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义
迪恩·法拉说:“工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灵滋补剂,是医治精神疾病的良药……”
在古希腊,有一个人看到蜜蜂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四处采集花粉,辛苦异常,顿生怜悯之心。他把各种花堆积在家中,把蜜蜂的翅膀剪掉,放在花上。结果,蜜蜂酿不出一点蜂蜜。飞上很远的距离,从远处收集花粉,然后酿出甘甜的蜜,这是自然的法则。
生活是什么?菲利浦斯·布鲁克斯这样回答:“当一个人知道他要做什么,他就可以大声地说:‘这就是生活!’”,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必须工作到筋疲力尽,在工作中尝尽了酸甜苦辣,才叹息道:“这只是为了生活。”
即使是最卑微的职业,人们也能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在每个人的心灵里,都会不时受到悲伤、悔恨、迷惑、自卑、绝望等不良情绪的侵扰,如果此时能集中精力于工作上,这些让自己无法正常生活的负面影响就会被抛在一边。它们就像弹簧一样,当你用力挤压时,它们自然会弱下去。此时,人也真正成了坚强、自尊的人。在劳动中,幸福的荣光会从心底迸发,像火一样温暖着自己和周围的人。
“生活中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不管是最伟大的道德家,还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要遵循这一准则,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也要坚持这一信念。它就是,在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外部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做的工作,然后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赢得赛后的奖励。”古希腊取得奥林匹克比赛胜利的运动员,会得到一个象征着荣耀的花环。其价值不在于花环本身,而是一种象征,让人的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工作对于我们的价值也是如此。不管工作多么体面,或从中得到多少报酬,与从工作中得到的快乐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积极参与到比赛中能够与戴上胜利的桂冠一样伟大。
爱默生说:“只要你勤奋工作,就必有回报。”
“人们认为日常生活中应尽的职责是枯燥乏味的,”诗人朗费罗则说,“但是它们非常重要,就像时钟的发条一样,可以让钟摆匀速地摆动,让指针指示正确的时间。当发条失去动力时,钟摆就会停止,指针也不再前进,时钟静静地躺在那里,也不会有任何价值的。”
英国政治家布鲁厄姆勋爵说过,当他在晚上反思一天的工作时,如果一事无成,就觉得非常难受,是在虚度时光。他认为,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工作是一个人的护身法宝,不但可以保持健康的心灵,而且可以强身健体。
许多医师常常散播这样的观念——认为过度工作会伤害人的身体,而休息则有益人体的健康。但是,也有不少医师持不同的看法。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的阿诺德教授便认为过多的休息其实对人体有害。他指出:“至今尚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工作会影响人体组织……辛劳的工作,只要不具有危险性,不影响睡眠或营养……都不会伤害人体健康。相反地,却是对人大有帮助。”
是的,辛苦的工作不会是致命的,但是忧虑和高血压却会。跟传统看法相反,那些猝然倒地而亡、罹患各种溃疡症、行色匆匆、肩负重任的工商业主管,并不是因过度工作所致。他们每天的工作对精力的消耗并算不了什么。但是伴随着工作一起到来的紧张的气氛和压力、痛苦的失眠、畏惧竞争的失败、无休止的焦虑,却形成恶性循环,疯狂地吞噬着他的生命力。这样,他只好借助酒精、安眠药、苯丙胺和去高尔夫球场或手球场上疯狂地运动来逃避,但是身体和神经系统最后只能以死亡或精神崩溃来结束这种折磨。
现在,美国所有医院的病床有一半以上都被精神方面的病人所占据——远高于小儿麻痹症、癌症、心脏病和其他所有疾病病人相加的总和——这个可怕的事实表明,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而出问题的原因绝不在于工作的辛苦与否。
美国是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科学上的进步使我们摆脱了我们的祖辈们视为生活中必要的一部分的辛苦工作,即使技术含量很低的职业,其工作环境也有了改善,工薪阶层的工作时间缩短,机器取代了过去由人力或畜力完成的工作。我们的休闲时间比以前更多了。所以,我们不能说是工作的辛苦导致我们身处痛苦的境地。
日常工作对一个人影响最大。可以使他肌肉发达,身体强壮,血液循环加快,思维敏捷,判断准确;也可以在工作中唤醒他那沉睡已久的创造力,激发他的雄心,把更多的聪明才智发挥到工作中去。正是工作,使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必须从事工作,承担责任,这才能显示出人的尊严与伟大。
你可以让儿子继承万贯家财,但是你真正给了他什么呢?你不能把自己的意志、阅历、力量传给他;你不能把取得成就时的兴奋、成长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骄傲感传给他;也不可能把经过苦心训练才得来的严谨作风、思维方法、诚实守信、决断能力、优雅风度等传给他。那些隐含在财富之中的技巧、洞察力和深思熟虑,他是感受不到的。那些优良品质对于你十分重要,但是对于你的继承人来说,没有一点用处。为了挣得巨额财富,保住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你培养出了坚强的毅力和苦干的精神,这都是从实际生活中逐步锻炼和塑造出来的。对于你来说,财富就是阅历、快乐、成长、纪律和意志。而对于你的继承人来说,财富则意味着诱惑,可能会让他更焦虑、更卑微。财富可以帮助你取得更大的成功,但对于他来说,则是个大包袱;财富可以使你得到更大的力量,更积极进取,但却会使他松懈怠惰,好逸恶劳,萎靡不振,变得更加软弱、无知。总之,你把最宝贵的也是他最需要的上进心,从他那儿拿走了。而正是这种力量激励着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将来也还是如此。
迪恩·法拉说:“工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灵滋补剂,是医治精神疾病的良药。这从自然界就可以得到体现。一潭死水会逐渐变臭,奔流的小溪会更加清澈。如果没有狂风暴雨,没有飓风海啸,地球上全部是陆地,空气静止不动,这样的世界就毫无生趣。在气候宜人、四季温暖如春的地方,人们十分惬意地享受着生活,自然容易无精打采,甚至对生活产生厌倦。但是,如果他每天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与大自然作殊死的搏斗,他就会精神抖擞,经受各种锻炼,发展出最强的力量。”
“每天早晨起床后,”金斯利说,“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有事做,强迫自己工作并尽最大努力做好,可以培养自控能力、勤奋、意志力等各种美德。在懒惰的人那里,是没有这些优点可言的。”
千百年来,除了勤奋工作,还有什么能够给我们带来繁荣充实?它为贫穷的人开创了新的生活,它使千百万人免于夭折,特别是拯救了那些精神上有问题、甚至企图自杀的人。
古希腊著名的医生加龙说:“劳动是天然的保健医生。”
美国小说家马修斯说:“勤奋工作是我们心灵的修复剂,可以让生理和心理得到补偿。可惜的是,人们常常只对受人关注的行业和要职感兴趣,而不再愿意经受艰辛劳作的磨炼。但是,它却是对付愤懑、忧郁症、情绪低落、懒散的最好武器。有谁见过一个精力旺盛、生活充实的人会苦恼不堪、可怜巴巴呢?英勇无敌、对胜利充满渴望的士兵是不会在乎一个小伤的。出色的演说家不会因为身有小恙就口齿木讷,词不达意的。这是为什么呢?当你的精神专注于一点,心中只有自己的事业时,其他不良情绪就不会侵入进来。而空虚的人,其心灵是空荡荡的,四门大开,不满、忧伤、厌倦等各种负面情绪,就会乘虚而入,侵占整个心灵,挥之不去。”
俾斯麦把勤奋工作看成是一个人拥有真正生活的保护神。在他去世前几年,当被问及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生活的准则时,他说:“这条准则可以用一个词表达:工作。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义。不工作,生命就会变得空虚,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乐趣。没有人游手好闲却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对于刚刚跨入生活门槛的年轻人来说,我的建议只是3个词:工作,工作,工作!”
