每天一起打猪草、拌猪食、清理猪圈,开始整日与猪打交道。长了,便与猪们有了感情,在众多猪中竟能分出每头猪的模样来,张墨涵与老罗闲时便你一句我一句地给每头猪都划分了行当——这头是老生、那头是小生,这头是青衣、那头是花旦,并由此再进一步分扇子小生、官衣小生、穷生、武小生、娃娃生……二人最喜欢的一头小猪,就称为方巾丑……倒也算是苦中寻乐了。

有一天,队长对张墨涵说:“张墨涵,有人看你来了。”

当时,张墨涵正在喂猪,听见队长说有人看他来了,他还以为是张妙舟。心想,不管怎么说,还是自己的亲骨肉。但当他跟着队长到了队部,进屋忽然看见是杨月樵和冯梦梅,竟一下子怔在了那里。

杨月樵和冯梦梅看见张墨涵胡子拉碴,身上系着一块围裙,手上还沾满猪食,心中同时一酸,眼泪差点掉出来。

杨月樵叫了一声:“墨翁。”便再也说不下去。

张墨涵的心头顿时一热,眼圈儿也红了,说:“想不到这种时候,你们还能来看我……”

原来,这段时间剧院也不演戏了,每天光是开会,或政治学习。冯梦梅对这些会议无兴趣,既不关心,也不发言,便常呆在家中不去上班。方振武和张妙舫因为耿若渔的关系,对她也只能听之任之。

这些日子,耿若渔似乎更忙,很少回家。冯梦梅一个人实在难过,就去看称病在家的杨月樵。

杨月樵感谢张墨涵为他仗义执言,又对让他落得这个下场感到负疚,正想来慰问他,便与冯梦梅结伴而来。

杨月樵告诉张墨涵,他本来已经和上海京剧院联系好了,可那里一定要组织关系,而这边儿就是不给组织关系,没办法,只好这么耗着。

张墨涵到底乐观,说:“让他们闹腾吧,早晚还得有请你再出山的一天。”他们一起品尝了带来的水果,又谈了很多、很多,直到规定的会见时间到,才告别。

杨月樵与冯梦梅走出老远,再回头,见张墨涵还站在空旷的田野中,如麦田里的稻草人。他们一齐朝他挥了挥手,大声喊道:“墨翁,您多保重!”

这事不知怎么让剧院知道了。方振武和张妙舫没有找杨月樵,只把冯梦梅找来,问她:“你知道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么?”

冯梦梅不以为然,说:“都在一个院里,从前又是多年的老朋友,去看一看他又怎么啦。”

方振武说:“有耿局长这方面的关系,我不说什么了,明天,你写个检查交给我。”

冯梦梅没有写检查。

方振武和张妙舫也没再找她。

这天,耿若渔回到家中,专门与冯梦梅做了一次政治性的谈话。

耿若渔说:“你和谁一道去的我不想说什么了,你心里自己掂量吧。不过,我提醒你:在运动中,你与阶级敌人划不清界线,还跑到农场去看张墨涵。这是个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政治影响和后果,你想过没有?”

冯梦梅说:“对什么政治不政治的,我不懂,我只是个演员。”

耿若渔说:“不对,你首先是耿若渔的妻子,是领导干部家属。所以,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须要考虑到政治影响和后果。”

谈话不欢而散。

耿若渔这才认识到,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有一个毫无政治头脑的妻子,会有多么的麻烦。

同样,冯梦梅也深切地体会到:做耿若渔这样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的妻子又是多么的艰难。她必须没有自我,也不能有自己的事业,不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一切的一切,都必须服从于他的职务、他的权力、他的政治。

她委实感到自己力不从心,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的夫人了。

从此,二人芥蒂愈深。

耿若渔从这场火热的斗争中,开始了他政治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他每天都在精神异常亢奋的状态下投入火热斗争生活。他所主管的文化系统也是全市成果最丰硕的,曾受到中央某领导的表扬。他因此而被提拔到市反右领导小组办公室当上常务副主任。

