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47836400000110

第110章 集体生活益于孩子成长

一门叫“分享”的课程现在在国内外幼儿园流行起来,例如请小朋友各自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与大家一起玩。很多小学也注重“合作学习”,这都是建立合作观念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亲戚、邻居、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是否注意到公平原则?是否喜欢与别人合作?你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榜样。你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知道,只有你为人人,才能换来人人为你。一个人懂得公平待人,才会成为别人乐于合作的对象。

我们常常听说许多孩子上幼儿园、寄宿学校不能适应环境,除了孩子生活自立能力弱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忽视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不能和同伴和谐相处。但是,当今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就取得成功,很多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是两人或三人共同获得的,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一个诺贝尔获得者的故事

让孩子学会在集体生活中适应,学会与人合作是家长的责任。我们来看看德里克·巴顿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

在离泰晤士河不远处的一个院子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和一个青年女子追逐嬉戏。这时,一位个子不高、身宽体胖的中年男子推开院门,从外面走进来,小男孩停止了游戏跑过来,拉着中年男子的手说:“爸爸,爸爸,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看着男孩渴望的眼神,中年男子充满爱意地抚摸着男孩子的头。这时,闻声从屋里走出来一个中年妇女,接过男子手中的礼帽和手杖,对男孩说道:

“德里克,爸爸劳累一天了,让他歇会儿,你还是和姑姑一起玩吧。”

男孩又跑去和姑姑继续游戏了,父亲和母亲一同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看着儿子欢快的玩耍,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父母的脸上浮现出灿烂的微笑,这样的情景,真是一幅天伦之乐的动人画面。小男孩忘情地奔跑着,追赶着他的姑姑。突然,他被什么绊倒了,短裤下裸露的膝盖被磕了一下,“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姑姑急忙跑到他跟前,扶起男孩。

“我的小宝贝,磕着哪里了?不哭,姑姑给你吹一吹。”

站起来的还有他的母亲,要走过去。但父亲拉住了母亲的手,阻止了她。父亲好像想起了什么,对妻子说:“德里克是大孩子了,不该这么娇气,他已经上学了,应该和同学一起玩才对。”

“他好像和同学相处得不太好,很少和同学一起玩。”母亲回答道。父亲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男孩名叫德里克·巴顿,父亲是一个木材商人。巴顿是独生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细心照料。尚未出嫁、住在哥哥家里的姑姑也对他宠爱有加。

等巴顿长大了,父亲决心让他离开家里,离开这种备受宠爱的生活,锻炼一下他的集体生活能力。于是,送他到一所公立走读制小学去读书。在学校,身边没有了亲人的呵护,小巴顿感到很不习惯。

他在学校和家里过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白天在学校,谁犯了错误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处罚,同学中也不会有人特别谦让他;晚上回到家中,他又是所有人的宠儿。

这种情形让父亲很不放心,就把他送进了寄宿制学校。这是一所教会办的学校,收费很高,学生大多来自富裕家庭,但校规很严,继承了英国特有的培养“精英”的贵族学校传统,学生们过的是一种近乎军营的“艰苦”生活。

起初,小巴顿很不适应,一到星期一早上就哭着、闹着不肯上学。母亲和姑姑曾抱怨父亲心太狠,对他将独生子送进这么一个严酷的环境不理解。

因为从小在家里是中心,小巴顿赖着不肯上学,恳求父亲说:“爸爸,我今天发烧,我不能去上学了。”父亲弯下腰慈爱地摸了摸小巴顿的头,但是,小巴顿躲闪的目光暴露了他的心思。于是,父亲直起腰,坚定地说:“孩子,你发烧并不严重,你完全可以去上学的。”

看到这种方法失去效用,巴顿便对父亲说了实情:“爸爸,我真的受不了学校严格的纪律。在那里,没有人谦让我,如果我回答不出问题,还要受到老师的批评。爸爸,别再让我上那所学校了。”“但是,你总有一天要长大的,总有一天要脱离家里的环境,融入到与家庭不同的社会中去。只要你能谦让同学,热心帮助别人,在学业上认真努力,又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父亲的话让巴顿的心里产生了反应。

父亲接着说:“起来上学去吧,你在学校里会学到比在家里更多的知识,那里有同伴,还有教师,爸爸希望看到你的进步。”

由于相信这样有利于孩子成长,所以父亲态度很坚决。望着父亲期望的目光,小巴顿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开始准备书包,在走到门口向父亲告别时,他高声对父亲说:“爸爸,你等着看吧,我下次回来的时候,完全是另外的样子。”

看来父亲的苦心没有白费。

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小巴顿与人交往的潜质得到极大开发。这对他日后形成尊重同事、为人谦逊、待人友善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为他的事业成功打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1969 年,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络化物分子的复杂空间的三维结构,对发展立体化学做出突出贡献,德里克·巴顿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集体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益处

(1)扩大了孩子的交往空间

家长在家看住孩子,使他接触的对象少,交往活动的空间狭小,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认生、害羞。而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的交往对象增多了,活动空间明显增大,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明显增强,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友好合作。

(2)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由于家长的过分宠爱,许多孩子养成了坏毛病,例如:任性、挑食、随地大小便、不用杯子喝水、不会用勺吃饭。当孩子进入集体生活的环境后,这些毛病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得到改变,孩子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要的是,集体生活给孩子提供了互相学习的环境。孩子跟教师、家长学东西有被动的成分,而孩子之间更容易自发、主动的想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能真正促进孩子发展,同时,这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

例如:一个孩子不爱吃蔬菜,但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时,他也会被感染,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这种环境、这种氛围在家庭中是很难营造的。

着力培养集体生活能力的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语言、动作、思维的发展水平也较高,尤其是他们的交往能力要比由家人看护的孩子强,性格更开朗、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