“劳动永远是光荣与神圣的。”卡莱尔说,“劳动是一切完美的源泉。没有艰辛的劳动,没有谁能有所成就,或者能成为一个伟人。懒散、无聊、无事可做,就像传染病一样,会迅速蔓延,使人类的灵魂失去依托。”
有的人声称现代工业文明的突飞猛进已扼杀了工作本身的创造性,无非就是机械化的动作,不断地重复一个动作而不必了解整个过程的工作有什么好得意的呢?他们说,当一个人痛苦不堪地在生产装配线上忙碌时,他足以自傲的成就感又从何而来?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验,我可有几句话要说。好几年前,我在一家大公司担任打字员,主要的工作便是打字——一大堆的财务报告,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好像永远也做不完。这项工作首要是正确性,其次是速度。由于这做起来并不容易,而且单调无聊,因此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
但是,老实说,当我把这份工作做得近乎完美的时候,还是颇能引以为荣。因为这项工作虽然呆板,仍然需要精练的技术,因此在达到所要求的标准之后,实在有一种满足感。虽然在整个公司的运作过程里,我所担任的工作显然十分渺小,但它对我个性的成长十分有益,使我在处理每件小事的时候,都能力求正确、完美。
契斯特顿有句十分动人的隽语:“要想不再当秘书的最好办法,便是尽量把现任的秘书职务做好。”
有许多家庭主妇把每天的家务事当成是不可忍受的苦差事,如洗碗碟等。但是,有一名妇女却将此看做是有趣的遭遇。她的名字叫波西德·达尔。达尔女士是个职业作家,曾写过一本自传和许多其他著作,并且为杂志撰写文章。她曾失明多年,等到视力稍微恢复之后,根据她的说法,她把每日的家务杂事当成是有趣的奇迹来看,并为此衷心感谢上苍。她说:“从我厨房的小窗户,我可以看见一小片蓝天,而透过洗碗槽上飞舞的肥皂泡沫,那五颜六色彩虹般的美丽景观,更使我百看不厌。经过多年不见天日的黑暗生活,能在做家务的时候再重新体会这世界美丽的色彩,真使我衷心感激不尽。”
不幸的是,我们大部分人虽然都拥有健康的眼睛,却对周遭的环境视而不见。我们不但没有达尔女士所具有的成熟想象力,也不能由日常工作中捕捉到对我们最有意义的价值。住在德州的丽达·强森女士,以她亲身的经历向我们说明:如何因勤奋工作而解除了精神上的危机。
1941年,强森先生和太太带着两个小孩,搬到新墨西哥一处约有360英亩大的农庄里。根据强森太太记载:“没想到,那个农庄其实是个大蛇坑,住了许多可怕的响尾蛇,我们实在吓坏了。”
那时,我们的农舍还没有水电和瓦斯,但这些不便倒不令我担心,我日夜所忧虑的,是那些可怕的响尾蛇。万一有一天家人被蛇咬了,该怎么办呢?我夜里经常梦见孩子遭到不幸,白天也一直担心在田里工作的丈夫。只要有片刻不见家人的踪影,我就紧张不已。
这种持续的恐惧,使我的精神近乎崩溃。若不是我开始勤奋工作,相信早就支撑不住了。我把玉米粒刮下来播种,直到双手起茧为止;我为小孩缝制衣服,把多出来的食物装罐收藏好——我不停地工作,直到疲累地倒在床上为止。如此我便没有精力担忧其他的事了。
“一年之后,我们搬离那个农庄,全家大小都安然无恙,没有人被蛇咬过。虽然自此以后我不再那么辛劳工作,但我一直为那段时间的境遇感谢上帝。那一年,辛劳的工作确实拯救了我的理智。”
正如强森太太的亲身经历一样,我们若能自困境中体会出辛勤工作所能产生的力量,往后若再遭遇危机,便有坚利的武器可以自我防卫了。工作通常可以支持我们渡过难关、危机、个人不幸、或失去所爱的人等。
爱德蒙·伯克说过:“永远不要陷入绝望。但是如果你产生绝望情绪时,就去工作。”爱德蒙·伯克的话可不是空谈——他是有过亲身经历的。他曾经痛失爱子,他经过悉心研究之后,开始痛苦地深信文明快要堕落了。工作对他而言,就像对其他很多人一样,成为这个疯狂的世界上唯一清醒的标志。因此他不断地工作,即使在他绝望之时。
是的,工作是生活第一要义。不管我们出于什么原因离开工作,都会受苦。
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不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轨迹,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受到老板的器重;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不被人知晓;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是处……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
要看一个人做事的好坏,只要看他工作时的精神和态度。某人做事的时候,感到受了束缚,感到所做的工作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么他绝不会作出伟大的成就。
在企业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工作态度。有的勤勉进取;有的悠闲自在;有的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我们不能保证你具有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
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三种人:
第一种人:得过且过。
玛丽的口头禅是:“那么拼命干什么?大家不是拿着同样的薪水吗?”
玛丽从来都是按时上下班,按部就班,职责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之事更不会主动去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一遇挫折,她最擅长的就是自我安慰:“反正晋升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还不是像我一样原地踏步,这样有什么不好?”