运动后期,各单位都要将批判对象的定性结论报市反右领导小组,这都要由反右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耿若渔最后统一审定上报。耿若渔便尝到了掌握别人命运的感觉,真好。所有报上来的人的命运,几乎全都掌握在耿若渔一人的手中。往上报不报,全在他心中的一念和他手中那枝笔的一圈一点之下。他此时才真正悟透无产阶级专政的真谛,深切地理解与掌握了“党是谁,谁是党”的辩证奥秘。对此,他深感其乐无穷。

他觉得自己现在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了。

这段时间,他同市委刘舜尧副书记的接触很多,关系也更为密切。刘舜尧副书记是反右领导小组的组长,耿若渔几乎是每天都要向刘书记汇报请示工作。对刘舜尧副书记每项指示的落实,他永远都是不折不扣的。所以,深得刘舜尧副书记的赏识与信任。

有一次,耿若渔去向刘舜尧副书记汇报工作,临出门时,刘舜尧副书记似随意问起:“你最近去戏校没有,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耿若渔才猛然惊悟自己这一段时间忙昏了头,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便说:“这一段太忙,没顾得上。听说又有一批新学员快毕业了,明天我陪刘舜尧副书记去看看。”

刘舜尧副书记说:“我就不去了吧。以后,你要经常关心关心那里的情况,培养青年人的重要任务很快就会提到日程上来了。”

耿若渔答应了一声,说:“是,我一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刘舜尧副书记便笑了,说:“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耿若渔想,以后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刘舜尧副书记的这个指示,不能辜负刘舜尧副书记的期望与信任。

这一次,耿若渔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了。

与此同时,方振武也迅速成熟了。

成熟的标志之一便是再不怕权威!不听邪了!妈的,什么鸟儿关外杨!炸完翅儿又怎么的了?看来,对这些人,就得来点儿硬的!这是方振武的主要经验。方振武的另一点成熟标志是自信多了。他自信自己已熟练地掌握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要诀。那就是一个时期顺应一种形势,抓一项中心工作,提一个响亮的口号,既有利于调动演职员的积极性,又易于出成绩。而且,对这一套成功的经验,他已达到了运用自如的水平——凡遇到有人讲困难,他就提一提抗美援朝第一线——怎么样?谁敢讲困难!许多人便不敢再说话了。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各行各业都在大放卫星,一天等于二十年,快步跨入共产主义。方振武便向全院提出一个口号:“深入火热生活,向工农兵学习,为工农兵服务。”、“开展文艺大跃进,创造百人剧院百出戏的奇迹!”学习、服务的对象,方振武选择了矿山。他亲自挑选人员,组织了一个演出服务团,并由他亲自带团,去矿山深入生活,演出,为煤矿工人服务。

十三

一九六二年,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虽然只是叫嚣,却给杨月樵引发出一场很大的麻烦。

十二月底的一天,杨月樵正在排练大厅排练新戏,准备新年演出。书记方振武走进来,喊了一声:“杨月樵,有人找你。”——对于杨月樵,他早已开始直呼其名。

杨月樵停下来,问:“谁找我?”

方振武说:“你去了就知道了。”

杨月樵说:“我正排练哩,到底是谁找我?”

方振武说:“公安局。”

杨月樵一怔,说:“公安局找我干什么?”

在场的众人也是一愣,是啊,公安局找杨月樵有什么事?

方振武说:“快去吧,人家等着你呢。”

杨月樵便随方振武走出排练大厅。

张妙舫也悄悄跟了出去。

杨月樵跟方振武走至办公室门口,看见了柳少秋。柳少秋看看杨月樵,说:“他们在里边,你进去吧。”

杨月樵瞅瞅柳少秋,迟疑地推开门。

里面果然坐着两个公安人员,见了他,一块站起来,走到他的面前,其中的一个问:“你是杨月樵?”

