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凡事都提不起劲。”“都要考高中了,孩子还不懂得自动自觉地读书!”“孩子的成绩不好,我为此请了家庭教师,可是他自己却不用功,补习费等于白花了。”这是一般父母经常面临的烦恼。在这些问题上,也不乏杞人忧天的父母,比如说,父母担心孩子要考高中却还不用功,事实上,他们的宝贝孩子,现在还不过只是初中一年级而已。孩子没有干劲,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孩子并不是很需要太多的干劲时,父母却强求他干劲十足地去面对功课的挑战,孩子就会显得没有干劲。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能产生目的意识,认为这件事努力去做很有必要。这才是支持干劲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件事做了之后对自己并没利益时,孩子也会提不起劲。报酬并不单指具体的物质或金钱,还包括此种行为能被肯定的精神上的肯定。同时,当孩子产生这件事自己办不到,或是这件事太困难等先入为主的想法时,也会失去干劲。不管任何事,只要能产生自己去做便能完成的达成感,就会成为支持孩子干劲十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达成原则”。
一件事并不困难,完成之后也可得到报酬,可是有些孩子因为对此不感兴趣,所以不愿去做。反过来说,一件工作完成之后没有报酬,还加上有一点困难度,但若是孩子对它感兴趣的话,仍然会干劲十足。
一件事就算拥有强烈的目的意识,完成后可得到报酬,也能享受达成感,然而孩子已对它产生厌烦之心,也无法持续干劲。认为自己已没有再做下去的必要,这种自大的心态,也是干劲的大敌。此外,太容易的功课或是要求的水平太低,也会使孩子无法产生干劲。
◆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欲望
如果你仔细观察用餐时的状况,便会发现成人和孩子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异,那就是成人一般都会将自己喜欢的菜肴,留待最后再吃,而孩子却往往由自己喜欢吃的菜开始吃。孩子的学习也存在这种心理,每当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时,便会在课堂上打瞌睡,所以总是挨老师的训斥。孩子做功课总是先做自己喜欢的科目,而留下不喜欢的科目,这样不喜欢的科目自然一直没有起色。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让孩子先做完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再做自己喜欢的科目,这样才能较好地克服避免不喜欢科目的心理。因为孩子若不先把不喜欢的科目做完,便不能做自己喜欢的科目,于是只有硬着头皮向讨厌的科目挑战。一般来说,孩子从自己讨厌的科目做起,做完之后再做喜欢的科目,这样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欲望。
◆利用“同步心理。”
有时,孩子不想用功做事,不想用功读书,不想帮父母做家务,这时,最好利用“同步心理”让孩子去做原本不想做的事。举例来说,当迷你裙流行时,许多女性不管自己的腿部曲线是否修长,都纷纷一窝蜂赶时髦。这种和其他同伴一样心态的想法就是一种“同步心理”。人都有“同步心理”,喜欢和他人有相同之处,以免受到别人的排斥。
孩子与成人相比,“同步心理”所占的比例更大,对孩子来说,没有一件事会比离群的感觉更可怕。例如,孩子央求父母买某种东西,而父母不答应时,他便会理直气壮地问道:“人家隔壁的小明都有,为什么我没有?”这是孩子最常使用的“理论”。做父母的不妨用这种孩子唯恐离群的不安心理,用这套方法激励孩子用功,可以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样能迅速击中孩子的心理,使其主动学习上劲。此外,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孩子不愿帮忙做家事时,可以对他说:“隔壁的小明都会帮忙做家事呢!”相信大部分的孩子在听了这句话后,都会很乐意协助母亲的。
◆不要为孩子安排过于舒适的环境
有位小学四年级的小男生,他是家中的独生子,生性活泼,经过智力测验发现,他的智力比同年龄的孩子高出甚多,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深深地以他为荣,决定要给他一个最好的读书环境。这位男孩子非常幸运的诞生在一个经济环境很好的家庭中,与学习有关的生活条件一样不缺。但是他却慢慢开始改变了,读书虽然仍旧认真,但总是少了那么一点干劲,不再有向功课挑战的心了,成绩也逐渐退步了。后来经过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物质环境太好的缘故。如果对一切都很满足,就不会产生打破现状、努力突破的前进欲望。
一般来说,欲成就大事业,便需要有“吃苦精神”。正如孟子所说:“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孩子自然也不例外。而能克服障碍或逆境的精神动力,往往会在过于满足的生活中,受到侵蚀而不自知。
◆经常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考试成绩不太好,心里很难过,再加上怕父母训斥,心里一定会忐忑不安。这时,如果父母再训斥一顿,效果不但不好,反倒还会产生负作用,使孩子丧失自信心。作为父母应轻描淡写地说:“我相信以你的实力,应该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绩,这次考试大概没有完全发挥吧!妈妈相信你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的。”这样孩子不但不会丧失自信心,而且还会增加干劲,发奋图强,比把孩子训得发憷好得多。
不知是否因为母亲的这种鼓励,阿黄的成绩的确逐渐进步,后来竟挤进了好学生之列。大概是母亲常向阿黄表示:“你应该做得到!”使他产生了自信,一旦碰到困难的问题时,便会努力不懈,直到解决为止。偶然间解决了某项问题,知道自己还是有实力的。这种暗示越来越强,最后就成为真正的自信。只要带着这份自信读书,以后就不会再有问题了。
为人父母者,若能经常引发出孩子的潜在能力,孩子的成长有时会出乎父母的意料之外。对于看轻自己的孩子,这种鼓励方式,无疑是最有效的。
◆不要老是说“反正”“还是。”
父母要慎说“反正”或“还是”。当孩子递给你一张满红的成绩单时,相信有不少的父母,为了安慰沮丧的孩子,会无意识地说:“没关系,反正这个科目你不行!”或“还是跟上次一样的低分数?”做父母的也许是为了安慰孩子,但这样的言词,不单不会给孩子带来安慰或鼓励,反而会使孩子灰心丧气。
“反正”或“还是”,无疑表示要孩子放弃努力,若父母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孩子想要做某件事时,心里就会升起“我反正做不成”或“大概还是做不到”的想法。这种不利的自我暗示,相当于不战而败,当然不可能会产生学习的干劲,面对任何工作,都会以马马虎虎的态度应付了事。
比如说,某次考试得了高分,就会认为“这次算我走运!”容易产生此种否定性的想法,纵使师长或父母夸奖他,也不会从心底高兴,更不会将此种夸奖,化为下次努力的能量。使用严厉责骂的方式,企图激发儿童的反抗心,使他产生干劲,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反正我就是这么没用”的心理,这样无无异给了他不利的暗示。父母对孩子说:“反正……”、“还是……”,即等于是向他宣布了,父母对你根本没有期望,一个相信自己没指望的孩子,是不可能产生干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