第二种人:牢骚满腹。
史密斯永远悲观失望,他似乎总是在抱怨他人与环境,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环境造成的。
他常常自我设限,使自己的无限潜能无法发挥。他其实也是一个有着优秀潜质的人,然而,却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
他总是牢骚满腹,这种消极情绪会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其他人。
第三种人:积极进取。
在企业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桑迪忙碌的身影,他热情地和同事们打着招呼,精神抖擞,积极乐观,永争第一。
桑迪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是在项目受到挫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他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
同事们都喜欢和他接触,他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却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时刻享受工作的乐趣。
一年后,玛丽仍然做着她的秘书工作,上司对她的评价始终不好不坏。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应聘热潮又开始了,上司开始关注起相关的简历来,也许新鲜的血液很快就会补充进来,玛丽的处境似乎有些不妙。
人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史密斯,去年经济不景气,公司裁员,部门经理首先就想到了他。经济环境不好,公司更需要增加业绩、团结一致,史密斯却除了发牢骚,还是发牢骚。第一轮裁员刚刚开始,史密斯就接到了解聘信……
而桑迪还是那么积极进取,忙碌的身影依然随处可见,他已经从销售员的办公区搬走,这一年,他被提升为销售经理,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公司里,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与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对待工作他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地更为理想。
玛丽、史密斯、桑迪三人,一个面临失业的危险,一个已经被解聘,一个得到晋升。这并不是说得到晋升的桑迪比史密斯、玛丽在智力上更突出,而是不同的工作态度导致的。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位上,大多数人都可以胜任,能为自己的工作表现增加砝码的也就只有态度了。这时,态度就是你区别于其他人,使自己变得重要的一种能力。
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么他绝不会尊敬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工作辛苦、烦闷,那么他的工作绝不会做好,这一工作也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在社会上,有许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创造事业的要素,发展人格的工具,而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啊!
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难过程中,产生了勇气、坚毅和高尚的品格。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终其一生,绝不会有真正的成功。抱怨和推诿,其实是懦弱的自白。
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要允许你对自己的工作表示厌恶,厌恶自己的工作,这是最坏的事情。如果你为环境所迫,而做着一些乏味的工作,你也应当设法从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乐趣来。要懂得,凡是应当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情,总要找出事情的乐趣来,这是我们对于工作应抱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成效。
各行各业都有发展才能、增进地位的机会。在整个社会中,实在没有哪一个工作是可以藐视的。一个人的终身职业,就是他亲手制成的雕像,是美丽还是丑恶,可爱还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人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写一封信,出售一件货物,或是一句谈话、一个思想,都在说明雕像的或美或丑,可爱或可憎。
不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也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即便在最平庸的职业中,也能增加他的权威和财富。
当一个人喜爱他的工作时,你可以一眼看出来。他非常投入,他表现出来的自发性、创造性、专注和谨慎,十分明显。而这在那些视工作为应付差事、乏味无聊的人那里,是根本看不见的。
即使是补鞋这么个低微的工作,也有人把它当做艺术来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管是一个补丁还是换一个鞋底,他们都会一针一线地精心缝补。这样的补鞋匠你会觉得他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但是,另外一些人则截然相反。随便打一个补丁,根本不管它的外观,好像自己只是在谋生,根本没有热情来关心自己活儿的质量。前一种人好像热爱这项工作,不总想着会从修鞋中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自己手艺更精,成为当地最好的补鞋匠。
我知道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家住罗德岛的人,他殚精竭虑,砌了一堵石墙,就像一位大师要创作一幅杰作一样,其专注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翻来覆去地审视着每一块石头,研究这块石头的特点,思考如何把它放在最佳的位置。砌好以后,站在附近,从不同的角度,细细打量,像一位伟大的雕刻家,欣赏着粗糙的大理石变成的精美塑像,其满足程度可想而知。他把自己的品格和热情都倾注到了每一块石头上。每年,到他的农庄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他也很乐意解说每一块石头的特点,以及自己是如何把它们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的。
你会问砌一堵石墙有什么意义呢?这堵围墙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没有工作的热忱,就没有生活的出路
热忱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及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而且不仅如此,它还是有感染性,不只对其他热心人士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也将受到影响。
已故的佛里德利·威尔森曾是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总裁,有一次他在广播访问中,被问到如何才能使事业成功,他回答:我深切地认为,一个人的经验愈多,对事业就愈认真,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成功秘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聪明才智,相差并不大。如果两者实力半斤八两的话,对工作较富热忱的人,一定比较容易成功。一个不具实力而富热忱,和一个虽具实力但不热忱的人相比,前者的成功也多半会胜过后者。
“一个热忱的人,不论是在挖土,或者经营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热忱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么艰苦的训练,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都会成功,一定会达到目标。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指标。”
因此,对工作热忱,是一切希望成功的人——像创造杰作的艺术家、卖肥皂的人、图书馆的管理员,以及追求家庭幸福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热忱这个字眼,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受了神的启示”。
对工作热忱的人,具有无限的力量。威廉·费尔波是耶鲁最著名而且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在那本极富启示性的《工作的兴奋》中如此写道:“对我来说,教书凌驾于一切技术或职业之上。如果有热忱这回事,这就是热忱了。我爱好教书,正如画家爱好绘画,歌手爱好歌唱,诗人爱好写诗一样。每天起床之前,我就兴奋地想着有关学生的事……人在一生中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
任何一项事业的老板,都知道雇用热忱者的重要,也知道这种人难以物色。亨利·福特说过:“我喜欢具有热忱的人。他热忱,就会使顾客热忱起来,于是生意就做成了。”
“10分钱连锁商店”的创办人查尔斯·华尔渥兹也说过:“只有对工作毫无热忱的人才会到处碰壁。”查尔斯·史考伯则说:“对任何事都热忱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如果没有热忱,那就几乎不可能保持你成为不可阻挡的人所需要的巨大能量和意志。实际上,没有了热忱,一个人就会将生活简化为仅仅是存在、平庸和漠不关心。
怎样选择全在于你自己。你可以选择保持你的生命力,方法是想好你的目标,并努力从事点燃你热忱的活动。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像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一样,用忍受的心态在生活中艰难跋涉,错过了他们经历的大多数事情。这种人观察生活但却没有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如果生活是一部交响乐,那么,他们只是听到了其中的音符,却感受不到整个乐曲的内涵;如果生活像一块稀世宝石,那么,他们只是看到了它的颜色,却无法看到那复杂的构造;如果生活像一部小说,那么,他们只理解其中的情节,却忽略了微妙的形象和寓意。
怀有热忱的人们极少用“工作”这个词来说明他们从事的事业。这种人是在追求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和对个人受益匪浅的事,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不论是在工作、玩耍,还是在抱怨、感谢时,我们都已花费了时间。在我们的人生中,没有什么东西比剩余的时间更宝贵了。当我们在热忱鼓励下从事某项事业时,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努力,因为追求目标的过程和目标的实现同样使人受益。这样,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时,我们就能说一句“我热爱过我的生命”——这就是我们成功的最高概括。
热忱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及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而且不仅如此,它还是有感染性,不只对其他热心人士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也将受到影响。
当然,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譬如,一个对音乐毫无才气的人,不论如何热忱和努力,都不可能变成一位音乐界的名人。话说回来,凡是具有必需的才气,有着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具有极大热忱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有所收获,不论物质上或精神上都是一样。
即使需要高度技术的专业工作,也需要这种热忱。爱德华·亚皮尔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协助发明了雷达和无线电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时代》杂志引用他的一句具有启发性的话:“我认为,一个人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的话,热忱的态度远比专门知识来得重要。”
这句话如果出自普通人之口,可能会被认为是外行话,但出自亚皮尔顿这种权威性的人物,意义就很深长了。如果在科学的研究上热忱都这么重要,那么对普通的职员来说,岂不是占着更重要的地位吗?