杨月樵说:“对,我就是杨月樵。”

公安说:“好,你跟我们走一趟吧。”

杨月樵问:“什么事?”

公安说:“去了你就知道了,走吧,外面有车。”

说罢,两个公安一边一个,押着杨月樵走出办公室,一起上了外面的吉普车。

柳少秋看见了张妙舫,问:“你干什么呢?”

张妙舫没理他,匆忙跑回排练大厅,故意大造舆论:“杨月樵叫公安局给抓走了!”

大家正在惊疑,柳少秋大步进来,呵斥张妙舫,说:“你身为院长,瞎嚷什么?现在不是逮捕,只是调查情况!”

冯梦梅忙问柳少秋:“为什么抓走了月樵哥?”

柳少秋小声说:“特嫌。”

冯梦梅问:“什么是特嫌?”

柳少秋说:“就是有特务嫌疑。”

冯梦梅又问:“他怎么会有特务嫌疑?”

柳少秋说:“我哪儿知道,公安局总不会随便抓人的。”

冯梦梅说:“我们得赶快想想办法呀!”

柳少秋心中也很乱,突然火了,大声说:“你们以为公安局是京剧院哩,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啊!”

冯梦梅便去文化局找耿若渔,没找到。有人告诉她说,耿局长在山上宣传部。她又去山上市委大楼的宣传部。耿若渔当了副部长,仍兼着文化局长,山上、山下两地办公。但在山上的时间更多些,山下文化局这边有事时,就过来照顾一下。冯梦梅赶到宣传部时,耿若渔正在开会。她便闯进会场,耿若渔发现了她,就拉她到自己的办公室,问:“你怎么闯到会场来了呢?”

冯梦梅说:“杨月樵被公安局抓走了。”

耿若渔说:“噢,不是抓走,是拘留审查。”

冯梦梅说:“原来你早知道!为什么你早不告诉我?”

耿若渔说:“这是组织上的事,怎么能随便告诉你。”

冯梦梅说:“对,我不是组织。可是,说他是特务,我怎么也不信,他怎么会是特务呢?”

耿若渔说:“你冷静点好不好?现在并没有说他是特务,只是拘留审查。他究竟是不是特务,要等审查以后,才能做结论。目前,只是作为嫌疑对象审查一下么。”

冯梦梅说:“既然只是嫌疑、只是审查,为什么还要把人抓进公安局?”

耿若渔说:“一下子和你说不清,等晚上回家再说。我要开会去了,你回去吧。”

冯梦梅说:“我在这儿等着你。”

耿若渔没理她,反身回到会议室去了。

冯梦梅一个人坐了一会儿,觉着没什么意思,也走了。出门却不知往哪里去?她心乱如麻,回到家里,独自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开了。后来想到耿若渔快回来了,才爬起来去厨房做了几个丈夫最爱吃的菜,拿出一瓶他喜欢的葡萄酒,放好杯子,单等他回来。

耿若渔回家扫了桌上一眼,又见她那种温柔求助的目光,明白她在想什么,便先发制人地说:“我告诉你,你最好少插手杨月樵的事情。”

冯梦梅本来是打算叫丈夫帮助杨月樵的,但还没容她开口,耿若渔便如此严厉地拒绝了,下一步她就不知怎么办才好了。她慌乱地说:“你这是怎么了,我又没说什么。”

耿若渔才放软口气,说:“我知道你想帮他。当然,我也想帮他。但这种政治问题太严重,太严重了!你知道不知道?上海有个副市长叫潘汉年,是老共产党了,过去还是共产党地下工作的领导人,就因为沾上特务的嫌疑,被抓了起来,而且听说被秘密处决了。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啊!”

冯梦梅果然被吓住了,这些事她过去真是闻所未闻。耿若渔在家里对她很少说工作上的事,她也从未问过。这会儿,她嗫嚅地问:“那,月樵哥他会不会……”

耿若渔说:“对他还只是审查么。”又说:“但愿他能说清楚,没有事才好。”

冯梦梅又小心地问:“那,我能不能去看看他?”