多年来,我的写作大都在晚上进行。有一天晚上,当我正专注地敲打打字机时,偶尔从书房窗户望出去——我的住处正好在纽约市大都会高塔广场的对面——看到了似乎是最怪异的月亮倒影,反射在大都会高塔上。那是一种银灰色的影子,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再仔细观察一遍,发现那是清晨太阳的倒影,而不是月亮的影子。原来已经天亮了。我工作了一整夜,但太专心于自己的工作,使得一夜仿佛只是1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我又继续工作了一天一夜,除了其间停下来吃点清淡食物以外,未曾停下来休息。
如果不是对手中工作充满热忱,而使身体获得了充分的精力,我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丝毫不觉得疲倦。热忱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是一种重要的力量,你可以予以利用,使自己获得好处。没有了它,你就像一个已经没有电的电池。
热忱是股伟大的力量,你可以利用它来补充你身体的精力,并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有些人很幸运地天生即拥有热忱,其他人却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发展热忱的过程十分简单。首先,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或提供你最喜欢的服务。如果你因情况特殊,目前无法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另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将来从事你最喜欢的这项工作当做是你明确的目标。
缺乏资金以及其他许多种你无法当即予以克服的环境因素,可能迫使你从事你所不喜欢的工作,但没有人能够阻止你在脑海中决定你一生中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你将这个目标变成事实,更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你把热忱注入你的计划之中。
所以,任何人,只要具备这个“热忱”条件,都能获得成功,他的事业必会飞黄腾达。
乐队指挥鲍勃·克劳斯贝的儿子,曾被问到他父亲和他的叔叔平·克劳斯贝每天的生活情形。他回答:“他们永远都在愉快地工作。”
“那你长大之后希望怎样呢?”好奇的人又问他。
“也是愉快地工作。”年轻的克劳斯贝毫不迟疑地回答。
别让激情之火熄灭
保持长久激情的秘诀,就是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
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前教育部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的一段叙述:
一个明朗的下午,我走在第五大街上,忽然想起要买双短袜。于是,我走进了一家袜店,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向我迎来。
“您要什么,先生?”
“我想买双短袜。”
“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上最好的袜店?”他的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并迅速地从一个个货架上取出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袜子逐一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赏鉴。
“等等,小伙子,我只买一双!”
“这我知道,”他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他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的喜悦,像是在向我启示他所信奉的宗教。
我对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袜子的兴趣。我诧异地望着他。“我的朋友,”我说,“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种热情,如果这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新奇,或因为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激情保持下去,我敢保证不到10年,你会成为全美国的短袜大王。”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商店,顾客需要静候店员的招呼。当某位店员终于屈尊注意到你,他那种模样会使你感到是在打扰他。他不是沉浸在沉思中,恼恨别人打断他的思考,就是在同一个女店员嬉笑聊天,叫你感到不该打断如此亲昵的谈话,反而需要你向他道歉似的。无论对你,或是对他领了工资专门来出售的货物,他都毫无兴趣。
然而就是这个冷漠无情的店员,可能当初也是怀着希望和热情开始他的职业的。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自觉工作经验缺乏,为了弥补不足,常常早来晚走,斗志昂扬,就算是忙得没时间吃午饭,也依然开心,因为工作有挑战性,感受当然是全新的。
这种在工作时激情四射的状态,几乎每个人在初入职场时都经历过。可是,这份激情来自对工作的新鲜感,以及对工作中不可预见问题的征服感,一旦新鲜感消失,工作驾轻就熟,激情也往往随之湮灭。一切开始平平淡淡,昔日充满创意的想法消失了,每天的工作只是应付完了即可。既厌倦又无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也不清楚究竟怎样才能找回曾经让自己心跳的激情。他们在老板眼中也由前途无量的员工变成了比较称职的员工。
有时,压力也是人们失去工作激情的原因之一。职场人士承担着巨大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同事之间的竞争、工作方面的要求,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无时无刻不在禁锢着我们的心灵。于是在种种压力的禁锢之下,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和漠不关心扼杀了我们对事业的激情。从热爱工作到应付工作再到逃避工作,我们的职业生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如果你在周一早上和周五早上一样精神振奋;如果你和同事、朋友之间相处融洽;如果你对个人收入比较满意;如果你敬佩上司和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如果你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引以为豪;如果你觉得工作比较稳定;只要对以上任何一个问题,你的回答中有一个“是”字,我就要告诉你:“你‘可以’恢复工作激情。”
美国著名激励大师博西·崔恩针对如何恢复工作激情,提过5点建议:
1.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
“告诉自己:对自己所从事的事喜欢的是什么,尽快越过你不喜欢的部分,转到你喜欢的部分。然后做得很兴奋,告诉旁人这件事,让他们了解为什么你会如此感兴趣。只要你做出对工作感兴趣的样子,你就会真的开始对它感兴趣。这样做的另一项好处是可以减少疲劳、压力与忧虑。”
千万不能失去热忱。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些引以为荣的东西,对那些真正高贵的事物要保持一种景仰之情,对那些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美丽的东西,永远不要失去热忱。
2.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
如果你只把工作当做一件差事,或者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仍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你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
3.树立新的目标
任何工作在本质上都是同样的,都存在着周而复始的重复。如果是因为这永无休止的重复,而对眼前的工作失去信心的话,那么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的态度不转变,不主动给自己树立新目标,即使那是一份让你称心的工作,即使那是一个令所有人艳羡的工作环境,它一样会因为一成不变而变得枯燥乏味,你也不会从中获得快乐。
保持长久激情的秘诀,就是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把曾经的梦想拣起来,找机会实现它,审视自己的工作,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拖着没有处理,然后把它做完……在你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自然就产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新鲜的感觉就是让激情每天都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药。
4.学会释放压力
工作不是野餐会,一个人无论多么喜欢自己的工作,工作多多少少都会给他带来压力。面对压力,有些人一味忍受,有些人只顾宣泄,忍受会导致死气沉沉,宣泄则会带来无尽的唠叨。应该学会管理压力并科学地释放压力,减轻对工作的恐惧感,心情轻松才容易重燃激情。
5.切勿自满
在工作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自满情绪。自满的人不会想方设法前进,对工作就会丧失激情。如果你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工作成绩,忽略了开创未来的重要性,那么现在这个阶段的工作自然会丧失其吸引力。当你把过去的成绩当做激励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动力,试图超越以往的表现,激情就会重新燃烧起来。
比薪水更宝贵的
你应当明白,雇主支付给你工作的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优良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的价值与金钱相比,要高出千万倍。
也许是亲眼目睹或者耳闻父辈、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将社会看得比上一代更冷酷、更严峻,因而也就更加现实。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薪水以外的价值,在校园中曾经编织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宁愿少说一句话,少写一页报告,少走一段路,少干1个小时的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将来的薪水,甚至是将来的前途。
某公司有一位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薪水却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不平,当面向雇主诉苦。雇主说:“你虽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一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这名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
也许,这个雇主对这名员工的判断有失准确和公正,但我相信,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年代,这名员工能够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续的内心郁闷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足以说明他的能力的确没有得到更多公司的认可,或者换句话说,他的现任雇主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
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结果!
大多数人因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丢弃了,到头来连本应得到的薪水都没有得到。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可悲之处。
如果要让我对于刚跨入社会的青年所遇到的切身问题发表意见,那么我希望每个青年都切切牢记:“在你们开始工作的时候,不必太顾虑薪水的多少。而一定要注意工作本身所给予你们的报酬,比如发展你们的技能,增加你们的经验,使你们的人格为人所尊敬等等。”
雇主所交付给年轻人的工作可以发展我们的才能,所以,工作本身就是我们人格品性的有效训练工具,而企业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学校。有益的工作能够使人丰富思想,增进智慧。
如果一个人只是为着薪水而工作,而没有更高尚的目的,那么这实在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受害最深的倒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他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欺骗了自己,而这种因欺骗蒙受的损失,即便他日后奋起直追,振作努力,也不能赶上。
雇主只支付给你微薄的薪水,你固然可以敷衍塞责来加以报复。可是你应当明白,雇主支付给你工作的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优良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的价值与金钱相比,要高出千万倍。
许多年轻人认为他们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了,所以竟然连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宁愿放弃了,他们故意躲避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以报复他们的雇主。
这样,他们就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消灭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发明才能,也就使自己可能成为领袖的一切特性都无法获得发展。为了表示对微薄薪水的不满,固然可以敷衍了事地工作,但长期地这样做,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使自己的希望断送,终其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位都应该这样想:我投身于企业界是为了自己,我也是为了自己而工作。固然,薪水要尽力地多挣些,但那只是个小问题,最重要的是由此获得踏进社会的机会,也获得了在社会阶梯上不断晋升的机会。通过工作中的耳濡目染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升,这将是工作给予你的最有价值的报酬。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兴奋,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能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绝非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得到的。
你的雇主可以控制你的工资,可是他却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他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
许多员工总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寻找理由。有的说雇主对他们的能力和成果视而不见,有的会说雇主太吝啬,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理会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逐渐将自己困在装着薪水的信封里,永远也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总之,不论你的雇主有多吝啬、多苛刻,你都不能以此为由放弃努力。因为,我们不仅是为了目前的薪水而工作,我们还要为将来的薪水而工作,为自己的未来而工作。一句话,薪水是什么?薪水仅仅是我们工作回报的一部分。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为自己的成长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从前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住着一位卑微的马夫,后来这位马夫竟然成了美国最著名企业家之一,他靠着惊人的魄力和独到的思想撑起了事业的大厦,他一生的成就为世人所景仰。他就是查尔斯·齐瓦勃先生。
年轻的朋友们很关心齐瓦勃先生的成功,那么为什么他会获得成功呢?齐瓦勃先生的成功秘诀是:每谋得一个职位,他从不把薪水的多少视为重要的因素,他最关心的是新的位置和过去的职位相比较,是否前途和希望更为远大。
他最初在一家工厂里做工,当时他就自言自语地说:“终有一天我要做到本厂的经理。我一定要努力做出成绩来给老板看,使老板主动来提拔我。我不会计较薪水的高低,我只要记住:要拼命工作,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超过我所得的薪水。”他下定决心后,便以十分乐观的态度,心情愉快地努力工作。在当时,恐怕谁也不会想到齐瓦勃先生会有今日巨大的成就。
齐瓦勃的童年时代家境异常艰苦,家中一贫如洗,所以,他只受过很短时间的学校教育。齐瓦勃从15岁开始,就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做马夫。两年之后,他又获得了另外一个工作机会,周薪为2.5美元。但他仍然无时无刻不在留心其他的工作机会,果然他又遇到一个新的机会,他应某位工程师之邀,去钢铁公司的一个建筑工场工作,工资由原来的周薪2.5美元变为日薪1美元。做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又升任技师,接着一步一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到了齐瓦勃25岁时,他晋升到房屋建筑公司的经理了。五年之后,齐瓦勃开始出任钢铁公司总经理。到39岁时,齐瓦勃接过了全美钢铁公司的权柄,出任总经理。如今,他是贝兹里罕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齐瓦勃只要获得一个位置,就决心要做所有同事中最优秀的人。他绝不会像某些人那样脱离现实胡思乱想。有些人经常会不守公司的纪律,常常抱怨公司的待遇,甚至于宁愿在街头流浪,静待所谓的良机,也不愿刻苦努力。齐瓦勃深知,只要一个人有决心,肯努力,不畏难,必定可以成为成功者。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齐瓦勃先生一生的奋斗与成功故事,简直是一个情节曲折的传奇,但更是一个对人教益最大的典范。从他一生的成功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努力劳动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干任何事情,他都能做到非常乐观而愉快,同时在业务上求得尽善尽美、精益求精。所以,在他与同事们一起工作时,那些有难度、要求高的事情,都得请他来处理。齐瓦勃先生做事的态度是一步一个脚印,他从不妄想一步登天、一鸣惊人,所以,他地位的上升也是势所必至、天意使然。
别把工作当苦役
这个世界的最好的福音则是,认识你的工作——它并不是苦役,然后便动手去做,像加西亚那样!