耿若渔厉声说:“跟你讲了这半天,你怎么还不明白!不能去!本来因为是我把他从北京接回来的,已经受到牵连了,难道你非要把我也扯进去才死心么?”

耿若渔心里想,这个女人一点政治头脑也没有!不但不能帮他,还净给他找麻烦……真后悔当初只看上了她的美貌与戏艺。

耿若渔心中便存了某种想法。

第二天,耿若渔上班走了以后,冯梦梅还是找了丈夫的几件换洗的干净衣服,拿了点吃的,去了公安局大楼。当听说她要看杨月樵,公安人员立刻严肃起来,盘问了许久。后来知道她是耿若渔的爱人,才勉强答应把衣服交给杨月樵,吃的东西叫她带回去,当然更没让他见人。

晚上,耿若渔见面就问她:“你今天去公安局了?”

她意识到他知道了,已经准备等他发火。但他却温柔地把她抱进怀里,抚摸着她,感伤地说:“你们女人哪,有些事情是没法对你们讲清楚的。先等一等,看事情的发展再说吧。”

她便往丈夫怀中缩了缩,说:“我好怕。”

耿若渔拍拍她,说:“其实我又何尝不担心呢。”

夫妻俩就这样抱着坐了许久,许久。听见墙上挂钟报时,冯梦梅才突然挣出他的怀,说:“你还没吃饭呢,我给你弄去。”

夜里,二人躺在床上,各自想着心事。冯梦梅想的都是杨月樵的事儿。她知道这很不应该,但她又管不住自己不去想。她便很痛苦,为杨月樵、为自己,也为丈夫……

耿若渔看着黑夜,听着身边她的喘息声,当然知道她又在想杨月樵,心中十分不快,却无法阻止她不去想,就更加恼怒。于是,就想报复……

他伸出手去,她立即知道他要干什么。但她却毫无兴致,可又无法拒绝,只有任他为她脱去内衣。他亦感觉出了她的冷漠,便越加恼怒,加倍疯狂地蹂躏她,似一头狂暴的猛兽。

她感到了一种被撕裂的疼痛,但她却咬住嘴唇,不出声,任他去发泄……

后来,他终于无力地退下去了。她觉着自己浑身像被弄散了架子似的,痛彻骨髓,泪水便渐渐洇湿了她的头发和枕巾。

这一夜,他和她共同弄懂了一个千古成语:同床异梦。

杨月樵被关押在公安局大楼四楼的一个房间,室内一床、一桌、一椅,门口有个公安看守,每天按时有人送饭,态度还算客气,只是不准走出房间。此时,他才深切的体会到自由的可贵。

公安局大楼就是过去日本人的警备署。

杨月樵是第一次认真地观看这座公安大楼。昨天他被两个公安带来刚下吉普车时,站在楼前伫望许久,当时便被这首“凝固的音乐”震撼了,心中猛地颤抖了一下。那种感觉,如同第一次听《命运》时几乎一样沉重。

他不知道为什么被带到这里来?他想问清楚,却无人回答他。

杨月樵已经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会了忍耐与等待。他在忍耐与等待中度过了在这里的第一个夜晚。

翌日早饭之后,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公安走进了杨月樵的房间,先问问他睡的可好?吃的如何?样子并不严厉,似还流露出一种关心。原来,他以为公安都会很严厉,但看这个公安似乎还很亲切、很温和。可杨月樵心里明白,这个好像负点责的公安来到这里,绝不是打算同他嘘寒问暖、闲聊家长里短的。

果然,正戏终于开场了。

那公安说:“杨月樵,你不要有顾虑、有负担。”

杨月樵注意到,在他名字的后面已经取消了“同志”二字。自他从香港回来以后,几乎所有领导同他谈话时,都是称呼他杨月樵同志。而现在这个公安却叫他杨月樵,“同志”二字不翼而飞,这便有了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