如果你对工作是被动而非主动的,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之下一样;如果你对工作感觉到厌恶;如果你对工作毫无热忱和爱好之心,无法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只觉得是一种苦役,那你在这个世界上绝不会取得重大的成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主人把货物装在两辆马车上,让两匹马各拉一辆车。
在路上,一匹马渐渐落在了后面,并且走走停停。主人便把后面这辆车上的货物全放到前面的车上去。当后面那匹马看到自己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便开始轻松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主人越要折磨你。”
到达目的地后,有人对主人说:“你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那么你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主人便真的这样做了。
如果你对工作依然存在着抱怨、消极和斤斤计较,把工作看成是苦役,那么,你对工作的热情、忠诚和创造力就无法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也很难说你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你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
倘若如此,你每日所习惯的工作不仅不是合格的工作,而且简直跟“工作”有点背道而驰了!一些人认为只要准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所谓的报酬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固然是踩着时间的尾巴上、下班,可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
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一种苦役。他们是在工作中远离了“工作”,不愿意为此多付出一点,更没有将工作看成是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能对工作产生厌恶感,或者把工作看成是苦役。
即使你在选择工作时出现了偏差,所做的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也应当努力设法从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兴趣。要知道凡是应当做而又必须做的工作,总不可能是完全无意义的。问题全在你对待工作的认知,对工作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可以使任何工作都变得有意义,变得轻松愉快。
如果你以为自己的工作是乏味的,是一种苦役,就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这终究会导致你的失败。其实,只要你在心中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享受,看成是一个获得成功的机会,那么,工作上的厌恶和痛苦的感觉就会消失。不懂得这个秘诀,就无法获取成功与幸福。
一个人尽管如何冥顽不灵,尽管忘记他的崇高使命,但只要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这个人便不致无可救药,只有把工作当成苦役才会永无希望。努力工作,而绝不贪婪吝啬,这便是成功的唯一真理。
这个世界的最好的福音则是,认识你的工作——它并不是苦役,然后便动手去做,像加西亚那样!
我认识许多老板,他们多年来一直在费尽心机地去寻找能够胜任工作的人,他们所从事的业务并不需要出众的技巧,而是需要谨慎、朝气蓬勃与尽职尽责。他们雇请的一个又一个员工,却因为粗心、懒惰、能力不足、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频繁遭到解雇。与此同时,社会上众多失业者却在抱怨现行的法律、社会福利和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许多人无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原因在于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把工作看成是苦役,背弃了将本职工作做得完美无缺的原则。
我们在心中应当立下这样的信念和决心——
从事工作,你必须不顾一切,尽你最大的努力。如果你对工作不忠实,不尽力,甚至把它当成是一个苦役,那将贬损自己,糟蹋自己,更不会从工作中得到应有的乐趣。
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有一家广告公司的企划部主任曾说到他愿成为一家自然博物馆的制标本的技术人员。有一家出版社的董事长说他想成为餐厅的领班。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小说家、电影明星及其他有名的人物都曾描述工作时所得到的极大快乐与满足,只因为这项工作是他们真心想做的。这可能是促成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
有一些终生不得志的人则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玩乐之上。致使二者的成就差异如此之大,可见调整和分配工作与休闲时间的重要性。
马斯洛曾经定义“自我实现”的人就是喜欢并去做必须做的事。也就是想办法将工作变成游戏般轻松与自由,但是对一般人而言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
许多人都有一些限制他时间、行动与想法的工作,这工作也就是不快乐的根源。事实上,最近密歇根及哈佛两所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有换工作的念头,而美国政府则在近些年花费4千万美元去发展不使工作厌烦的技巧。
对许多人来说,快乐绝大部分出现于不在工作的时候,例如晚间、周末及假期当中。
你该如何去除因工作而产生的不快乐呢?你又如何找到更多的快乐时光呢?
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培养自己足够的知识、勇气及内力去做适合你的工作。当最著名的压力研究专家亚莉耶博士在一次接受“美利坚新闻及寰宇报道”的访问时被问到:“人们如何应付压力呢?”他回答,“诀窍不在于如何避免压力,而在于‘做你自己的事’,这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做你喜欢做的事,但也别忘了做那些你该做的事。”
另外他还提到:“药物治疗也能发挥效用,例如现在已有一些能有效治疗高血压的药。但是我想对大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如何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如何表现适当举止以及如何作最明智的决定。‘我到底是想要接管父亲的事业还是成为音乐家?’如果你真的向往音乐家,那就朝这方面去做。”
许多人选择职业时只怀着赚钱、争取高职位或升迁的目的,结果往往无法从事真正有兴趣的工作。例如有位社会工作人员,过去经常到各地区与民众会谈,教他们学习面对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如今却因为其他原因而停止这项工作。现在虽然跃升为一个著名社会辅导站的主管,但同时他放弃了他喜爱的兴趣——终日待在办公室里。又如一位艺术大师被聘为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权威的博物馆之一的馆长之后,他必须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繁琐的行政工作上,而不得不放弃钻研艺术的雅趣。
如果你问一些人在不考虑金钱因素及其他顾虑的情况下,他们真正想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往往你都会得到非常意想不到的答案。有一家广告公司的企划部主任曾说到他愿成为一家自然博物馆的制标本的技术人员。有一家出版社的董事长说他想成为餐厅的领班。另有位公共关系部门的主管回忆起她一生中从事的最愉快职位就是接待员,因为她每天必须与许多不同的人接触,这使她获得很多乐趣,而且这种工作也不会耗用她太多的私人时间及精力,毕竟拥有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此外,一位银行的副总裁将公余的时间大部分花费于研究制造各种锁,他还打趣地说,如果他不介意。
娱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但是,切莫去随便模仿别人。你最好能够先自问,什么是真正能使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在我们周围经常会发现,许多人什么事都要掺和掺和,还整天忙忙碌碌,这样的人是享受不到任何快乐的。只有在工作时专心投入,而且能够从工作中获得快乐的人,才能在游乐时感到喜悦。
如果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的话,在我心目中,古代雅典的将军阿尔基比亚地斯应该可以算是最合格的了。尽管他在言行举止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放荡的人,但是在思想上和工作上,他却极其投入,并取得了令世人羡慕的成就。
恺撒大帝也是一位能够将心思均等地分配在工作和游戏上的人。在罗马人的心目中,恺撒原本是一位行为不轨的人,但是他事实上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者,他具有一流的辩才,而且拥有统驭他人的实力。
只懂得如何游乐的人生不仅毫不令人感动,而且一点儿也不有趣。一个每天认真工作的人,他在娱乐时才会由衷地感到快乐。整天好吃懒做的人、沉迷于酒色之中的人,一定无法从工作中获得真正的快乐,这样的人每天只是在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
精神生活层次低的人,大多只追求低级的享乐,他们也只能热衷于那些毫无品位的娱乐;与这类人相对的是,那些精神生活层次高的人,则善于结交一些品性和道德良好的朋友,他们所追求的娱乐也是适当的,它们既没有危险性,又不失品味。具有良知的人都十分明了,娱乐是不可以被当做目的的,它只不过是一种让人放松心情、给人安慰的方法而已。
为了使你步入高尚人的行列,你不妨实践一下我称之为“早上比夜晚聪明”的体验。
在工作和游戏的时间安排上,最好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划分。读书、工作,或者是要同有知识的人及名流之士促膝交谈,这些事情最好排在早上比较恰当。一旦吃过晚饭之后,就应该尽量让自己放松心情,除非是发生了什么紧急的情况,否则不要占用它,最好利用这段时间让自己轻松地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例如,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打打牌,或者和几个有节制的朋友玩玩愉快的游戏,即使有失误,也不会因此而吵架。也可以去看演出,或去看一场比赛,或者找几位好朋友一起吃饭、聊聊天,尽你所能地度过一个能够令你满足的夜晚。
如果你的工作让你做起来没意思或不快乐,当然按照常理,最好是换个工作。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换工作,有些人甚至于换工作后变得更不快乐。就像有一位想换工作却一直碰壁的人——因为年龄已50岁,别家公司不雇用他——或是一位离了婚的妇女无法搬离本地另找新工作,因为她必须住得离母亲家近些,以便每天下班后到母亲家看孩子——或是一位在居住地拥有本区唯一一间建筑公司的人必须留在当地,因为那儿是他发迹的地方,同时他也不愿离开朋友和亲戚搬到陌生的地方。
就算你非常不喜欢目前从事的工作,但也不要轻言放弃。有些技巧可以使工作愉快些,你不妨想想由于从事此项工作所赚得的钱使你能享受购物的乐趣,你可以开始培养新的嗜好,这个嗜好使你除了工作外另有新的目标,你应该尝试在工作之中建立起具体的目标,目标是使工作愉快的万灵丹。
有许多拿高薪的权威之士有时会感觉沮丧,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甚至有些人还不知道是为何而沮丧。
哈佛大学科技、工作及心理计划部的主任马柯毕谈及某些公司里的高级主管时,称他们为“游戏型人物”。他解释所谓“游戏型人物”就是以在工作或娱乐冒险活动上击败对手为最大享受,但是这类人没有长程目标。他描述此“游戏型的人物”:漫无方向地跑完了人生旅程,到头仍是茫然。他叹息道:“我倒宁愿做些真正能使我高兴的事。”
所谓最有意义的目标就是能带给我们最大快乐的目标。如果工作的目的只是赚钱或击败对手,则成功所带来的快感将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就如同马柯毕提到的“游戏型人物”,他说:“一位又老又疲倦的‘游戏型人物’,在输去几场比赛,失去信心之后,他们所剩下的只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孔而已。一旦他失去了青春、精力,甚至荣耀,他变得绝望、茫然,不禁自问活着的意义为何?”马柯毕主张“游戏型人物”如要避免被老化与颓废打败就必须:除了一心一意获取胜利之外,该想想生命中是否有其他值得追求的目标?
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能从工作及休闲二者中获取快乐。也唯有二者兼得,我们才能达到快乐的最高潮。
人们经常梦想将工作放在一边,好好地放纵一下,但一旦他们这样做了,反而得到失望的结果。
例如,有许多人退休时都因为不习惯而非常的不快乐,所以不管他们找工作困难重重,他们仍急于找到一份工作以打发寂寞。有些佛罗里达酒店每年出售超过200万美元的酒给退休后因无聊而以酒解愁的老人。
有一个人退休之后搬到佛罗里达,但他觉得在那儿很无聊、不快乐。最后他搬回纽约,每天中午吃饭时间他就回到过去工作的工厂找老同事聊天。他也经常在上下班时间到工厂看看老朋友。
有一位狂热的业余水手辞掉了工作,成为职业的水手,但他却失望了:他所梦想的日子是夏日的周末,但他很快地发觉每天航海并无乐趣可言,不像以前只能利用周末上船那般有意思。当他只能在周末航海时,航海的新奇感从未停止,一旦它成了连续性的动作就不再那么刺激、有趣了。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学习从工作进入娱乐,再从娱乐返回工作,因为工作和娱乐两种不同感受的对照,能使你清新并协调享受二者。
65岁不退休
一般人认为:“人一旦退休,便开始步向死亡。”
马克·H·赫林德和史坦利·A·弗兰克医生在《健康世界》上介绍过一位住在堪萨斯市的81岁的女人,说她将一张摇椅退还给她女儿,并附言:“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坐摇椅。”
这个母亲懂得了要成熟不要变老的方法。她知道工作才是对生活和健康最有用的东西。
如果你认为幸福就是获得无止境的悠闲,如果你希望退休后可以一直躺在摇椅上,那么你只是进入了愚人的天堂。要知道懒惰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它只会制造悲哀、早衰和死亡。
适量的工作,只要不是过度紧张的工作,就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但过分的安逸却会。
可见工作是对延迟年老造成影响的一个因素。德国脑科研究机构的欧·弗格特博士,在不久前的一次国际老年问题研讨会上提出:脑细胞的剧烈运动可延迟老化的进程。过度工作,不仅不会伤害神经细胞,反而可以延迟其向年老转化。弗格特博士公布了他对正常人脑神经细胞所作的显微研究结果,重点观察其随年龄而产生变化的情况。分别在90岁和100岁时去世的两个女人的非常活跃的脑中,发现她们的脑神经细胞老化的情况都相应地延迟。
“并且,”弗格特博士说,“我们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找不到因过度工作而加速神经细胞老化的证据。”
“退休的人早死”——听起来真实得令人感到悲哀。从活跃、忙碌、有益的活动状态中转人到整天虚掷光阴或漫无目的地排遣时日的薄暮世界中,破坏了我们的生命力,降低了承受力,以致造成早死。在退休后仍然保持快乐的人是那些把退休当做只是换个工作的人。
下面是汤玛士·克林先生的研究。他是芝加哥《每日新闻》的专栏编辑,也是《黄金年华》一书的作者。克林先生认为强制退休的规定“十分残忍”,以下是他的观点:
7年来,我访谈了无数年届,或刚逾65岁的工作者。根据我的观察,强制退休的规定十分残忍,假如同样的情形发生在狗或马的身上,相信它们必定无法忍受。至少,马在告老退休之后,还能随时奔跑到草原之上,嚼食青草,而狗也是被喂养到老死为止。
但是,人的情形并不只是生计问题……这同时也伤害了这些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更伤害了他们精神上的尊严。
“对人来说,因年老而变得无用是极为可怖的现实,连天使都无能为力。人被剥夺了工作权、收入,甚至自尊,只因他已年届65——这不是极残酷吗?”
那么,为什么人们不起来反对这样的无理规定呢?根据印第安纳州的调查,有90%的工作者,表示不愿在65岁的时候被强迫退休。在某些大工厂里面,此百分比更高达95%。
从来没有任何心理学或生理学上的理论,说明人在这个年龄会失去工作能力。衰弱或无能,可发生在任何年纪。而对不同的人来说,发生的时间也可能各不相同。假如我们不常常使用双手,双手便不会那么灵巧;假如我们不常常使用大脑,大脑也会很快衰退。当然,每个人都必须在某个时期停止工作,却绝不是非在65岁时。
我们若把工作当成是谋生工具,必须等到退休或死亡才能告一段落,则无疑剥夺了生为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大满足感。工作本身是件极好的事,除了有益健康,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因此工作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是个极高贵的成分。
所有的工作都具服务性质。无论是烹饪、刷地板、装配零件,或是练习一个舞步,它的主要目的是要使生活更美好、更舒适、更快乐。因此,工作本身极富创意性。假如我们想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或好处,都得重视这个富有创意性的目的。
英国著名的电影制作人蓝克先生说过:“许多人常常忘记‘为什么’会有某个行业的理由。一个制造坐椅的工厂,不仅只是生产坐椅和获取利润,其主要任务是要制造出人人喜欢坐的椅子来。假如从事此行业的人,忘了自己工作的任务或目的,终有一天会发现——别人不但把他制造的椅子拿出去扔掉,连他想要的利润,也都不翼而飞了。”
是的,工作是生命之律。假如我们被剥夺了工作权,无论理由如何,我们都会感到十分痛苦。许多治疗机构都采用工作治疗法,如:精神病院、监狱、疗养院,及其他被隔离起来的地方。一般人认为:“人一旦退休,便开始步向死亡。”话虽残酷,却是事实。人一旦由各种活动中退休,由忙碌的有意义生活变成无目标的“纯消遣”生活,便会使原有的旺盛精力熄灭,因而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迅速步入死亡。假如你想在退休后仍能快乐生活,最好是用别的工作来取代原有的忙碌生活。
规定人必须在年届65岁的时候退休,这种过时的观念是四轮马车时代的残遗,是任何进步国家都应引以为耻的做法。规定65岁必须退休,这是在1870年首先由“铁路工作人员退休系统”所采用;接着,1937年由“社会安全系统”来使用。由于1900年之后,人类的寿命已逐渐增加了20岁,所以,65岁的退休年龄,现已显得不太合理。无论是男是女,许多65岁的人精力还都十分旺盛,根本还不预备进安乐椅或准备走向殡仪馆。
政府为什么从来不向这些极力主张废除这种退休制度的人——一群65岁的工作者——征询意见呢?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几乎所有正在工作着的人都不愿到65岁时就被强迫退休!
鉴于工商业界对于雇用老年人所持的态度,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有很多人都到外面为自己找份工作。茱丽艾达·K·亚瑟是一位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威人士,根据她的调查显示:“1950年的普查报告有一个最值得注意的就业事实,那就是有几十万超过75岁的老人仍在继续工作,他们之中很多都属于没有雇主的自由职业者。”
1954年,首都人寿保险公司公布了一项报告:65~69岁之间的男人有3/5就业;70~74岁之间的男人也有2/5就业;75岁以上的男人仍有1/5在工作。他们大多从事的是自由职业。
这些数字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工作的能力和意愿并不在65岁生日时突然丧失。
只要有能力,大多数的人仍然想继续工作,而不愿因为某个养老金计划制订者说他们应该退休就退休。越来越多的工作者对不公平的强迫退休制度的抗议,已经收到一些良好的效果,一些公司延长了退休年龄年限或使它较具弹性。可惜的是,这样的公司还是很少。还要多久,人的工作权利才能不再因为年龄的增高,不再不顾他的需要、能力和意愿而被无情地剥夺掉?
在不久前于纽约州举行的一次老年问题研究会中,当场宣读了一份由杰出的老政治家伯纳德·M·巴鲁克拍给大会的电报。在电文中,巴鲁克先生强烈呼吁废除强迫退休的制度,他说这种制度“对那些虽然年龄很大,但仍然愿意而且有能力继续工作的人来说不是恩惠,是否应该退休不应从年龄而应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巴鲁克先生说:“年纪越大的人越是已经获得了无法取代的丰富经验资产的人。”
已经83岁还在担任密执安州老年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的亨利·S。柯特斯博士是美国在这方面的权威人士之一,他的话直指对老年人就业的不公平歧视:
“强迫退休是存在于工商业界的一项严重的失误,因为它使许多最佳的人才闲置浪费,而且也使受雇者晚年时期想要做好工作的热情受挫。无论对有能力而且愿意继续工作的人,还是对纳税的大众,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工作的权利是一项基本的人权,65岁退休制度的存在是一项基本的人类错误。”
说得精彩,柯特斯博士!愿策划者和官僚们能来听听反对“强迫退休法案”的睿智而强烈的呼声。“65岁退休的制度规定,”柯特斯博士又说,“是独断的、专横的,不管从生理学还是从心理学上来讲,都没有什么理论能证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会在65岁时突然失去。任何年龄都可能变得软弱,这因人而异。如果我们停止动手工作,双手很快就会失去它的灵敏;如果我们停止用脑思考,大脑就会很快衰老。每一个工作者都应该自己选择放弃工作的时间,在他自认不能胜任他的工作的时候。”
工作是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成熟的快乐之一。不管是体力工作还是脑力工作,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可以不断成长而不变老的最神奇的一种力量。
想要避免随一个人变老而来的危险,最好能像本章开始那个81岁的女人那样:退掉摇椅,忙碌起来!